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重氮化合物环丙烷化用多相催化剂类型角度,将环丙烷化多相催化剂分为金属催化剂、金属负载型催化剂、络合物固载化催化剂、金属有机骨架(MOF)基催化剂等,详细介绍和评述了催化剂在活性组分、载体、固载方法、性能及作用原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金属负载型催化剂制备简单,活性和选择性较高,但立体选择性差,在农药、医药领域适用性有限,更适宜应用于燃料合成领域,因此提升催化剂的稳定性和拓展金属活性组分是其发展趋势。络合物固载化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活性和立体选择性,结构与性能易于调控,但制备过程复杂,活性组分易流失,需通过优化固载方法如共价键合提高固载强度,以及优化载体孔道结构与表面基团提升载体-配体的协同作用。MOF基催化剂在环丙烷化中展现出独特的催化性能,通过机械研磨、配体掺杂、热处理等方式引入缺陷可综合提高MOF基环丙烷化催化剂性能,但需平衡活性与骨架结构的稳定性。此外,设计利于环丙烷化的手性配体并引入至MOF结构提高其立体选择性是MOF基环丙烷化催化剂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近20年醇法胺化制脂肪叔胺催化剂的发展概况,介绍了催化剂的作用机理、制备方法、性能评价及影响因素等,其中以铜镍和铜铬系列的多元催化剂性能较好。稀土元素和锌的加入提高了铜镍催化剂的选择性,从微观上阐述了催化胺化反应中锌对铜镍价态的影响,并讨论了影响催化剂稳定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蒙太尔公司的催化剂将提高聚丙烯产量蒙太尔公司和壳牌公司聚烯烃事业联合的首批成果之一是开发了新的催化剂,取代壳牌公司用在本体聚合反应器的高活性催化剂。据说,蒙太尔公司的杂化催化剂可以提高生产效率30%,只需对装置进行少许改动。这种催化剂对形态的控制是以...  相似文献   

4.
以多孔钛片为支撑体,制备了SO2-4/TiO2固体超强酸薄膜化催化剂。在膜催化器上,考察了薄膜化催化剂对乙醇和乙酸合成乙酸乙酯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薄膜化催化剂显著提高了催化活性;当n(乙醇)∶n(乙酸)=1.5∶1、 原料流量3.0 mL·h-1和反应温度为110 ℃时,乙酸乙酯收率达94.8%;用后薄膜催化剂的处理很方便,催化剂再生后可重复使用,对环境无污染。  相似文献   

5.
石方柱  程玉春 《大氮肥》1999,22(6):407-410
对轻油蒸汽转化异形化催化剂的实验室研究了及工业装置投样试验结果进行。结果表明,催化剂异形化后较闰西环堆密度下降10%左右,表观活性提高15 ̄20%,机械强度 能够满足工业装置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6.
研究用乙酸钙为催化剂的苯酚乙氧基化反应,着重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压力等因素对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影响。与传统催化剂氢氧化钠相比,用乙酸钙为催化剂,其反应的相对选择性指标Q值提高了60%,表明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比用氢氧化钠的要窄得多。  相似文献   

7.
焦化粗苯加氢精制装置中催化剂的硫化,是该项目最重要的操作环节之一,催化剂的硫化活性,与其选择性。抗毒性密切相关,对延长装置运转周期,提高经济效益具有较大影响。本文结合生产实际,系统总结了BASF催化剂硫化操作的条件,指明了操作关键点,对同类装置催化剂的硫化操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催化加氢制备4,4′-二氨基二苯醚(4,4′-ODA)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加氢催化剂、催化工艺和溶剂的选择。负载型镍(Ni)基催化剂、包覆Ni纳米颗粒催化剂和非晶态Ni-B合金催化剂均表现出优异的加氢活性和选择性,有望取代传统的贵金属加氢催化剂。混合溶剂比单一溶剂更理想,可以提高产品的收率和纯度。未来的发展重点是开发催化加氢连续化生产工艺及相应的催化剂,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9.
兰炭(半焦)是神府地区低磷、低硫、低挥发分煤经低温干馏得到的一种煤化工产品,以兰炭焦粉为原料,研究其催化石墨化过程。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的非晶态Ni-B催化剂对脱灰半焦进行石墨化。通过对催化剂的表征得出,制备催化剂时使用溶液浓度不同,所得催化剂形貌不同;w(Ni-B催化剂)=2%,1 000℃产生了部分的石墨化转化,未添加催化剂的样本则无石墨化转化,表明Ni-B是一种有效的兰炭石墨化催化剂;通过对各组石墨化产物的表征分析得出,不同形貌的催化剂催化活性不同;用石墨产物制备泡沫镍压片电极,经测试有较好的电容性能,具有潜在应用价值,为兰炭焦粉的高附加值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海泡石和稀土对镍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海泡石和稀土Sm镍催化剂的苯加氢活性及CO甲烷化活性的影响,并用XPS、活性比表面积及CS中毒等方法表征了催化剂的表面性质。结果表明,海泡石和稀土Sm能提高镍催化剂的加氢活性和抗毒性,并能增大活性镍的比表面及镍上的电子云密度,降低CO甲烷化反应的活化能。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氧化碳中温变换催化剂的广泛应用性。根据催化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加压变换中对触媒床层适时采取正、反吹工艺,可以大大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溶胶-凝胶法制备油脂加氢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可用于食用油脂加氢的单元镍催化剂,研究了催化剂制备方法对催化剂镍含量的影响及镍含量的变化对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镍含量最佳值在20%左右,催化剂的活性随镍含量增加而提高,采用乙醇代替水洗可有效提高催化剂的镍含量和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聚醚多元醇新型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题采用两种金属盐合成出聚醚用双金属高效催化剂,该催化剂完全可以取代传统的KOH催化 剂。用其合成聚醚可提高单体转化率、缩短反应时间、简化工艺,所得产品具有不饱和度低、分子量分布窄并 可自行设计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与世界同类催化剂相比,N 型催化剂在活性、定向性、活性寿命等方面有独到的特性,其聚合产品的耐老化性、热稳定性和耐辐射性等方面都优于其他同类催化剂。介绍了我国聚丙烯催化剂的开发应用情况,着重阐述了N 型催化剂近年来的发展概况、特性及应用情况,对现有聚丙烯装置的改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大豆油加氢高活性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并流沉淀法制备了Cu-Ni二元催化剂,研究了SiO2的加入量和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SiO2可明显提高Cu-Ni二元催化剂活性,加入量以Cu(Ni):SiO2=1.5为好,最佳焙烧温度300℃。文中方法制备的催化剂用于大豆油的催化加氢,表现出很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陈红萍  周坤 《燃料与化工》2010,41(2):6-9,28
分析总结了铁系、锌系、锰系和活性炭系等固体脱硫剂的特点与应用研究现状。氧化铁属常温脱硫剂.可单独使用或与羰基硫水解催化剂联合使用,但脱硫精度低,复合后脱硫精度提高但温度也随之提高:锌系脱硫剂脱硫温度较高,但脱硫精度可靠,在工业上广泛应用;锰系脱硫剂高温时性能优越且再生能力强,但低温时硫容小,常用于高温烟气脱硫;活性炭系脱硫剂较适于有机硫的脱除。  相似文献   

17.
改性Raney Cu催化一乙醇胺脱氢合成甘氨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乙醇胺在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w(NaOH)=12%~18%〕,用含有铬和锗等贵金属改性的RaneyCu催化剂脱氢合成甘氨酸。反应温度150~180℃,反应压力0 8~1 2MPa,反应时间2~4h。实验结果表明:改性RaneyCu催化剂比普通RaneyCu有更好的活性和使用寿命,使一乙醇胺的平均转化率从92%提高到97%,有效使用寿命(一乙醇胺的转化率≥90%)从5次延长到15次以上。  相似文献   

18.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CFX研究多腔回转炉中催化剂颗粒的加热过程,预测物料在高温段的驻留时间,计算炉内物料、空气和炉壳的轴向温度分布及炉内热量分配. 结果表明,将空气进口速度增大至2.5倍,驻留时间缩短至0.978倍,多腔回转炉消耗的电能增大至1.918倍,电能消耗主要由炉外壁向外散热转变为空气升温吸热;将物料进口速度增大至5倍,驻留时间缩短至0.193倍,多腔回转炉消耗的电能增大至2.047倍,电能消耗主要由炉外壁向外界散热转变为物料升温吸热;将多腔回转炉的热传导系数增大至4倍,驻留时间延长至1.007倍,多腔回转炉消耗的电能增大至1.147倍,电能消耗主要是炉壳外壁向外界散热. 降低空气进口速度、适当减小催化剂进口速度和提高炉壳热传导系数对多腔回转炉的设计至关重要. 模拟的炉壳温度与测量数据在规律和数值上都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汪加海 《当代化工》2014,(3):460-463
介绍了预硫化态催化剂在广州石化的首次应用和标定情况,预硫化态催化剂活化过程工艺平稳。标定结果显示:对于二次加工柴油,加氢精制催化剂FF-46的脱硫、脱氮和芳烃饱和性能较好,加氢裂化催化剂FC-32具有良好的开环性能,精制柴油硫含量小于10μg/g,精制柴油产品的十六烷值提升12个单位。  相似文献   

20.
EXAFS has been used to follow in situ the structural evolution of a Pt/Al2O3 catalyst during removal of carbon by hydrogenation, after reduction and carbon deposition. After reduction at 350 °C, the total hydrogen pressure was raised to 3 atm. and n-heptane was injected over the sample. EXAFS measurements at the Pt edge were carried out with simultaneous on-line EXAFS analysis of the spectra. After observing the rapid formation of a carbon-platinum bond which is unmodified with time, we stopped the heptane flow, raised the temperature to 450 °C, and maintained hydrogen flow at 3 atm.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platinum-carbon bond during heat treatment in hydrogen was monitored via on-line analysis. No sintering of the metal particles was observed. EXAFS is thus proven to be an efficient tool to study not just structural changes of a catalyst during a hydrocarbon reaction [1], but also to use it as a technique to study other catalytic phenomena as we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