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国正  张晋石 《风景园林》2018,25(2):109-115
通过研究华盛顿开放空间系统的历史规划,概述了建都伊始朗方制定的彰显帝国雄心的勒诺特式宏伟蓝图,工业化时期解决城市问题的麦克米兰计划,以及后工业化时期多元价值集于一体的开放空间系统优化三大规划阶段,展示了华盛顿开放空间系统不断生长、日趋完善的发展历程。并分析时代变化背景下各阶段开放空间系统规划的策略要点,阐释漫长规划历程中体现出的高度延续特征,总结出华盛顿开放空间系统的规划经验,为中国的城市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坤 《城市规划》2013,37(6):76-80
在绿道、生态廊道、生态网络等多个可持续的规划理念中,河流和开放空间作为遏制城市蔓延的重要生态资源被广泛研究和应用。本文以德国鲁尔区埃姆舍地区公园和英国东伦敦绿色网格规划为例,首先从空间结构、规划策略两个层面探讨了城市区域河流和开放空间的耦合关系的形成,其次对比两个案例,分析了河流与开放空间的耦合关系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河流是城市开放空间组织的重要的中枢系统,开放空间在河流的组织下和其他城市结构相结合使得城市向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深圳经济特区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和<杭州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为实例,就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规划的技术路线,总体水平评价指标的选择针对现实问题的目标和重点的确定等问题展开论述,强调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应当抓住城市的地域特征和时代特征,才能为当地居民和地方政府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规划成果.  相似文献   

4.
当代德国园林展的风景园林规划策略解析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国战后开展的园林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它有效地完善了城市绿地开放空间格局,保护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延续了地区文化景观的发展脉络,保持和增加了城市中心城区和边缘地区的社区活力。选取德国2000年以来已举办和规划当中的主要园林展,在总结风景园林规划策略并进行解析的基础上,分析其对我国风景园林建设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5.
对德国的区域规划从产生到发展直至完善的整个历程进行了系统性介绍。作为德国区域规划的工具,州域规划与空间秩序规划的发展经历了从20世纪初的实验、二战以前的正规化过程、战后初期的制度调整,最终实现了整个空间规划体系的系统化。区域规划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而出现,在经历了一系列包括制度安排、政治背景、行政结构、规划组织方式等方面的深刻变迁之后,最终发展成州域规划与空间秩序规划的形式,引导德国在国家、联邦州和区域乃至地方各个层面的综合发展。分析中对不同历史阶段影响区域规划发展的过程进行了深入讨论,并特别明确了区域规划乃至空间规划的核心之一就在于致力于不同层级之间的协调,以问题为导向,实现整个规划体系的活力和效率。相关经验对于我国目前正在形成和完善过程中的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反规划”   总被引:70,自引:4,他引:70  
指出导致系统性的、全国性的城市环境危机和城市功能与结构混乱的主要根源之一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规模-性质-空间布局”为模式的物质空间规划编制方法论;基于现行方法论的城市空间发展规划是一种建立在不确定基础上的空中楼阁。在此基础上提出“反规划”途径:强调一种“逆”向的规划过程,“负”的规划成果,即生态基础设施,用它来引导和框限城市的空间发展。文章强调,人地关系的和谐是解决一切城市问题的关键“。反规划”途径试图通过建立保障自然人文过程安全和健康的景观安全格局,来综合地解决国土生态安全问题、城市的功能结构问题、交通问题、城市特色以及城市的形态问题。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设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广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指出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对形态规划、功能规划、功能和形态布局以及正确处理地下空间规划和人防规划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对广州市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8.
向培伦 《中国园林》2001,17(2):36-38
通过对重庆市渝北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中的感受,探讨了一些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基本问题,城市发展的永恒主题,现城市绿地大地域分布的空间组织形式,从自然演进过程中寻找城市的开放空间,注重塑造城市生活的共有空间,规划的目的是创建“有生存价值的城市”。  相似文献   

9.
鉴于大气、噪声、污染物等监测资料对于当代德国居住区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城市气候学研究成果对德国城市规划实践的指导作用,从居住区选址、开发强度控制、交通系统与绿地系统规划4个方面总结20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居住区规划解决城市热岛与空气污染等问题的措施及经验,为我国的居住区规划以及生态化城市建设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文献在城市空间扩展的合理性评价和规划控制方面较为薄弱,以及对中小城市关注不够的事实,本文以山东半岛地区中等城市——招远为例,首先分析快速增长时期招远城市空间扩展的过程,接着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了其空间扩展的合理性,最后探讨了促进城市空间合理扩展的规划对策,以期为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空间扩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初探主题性游憩空间规划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忠原 《山西建筑》2007,33(28):51-52
介绍了主题性游憩空间的概念,分析了主题性游憩空间与城市的关系,提出了主题性游憩空间规划设计的原则,从前期策划、规划设计、局部设计三个层面探讨了主题性游憩空间的规划设计,以完善游憩空间的设计.  相似文献   

12.
潘仪  刘泉 《城市规划》2020,(4):83-89
从历史角度看,城市规划领域的绿地与开放空间用地概念同源,二者的关系界定也曾引起城市规划专业内的争论,但在我国的城市规划体系发展过程中,随着绿地系统规划专业化发展,绿地概念的内涵逐渐缩窄,而开放空间概念较为泛化,绿地与开放空间用地的关系逐渐分离。2012年颁布的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中绿地与广场用地合并形成“开放空间用地”的新举措是对二者关系的再界定。在这一背景下,绿地系统规划应该在以绿化要素为主要对象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开放空间系统的整体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3.
陈帅 《中外建筑》2009,(7):56-57
现代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连续性建构是在新时期对一个老课题尝试进行新的诊释。本文以城市开放空间为研究对象,文章指出现代城市开放空间系统是个完整的系统,并且伴随各种功能的运行,要保证这些功能的实现,必须让城市开放空间保持连续性。文章针对城市规划的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修建性规划等不同的层面分别对连续性进行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14.
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的与时俱进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李敏 《中国园林》2002,18(5):17-20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专项规划之一,直接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本文论述了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工作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国情对习用的一些规划编制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反思,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应当贯彻“生态优先、绿地优先、开敞空间优先”的规划原则,并需要在规划指标、规划方法和规划管理方面与时俱进,求实更新。  相似文献   

15.
荷兰开放空间系统性规划思想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佐 《规划师》2008,24(11):90-93
荷兰的城市开放空间规划采用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规划思想,遵循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采取生态隔离带、连接体系和以水为先导的城市开放空间建设等措施,将开放空间生态系统有机地融于城市规划中,注重开放空间的系统化、网络化建设和生态性建设,有助于实现城市开放空间环境的优化与可持续发展,这些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16.
李巍  卢学伟 《山西建筑》2011,37(30):15-17
通过对城市经济和城市问题的研究,分析国内外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以大连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为例,提出地下空间布局及规划利用的探索方式和规划原则,以期指导城市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7.
徐中兵 《山西建筑》2011,37(21):13-14
以巢湖市环城河区域规划设计为例,探讨了城市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要点,结合该区域的规划原则和规划目标,对其多个地块进行了功能分析及定位,并提出了相应的旅游规划路线,从而将滨水空间的各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对今后同类项目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considers how changes to the post-socialist urban planning framework have affected the treatment of public open space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existing mass-housing areas and newly developed multi-story housing areas for the city of Nis, Serbia. The study focuses on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changes as well as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open spaces, evaluating environmental comfort, safety, accessibility, privacy and intensity of social interactions. The investigation is based on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ree case studies in Nis, which are representative of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institutional and planning periods. The research indicates a regressive approach in the planning for and treatment of public open space. It also suggests that within the limited economic capacity of local authorities, investors and buyers, the market-oriented post-socialist urban planning framework can lead to spatial and functional fragmentation in housing areas and the degradation or disappearance of not only the public spaces but of open spaces in general.  相似文献   

19.
许琳琳  周立民 《山西建筑》2010,36(20):26-27
简要介绍了防灾公园的定义和防灾功能,重点探讨了防灾公园规划的基本原则,包括统筹规划设计、有效利用开放空间和绿地、平灾结合及安全保障四个方面,并阐述了规划设计程序要点,以期指导防灾公园的规划设计和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