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严云修张成周正海马洪福卢毅胡育铭 《中国油脂》2020,45(4):123-124
储存在仓库中的豆粕,受外部环境以及豆粕水分的影响,易产生结块。结块豆粕若不经过处理直接出库,会影响产品质量。为此,对豆粕出库工艺流程进行了优化,并对生产线进行了改造。实践表明,通过在出仓发货提升机通往刮板机的连接溜管后增加刀片式粉碎机和筛网、漏斗,可以有效解决豆粕出库结块问题。 相似文献
2.
3.
在生产带皮大豆粕预处理工艺中,胚片烘干一般使用穿流干燥机或气流干燥箱,使用这两种设备能耗基本相同;软化通常使用调质塔或卧式软化锅或立式软化锅,使用调质塔软化能耗最低,卧式软化锅软化能耗次之,立式软化锅软化能耗最高。 相似文献
4.
根据饲料加工厂与豆粕市场的要求,对豆粕进行粉碎以控制豆粕结团率与结团直径。在粉碎工艺基础上,对静态分级筛的筛面进行改进,并配以吸风除尘系统,使静态分级筛与锤片粉碎机内形成微负压,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筛选、粉碎的效能。锤片粉碎机的合理选型、正确操作及维护是豆粕粉碎工艺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热处理对豆粕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热处理对豆粕的蛋白质、能量及抗营养因子均产生影响。加工不足或过度均会降低豆粕的营养成分和饲喂价值。豆粕的来源及加工因素也影响着豆粕品质 相似文献
6.
选用直径1.5、2.0、2.5mm的3种规格的筛片对豆粕进行粉碎,得到豆粕的质量几何平均粒度分别为505.34、637.32、716.80μm,然后制成肉鸡颗粒料,比较颗粒料间的质量,分析粉碎和制粒过程中生产效率和单位产量电耗,并且进行代谢试验研究粒度对营养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选用1.5mm直径筛片粉碎豆粕生产的颗粒料硬度和稳定度(PDI)均高于(P<0.05)2.0mm和2.5mm直径组,但含粉率没有差异(P>0.05).1.5mm筛片进行粉碎豆粕的单位产量电耗明显高于2,0mm和2.5mm直径组(P<0.05),但制粒的单位产量电耗2.5mm组最低,2.0mm筛片组综合生产成本最低.1.5mm和2.0mm筛片组CP的代谢率显著高于2.5mm筛片组(P<0.05).豆粕粉碎粒度对肉鸡的OM、DM、GE代谢率和代谢能(ME)均没有影响(P>0.05).孔径为2.0mm的筛片为生产粒径为3.2mm的肉鸡颗粒料的最佳筛片筛孔孔径. 相似文献
7.
在以薯干为原料的酒精生产中,将粉碎系统常用的二次粉碎二次提升流程改为二次粉碎一次提升,不但简化了粉碎流程装置,降低了能耗,而且还减轻了噪音并消除了容易发生的故障。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微生物发酵对豆粕抗原性的影响。选用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米曲霉这5种菌株,在液态和固态条件下分别发酵豆粕12 h,对发酵产物进行抗原性测定。结果表明:豆粕经这5种菌株发酵后,粗蛋白含量均有所提高,其中枯草芽孢杆菌在固态发酵时降解豆粕抗原蛋白和降低豆粕抗原性的效果优于其它菌株,此时,豆粕蛋白水解度为4.89%,必需氨基酸含量为193.51mg/g。SDS-PAGE显示发酵豆粕中β-伴大豆球蛋白的α’和α亚基消失,β亚基条带和大豆球蛋白的酸性亚基条带密度减弱,同时大豆球蛋白与β-伴大豆球蛋白的抗原性降低率分别为20.62%和50.12%。 相似文献
9.
霉变大豆对豆粕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霉变后,营养物质含量减少,籽粒变色变味,某些微生物分泌的毒素富集在大豆上可能使籽粒感染上毒素。通过对霉变大豆含量不同的大豆样品和豆粕样品进行油脂含量、粗蛋白含量、氢氧化钾蛋白质溶解度、尿素酶活性、色泽和气味等质量指标的测定,分析和研究霉变大豆对豆粕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霉变大豆含量的增加,豆粕粗蛋白含量有所升高,豆粕氢氧化钾蛋白质溶解度降低,豆粕尿素酶活性降低,豆粕颜色灰暗无光泽,霉变味加重。由此得出。用豆粕蛋白质含量作为评价霉变大豆加工所得豆粕质量的指标是不合适的,而采用豆粕氢氧化钾蛋白质溶解度作为评价指标更为合理。这一结果应在大豆油脂生产和豆粕贸易中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0.
11.
12.
介绍了水刺法非织造布生产工艺的工作原理和特点,着重分析了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能耗高的缺点。阐述了高压电场脱除物料水分的基本原理,针对上述缺点对烘干设备进行了部分结构改造,将高压电场脱除物料水分技术应用到烘干系统中,可节能30%~40%,从而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大豆脱皮工艺和生产等级大豆粕探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前主要存在两种大豆脱皮工艺,即Crown&Buhler热脱皮和De Smet冷脱皮。按原大豆蛋白含量35%,按不同的含杂和含油量进行不同程度的脱皮,可使大豆粕蛋白含量达47 5%~49 0%。按市场饲用等级豆粕的价值和价格,生产出蛋白含量分别为44%、46%、48%豆粕。比较了等级豆粕两种脱皮工艺特点及参数,认为热脱皮因只一次加热节约能源,对豆粕蛋白变性影响较小。同时对脱皮效果进行了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4.
15.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4):108-114
为了提高豆粕饲料的品质,采用菌酶协同方法发酵豆粕。筛选了最优植物乳杆菌和蛋白酶,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确定了1株产酸多、谱宽的植物乳杆菌DY6作为发酵菌株;选择中性蛋白酶进行酶解;确定了最佳发酵条件为菌液接种量5%,最佳加酶量1 250 U/g,最佳发酵温度37℃,最佳发酵时间48 h;此工艺下的豆粕中粗蛋白质量分数为53. 1%,肽含量为107. 21 mg/g,总酸质量分数为2. 5%,蛋白质体外消化率为69. 8%;与未发酵豆粕相比,发酵豆粕中粗蛋白含量提高了6. 23%,肽含量提高了223%,总酸含量提高了1. 8%,蛋白质体外消化率提高了17. 85%。菌酶协同处理豆粕可以有效提高豆粕的各项指标,提升饲料品质,在生物饲料行业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17.
Wet grinding characteristics of soybean for soymilk extraction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et grinding of hydrated soybean was carried out with mixer grinder, stone grinder and colloid mill which revealed that particle size had a profound effect on the protein recovery in the extracted milk with a maximum recovery of 89.3%. Greater reduction in particle size was achieved with mixer grinder (180 μm) with 5 min of grinding while reduction was not significant beyond 18 min (233 μm) in stone grinder. Specific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lloid mill was only one-fourth of the mixer grinder while stone grinder required twice the energy. Although Kick’s, Rittinger’s and Bond’s laws could not be applied for total grinding duration, all the three classical laws were found suitable after the initial grain break-up period (2 min). Temperature and duration of thermal treatment given during hot extraction influenced protein recovery and viscosity of soymilk.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colloid mill is a potential device for industrial scale operatio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