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水溶液聚集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滴体积法测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稀水溶液的表面张力;然后求出其临界胶束浓度(CMC)。同时通过溶液的电导率、吸收光谱以及荧光光谱测定求出其CMC。这样测出的CMC值为1.2~1.6×10-3mol/L,与文献值相符。也研究了部分水解的聚丙烯酰胺(PHPAM)对SDBS聚集性质的影响;发现SDBS的CMC值随PHPAM的加人而减少并且PHPAM水溶液的粘度随SDBS的存在而急剧降低(类似盐效应)。这些方法与性质对强化采油(EOR)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硬段含量对聚酯型聚氨酯弹性体形态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本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硬段含量的聚(1,4-丁二醇己二酸)酯型聚氨酯(简称PBA型PU)弹性体,并用DSC,WAXD,TEM,SEM,SAXS测试手段对其微相分离程度和结晶形态进行了表征,测定了材料的拉伸性能,讨论了硬段含量对材料形态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BA型PU弹性体中微相分离程度以及软,硬链段的结晶性随硬段含量的提高而变化。拉伸性能受其内部微相分离程度和链段结晶性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3.
费建民 《大氮肥》1996,19(6):408-411
第三届斯那姆尿素年会简介费建民(锦西天然气化工总厂,葫芦岛,125001)第三届全球斯那姆尿素工艺用户研讨会(3RDSNAMPROGETTIWORLDWIDEUREAUSERSSYMPOSIUM)于1996年6月18~22日在意大利索兰托(SORRE...  相似文献   

4.
废短纤维/橡胶复合材料的力学和疲劳性能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考察了橡胶再生废短纤维的表面特性和长度分布,研究了橡胶再生废短纤维/橡胶复合材料(WSFRC)的力学性能以及纤维表面预处理对它的影响,探讨了它在橡胶工业中应用的可能性。对WS-FRC的动态拉伸和压缩疲劳性能也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随着纤维用量的增加.WSFRC的拉伸和压缩疲劳性能下降;与同样硬度的纯炭黑胶料相比,WSFRC的疲劳温升更低;WSFRC的疲劳性能还随纤维排列方向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5.
Y-TYPEZEOLITESASMICRO-REACTORSFORPHOTOCHEMICALPREPARATIONOFLARGE-RINGCOMPOUNDS¥TONGZhenhe;(TUNGChenho);WULizhu(InstituteofPho...  相似文献   

6.
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研究醇酸树脂的分子量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研究醇酸树脂的分子量分布张泉福(化工部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STUDYONTHEMWDOFTHEALKYDRESINSBYHIGHPERFORMANCEGELPERMEATIONCHROMATOGRAPHY¥ZhangQuanfu e...  相似文献   

7.
NBR/聚丙烯酸酯橡胶共混物动态硫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NBR的溴化酚醛树脂硫化体系和聚丙烯酸酯橡胶(ACM)的硫化剂ABS会相互干扰,产生硫化不相容性,导致NBR,ACM和NBR/ACM共混物性能下降。通过在NBR/ACM共混物中加入溴化酚醛树脂对NBR进行动态硫化,然后加入ABS对ACM进行静态硫化的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两种不相容硫化体系的相容性问题,所得到的共混物表现出良好的物理性能,且优于相应的静态硫化共混物。同时考察了NBR/ACM的共混比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对丁苯共聚物的~1H-NMR谱图进行了归属,并建立了计算其4种结构单元含量的方程式。当Al(i-Bu)_2Cl/WCl_6=6(摩尔比)时,苯乙烯(St)单元含量最低,丁二烯(Bd)单元含量最高;Bd单元含量随Bd/St值的增加而提高,总的St单元含量随Bd/St值的增加而降低;聚合时间对单元含量的影响与Bd/St值的影响相似;提高聚合温度,St单元含量降低。用微分法求得转化率低于10时St的竞聚率为4.70,Bd的竞聚率为0.27。  相似文献   

9.
对丁苯共聚物的^1H-NMR谱图进行了归属,并建立了计算其4种结构单元含量的方程式。当Al(i-Bu)2Cl/WCl6=6(摩尔比)时,苯乙烯单元含量最低,丁二烯单元含量最高;Bd单元含量随Bd/St值的增加而提高,总的St单元含量随Bd/St值的增加而降低;聚合时间对单元含量的影响与Bd/St值的影响相似;提高聚合温度,St单元含量降低。用微分法求得转化率低于10%时St的竞聚率为4.70,Bd  相似文献   

10.
高乙烯基丁二烯/BR溶液共混橡胶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50L聚合釜中,以MoCl5-Al(i-Bu)3-PhO(m-CH3)为催化剂,烯丙基溴为分子阳调节 合成高乙烯基聚丁二烯橡胶(HVBR),再加入BR进行溶液共混,制得了HVBV/BR共混生胶。结果表明,随HVBR用量增加,HVBR/BR共混生胶的屈服强度和门尼粘度提高,加工行为优于HVBR和牌号为CB45NF的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其硫化胶的耐磨性及回弹性降低,而硬订和耐老化性有所提高。并保持了  相似文献   

11.
CODcr分析废液中银的回收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ODcr分析废液中银的回收利用RECOVERYANDRECIRCULATIONOFSILVERFROMWASTEWATEROFCODCRANALYSIS佟素兰张宏滨1前言化学需氧量(COD)是评价水体中有机物相对含量的一项重要综合性指标,也是废水处...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利用工业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S以下简称PC)技术和RS422/RS232接口转换软件以及个人微电子计算机FOXPULS软件为操作平台,对斜交胎成型机进行三级群控,生产产量数据采集、产量统计的生产实际应用系统软件设计过程,并且给出了三级群控系统框图、完整的程序流程框图,硬件接线等图。  相似文献   

13.
用混合表面活性剂制备柴油—水微乳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混合表面活性剂制备柴油──水微乳液PREPARATIONOFDIESEL-WATERMICROEMULSIONFROMMIXINGSUREACTANT范绮莲,李蒙俊,邹红林1前言燃油掺水形成乳化液,使燃烧更加完全,从而提高燃烧率及减少废气对环境的污...  相似文献   

14.
聚丁二烯橡胶在轮胎中的应用趋势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聚丁二烯橡胶在轮胎中的应用趋势SumnerAJM等著刘丽闫新杰摘译曾泽新校1995年世界SR市场的需求量为970万t,其中聚丁二烯橡胶(BR)产量为180万t(见图1,略)。问题是为什么近年来这种橡胶会迅速取得如此大的市场。图2(略)为BR的4个主要...  相似文献   

15.
马来酸酐,苯乙双单体接枝ABS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熔融法了马来酸酐(MAH)和苯乙烯(St)接枝ABS。结果表明,只用MAH单体时,MAH接枝率随MAH添加量增中而提高,接枝效率一般不超过60%;用St和MAH两种单体时,在MAH添加量保持不变时,MAH接枝率随St添国量的增加而提高,但达到一定量后开始下降。用MAH和St双单体接枝改性的ABS树脂增容的ABS/PC合金与未增容的相比,制品缺口冲击强度提高1.5倍。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以环己烷和己烷混和液作溶剂时,不同TMEDA/n-BuLi(R)对异戊二烯的假一级增长反应速率常数(Kp^″)的影响。发现当R小于0.25时,Kp^″比不加TMEDA时的有所增大;当R大于0.25后,Kp^″基本不变,但增长反应的表观活力能和频率因子都随R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7.
1981年我们研制了可在我校441B-Ⅲ和DPS8/49电子计算机上运行的多变量橡胶配方试验程序(t-s),为了微型计算机普遍使用的形势,根据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应用统计方法实际情况,我们改写、扩展,组成了计算机辅助试验研究(COMPUERAIDED RESEARCH,简称CAR)系统,其主要内容包含正交试验法和回归分析法等,具有实验设计、配方(配合)开发、实验拟合模型等功能,可作多因素试验的定性  相似文献   

18.
CPE与ACR或MBS复合增韧R—PVC体系的流变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晓翊  陈军 《中国塑料》1998,12(3):30-33
本文主要研究了CPE/ACR、CPE/MBS复合增韧RPVC体系的熔体剪切粘度(ηα)与增韧剂组成比(Rc)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三元共混物的ηαRc关系明显不同;定Rc和γ下的ηα,CPE/ACR体系<CPE/MBS体系;该ηα差别随Rc增加而增大,随γ增加而减小。其流变特性与增韧组份间相互作用和相分散形态有关。  相似文献   

19.
聚丙烯固相接枝改性进展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本文介绍了聚丙烯固相接枝改性不饱和单体研究进展,其中详细介绍了Reng-arajan等人对PP接枝马来酸酐(MAH)的工作及FTIR、固态NMR、WAXS等方法研究固相接枝产物MAH-g-PP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UHMW—PE两种阻燃体系阻燃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热分析手段(TGA和DSC)研究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的红磷阻燃体系和IFR-ZB膨胀型阻燃体系在一定条件下燃烧时的阻燃行为和阻燃机理。结果表明,红磷阻燃体系在UHMW-PE热分解前,就已经起到延燃热分解的作用;IFR-ZB膨胀型阻燃体系在UHMW-PE热争解的同时即开始延缓热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