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CO_2与环氧化合物共聚用的泡沫负载PBM催化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BM催化剂是非常有效的CO2和环氧化物共聚催化剂,但从产物中回收困难。本文尝试分别用环氧树脂、酚醛树脂和聚氨酯泡沫作为载体将PBM催化剂负载,再催化环氧化物和CO2共聚,并通过IR、1HNMR对共聚产物进行表征分析。结果显示,聚氨酯泡沫负载的PBM成功地催化了CO2和环氧丙烷、环氧乙烷以及氧化环已烯的共聚反应,尤其是在催化CO2和环氧丙烷的共聚中显示了较好的催化效率(28g/g),而且负载催化剂循环使用三次后仍有催化活性,有利于实现反应工艺的连续化。  相似文献   

2.
最有前途的绿色聚合工艺之一是CO2和环氧化物的交替共聚生成聚碳酸酯。几个研究小组一直在探索聚碳酸酯合成中正在进行中的有关催化剂效率、反应条件和聚合物结构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控制的问题。在最近的成果中,  相似文献   

3.
CO_2与环氧化物多相催化合成环状碳酸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由CO2和环氧化物多相催化偶联反应合成环状碳酸酯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用于该反应的主要催化剂如MgO、MgO-Al2O3、改性ETS-10分子筛、负载型有机金属配合物催化剂等,并比较了它们的催化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与传统的金属氧化物、分子筛类多相催化剂相比,由一些有机金属配合物均相催化剂“多相化”得到的负载型催化剂表现出更好的催化性能,是一类具有潜在开发应用前景的催化剂。同时介绍并对比了一些催化剂催化CO2和环氧化物偶联反应的机理,弱酸性的CO2和弱碱性的环氧化物在催化剂的酸-碱性位协同催化作用下可快速进行反应。  相似文献   

4.
CO2在陆相碎屑沉积的成岩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CO2的介入,可以直接导致碳酸盐矿物的溶解和沉淀,造成地层储集、封盖、疏导等性能明显改变.因此,对CO2生成进行动态、定量地研究,将是对成岩作用定量研究不可逾越的前提之一.基于这样的认识,采用热解方法,检测了松辽盆地中浅层未熟源岩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升温速率下热成CO2量,标定了其平行一级反应模型的化学动力学参数,探讨了源岩热成CO2的动力学特征.研究分析发现,在热的作用下,源岩生成CO2的反应具有反应活化能数值分布范围宽、地质条件下热成CO2过程延续时间长、分布空间范围广等特征.  相似文献   

5.
《天然气化工》2008,33(2):59
<正>最近,日本东京大学的Kyoko Nozaki教授开发了一种CO2与环氧化合物共聚的新型催化剂。该催化剂为含有2个醋酸酯配合基的双-(哌啶基甲基)-羟碘钴(III)络合物,它由醋酸钴与对应的双水杨叉二胺反应合成,随后在过量醋酸和空气存在下进行氧化而成。该催化剂可使CO2与环氧化物,  相似文献   

6.
《石油化工》2016,45(3):257
脂肪族聚碳酸酯(APC)是一类新型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综述了APC的制备方法,包括光气法、CO2/环氧化物共聚法、开环聚合法和酯交换法,并重点阐述了酯交换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APC的热力学性能、结晶行为、力学性能、热降解机理和生物降解性能与结构的关系;介绍了APC的应用情况。对APC未来的研发方向及实现工业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通过环氧化物与CO2共聚法、脂肪族环状碳酸酯开环聚合法及脂肪族二元醇与碳酸二烃基酯聚合法合成脂肪族聚碳酸酯(APCs)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对各种反应体系所采用催化剂的突破性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讨论了APCs的结构与其生物降解性及热分解性等性能的关系;结合APCs的性质介绍了它在医用材料、陶瓷及橡胶工业等领域的应用。比较了合成APCs的不同途径的特点,并对APCs材料的合成方法及其应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表面活性剂促进CO_2水合物生成的实验及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星  朱超  王武昌 《石油化工》2012,41(6):619-703
采用自行设计的水合物生成实验系统,在静态条件下,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体系中进行了CO2水合物生成的实验。考察了表面活性剂浓度对CO2水合物生成的影响;建立了CO2水合物生成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表面活性剂对CO2水合物生成促进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SDBS和SDS均能缩短CO2水合物生成的诱导时间、提高生长速率和储气密度;SDBS比SDS具有更好的CO2水合物生成促进效果,两种添加剂的最佳用量分别为0.5,0.3 g/L;建立的CO2水合物生成动力学模型能对水合物生成过程进行准确预测。  相似文献   

9.
气态二氧化碳对气井固井水泥石的腐蚀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和测量水泥石腐蚀后的微观结构、抗压强度、渗透率以及腐蚀量,研究了不同分压、时间、温度下CO2腐蚀对水泥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O2对水泥石产生腐蚀作用的本质在于CO2与水泥的水化产物相作用生成CaCO3等物质,破坏了水泥石的原有组成和微观结构,导致腐蚀后水泥石的抗压强度下降,渗透率增大;随着腐蚀时间、CO2分压和腐蚀温度的增加,腐蚀后的水泥石抗压强度降低、渗透率增大、腐蚀率增加。提出了设计抗CO2腐蚀性固井水泥浆体系的基本方法。研究气态CO2对水泥石的腐蚀规律,对于开发和设计抗CO2腐蚀性固井水泥浆体系、提高油气田开发效益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层状金属氧化物(LDO)在CO2吸附及其催化加氢转化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探讨了其优势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分析发现:LDO由于具有发达的孔道结构及表面丰富可调的碱性位点,增强了对CO2的吸附能力,同时其特殊的层状结构可促进活性金属的均匀分散和相互作用,提高了CO2的加氢催化活性;利用其前驱——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  相似文献   

11.
利用稀土磷酸酯盐和三异丁基铝组成的催化剂催化CO2 和环氧氯丙烷的共聚反应 ,合成脂肪族聚碳酸酯。利用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对催化剂及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稀土元素种类、催化剂用量对共聚反应催化活性及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柴忠义 《石化技术》2010,17(1):46-49
介绍了聚丙撑碳酸酯(PPC)的性质和用途,并对环氧化合物与二氧化碳共聚合生成PPC的反应机理、催化剂体系和国内外技术进展作了评述。提出发展我国PPC合成技术与加工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2000年以来二氧化碳共聚反应方面的新动向。传统催化体系研究趋于成熟,催化效率大幅提高,已开始进行工业化;新型高效催化剂及其助催化剂不断涌现;聚合工艺趋向于低压、短时、非溶剂、反应条件更温和;与二氧化碳共聚的单体种类更多。  相似文献   

14.
常压下利用4kW的直流电弧等离子体装置,进行了甲烷和二氧化碳在氮气等离子体射流作用下重整制备合成气的实验研究。利用氮气作为放电气体产生等离子射流,甲烷和二氧化碳作为反应气体垂直送入此高温射流中,考察了甲烷与二氧化碳配比、进气流量和输入功率对原料转化率、化学能效及热值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热等离子体重整甲烷和二氧化碳制合成气具有处理量大、甲烷和二氧化碳转化率高、化学能效和热值产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CO_2催化转化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综述了近年来由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合成甲烷、甲醇及低碳烯烃 ,用二氧化碳选择性催化氧化制合成气 ,催化共聚生成高分子材料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6.
对过渡金属钯络合物催化CO/C2H4交替共聚合成聚酮产品的结构、反应机理、以及共聚合成的影响因素等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7.
核壳结构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具有解决镍基催化剂烧结和积炭等问题的潜力。本文综述了镍基核壳结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系统地归纳了不同核壳结构的镍基催化剂在甲烷二氧化碳催化重整反应中的应用,评述其特点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由二氧化碳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二氧化碳出发的直接合成是碳酸二甲酯合成的新方法 ,可以在金属烷氧基化合物、碱以及负载金属催化剂作用下进行。吸水剂及作为甲基化剂的碘化物的添加可有效提高反应的转化程度 ,反应在超临界二氧化碳溶剂中表现出更高的转化率 ,直接合成反应的核心是二氧化碳的活化 ,二氧化碳对M -O键的插入在反应机理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CO2成因及充注驱油的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在获取大量地质、地球化学资料的基础上,对南海北部边缘盆地CO2的成因及充注驱油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海北部边缘盆地CO2可划分为壳源型岩石化学成因、壳源型有机成因、壳幔混合型及火山幔源型成因4种成因类型;其中,莺歌海盆地壳源型及壳幔混合型CO2运聚成藏主要受控于泥底辟热流体晚期分层分块多期局部上侵活动与上新统—中新统海相含钙砂泥岩的物理化学综合作用;琼东南盆地东部及珠江口盆地火山幔源型CO2成藏主要受控于幔源型火山活动及沟通深部气源的基底深大断裂的展布;CO2运聚成藏中,其充注驱油过程主要受运聚输导条件及气源供给等诸多地质关键因素的制约和控制.由于CO2充注驱替往往导致油气藏中油气再分配或重新组合,并引起原来的油气产出及产状特征发生变化,故容易形成新的油藏或气藏.因此,可以将CO2充注驱油特征作为判识油气成藏动态过程的示踪标志,用于预测油气运聚状态,追踪油气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0.
二氧化碳和甲醇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催化体系和反应体系方面,综述了近年来 CO_2和甲醇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的研究进展。评价了不同催化体系包括烷氧基金属有机化合物、负载型金属有机化合物、碱金属催化剂、乙酸盐催化剂、氧化物催化剂、杂多酸催化剂和表面复合物光催化剂,介绍了对超临界体系、离子液体体系、电化学合成体系、以及脱水剂、膜反应器、微波技术的应用,并指出了 CO_2和甲醇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