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水煤浆雾滴群荷电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针管–环状电极配置的微喷射流静电雾化系统对水煤浆雾滴群的荷电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以雾滴群的荷质比作为衡量其荷电效果的指标,采用网状目标法获得了高压静电场强度、水煤浆电导率以及射流流量对水煤浆雾滴群荷电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中发现充电电极在正向加压及逆向减压的情况下,水煤浆雾滴群表现出两种不同的荷电规律, 除起止电压之外,雾滴群在正向加压过程的荷质比均不同程度略小于同等条件下逆向减压过程的荷质比。研究还表明:环状充电电极加载25 kV以内的电压已经能使水煤浆射流在静电场以感应荷电方式有效充电,达到静电雾化的条件;相对高的感应场强、液体电导率以及较低的射流量能够使雾滴群获得较高的荷质比。 相似文献
2.
双流体雾化荷电特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为了有效改善石灰浆喷雾烟气脱硫中的浆液雾化,提高烟气脱硫效率,在引入双流体静电喷雾技术中,建立了环形电极的感应荷电的数学模型,计算了电极诱导的电位;采用目标网状法设计了雾滴荷质比Aq的测定装置,测量了不同浆液质量分数w(slurry)、气体流量Qg、液体流量Ql、荷电电压Uq下雾滴的Aq。结果表明,Aq随着Uq的增大而增加;在同一Uq下,Ql增大则Aq变小,Qg增加则Aq增大。随着w(slurry)的增大,Aq呈现下降趋势,在w(slurry)>1.0%时,Aq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蒸汽喷雾的荷电特性和静电场特性,对饱和蒸汽喷雾分别展开3种荷电方式实验:电晕荷电、感应荷电和接触荷电。以针–板电极、环电极和针–环电极这3种电极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对充电电压、电极间距和电极位置对喷雾的荷质比和静电场的影响展开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充电电压增加,对针–板电极,液滴受到电晕放电和离子风促进蒸发的共同作用,喷雾的荷质比先增加后降低;对环电极,喷雾荷质比先增加后降低;对针–环电极,喷雾荷质比单调增长。减小电极间距、增加电极与喷嘴距离可有效增加喷雾的荷质比;充电电压为负极性时荷电效率更高,相同充电电压下接触荷电产生喷雾荷质比和静电场均高于其他两种荷电方式,最大荷质比为1.61 mC/kg,喷雾产生的静电场由荷电液滴与液滴蒸发后向四周迁移的离子共同产生。 相似文献
4.
等离子体射流雾滴的荷电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为了从理论上探讨等离子体荷电过程出现的瞬时不稳定和突变现象,在高压电场下用网状目标法测量雾滴群体电流,用荷质比评价雾滴的荷电效果,试验研究了电晕产生的等离子体射流喷雾荷电过程。电极间气体电离过程的伏安特性分析、荷电过程的电学模型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等离子体荷电喷雾产生的突变现象是极间气体电离,阻抗变化,从而引起极间电压降低,电流(荷质比)增大,是等离子荷电过程的固有特性;等离子体荷电喷雾雾滴的荷质比与荷电电压间存在线性关系,其荷电效果受电极的结构形式和尺寸、极间气体介质的厚度、雾化液体的介电性能及喷头和喷雾参数等因素的影响;安全高效的荷电电压要高于起晕电压,宜为15-20 kV。 相似文献
5.
高压脉冲负电晕荷电喷雾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为减少化学农药带来的污染,采用了荷电喷雾新技术。首先对负高压脉冲电晕荷电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再用网状目标法通过调节电压、极距、电极直径、电极数目等参数进行电晕荷电试验,比较各因素对电晕放电伏-安特性影响及荷电后雾化效果;测量不同电压下雾滴的索太尔直径;并用高速摄影拍摄雾滴带电射流破碎时的状态,得到射流破碎时的雾滴形状。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电压越高,雾滴谱较窄,雾滴粒径变细,均匀度越高;揭示了不同影响因素下的雾滴荷电特性,为负高压脉冲电晕荷电喷雾技术的应用和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6.
7.
基于圆锥管状电极的高压静电场对雾滴荷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电喷头电极产生的高压静电场对雾滴荷电及沉积效果有重要影响,为此,根据航空静电喷雾的特点改进原有圆柱管状电极型式为圆锥管状电极。借助Ansoft Maxwell软件和试验测试方法对锥形管状电极的空间电场强度进行分析。建立了基于圆锥管状电极静电喷头的雾滴荷电效果测试系统,开展了模拟飞行条件下的充电电压对雾滴荷质比及沉积分布的影响效果试验研究。结果显示:电极空间电场模拟结果与测试计算结果基本符合,确定靠近锥形电极20~70 mm范围为最佳荷电区域。雾滴荷质比随着充电电压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与距离喷头的轴向位置关系不大,当电压达到10 kV时雾滴荷电饱和,并获得了最大荷质比2.13 mC/kg。相比0 kV条件,10 kV电压条件下的雾滴在中性靶标侧面、下面和背面的沉积量有明显提高,分别平均提高了18、19、18 cm-2;雾滴在正极靶标的沉积量明显多于负极和中性靶标,在正极靶标背面上的平均沉积量相比其正面和侧面增加的更多,达到86%。 相似文献
8.
荷电喷雾技术是一种利用静电作用控制液滴运动来改善喷雾特性的手段,它的效果受到喷雾荷电性能的直接影响。为此,从水雾感应荷电理论出发,建立雾滴群荷电量的理论公式,通过试验研究电极参数对雾滴荷电性能的影响,并测试了喷雾特性。结果表明:1)最佳极间距与液膜破碎长度有关,完全破碎前荷质比随极间距增加而增加,完全破碎后荷质比随极间距增加而减小,荷电性能随电极环直径减小而增大;2)荷电喷雾能提高药液在目标物表面和背部的沉积量,同时改善均匀性;3)雾滴粒径在静电力作用下逐步减小,分布趋于均匀。 相似文献
9.
10.
感应荷电喷雾静电场与荷电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感应荷电喷雾静电场的特性是感应荷电喷雾流场与静电场耦合计算的基础,也是荷电喷雾技术基础理论研究的关键之一。为了了解喷雾静电场中环状电极的感应静电场分布特性,在感应荷电机理分析和静电场物理模型建立的基础上,通过将商用FLUENT计算功能的扩展,对感应荷电喷雾中喷嘴与环状电极静电场进行数值模拟,并对静电场分布特性进行分析,结合感应荷电机理,明确感应静电场分布对喷雾液滴荷电效果的影响,从而可以通过改变静电场的分布特性改善液滴荷电质量。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充电电压的增加或电极间距的减小,电极处电场强度增强,尤其是喷嘴电极处增幅明显;电场强度沿轴向衰减迅速,故拥有高场强的电极及其附近区域是液滴感应荷电的关键,研究结论与有关试验结果相符合。因此,较高充电电压或较小电极间距(10mm以下)情况下的喷嘴与环形电极的静电场分布有利于获得较好的荷电效果和喷雾质量。 相似文献
11.
应用非接触在线测量SO2浓度装置,研究了提升管内熟石灰浆液雾化时SO2脱除过程。研制了夹层式抽气热电偶,测得了浆液雾化干燥时烟气温度场分布。结果表明:SO2脱除和浆液干燥过程沿塔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距离喷嘴200mm处出现SO2脱除和温度降低份额的最大值。浆液雾化区径向温度呈双峰分布。气液质量比由0.1提高到0.2时脱硫效率提高8%;雾化高度提高。夹层式抽气热电偶适于测量气液两相流场内气体温度,通过测定温度场可以判定浆液蒸发情况,标定不同工况喷嘴雾化状态。 相似文献
12.
喷嘴是使液体雾化的重要装置,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针对低温多效海水淡化技术中使用的M5型喷嘴的喷淋粒径分布特性,专门设计并建立了特殊的测量系统,进行了常温常压状态下单喷嘴的喷淋液滴粒径分布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同一流量下,在喷淋液滴所形成锥体的横截面上,液滴直径分布成U形;随着流量增加,液滴直径变小,液滴直径分布更加均匀,同时喷嘴的喷淋角度变大;液滴粒径测量时,遮水板之间的间距为2 cm时的流动状况比间距为4 cm时的流动状况波动剧烈。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静电喷雾系统(ESS)温室喷雾器的喷雾特性、荷电喷雾场的空间形态及雾滴的尺寸分布,并为具体的喷雾施药场合选择最佳的雾滴大小,运用Oxford激光粒子图像分析测试系统(PDIA)对气流中群体荷电雾滴流场进行实验研究.选取荷电喷雾场中的不同位置,通过对雾滴的粒谱范围、尺寸分布及发散度的测试与分析,为ESS静电喷雾器在温室内的喷施与操作提供实验依据.研究表明:沿轴向距离喷嘴越远,喷雾发展越充分,荷电雾滴粒径越小、分布越均匀;沿横向雾滴粒径呈中间小两边大的分布状况;雾滴粒径谱范围集中在4.4~31.2 μm之间;相对尺寸范围和发散边界随着喷雾场轴向距离的增大而增大、扩散比基本不随距离变化且保持相对稳定.实验结果表明ESS喷雾器的雾化质量很高,具有优良的综合技术性能. 相似文献
14.
15.
16.
冲击电压测量系统在溯源过程中通常使用低压直流源或冲击电压校准器测量分压器的刻度因数,因而必须考虑分压器线性度对测量系统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问题。在现今我国尚未建立标准系统的情况下,提出用试验的方法测量分压器的线性度:首先用线性度可忽略的电阻分压器R200S得到冲击电压发生器的线性度,采用直流分压器测量冲击电压发生器的充电电压,测量试品分压器HCR600示值与充电电压的比值,修正发生器的影响后得到分压器的线性度,结果显示HCR600的线性度单调下降,从+0.4%至-0.8%,正负极性最大差值为0.14%,且负极性的线性度优于正极性。然后进行试验验证:用线性度已知的500kV电阻分压器与HCR 600进行比对而得到线性度变化曲线,并与之前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两者变化趋势相同,相同电压下最大差值点仅为0.15%。说明此方法可较准确地测量分压器的线性度,可用于冲击电压建标时的试验验证,发生器等试验设备满足一定条件时此方法也可用于特高压冲击设备的校准。 相似文献
17.
集成升压-反激变换器(Integrated Boost-flyback Converter——IBFC)可在较小占空比条件下实现高电压增益,与传统升压电路相比,避免了因占空比处于极限状态而对电路造成较高功率损耗。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新型集成耦合电感升压-反激变换器(Intergrated Coupled-inductor Boost-flyback Converter——ICBFC)通过引入耦合电感代替IBFC中的储能电感,可有效抑制二极管反向恢复电流,减小反向恢复损耗并减小输出电容电压纹波,提高功率器件可靠性。本文着重研究了ICBFC中寄生参数、电路工作效率间的影响,并对两种拓扑进行比较。相同升压环境下,ICBFC效率更高,器件承受电流应力更小。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用两台25 W实验样机验证了该拓扑的优点及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