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羧甲基半纤维素的制备及其与湿强剂PAE的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醚化法制备了具有较高羧基含量、较高分子质量的羧甲基半纤维素(CMX),并将其与聚酰胺多胺-表氯醇树脂类湿强剂(PAE)联用以提高纸张的湿抗张强度。通过对CMX制备过程中碱用量、碱化反应时间、碱化反应温度、反应体系、醚化剂氯乙酸(SMCA)用量、醚化反应温度、醚化反应时间等条件的分析,探究CMX较优制备工艺,并分析其与PAE联用的增强效果。结果表明,CMX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碱化反应时间1 h,碱化反应温度25℃,商品半纤维素(AXU)与NaOH的摩尔比为1∶2;醚化反应时间5 h,醚化反应温度55℃,AXU与SMCA的摩尔比为1∶1。当CMX溶液(质量分数1. 25%)的用量为4. 8%,PAE湿强剂溶液(质量分数12. 5%)用量为2. 0%时,纸张湿抗张指数达到了9. 63 N·m/g,相较于PAE单独使用时,湿抗张指数提高了25. 8%。  相似文献   

2.
以羧甲基半纤维素钠作为分散剂,用球磨法制备水性炭黑色浆。探讨了分散剂用量、分散时间、球磨转速和炭黑用量对炭黑色浆分散性能的影响。通过测试分析炭黑粒子的大小和分散形态,确定了炭黑色浆的离心稳定性、温度稳定性和储藏稳定性。最佳制备工艺为:分散剂用量15%,分散时间90 min,球磨转速700 r/min,炭黑用量15%。制备的炭黑色浆粒径最小可达0.16μm,离心稳定性可达86.3%,具有很好的温度和储藏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以PEG-400为相转移催化剂,采用溶媒法制备羧甲基菊粉(CMI),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了催化剂用量、Na OH用量及添加方式、碱化时间、氯乙酸用量、醚化时间对取代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优化工艺条件为:1%菊粉质量的PEG-400、n(Na OH)∶n(菊粉)∶n(氯乙酸)=2.5∶1∶1.2(两步加碱法)、碱化时间0.7 h、醚化时间4 h。此条件下制得取代度达到1.214 5的羧甲基菊粉。  相似文献   

4.
半纤维素分离纯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就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在半纤维素分离纯化领域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半纤维素分离纯化的最新方法,包括碱提取法、有机溶剂法、柱层析法和膜分离法等,并比较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5.
超声波辅助稀碱法提取蔗髓半纤维素的工艺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合理高效利用造纸工业的废弃物蔗髓为出发点,采用超声波辅助稀碱法分离蔗髓半纤维素。首先确定蔗髓的化学组分,然后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超声波处理时间、KOH质量分数和碱液浸提温度对蔗髓半纤维素得率的影响,并应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分离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碱提取蔗髓半纤维素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超声波处理时间28 min、KOH质量分数3.7%、碱液浸提温度53℃,在该条件下,半纤维素的总得率为23.05%,比无超声波辅助时提高了3.24个百分点。KOH质量分数、超声波处理时间和碱液浸提温度对半纤维素总得率影响均显著。  相似文献   

6.
从谷类、豆类的外皮等食物纤维中提取出能溶于水的半纤维素。其方法是以玉米皮、米糠、小麦麸皮、大麦麸皮等谷类的外皮,或大豆、小豆,豌豆等豆类的外皮为原料,除去外皮中的沉粉、蛋白质、脂肪和无机物,并使原料粉碎成16~200目,用热水配成浓度为5~20%的悬浊液,在搅拌型高压釜中加热30min,温度控制在130~160℃,以  相似文献   

7.
半纤维素具有独特的分子结构和良好的理化性质,因此在制备生物功能材料方面发展迅速。综述了半纤维素在制备水凝胶、半纤维素-壳聚糖复合材料以及包装膜材料领域的应用及研究现状,介绍了其制备方法及研究结果,并对有关半纤维素功能材料的下一步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羧甲基淀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相似文献   

9.
羧甲基淀粉     
羧甲基淀粉羧甲基淀粉是化工部列为“九五”计划中重点开发的精细化工产品之一。它以玉米、红薯、木薯、马铃薯(任何一种均可)淀粉为原料,经物理、化学反庆精制而成,是世界公认的一种安全、天然的高质化工助剂,可完全替代成本高昂、又原料紧缺的速甲基纤维素(从棉花...  相似文献   

10.
毛竹半纤维素热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蒸馏水、2%NaOH和5%KOH从6月龄毛竹竹竿中分级抽提得到水溶性半纤维素HW和碱溶性半纤维素H1~H4。通过热重分析法在升温速率10℃/min条件下分析了这5种半纤维素的热解特性,并对快速热解区建立了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毛竹半纤维素热解主要发生在180~400℃,失重33.91%~42.54%。在终止温度700℃时残渣率均较高,达到34.52%~51.31%。毛竹半纤维素组分活化能均较小,为26.068~51.938 kJ/mol。碱溶性组分的活化能大于水溶性组分的活化能,残留木素越多,半纤维素的活化能和终止温度时的残渣率就越高。  相似文献   

11.
米糠半纤维素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介绍了米糠半纤维素(RBH)生理功能、对矿物质代谢的影响、化学结构组成、性质及提取方法。并就其在我国的应用开发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与各种高分子合成的水凝胶相比,半纤维素基水凝胶具有难以比拟的优势,如环境友好性、生物兼容性、无毒及可降解性等.文中从制备方法角度归纳和总结了木质纤维半纤维素基水凝胶材料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以及潜在的商业应用前景,并指出了半纤维素基水凝胶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利用热水分别在150℃,160℃,170℃下提取玉米秆中半纤维素,对提取液中糖类组分及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在糖类得率较高的情况下对分离半纤维素后的玉米秆进行制浆、漂白。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提取液pH逐渐下降,提取液中木糖和阿拉伯糖的得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60℃温210min,总木糖得率最高,达到70%。提取半纤维素后的玉米秆烧碱-蒽醌法制浆效果较未经提取的玉米秆差,但纸浆的可漂性增强。  相似文献   

14.
半纤维素多糖的提取纯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以豆渣中提取的膳食纤维为原料,进行半纤维素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在单因素买验基础上,选掉碱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以及碱浓度为自变量,采用二次旋转正交回归试验设计结合SAS分析方法,确定提取半纤维素粗多糖最佳条件为:V(10%NaOH):m(膳食纤维)=21.2:1,温度为35.5℃,时间为5.3 h.验证结果提取率为30.21%.由此工艺得到的半纤维素粗多糖采用ED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柱色谱法进行纯化,分离得到组分HCLB-I和HCLB-II,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723x107和2.996x 107.  相似文献   

15.
对蔗渣半纤维素不同组分用酸或碱水解、酶解、酶解后再酸/碱水解的不同方法进行水解,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水解液中单糖的组成,探讨半纤维素不同组分的水解过程与产物组成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对半纤维素A用半纤维素酶(酶活400IU/g)法水解比用20%NaOH水解效果好,木糖得率达34.87%;而对于半纤维素B,采用酶法水解比7%H2SO4水解得率相差较大,采用酶解后7%H2SO4水解可得得率为23.60%。  相似文献   

16.
半纤维素是生物质的重要组成成分,综合利用潜力大,可以将其转化为高附加值、多元化的产品。概述了半纤维素的提取技术及其综合利用研究进展,同时提出了对其综合利用的难点和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半纤维素对浆纸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高得率浆的发展以及农业废弃物的不断开发和利用,半纤维素的研究倍加受到人们的重视。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半纤维素的提取工艺和结构特征的探讨方面,本文则主要从纸浆中半纤维素的存在方式,半纤维素制浆过程中的变化以及半纤维素对纸浆特性和成纸性能的影响等方面做了分析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正>申请公布号:CN 106283795 A发明人:李建国倪永浩马晓娟黄方黄六莲陈礼辉申请人:福建农林大学现然的纤维素基植物纤维是自然界中含量最为丰富的自然资源之一,它具有绿色环保以及可再生等优良特性。其中,在针叶木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含量分别为45%~50%与25%~35%;在阔叶木中其含量分别为40%~55%与24%~40%;在草类纤维中其含量分别为35%~50%与25%~35%。  相似文献   

19.
20.
采用岳阳天然荻场当年成熟获秆为代表样,经苯:乙醇(2:1V/V)及热水抽提,再用缓和亚氯酸钠法处理得到综纤维素.然后用 KOH 溶液抽提,得到三种半纤维素级份 DA、DB_1和 DB_2.用 Fehling’s 试剂纯化半纤维素级份 DA 二次,得到聚木糖(DA_2)试样,测其糖基比、数均聚合度、各糖基的摩尔比、红外光谱和气谱-质谱(GC-MS)等结果可证实获主要半纤维素聚木糖(DA_2)的化学结构,平均由104.5个 D-吡喃式木糖基以β(1→4)糖苷键构成主链,另有6.3个 L-呋喃式阿拉伯糖基和2.1个 D-吡喃式葡萄糖醛酸基作为侧链连接在主链本糖基的2-或3-位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