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日法德高速列车乘坐车厢内饰设计特点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缪珂 《包装工程》2012,33(22):92-95,105
分别从高速列车乘坐车厢的空间布局与氛围、内饰造型及色彩3个角度入手,对日、法、德三国高速列车内饰设计进行分析对比,总结出三国在各自文化特征以及长期设计风格下形成的内饰设计特点,并提出我国可以从中学习和借鉴的经验,包括根据国情合理进行空间布局以及恰当运用本土元素和材质等方法,以期能为体现本国文化特质的高速列车内饰设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黄佳智  董石羽 《包装工程》2021,42(14):249-255
目的 研究CRH高速列车外观造型基因的提取及应用的方法,使CRH高速列车的优秀外观造型基因得到更好的遗传和发展.方法 以产品造型基因理论为出发点,首先对CRH高速列车的显著外观造型特征进行分析,将主特征线、副特征线、过渡特征线以及附加特征线作为CRH高速列车造型基因的关键遗传特征.然后,运用设计形态分析法(DFA)提取出最具代表的CRH高速列车外观造型基因.最后将提取的造型基因应用于新概念CRH高速列车外观造型设计,并运用标准差系数的离散程度验证新方案造型的CRH高速列车外观造型基因的应用程度.结论 通过对CRH高速列车外观造型基因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设计形态分析法(DFA)的CRH高速列车外观造型基因的提取及应用方法,为CRH高速列车外观造型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3种不同的高速列车头车造型仿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3种不同的高速列车头型的仿生设计方式对产品功能和性能的影响。方法根据产品和仿生对象进行耦合的内容不同进行分类,分析了3种内容侧重不同的高速列车头型仿生设计方案,并介绍了基本的设计过程。结论车头造型仿生设计的实用功能耦合要考虑生物形态的气动特性,生物形式美感耦合则注重生物的比例、曲面过渡和色彩搭配等,象征语意耦合则关心生物的象征意义。按照这3种仿生设计类型的不同特点进行设计,可以提高设计质量,加快设计速度。  相似文献   

4.
李怡  牛文洁  姬鹏 《包装工程》2023,44(16):188-197, 229
目的 为强化我国高速列车各车型间的关联性,完善谱系化建设,提升产品识别度,加强品牌建设,补充新车型的外形预测方法,节约研发、制造和运维成本。方法 以日本新干线列车头型为研究对象,按照聚类统计法对运营至今出现的16种头型进行谱系梳理,基于综合造型分析划分四个头型谱系特征区域及各区域内谱系特征的控制变量;运用线性插值建立列车头型谱系特征多目标外形预测模型。结果 通过构建高速列车头型谱系特征预测与外形生成方法,形成“提取—预测—生成”一体化的高速列车头型谱系化设计的多目标预测方案生成系统。结论 协同性能与造型设计的方法为中国高速列车外形设计提供新思路,助力我国高速列车头型谱系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韩国高速铁路列车外观设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玮  王喆 《包装工程》2014,35(14):28-31
目的以韩国高速铁路列车外观设计为启示,以期为我国高速动车组外观设计提供有益参考。方法简要分析了韩国高速铁路发展概况,结合发展历程,以KTX-I列车、KTX-Ⅱ列车、TTX列车和HEMU-430X列车4种韩国具有代表性的高速铁路列车为例,从列车空气动力学、民族文化融合共生、象征设计、仿生设计4个方面对韩国高速铁路列车的外观设计方法与实践进行了分析。结论在韩国引入法国TGV高速轮轨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过程中,其自身也在研究符合本国国情的高速列车,同时也一直在探索高速列车外观设计理论与实践,值得我国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京沪高速铁路南京长江大桥列车走行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桥梁结构动力学与车辆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将车桥作为联合动力体系,建立了高速列车与大跨度斜拉桥的车桥耦合动力分析模型。以京沪高速铁路南京长江大桥3塔斜拉桥方案为例,分析了大跨度斜拉桥在ICE高速列车作用下的车桥动力响应特点;同时,基于合理的列车走行性评价指标,对高速列车通过大跨度斜拉桥时的走行安全性与舒适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初步探讨了大跨度斜拉桥用于高速铁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李怡  杨澜  姬鹏  刘丽君 《包装工程》2022,43(22):57-64
目的 以空气动力学性能为导向对新干线列车进行外形特征提取,建立形性协同的拓扑外形设计方法,提升我国高速列车外形设计品质。方法 利用眼动实验对新干线列车外形数据库外形进行区域归纳与分析,得到车头外形鼻端部、前脸部、肩部、走行部四个重要区域;对新干线运营以来的16种车型按照四个发展阶段总结各区域造型的型线性状及变化趋势;结合头型各区域特征性状表现与气动性能的对应关系,建立针对我国列车设计的形性协同设计方法。结论 通过对列车肩部、走行部曲面转折,鼻端部扁宽造型,前脸部分司机室隆起幅度等特征的合理运用与调整,能在兼顾气动性能的同时提升列车外形设计品质。  相似文献   

8.
高速列车服役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列车运行时空上的跨越所面临的振动、环境变化,使其服役状态与安全性态始终处于时变状态,给高速列车安全保障与健康维护带来极大的挑战。随着高速列车运营里程的增长,高速列车服役性能的研究成为保障我国高速列车技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在分析高速列车服役性能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高速列车服役性能检测体系,阐明了其建设内容与方案,并发展了高速列车走行部跟踪试验技术,跟踪试验对高速列车服役性能的研究具有显著成效与提升。最后,指出了本领域今后的发展趋势及需重点关注与加强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9.
新一代中国高速铁路动车组面临的技术挑战与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新一代中国高速列车(动车组)关键技术的研究发展趋势和策略问题进行详细讨论和技术展望。主要内容包括:首先,介绍国际先进轨道车辆制造商在其新一代车辆开发过程中采用的先进设计技术和理念,分层次研究其各自的核心技术特点和未来其可能的技术发展趋势。其次,在国内外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高速铁路车辆发展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针对具体的牵引传动技术、转向架技术、车体设计技术等可能面临的核心技术难题,提出一些分析建议。最后,在综合考虑轨道车辆造型发展趋势及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根据集成设计的理论与多学科优化设计方法,针对新一代中国高速铁路动车组可能面临的重大技术挑战与策略和改进措施的研究提出一些明确的建议。总之,通过本文的初步研究,希望可以对我国高速列车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速列车车厢内空气品质及评价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高速列车车厢内空气品质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改进空气品质的措施。根据气流组织的重要性,对高速列车车厢内气流组织模拟进行探讨,主要分析了物理模型的建立,湍流模型的选择以及边界条件选取等问题,为气流组织的数值模拟提供了思路。并应用CFD技术对车厢室内空气品质进行评估为改善高速列车车厢空气品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中式美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所体现出的审美观念、艺术风格、价值观。在人工智能内容生成(AIGC)技术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本研究关注中式美学的文创设计。通过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典型作品——水墨画进行分析处理,利用AIGC技术实现文创产品的高效转化生成。方法 基于水墨画大画幅及大师画作稀少的特点,借助显著性检测技术进行图像分割,实现画作信息的有效提取;运用基于扩散模型的人工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算法,训练一个能实现传统水墨画作特征重绘的AIGC文创模型,引导其生成中式美学图像,并将生成结果应用于文化产品及创意衍生品的设计中。结果 以中国国宝级画家齐白石先生的经典名画系列“蟹”为例,将其进行特征提取及图像分割,得到用于人工智能算法的素材库,而后借助扩散生成模型进行训练,挖掘中国传统画作的绘画特点,并设计实验以验证其可行性。结论 建立中国传统美学AIGC分析转化的定制路径,解决中国传统美学和AIGC大模型间的美学边界问题,从现代人工智能内容生成技术的美学理念出发,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创造出创新的艺术和设计作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论社会审美观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和畅 《包装工程》2012,(18):115-117,124
首先提出了在包装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社会审美观对包装设计的影响。并从传统审美观、生态审美观、实用主义审美观、后现代主义社会审美观4个方面分析了社会审美观的审美特点,以及它们各自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情况。指出社会审美观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能让商品包装设计更加接近目标受众。  相似文献   

13.
马宏宇 《包装工程》2019,40(22):102-106
目的探讨和界定产品美学价值的概念与内涵,并且从美学和设计学的交叉视角,针对产品美学设计提出系统性创新思维。方法在分析和总结国内外有关产品美学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产品美学价值的概念,然后对其特征和要素进行概述,接着分析其审美认知层次,再运用系统化和结构化思维对产品美学设计的创新维度进行划分,构建理论创新模型,最后结合问卷调查和人物访谈进行反馈验证,并解读各维度的内涵及其关联。结论产品美学价值是产品在一定条件下以物质为载体,带有一定功利性的以满足消费者审美需求为主要目的的无形属性,它具有审美愉悦性、关系依附性、感官观照性、表现多样性和价值动态性五大特征。物质要素、技术要素、符号要素是其三大构成要素,感知觉层、品位体验层和领悟判断层是其主要认知层次,造型感官美、功能体验美和形象内涵美是其设计创新的三大维度。  相似文献   

14.
论包装设计的结构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雪松  李斯 《包装工程》2007,28(11):157-159
结构之美是包装设计中不容忽视的一个因素.以包装的结构为基点,探讨了包装与结构的关系;结合2个易碎品包装的设计实例,阐述了包装的科技之美、结构形式之美.提出包装结构之美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卢杨  吴玥  刘长奥  罗仕鉴 《包装工程》2023,44(16):67-78
目的 研究面向用户情感体验的产品美学智能评估方法。方法 从情感与美学的概念及内涵出发,梳理了产品情感化设计理论及产品美学评估研究的发展。针对现有的情感化设计方法模型局限性较大,产品美学评估研究范围狭窄,未充分考虑用户情感体验及缺乏完善系统的理论框架与方法模型等问题,重新梳理了用户情感与产品美学之间的关系,从形式美、技术美、体验美三个层次研究用户情感体验,基于用户情感分析重新设定产品美学评估规则,并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研究产品情感美学数据库的构建方法及产品情感美学的计算方法与流程。结果 提出产品情感美学三层次评估模型与面向用户情感体验的产品美学智能评估系统的构建方法,并对系统构建方法进行了设计实践验证。结论 帮助设计师、制造商、营销商与用户等多种角色更好地理解产品情感与产品美学的关系,促进高效精准的设计决策。为情感化设计领域及美学评估领域的研究提供新见解与新思路,为构建高效精准的产品情感分析与产品美学评估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宋晓 《包装工程》2012,33(16):99-102
以日用陶瓷设计美学的发展为启示,分析了我国南方地区日用陶瓷设计的传承与发展,论述了我国日用陶瓷设计现状的形成背景和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活陶瓷设计发展的方向,即:对文化的尊重、有意味的形式、对现代科技的掌握和将理论回归于实践。  相似文献   

17.
分析道家美学思想在饮料包装设计中的体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倪燕 《包装工程》2011,32(4):15-17,21
以道家美学思想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为启示,分析了道家美学思想在饮料包装设计中的隐喻内涵,并结合获Pentawards包装设计奖的作品,论述了道家美学思想在饮料包装设计上的体现,进而分析了饮料包装设计中的规则、表现、手法等。提出了中国设计师要深掘中国的传统美学思想,以达到对设计理念的启发作用,从而设计出具有中国地域特色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18.
阿莱西设计美学对设计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星 《包装工程》2012,33(12):124-128
以世界梦工厂阿莱西历经百年所形成的设计美学为切入点,深度分析了其设计美学的特征、形成、发展和管理,论述了设计美学是技术的美学、艺术的美学和生活的美学,其不仅仅是一种风格特征,而是渗透进企业品牌及其产品的精神内涵。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设计美学对推动品牌建设的价值,对国内企业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重要意义,并指出良好的设计管理在创建设计美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甘赛雄  吴硙 《包装工程》2019,40(12):289-293
目的 构建一种以轻美学为导向的用户体验设计方法。方法 分析以用户体验为导向解析需求、轻美学为导向解决需求的共同点,将用户体验需求分析方法和轻美学符号属性构思方法进行组合,加入明确的设计点和完善构思两个环节,得到以轻美学为导向用户体验设计的四步法模式,并运用四步法对飞机经济舱用餐的用户体验进行解析,找出具体的需求点,然后进行轻体验正向经验连接解决用户需求。结论 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入挖掘用户潜在需求和创新设计解决方法,促进产品设计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