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本文系统地概述了燃烧设备(其中包括锅炉、窑、加热炉等)燃烧控制的策略关键在于,通过测量烟道气中的氧、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以及未燃烧的烃来控制适宜的空气/燃料配比,保持最小量的过剩空气,从而达到最佳的节能效果。文中介绍了各类烟道气体分析器的应用将点,选用原则以及生产厂家。同时文中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多组分分析器、微处理机联用和专用燃烧控制系统也作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1.红外线气体分析器在应用中如何解决结晶堵塞问题?答:红外线气体分析器在应用中有时会遇到样气结晶堵塞。如:分析氮肥生产过程中碳化气中的二氧化碳时,由于碳化是用氨水吸收二氧化碳,所以在碳化气中夹带着氨,它会与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氢氨结晶而堵塞管道,使测量无法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如图1所示附加装置。将取样管道用蒸汽保温,并让碳化气通过硫酸溶液除去氨气,就可消除结晶的  相似文献   

3.
北京分析仪器厂研制的QGS-05型微量二氧化碳红外线气体分析器于今年3月底在南京进行了现场鉴定。参加鉴定会的有分析仪器制造厂、化工设计院和化肥厂等27个单位。 QGS-05型二氧化碳红外线分析器是双光源,双光路型直读式仪器。采用了干涉滤光片提高仪器的抗干扰能力。对检测器的结构也进行了较大的改进。由于采用了较好的充气工艺,检测器温度系数小。仪器不需要恒温,启动时间短,长期稳定性好。电气部件采用了半导体线路。仪器为非防爆结构。  相似文献   

4.
阐述用化学分析法,也就是用奥氏气体分析器分别以爆炸法和燃烧法测定煤气中可燃组分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5.
氧化锆氧分析器是一种先进的节能分析仪器。主要用于各种锅炉、窑炉、加热炉和热处理炉的炉气氧分析,对于提高燃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早在七十年代初期,我国就开始了氧化锆氧分析器的研制工作,并有少量商品投放市场。但是,由于制造工艺不过关,仪器可靠性及其使用寿命较差,未能发挥其  相似文献   

6.
据统计,以化石能源为主的火电厂的碳排放是当前二氧化碳的集中排放源,是导致空气质量恶化、温室效应加剧的重要元凶,因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已成为电力行业刻不容缓的任务之一。二氧化碳捕集及资源化技术是当前电力行业最具发展潜力的减碳对策与措施,本文综述了火电厂的碳捕集技术,同时对燃烧前捕集、燃烧中捕集以及燃烧后捕集等不同种类的碳捕捉技术路线以及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梳理,其间重点对比分析了富氧燃烧和燃烧后捕集的技术经济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二氧化碳分离捕集后的利用问题,即资源化技术。最后,对低碳发展背景下碳捕捉及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英国 Neotronics 公司两年前曾发展了一种燃料效率监测器。该仪器能快速指示出烟道测点的氧量、温差和燃烧效率(本刊1981年第3期已作介绍)。仪器自问世以来较为畅销。现在该公司在此仪器基础上又发展了一种新型携带式燃烧分析器,称为携带式燃烧最佳化器,专门设计用于锅炉或加热炉,可提供烟道氧、一氧化碳和烟气温差的实时连续显示,并能自动校准和显示出设备的燃烧效率。这样可使操作人员对燃烧状态进行快速精确地全面研究。  相似文献   

8.
美国Bendix公司设计出一种供燃烧监测和气体分析用的氧化锆分析器,用来测量过剩氧量。该分析器特点是不受环境气体的影响。该304型分析器由控制和检测模件组成。它的控制器包括保持检测器温度的电子仪器和升高或降低氧量值的报警电路;检测器由一加热的检测元件和样品的进出口组成。仪器模件有两个线性过氧量量程:0~10%和0~25%。标准输出信号为0~10伏直流电压信号,这些信号根据需要可经电压-电流转换器变成电流信号。  相似文献   

9.
DD-1A型微量CO、CO_2分析器是一种老产品,曾广泛用于合成氨精炼气中CO、CO_2的微量检测。近年来这类分析器大多已为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所取代。但是我们体会,只要经过适当改进,这类仪器仍可以继续发挥作用。我们对DD-1A型分析器作了如下改进,几年来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介绍带电粒子的恒动量加速方法,以及应用恒动量加速方法形成的多种质量分析器,在质谱分析检测方面有多种应用。带电粒子恒动量加速可以提高某些质量分析器的性能,也可以创造出新类型的质量分析器。本文介绍了6种应用方法:高分辨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扇形电场方向聚焦质量分析器、静电场偏转质量分析器、脉冲电场偏转质量分析器、扇形磁场能量聚焦质量分析器,环柱形电场质量分析器,并从这些质量分析器中总结出一些带电粒子在电场或磁场中的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11.
加热炉烟气含氧量的大小,是衡量一台加热炉燃烧好坏的重要参数之一,它直接影响到加热炉热效率的高低,能源消耗的多少。对这样一个重要的热工参数,能用仪表进行连续,准确、稳定的测定和自动调节,对加热炉能始终保持在最佳燃烧状态,对提高加热炉的热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也是当前节约能源的有力措施和方法之一。去年我们采用了沈阳市分析仪器厂研制的“DWY—202型氧化锆氧量分析器”和  相似文献   

12.
试样在高温管式炉中通氧燃烧,使硅铁中的全部碳氧化成二氧化碳。所生成的二氧化碳和过剩的氧气导入量气管,定容后,将气体压入装有氢氧化钾溶液的吸收器中,吸收二氧化碳,剩余的氧气再返回量气管。根据吸收前后体积之差,计算碳的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13.
在在线煤质分析领域广泛使用计算机脉冲高度分析器,但其分析速度偏低、测量精度不高.我们设计了一种用于7射线煤质分析的基于串口8192道的高速多道脉冲高度分析器,使用以AT89C52作为控制核心的单片机,以高速低功耗的A/D芯片ADS7807作为模数转换器件.实验表明,该多道脉冲高度分析器的信号处理速度提高了近一倍,测量精度也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正> 氧化锆氧分析器是一种先进的节能分析仪器。主要用于各种锅炉、窑炉、加热炉和热处理炉的炉气氧分析,对于提高燃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早在七十年代初期,我国就开始了氧化锆氧分析器的研制工作,并有少量商品投放市场。但是,由于制造工艺不过关,仪器可靠性及其使用寿命较差,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了满足我国节约能源的迫切需要,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南京分折仪器厂采用专有技术许可证贸易方式,于1980年8月与英国肯特公司签订了技  相似文献   

15.
旧型RD系列热导式气体分析器是南京分析仪器厂的早期产品,目前有些地方还在继续使用。该系列仪器的GD-1A型供电器采用磁饱合变压器稳压、稳流管稳流方式,分析电桥桥体采用电加热和电子管恒温控制电路(RD-2型除外),所以整机耗电大,稳流效果差,易出故障,特别是目前已无更换备件。针对上述情况,我们用半导体器件对旧型RD系列热导分析器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仪器经实测及现场运行,证明  相似文献   

16.
椭圆弯晶谱仪分析器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辐射的X射线分析,可得到关于等离子体电子密度、温度、电荷分布等重要信息.研究的X射线弯晶谱仪分析器是用来诊断X射线光谱,进而实现对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的控制.探讨了椭圆弯晶谱仪理论原理,分析了积分反射率和质量吸收系数.弯晶谱仪采用LiF弯晶分析器,椭圆焦距2c为1 350 mm,椭圆离心率e为0.958 6,晶体布拉格角范围为30°至60°.在此对LiF弯晶分析器的制作工艺进行详细描述.实验结果表明,该晶体分析器对X射线的分辨率(λ/Δλ)可达900以上,能够用来对激光等离子体的X射线光谱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7.
根据燃料高位发热量计算公式是:Q′_(GW)=Q′_(D(?))—(22.5S′_(DT)+αQ′_(DT)),即弹筒发热量减去硫生成硫酸和氮生成硝酸时的生成热和溶解热即得高位发热量。这是不对的。因为在弹筒内燃烧时压力可达到一百四十个大气压,在这压力下二氧化碳(CO_2)也和水蒸汽(H_2O)生成碳酸并溶解于水,放出生成熟和溶解热。这部分热量也应扣除。应采用如下公式:Q′_(GW)=Q′_(DT)-(22.5S′_(DT)+αQ′_(DT)+H_(CO3)C′_(DT))。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时的生成热和溶解热可采用如下方法测出,当燃烧试验未期时,继续观测温度,不把氧弹从热量计中取出,  相似文献   

18.
氯气分析仪     
基于光谱原理的物质成份分析仪器分为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三种。其中红外光分析器应用很广,而紫外光分析器只是在近年来才得到发展。目前紫外光分析器定为商品型生产的极少。但是从文献报导看来,它的发展前途很大。许多有机物在红外区域内没有明显的吸收作用,它们的吸收峰值落在紫外区域。另外紫外光分析器较之红外光分析器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可用来分析含量很少的物质成份,但它比红外分析器有较差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9.
GXH-101型红外线分析器是为年产30万吨乙烯装置配套的防爆型工业红外线气体分析器。分析器精度等级为2级,规格为0—60%乙烯。GXH-101型红外线分析器的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国在防爆型红外线分析器系列中的一项空白。通过三年多的研制,该产品已于1980年9月正式通过了技术鉴定,现将有关部分的设计思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中科院电工研究所采用二氧化碳为原料,金属镁粉为还原剂,纳米氧化镁为模板剂,通过镁粉在二氧化碳气氛中自蔓延燃烧方式,成功制备出富含介孔结构的石墨烯。石墨烯是近年来备受各国重视的新型材料,但是高品质石墨烯的工业化大规模制备一直是世界性难题。目前,石墨烯粉体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