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研究层状反倾向岩质边坡倾倒变形倾倒方式,分析产生3种倾倒变形方式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倾倒变形的主要因素,并结合某水电站工程1号倾倒变形体工程实例,分析影响1号倾倒变形体的主要成因机制,对水电水利工程前期地质勘测设计、施工期边坡开挖提供参考指导。  相似文献   

2.
新龙水电站是雅砻江上游梯级电站开发甘孜—新龙段4级开发中的第4级电站,是以发电为主的电站。水电站右岸近坝库段大范围发育有倾倒变形体,总体积约1 600万m3。该变形体在水库蓄水后,受地下水位升高、浸泡影响,变形体岩体的抗剪强度指标降低,极易导致变形体边坡失稳,从而对大坝、泄洪(放空)洞、电站引水口等建筑物安全构成威胁。针对该倾倒变形问题,通过对倾倒变形体工程地质特性及失稳模式等分析,建立边坡离散元的数值计算模型,得出岩体倾倒变形特征和变形破坏机理发展过程,从倾倒变形体的变形特征上来看(以地震工况为例),边坡变形体破坏主要位于强倾倒变形体中,弱倾倒变形体破坏不明显。强倾倒变形体主要表现为向临空面方向发生倾倒—弯曲—拉裂—折断的变形破坏模式,先在坡脚及顶部发生剪切破坏,中间形成锁固段,后剪切贯通整体下滑,成果可为倾倒变形体的稳定性评价及工程开挖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倾倒变形破坏是高山峡谷地区反倾薄层状斜坡的典型失稳形式之一。为了分析云南苗尾水电站库区倾倒变形体边坡(QD8)稳定性,对其岩体结构进行调查,并分析了两种破坏形式。采用极限平衡法,计算倾倒变形体边坡在天然、地震、蓄水和暴雨4种工况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边坡最小安全系数为1.18,整体稳定性较好;运用离散元法,得到边坡的应力和位移分布,最大位移为0.14 m,存在局部坍塌现象,因此倾倒变形体边坡(QD8)稳定性较好。研究成果可为倾倒变形体边坡稳定性分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红水河》2019,(6)
为解决卡基娃水电站2号泄洪洞出口主变形体下游侧新增变形体边坡的稳定性问题,并为综合治理提供必要的依据,对新增变形体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方法进行稳定性计算分析,其结果表明,现状边坡的稳定性安全系数均小于1.0,处于不稳定状态。根据边坡的稳定性计算结果,结合治理原则和治理目标采用"顶部削坡减载+坡面锚索锚固+地表水及地下水排导"等综合治理方案。通过治理后,新增变形体监测结果表明,边坡处于稳定状态,达到变形边坡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陡倾产状岩体倾倒变形是自然界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存在一定的危害。根据倾倒变形体的特征,进行边坡破坏模式和稳定性计算分析,并综合考虑倾倒体所处部位、规模、工程地质条件,计算出安全系数并提出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6.
澜沧江某水电工程大型倾倒变形体边坡成因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现场调查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倾倒变形体边坡地形地貌特征、地层岩性特征、结构面发育特征、河谷地应力以及岩体力学性能的差异等方面对澜沧江某水电工程大型倾倒变形体边坡的成因机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大型倾倒变形体边坡地形上呈单薄、突出、三面临空的山梁;地层以薄层陡倾状岩体为主,并且在河谷下切过程中,砂岩和板岩将会出现差异卸荷回弹;边坡岩体中发育与倾倒变形体变形方向一致或相反的裂隙,有利于倾倒变形体的初始变形;河谷下切之前现今地面线附近岩体原始积累的地应力较高,当河谷下切至现今地面线时岩体卸荷强烈;在上述原因的共同作用下,倾倒变形体边坡向临空面发生大规模的倾倒变形。  相似文献   

7.
结合了某抽水蓄能电站对外交通公路工程实际,在工程建设中按照设计地质工作一体化思路,针对对外交通公路龙颈隧道进口卸荷变形体、月亮城隧道进口古滑坡体、向阳坡古滑坡体等不良地质情况进行分析处理,确保了公路边坡稳定和隧道洞门等构造物结构安全,节省了工程投资,方便了施工,可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人民长江》2021,52(7)
溪洛渡库区星光三组岸坡发生了严重的倾倒变形破坏,由原本的顺层斜坡变为反倾边坡,像星光三组这类特殊的倾倒变形体由于其成因机制与常规的倾倒变形体不同而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详细描述了星光三组变形体的工程地质条件、变形破坏特征,并基于数值模拟对该倾倒变形体的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星光三组岸坡岩层呈现软硬互层的薄层结构,该结构为倾倒变形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构造作用与金沙江的快速下切分别为变形体的形成提供了高水平地应力与地形条件;溪洛渡库区星光三组岸直倾倒变形演化过程可划分为卸荷变形、时效变形、灾变失稳3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西南某水电站大型倾倒变形体位于右坝肩顶部,其稳定性直接影响工程建设与运行的安全。在对该倾倒变形体的成因机制、结构、变形及力学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开挖前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结合施工处理方案及监测成果分析,对该倾倒体工程处理后的稳定性进行了复核评价。  相似文献   

10.
基于FLAC 3D软件对云南省古水水电站坝前左岸倾倒变形体边坡进行三维稳定性分析。三维建模过程中合理简化分层[1],把该倾倒变形体划分成第四纪覆盖层及强倾倒变形体、弱倾倒变形体、新鲜基岩3部分。从稳定系数、应力情况、应变情况3个方面对比分析天然状态和暴雨状态下的力学响应特性、内在变形破坏机理、稳定性状况以及发展趋势。同时将分析结果与实际勘察测量结果进行对比,稳定系数与二维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证明该简化方式与计算结果一致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孟吉  黄超  侯忠发 《水力发电》2013,(12):43-45,53
卡基娃水电站工程开始筹建后,右岸2号泄洪洞出口深厚覆盖层边坡受道路施工和骨料加工系统修建影响,造成上部加载、下部阻滑部位减载以及冲沟水流、场内生产生活用水和雨水下渗,抬高了地下水位,导致该部位出现变形体,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安全,为此,从技术、经济等方面对4种加固方案进行了比选,最终确定选用地表截排水+地下排水+削坡减载+坡面框格梁锚索加固方案。方案实施至今的监测资料表明,变形体已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2.
苗尾水电站右坝基上游侧边坡岩体在心墙基础切脚开挖完成后,受连续下雨等综合因素影响,边坡出现拉裂变形、表层滑塌,并形成较大体量的变形体,严重威胁工程安全.为确保右坝基边坡稳定,采用"锁脚、束腰、裹头、系统排水"的施工方案,对右坝基变形体进行加固处理.监测数据表明边坡安全稳定.该施工方案为同类工程高边坡变形体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安昌河水电站调压井边坡位于陡坡中部倾倒变形体之上,工程投产后调压井边坡多次出现变形、滑塌,但一直未得到有效治理,致使井筒被剪裂,面临水电站停运、或调压井改建状况。通过边坡地质勘察、稳定性计算、分析研究后,根据工程现状及环境条件,制定并实施了调压井边坡增稳治理措施、进行边坡变形观测,达到边坡有效治理、安全稳定、水电站正常运行之目的,可作为类似工程边坡治理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倾倒变形破坏是岩质边坡破坏的主要模式之一。由于倾倒变形体的破坏机制与滑坡、危岩体等地质体的破坏机制不同,其后缘边界在特定条件下,呈"叠瓦"式不断向后拓展,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界面,现有的计算方法很难完全模拟其变形破坏发展过程。因此对倾倒变形体边坡在施工期过程监测非常重要,通过监测实时掌握边坡变形的发展趋势及范围,为设计动态调整边坡施工方案及指导安全施工提供监测数据支撑,并对边坡安全状况及时预测、预报和预警,避免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近坝库区滑坡涌浪严重威胁大坝及周边人员安全,明晰库区涌浪演化规律是该类型灾害预警的首要任务。以黄河上游某水电站工程大坝左岸4号倾倒变形体为对象,建立了基于Flow-3D Hydro原型尺度三维数值模型,分析了4号倾倒变形体不同部位原位失稳时的涌浪特性及传播演化特性。结果表明:近坝岸坡4号倾倒变形体失稳产生的涌浪类型为弱非线性震荡波,这种波型经过演化后往往次生波表现出最大波高、最大爬高等特征;如果将4号倾倒变形体分不同部位原位失稳,多宗龙洼沟侧整体下滑对坝前及坝下游建筑物无影响,可不做工程处理;但黄河侧原位整体下滑时,右坝肩最大浪高14.19 m,左坝肩最大浪高16.40 m,坝前爬坡高程约至3 009.00 m,超过防浪墙顶高程,严重危害面板堆石坝的安全,需要进一步的工程减灾措施。该研究成果可为库区滑坡涌浪灾害预警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西南深切河谷陡立层状的岩质边坡中常常发育大规模的倾倒变形体,并且发育深度较大,最深可达200m~300m。以澜沧江上游亚贡深部倾倒体为例,通过现场调查与平硐勘测,结合倾倒变形的工程地质研究方法,深化分析了深部倾倒变形体岩体产状变化,岩体完整程度及结构面发育特征。研究表明:该边坡内发育多处倾倒折断带,高高程岩体变形剧烈,靠近河床部位倾倒现象不明显;倾倒体的发育深度由高高程向低高程逐级降低;研究边坡的倾倒强度可分为强倾倒体与弱倾倒体;同时得出了其形成机制与卸荷回弹-弯曲变形-折断破坏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7.
陡倾产状岩体倾倒变形是自然界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存在一定危害。水库大坝两坝肩开挖,多为基岩开挖,因此伴随着基岩岩体卸荷倾倒变形体发育。根据现场倾倒变形体的特征,进行形成因机制及边坡破坏模式分析和稳定性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为了确定五强溪电站1号变形体的稳定性,采用FLAC-3D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得到边坡位移和稳定安全系数、边坡最大剪应变增量以及边坡滑动面位置。分析结果表明:3-3′剖面的安全系数相对较小,是该边坡的主要潜在滑动方向,且最大变形也出现在3-3′剖面,边坡的变形以垂直向为主,水平向偏河床方向的变形次之。研究表明,该变形体存在失稳可能,应加强监测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来防止失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人民黄河》2017,(2):107-111
对楞古水电站拟定了上、下两个坝段方案进行比选,坝段间13.5 km河段分布了唐古栋滑坡、夏日变形体、马河变形体3个特大型-巨型滑坡、变形体,其稳定性成为坝段选择的制约性因素。确定变形边界是变形体稳定性研究的重点,建立了变形分带标准,将边坡变形由表及里分为强松动带、弱松动带、正常卸荷带,作为稳定性分析计算的边界,分别采用二维极限平衡法和FLAC3D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边坡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上、下坝段方案与岸坡稳定的相互影响,得出上坝段方案对河段潜在不稳定边坡适应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以某变形体边坡治理工程为例,对边坡失稳的风险分析、风险控制等进行了研究,并据此确定了该水库边坡的治理方案,节省了工程工期和投资,为后续类似工程的治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