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以天然石墨为原料,球磨过筛得到颗粒均一的球形颗粒。酚醛树脂作为碳源对球磨后石墨进行包覆,经过高温炭化处理,在天然石墨表面形成一层炭包覆层,再对包覆后石墨用聚二甲基硅氧烷进行表面预成膜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池测试系统等对共改性石墨进行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分析。XRD分析显示,共改性后的石墨层间距d(002)和无序化程度增加,说明在石墨的表面形成了一定的包覆层。SEM图片中可以看出改性后的石墨颗粒致密均匀且较为圆滑,这种结构使得石墨颗粒表面积适当减小,电化学性能得到提高。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采用共改性后的石墨在0.1 C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362 mAh/g,首次库伦效率为92%,100个循环后容量仍保持为最高容量的98.6%。  相似文献   

2.
树脂碳包覆微晶石墨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明  刘旋  陈湘彪  康飞宇  沈万慈 《电池》2003,33(5):281-284
在微晶石墨微粒表面包覆一层树脂碳可以降低微晶石墨的首次不可逆容量。采用混合然后分散的方法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包覆石墨,内部为天然微晶石墨,外部为1~2μm的酚醛树脂热解碳层。锂离子实验电池测得天然微晶石墨的不可逆容量为14%,包覆石墨的不可逆容量为7%。包覆方式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天然微晶石墨的不可逆容量。  相似文献   

3.
离子聚合物包覆的锂离子电池炭负极材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钦敏  郭坤琨  王玲治  方世璧 《电池》2002,32(Z1):38-40
用辐射聚合的方法在天然石墨颗粒表面包覆一层离子聚合物可以明显提高天然石墨的各种电化学性能,如首次库仑效率、循环性能.拉曼光谱研究表面包覆的离子聚合物可以明显抑制由于溶剂化锂离子共嵌入而造成的石墨层破坏,从而提高了石墨表面结构稳定性.扫描电镜照片显示包覆石墨表面形成的SEI膜在循环过程中保持稳定的形态,防止了石墨电极在循环过程中的阻抗增加现象.  相似文献   

4.
粒度对石墨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沉降法分离高纯度的微粉石墨,得到不同粒度分布的石墨负极材料。采用微电极循环伏安法和恒电流充放电法比较研究了不同粒度石墨样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发现,小颗粒石墨材料的可逆容量和不可逆容量都大于大粒度石墨;在大电流下,大粒度的石墨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偏差。  相似文献   

5.
天然石墨的复合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国产天然鳞片微粉石墨具有较高的比容量 ,但它与溶剂的相容性差 ,高倍率充 /放电能力差 ,用环氧树脂热解碳对石墨进行复合改性处理 ,一方面改变石墨的表面状态 ,并使石墨层间结合力得到加强 ,改善了石墨材料与溶剂的相容性 ;另一方面还可以改变石墨片状颗粒的形状 ,减轻它在制膜过程中的择优取向 ,有利于锂离子在石墨中嵌入和脱出 ,从而提高石墨材料的高倍率充 /放电能力。本文主要阐述了用环氧树脂热解碳对国产天然石墨进行改性处理工艺 ,不同温度对改性石墨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本公司成立于1991年,目前致力于微纳米材料研磨分散设备,以及颗粒表面设计,包括颗粒表面包覆、融合、球形化等设备。广泛应用于纳米材料(石墨烯、单壁纳米碳管、硅材料、医学材料、电子材料)、电池正负极材料(LFP、NCA、NCM、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硅碳材料、硅氧材料),以及特种陶瓷行业(氧化锆、氮化硅等)、燃料、色浆、油墨等领域。  相似文献   

7.
正本公司成立于1991年,目前致力于微纳米材料研磨分散设备,以及颗粒表面设计,包括颗粒表面包覆、融合、球形化等设备。广泛应用于纳米材料(石墨烯、单壁纳米碳管、硅材料、医学材料、电子材料)、电池正负极材料(LFP、NCA、NCM、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硅碳材料、硅氧材料),以及特种陶瓷行业(氧化锆、氮化硅等)、燃料、色浆、油墨等领域。  相似文献   

8.
正本公司成立于1991年,目前致力于微纳米材料研磨分散设备,以及颗粒表面设计,包括颗粒表面包覆、融合、球形化等设备。广泛应用于纳米材料(石墨烯、单壁纳米碳管、硅材料、医学材料、电子材料)、电池正负极材料(LFP、NCA、NCM、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硅碳材料、硅氧材料),以及特种陶瓷行业(氧化锆、氮化硅等)、燃料、色浆、油墨等领域。  相似文献   

9.
正本公司成立于1991年,目前致力于微纳米材料研磨分散设备,以及颗粒表面设计,包括颗粒表面包覆、融合、球形化等设备。广泛应用于纳米材料(石墨烯、单壁纳米碳管、硅材料、医学材料、电子材料)、电池正负极材料(LFP、NCA、NCM、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硅碳材料、硅氧材料),以及特种陶瓷行业(氧化锆、氮化硅等)、燃料、色浆、油墨等领域。  相似文献   

10.
正本公司成立于1991年,目前致力于微纳米材料研磨分散设备,以及颗粒表面设计,包括颗粒表面包覆、融合、球形化等设备。广泛应用于纳米材料(石墨烯、单壁纳米碳管、硅材料、医学材料、电子材料)、电池正负极材料(LFP、NCA、NCM、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硅碳材料、硅氧材料),以及特种陶瓷行业(氧化锆、氮化硅等)、燃料、色浆、油墨等领域。  相似文献   

11.
郭华军  李向群  李新海  王志兴 《电池》2003,33(6):348-351
研究了锂离子电池用石墨材料的结构与物理及化学特性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RD、BET、ICP、激光粒径分析等方法 ,对多种典型石墨样品的结构、比表面积、杂质含量、粒径分布进行了表征分析。随着石墨颗粒粒径的增大 ,石墨试样的比表面积减小。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 :在石墨材料的石墨化度非常接近的情况下 ,粒径和比表面积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较为突出 ,粒径较大及比表面积较小的石墨材料具有较好的充放电性能。试样D具有较高的可逆容量 ( 2 62mAh/g)和较低的不可逆容量损失 ( 85mAh/g) ,首次充放电效率为 75 .5 % ,适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原材料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煤和平朔煤混煤的粉碎机理和可磨性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煤的哈氏可磨性指数(HGI)是煤磨碎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为进一步研究单煤及其混煤的磨碎过程和可磨性变化规律,采用哈氏可磨性指数测定仪对俄罗斯煤和平朔煤及这两种煤的不同比例的混煤进行HGI测定,并用激光粒度仪对粉碎后的煤样进行粒度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俄罗斯煤和平朔煤在哈氏可磨仪中的粉碎过程由体积粉碎和表面粉碎组成,其中以体积粉碎为主,而它们混煤的粉碎过程呈表面粉碎增加的趋势;且混煤经过哈氏可磨仪磨碎后的煤粉颗粒分布趋向两极化;两种可磨性较差的煤混配起来的煤种可能变得较易磨细,选择合适的质量配比比例可以提高混煤的可磨性指数。  相似文献   

13.
石墨粉的嵌锂性能及颗粒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致远  翟玉梅  庄新国  桂枫 《电源技术》2001,25(1):29-31,39
研究了若干种通过不同制备方法获得的石墨粉的电化学嵌锂性能 ,得到一种高比容量的锂离子蓄电池负极材料 ,组装成扣式电池以 0 .32mA·cm-2 充放电时 ,前 10次平均放电比容量可达 35 5mAh·g-1。对各种石墨粉做了XRD、SEM和BET比表面积等结构测试 ,讨论了石墨颗粒的结构与其嵌锂性能的关系 ,认为石墨化度高、微晶尺寸小、颗粒内有大量微裂缝且粒径分布合理的石墨粉具有更高的可逆嵌锂容量。  相似文献   

14.
膨胀石墨复合活性炭制备超级电容器电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春雨  王成扬  陈静远 《电源技术》2006,30(11):929-932
实验以膨胀石墨为复合模板,分别与椰壳基活性炭、活性中间相炭微球在超声波振荡混合条件下制备膨胀石墨/活性炭复合材料,并组装成水系双电层电容器。由于膨胀石墨具有独特的类蠕虫状结构,能为活性炭材料提供较好的接触环境,改善了活性炭颗粒相互直接接触时产生的结构缺陷,从而提高了活性炭材料的导电性,双电层比电容可达359F/g;粒径尺寸与膨胀石墨孔隙相近的活性炭微球在膨胀石墨模板中分散相对较好,在大电流放电条件下,比电容下降率仅为6.6%。  相似文献   

15.
周江  孟繁慧  朱莎  甄会娟  黄铃 《电源技术》2022,46(2):169-172
研究了LiCoO2正极和氧化亚硅/石墨复合负极(LiCoO2-SiO/石墨)软包锂离子电池体系(LIBs)循环衰减机理,通过循环过程中电化学阻抗(EIS)、增量容量分析(ICA)、正负极形貌等分析了循环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硅基负极材料在完全嵌锂状态下的体积膨胀不仅会导致SiO负极的颗粒破碎,与电解液的副反应加剧,其膨胀应力还会造成电极的导电网络和粘结剂网络的破损,从而导致正负极活性物质利用率降低,降低SiO负极材料的循环性能。此外,SiO负极的充放电电压平台较高,与石墨材料复合使用时,容易造成电池正极的过充和放电容量损失,正极过充会加剧正极材料结构破裂。而随着循环的进行,过充程度和放电容量损失会愈发严重,加速电池循环性能衰减。  相似文献   

16.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particles with a diameter of 80~100 nm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plasma arc discharge method. Natural graphite,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poly-crystalline silicon/graphite composite and phosphorus doped poly-crystalline silicon/graphite composite particles were used as the anode materials of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ies and their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were compared. The phosphorus component on the surface and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silicon particles were observed by XPS and SIMS analyses, respectively. In our experiments, the phosphorus doped silicon/graphite composite electrode exhibited better cycle performance than the intrinsic silicon/graphite composite electrode. The discharge capacity retention efficiency of the intrinsic silicon/graphite composite and phosphorus doped silicon/graphite composite electrodes after 20 cycles were 8.5% and 75%, respectively. The doping of phosphorus leads to an increase in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silicon,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nhancing the cycle performance. The incorporation of silicon into graphite has a synergetic effect on the mitigation of the volume change and conducting medium in the composite electrode during the charge–discharge reaction.  相似文献   

17.
膨胀石墨在碱性Zn/MnO2电池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舒德春  卢财鑫  蓝秀清 《电池》2003,33(6):361-362
介绍了膨胀石墨及其化学与物理性能,并通过应用于LR6电池的工艺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膨胀石墨是提高圆柱式碱性锌锰电池容量等性能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