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就溶剂润滑油脱蜡工艺中结晶设备套管结晶器与流化床换热器进行了比较,流化床换热器是一种极有吸引力的溶剂脱蜡工艺技术的新设备。介绍流化床换热器的结构原理及工业试验应用效果,提出流化床换热器用于溶剂脱蜡实现工业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水平管液固循环流化床换热器装置上进行以硫酸钙为工质条件的试验,研究流化床的传热性能和防垢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固体颗粒的加入可延长硫酸钙溶液的结垢诱导期,能够起到防垢和强化传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套管式折流杆管束换热器壳侧传热与流阻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普通套管式换热器的不足 ,设计了套管式折流杆管束换热器壳程内部结构。对不同内部支承结构与管束组合的套管式管束换热器壳侧进行了传热与流阻性能实验研究 ,得到了 3种换热器壳侧对流传热系数及压降随流量变化的关系曲线。实验结果表明 ,套管式折流杆螺旋槽管束换热器壳侧具有较好的传热与流阻性能。  相似文献   

4.
在水-水系统下对新型螺旋扭片换热器与普通弓型折流板换热器进行壳程传热与流阻对比试验,考察了扭片开孔与否对螺旋扭片换热器壳程传热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相同流量下,螺旋扭片换热器单位压降下的壳程传热膜系数为普通弓型折流板换热器的1.4~8.0倍;而开孔扭片换热器的传热效果优于无孔扭片换热器。说明螺旋扭片换热器是一种结构更为合理的新型换热设备,有较好的传热与流阻特性,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螺旋肋片强化换热器壳程传热机理,用FLUENT软件分别建立了套管换热器和管束换热器的三维模型,模拟得到了壳程的传热和压降性能。数值结果表明,螺旋肋片强化传热的主要机理是螺旋肋片引起的螺旋流动使流体流速提高并产生二次流,减薄了速度边界层,促进了主流流体和边界层流体的掺混;换热管之间螺旋流动的相互影响进一步提高了换热器的传热系数;螺旋肋片的螺旋角和流体雷诺数对壳程努塞尔数和压降产生显著影响,应将螺旋角和雷诺数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螺旋扁管换热器的性能及工业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螺旋扁管换热器的传热和阻力性能 ,并与光管换热器作了比较。在雷诺数小于 3 0 0 0时螺旋扁管换热器换热系数提高 2~ 3倍 ,在雷诺数更大时也可提高传热系数 5 0 %。但随雷诺数增大 ,管程阻力也迅速增加。工业应用结果表明 ,螺旋扁管换热器总传热系数比普通光管换热器提高 1.7倍 ,或在相同热负荷下节约 63 %的换热面积。由于提高了介质的湍流程度 ,因而可减少换热器结垢。  相似文献   

7.
宽间隙板式换热器不仅具有普通板式换热器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的优点,而且还具有波纹深的特点,因此特别适用于含有纤维、粘稠或固体颗粒物料之间的换热。以聚乙烯装置挤压造粒单元中切粒水换热器为例,介绍了其结构特点和应用工艺,并与普通板式换热器进行了比较,建议在此类工况下,积极推广应用宽间隙板式换热器。  相似文献   

8.
桑田 《天然气工业》1989,9(1):54-59
本文把套管换热器的基本原理用于三股流板翅式换热器的传热计算,并作了改进,提出了三股流板翅式换热器的简单而实用的传热计算方法。和其他方法比较表明,本法简单实用,有较高的精确度,完全能满足工程设计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以现场的压缩空气为实验工质 ,对压缩空气在人字形波纹板式换热器的传热与流阻性能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与传统的光滑管弓形隔板换热器相比 ,板式换热器能非常有效地强化空气侧的膜传热系数。但是板式换热器的膜传热系数是花瓣状翅片管 (PF管 )螺旋隔板换热器的 30 %~ 4 0 % (以胚管外表面积计算 ) ,是低肋管螺旋隔板换热器的 4 0 %~ 50 % ,然而其压力损失却是PF管螺旋隔板换热器的 3~ 5倍 ,是低肋管螺旋隔板换热器的1.7~ 3倍。此外还从传热与流阻性能、传热效率、紧凑性和经济性等方面对板式换热器的整体性能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重力热管的传热能力,把金刚砂颗粒加入到纯工质里制成三相工质重力热管来强化传热。对12.07、9.77、8.47、7.06和6.35μm的5种不同固体颗粒粒径的三相工质重力热管的传热性能进行研究,计算三相工质重力热管的传热系数,并与纯水重力热管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三相工质重力热管的最佳充液率为55%,最佳固体颗粒质量分数为5%;与纯水重力热管相比,三相工质重力热管的等效对流换热系数提高了16%~31%,固体颗粒含量和粒径对传热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分别介绍了管壳式换热器和板壳式换热器的结构及其使用特点,以及这两种换热器在广州石化重整装置中的应用情况。使用板壳式换热器后,降低了装置能耗,减少了操作费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采用CaCO3饱和溶液作换热介质 ,对常规碳钢和不锈钢制作的光管换热管和内置圆珠构件换热管开展了防止污垢沉积的实验研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1)换热管内置圆珠构件使管内流体出现卡曼涡街现象 ,增加流体湍流度 ,破坏了壁面附近的层流层 ,可限制污垢在壁面沉积 ;(2 )内置的弹性珠构件在流体带动下不断与邻近管壁碰撞、冲刷 ,诱导流体振动使沉积在管内壁的污垢自行脱落 ,具有自清洁效果 ;(3)内置弹性珠对碳钢和不锈钢具有相同的阻垢效果  相似文献   

13.
基于热力学能质传递理论定义并导出了换热器系统的能质传递有效度计算公式,系统地讨论了传热单元数、冷热流体热容量流率比以及单台换热器的流型对换热器系统能质传递有效度的影响,比较了换热器系统的能质传递有效度与换热器系统的传热有效度。结果表明,对于由多台结构和流型相同的换热器串一并联组合而成的换热系统,当其中的每台换热器为逆流布置时其热力学性能最佳;在相同的情况下,换热器系统的传热有效度总是大于换热器系统的能质传递有效度,且换热器系统的能质传递有效度和换热器系统的传热有效度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值随传热单元数、冷热流体热容量流率比以及单台换热器的流型的变化呈现不同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石油化工》2016,45(4):474
采用微分进化算法应用于换热网络综合时,针对换热网络分级超结构模型中的整型变量即换热器有无问题,提出两种换热器协进化策略,分别利用差分进化原理与最小换热潜能约束实现换热单元协进化生成与消去,结合微分进化算法搜索合理的换热单元匹配。通过两个经典算例分析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寻找到了更加符合实际生产的换热网络结构,优化结果较文献的年综合投资费用更低,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可以稳定有效地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15.
梯式折流板换热器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梯式折流板是模仿双分流楼梯的结构设计而成,其内流体如上下楼梯依次通过斜面段和转弯的弓形平面段进入另一层斜面,从换热器的一端流至另一端.流体是在倾斜和旋转两种运动下冲刷管束,克服了弓形折流板换热器中存在流动死角等缺点,且比螺旋折流板的制造工艺简单.  相似文献   

16.
张迎恺 《石油机械》2001,29(5):27-28,39
新研制的大型轧制焊接板壳式换热器集板式换热器和管壳式换热器的优点于一体 ,既保留了前者高效传热的特点 ,又继承了后者压力壳承压能力高和密封性好的长处 ,增强了对炼油工艺的适用性。这种板壳式换热器的结构研究主要针对板程和壳程的结构形式 ,管板的分析计算以及板束与壳体热膨胀差的平衡。较长板片的连续压制成型和薄板片间的焊接是制造该换热器的关键技术。这种换热器比立管式换热器的传热效率高 2~ 4倍 ,占地面积减少 50 %以上 ,每年节省加热炉燃油费、电费等约 35万元 ,操作费约 76万元  相似文献   

17.
从不透性石墨材料的类型、物理性能及化学性能以及石墨换热器的结构等特点,回顾了石墨换热器在甲烷氯化物生产中的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指出了石墨换热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管外翅片强化传热途径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管翅式换热器管外翅片强化传热的措施及其最新研究进展 ,总结了不同翅片形式强化传热的机理及翅片参数对传热与流阻的影响规律。提出了翅片尺度的新概念 ,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刮壁式外部循环冷却器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技术性能及其设计。该设备以往复式刮壁器为核心技术 ,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换热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和维护方便等特点 ,适用于高粘度介质的换热  相似文献   

20.
两种不同管束的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性能对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柴油为工质,在雷诺数范围为3280-12680内用两种不同管束的螺旋折反换热器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得到了两种换热器的壳侧传热膜系数和流动阻力系数随雷诺数变化的关系曲线,并建立了换热器的壳侧传热膜系数和流阻系数的近似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菱形翅片管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壳侧传热膜系数比光滑管螺旋折流板换热器高54%-108%,具有较好的强化传热效果,而壳侧流动阻力系数则比光滑管螺旋折流板换热器低30%-5%,菱形翅片管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具有较好的传热与流阻特性,用于石油,化工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