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此处涉及的“烹饪”恰如唐代诗人白居易《食荠十韵》中“采撷无缺日,烹饪有秘方”之所吟。那本是文人替职业从烹人日积月累的经验总结,切肤入肌般的生存感受。如同清人在修《明史.乐志三》时所彻悟到的“烹饪既严,登俎惟肃”那样,具有深刻的责任感及使命感。居易的感悟,确己达到对“工艺流程”的规范、对“职业道德”要求的高度。如同老聃“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窍”的一番肺腑告白、确乎然高度概括了“烹饪”的境界。每当蹒跚于历次大赛的优秀展台,面对似画若雕亦如歌的妙馔佳肴,哪一次没产生过…  相似文献   

2.
常璟宇 《中国食品》2010,(17):90-90
为了充分弘扬中医“治未病”从膳食做起的理念,展示药膳养生技术制作成果.提高药膳养生技术制作水平.促进药膳事业的发展,提高人类健康水平.中国药膳研究会每两年举办一届药膳养生烹饪大赛。  相似文献   

3.
春明  朝虹 《中国烹饪》2011,(1):37-39
“中医药膳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是具有色、香、味、形、养的美味食品,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精髓。”“发展中国药膳事业对提高全民体质,促进国民健康长寿具有重要意义。”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中国药膳第六届养生技术制作(烹饪)大赛于2010年12月4日~5日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隆重举办。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唱戏的腔,厨师的汤”,从厨二十多年,要说体会,其中一条是厨师做菜离不开汤要做好菜,就必须有一个套娴熟的制汤功夫,制汤技术的高低,不仅能衡量一个厨师的功底是否扎实,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利用速冻方法实现中国烹饪工业化生产,需要解决的问题,规模化生产中原辅材料和产品的规范化及设备的配套。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中职院校烹饪教学融入烹饪营养的重要价值,分析了现阶段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烹饪教学融入烹饪营养的有效路径。中职阶段的烹饪教学中,烹饪营养的融入能够提升烹饪课程教学质量,同时扩大整体教学的知识范围,通过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合理应用化学手段、重视学生营养调查能力锻炼力度、充分应用辅助资源素材,以便达到更好的烹饪教学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7.
中国烹饪历史悠久,传统优良,美味佳肴,数不胜数,既饱人口福又强人体质,深受国内外美食家和消费者的喜爱,关于中国烹饪体系 后期何时?众说纷纭。笔者根据大量的古今文献资料和考古学的发现,以及实现调查证实,早在周代中国烹饪已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  相似文献   

8.
9.
试论中国烹饪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中国烹饪工业化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中国饮食中的营养思想,历史虽然悠久,并且和现代营养科学还有着或深或浅的联系,但在总体上,它们都是片面的、模糊的,不能自成一种科学体系。对此,我们在继承和发扬时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烹饪高等教育科研面临科研课题少、科研经费少,科研人才少的现状,科研进展相对落后,烹饪高等院校应从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和配备高科研工作的试验设施出发,推动中国烹饪高等教育科研的发展,使烹饪科学对人类社会的繁荣与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左东黎 《中国食品》2010,(21):66-67
北京的金秋十月.北京中医药大学这个中国中医药的高等学府,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学生.就是第六届中国药膳养生技术制作(烹饪)大赛的数十位大赛评委。中国药膳研究会在这里为大赛评委开办了首届中国药膳评委培训班。  相似文献   

15.
左东黎 《中国食品》2012,(23):35-35
第七届“大通阿胶杯”中国药膳养生技术制作烹饪大赛于2012年10月26日至27日在北京天通绿色生态园举办,大赛冠名单位北京朗悦大通餐饮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6.
这里用了两个“新”字,它既是“崭新”、“新鲜”的形容词,也是“更新”“创新”的动词;希望中国烹饪能踏上新的改革里程,以欣欣向荣的姿态来实现自身的改造和升华。这种新的姿态应包含下列内容:  相似文献   

17.
吴晶  汤力  林桦 《中国食品》2011,(19):29-31
精确控温的加热仪器、超声波浴、布氏漏斗、真空旋转蒸馏器……这些以前在实验室才能见到的器具,现在却成了烹饪大师们制造美食的用具。这就是风靡全球的一种全新的烹饪方法——分子烹饪,它的发展已经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烹饪界比较关注的高新课题。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首届伊尹奖中华烹饪技术创新大赛的面点比赛现场,有一位个头不高,身手麻利的女选手格外引人注目。只见她“劈劈叭叭”地溜条,抖开双臂开条,抻面,没几分钟,便将手中的一块面团抻出了12扣,达4千多根细如发丝的面条。随后,她又制作了“母子万寿龟”、“酥皮鲜虾”二道形象逼真、色味香型均属上乘之作的点心,受到了评委们的高度评价。这位女选手一路过关斩将,一举夺得了中国首届伊尹奖中华烹饪技术创新大赛金牌.“全国技术能手”、”中国烹饪大师”和”国家高级技师“  相似文献   

19.
中国烹饪教育百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以前,中国烹饪技术的教育形式主要是依靠家庭主妇和职业厨师的言传身教或以师带徒,没有学校教育。饮食摊店的经营者,为了提高被雇佣者的技艺水准,或自行传授,或另请高厨传授技艺,其组织形式是分散的自发性的。一般都是时间自定,干到哪儿,学到哪儿,教到哪儿。但是,由于技艺是谋生的资本,所以掌握烹饪技艺的人既不轻易传授,也不相互交流,致使大多数厨师的烹饪技艺和烹饪知识处于片面零散的状况。这种以师带徒的单线传艺形式,无疑阻碍了优秀传统技艺的交流,使烹饪技术的延续和扩散速度很慢,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对烹饪技术人才的需求,客观上束  相似文献   

20.
熊敏 《四川烹饪》1996,(4):34-35
历史悠久的中国烹饪,得益于火的使用和炊事器具的发明.炊事器具的每一次创新和改进,都为中国烹饪向新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早在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使用陶器的炊具了,商周时期的炊具除陶器外出现了青铜器,到了战国时期青铜器日臻精美,同时又兴起了漆器.汉代则出现了瓷器,唐代以后,金、银、玉、象牙、木、骨、角、竹等炊事器具已是五光十色、丰富多彩,并且逐步具备了以适应公共饮食业为主的烹饪设备体系的雏型.虽然烹饪设备的发展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但在二十世纪中叶以前,它的发展还是很缓慢的.新中国成立初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