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淮南煤田潘二煤矿2次放水试验及"5.25"陷落柱突水等资料为基础,采用地下水系统分析、构造控水理论及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区内主要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和断层的导(阻)水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奥陶系灰岩含水层与太原组C3Ⅲ段灰岩含水层之间存在密切水力联系,2个含水层水位响应和变化幅度近乎一致,而与太原组C3Ⅰ和C3Ⅱ段灰岩含水层间水力联系弱;F1断层在太原组C3Ⅰ和C3Ⅱ段灰岩含水层中为阻水断层,而在太原组C3Ⅲ段和奥陶系灰岩含水层为导水断层,DF1断层在太原组C3Ⅰ段含水层为阻水断层,而在太原组C3Ⅱ、C3Ⅲ段和奥陶系灰岩含水层中为导水断层。  相似文献   

2.
陈四楼煤矿2801工作面通过钻孔注浆封堵煤层底板导水裂隙,注浆充填底板太原组上段灰岩含水层,把含水层改造为隔水层或弱含水层,增加有效隔水层厚度,增强抗压强度,切断太原组中、上段灰岩含水层与煤层之间的水力联系,防止煤层底板突水,保证工作面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分析10-201工作面顶板含水层的突水危险性,采用多元地学信息系统进行含水层富水性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各影响因素下含水层专题图,采用富水性指数法进行含水层突水危险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分别给出太原组砂岩、灰岩和二叠系砂岩含水层突水危险性的分区图,为矿井的防治水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煤矿底板水害一直是制约矿井安全开采的重大问题,对永华二矿地质构造与水文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并对马家沟组石灰岩含水层与太原组灰岩含水层进行突水系数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1021工作面附近区域太原组灰岩含水层存在水压高、突水系数超标的问题。针对受底板水害威胁的11021工作面,根据其地质构造与水文地质特征,对隔水层薄弱地段进行底板注浆加固,并利用探放水技术将探到的有水害威胁区域的水排出,做到防患于未然,达到治理水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煤》2013,(9):61-62
赵家寨矿区二1煤开采受底板高承压岩溶水威胁,通过对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地质条件及突水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总结出发生底板突水与突水水源、突水通道及底板岩溶发育与富集规律等方面的关系和规律,并得出:作为二1煤底板突水水源的太原组灰岩承压岩溶含水层,通过地质构造和采矿裂隙等导水通道能够发生突水事故,具备突水条件。  相似文献   

6.
张胜军  姜春露  朱敏 《中州煤炭》2009,(11):108-109,111
永煤公司城郊煤矿2602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发生突水事故,严重影响了工作面的安全回采.结合工作面现场实际情况,在分析矿井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此次突水的水源为太原组上段灰岩水,突水通道为回采过程中揭露的导水断层和裂隙,对突水原因和机理作了详细分析,并介绍了突水的治理方案及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淮北矿区太原组灰岩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扩孔加壁治理太灰水钻孔井下突水,并详细介绍了其施工工艺。为矿井治理钻孔水害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8.
煤层底板含水层突水危险性评价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平煤八矿己组煤底部的L2灰岩含水层、L7灰岩含水层和寒武灰岩含水层的地质和水文钻孔资料,通过分析己组煤底板含水层的水位标高及己组煤与含水层的距离,利用突水系数法对L2和L7薄层灰岩含水层以及寒武厚层灰岩含水层的突水危险性进行评价和突水危险性分区,结合断层的发育情况设计底板灰岩水的防治水方案,制定了己组煤底板含水层的疏水降压、岩层井下注浆加固和井下强排水的防治水方案,为矿井己组煤安全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郭国强 《中州煤炭》2015,(3):125-128
为了确定某矿二叠系山西组煤层中揭露的陷落柱的充水水源,采集煤层顶板砂岩裂隙水、煤层底板太原组灰岩水和奥陶系灰岩水3种水源试样进行了水化学特征分析。运用灰色系统理论,计算了3种含水层水质与井下突水点水源的关联度及混合水比例,确定陷落柱突水点的主要充水水源为太原组灰岩水和砂岩裂隙水,混合比例为:太原组灰岩水约占50.2%,顶板砂岩水约占49.8%。分析结果为钻探注浆堵水提供了明确的目的层位和靶区。通过对太原组灰岩含水层实施注浆工程,工作面巷道得以顺利通过,未发生突水。  相似文献   

10.
张利标 《采矿技术》2003,3(4):13-13,82
通过对淮北矿区太原组灰岩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扩孔加壁治理这类岩层中钻孔的井下突水,详细介绍了其施工工艺。为矿井治理钻孔水害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1.
文章就淮南新集一矿的施工资料通过突水系数法、多层叠加系数法和安全隔水层厚度法,从三方面对该勘探区太原组含水层的突水威胁进行了具体的计算、分析,较一致地得出了太灰上段含水层对1煤组开采普遍存在突水威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陈四楼煤矿南三采区采空区1999年9月27日发生突水,最大突水量850m^3/h,造成采区被淹。依据集团公司“立足采面、探查先行、以堵为主、疏堵结合、分类治理、综合防治”的防治水方针,经分析研究,先后采取了钻孔泄和挡水墙堵水的治水方案。该治水技术不仅安全上可靠,经济效益好,少掘巷道670m,多回收煤炭资源3.3万t,同时还可降低煤层底板太原组上段灰岩含水层的水压,减少南三采区下部工作面回采时突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莫连红  樊娟  张光明  刘峰 《中州煤炭》2019,(8):94-99,104
为了准确判别小屯煤矿井下突水水源,在小屯矿区开展了无机和有机水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玉龙山灰岩水、长兴灰岩水与第四系水或地表水存在密切水力联系,夜郎组玉龙山段含水层与长兴灰岩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密切;大气降水与玉龙山灰岩水联系密切,采空区水与地表、地下水区别较大;大气降水直接补给长兴组灰岩含水层,经含水层涌入矿井,可以根据突水中DOM特征,判别采空区水突水水源。  相似文献   

14.
 断层是造成煤层底板突水的重要原因之一。该文分析了中平能化两翼矿区历次断层突水特征,结果表明,断层突水量大,突水水源大都为寒武系灰岩水,断层突水类型呈现多样性。矿区各主要影响断层突水量计算结果显示,断层突水量与断层突水通道面积、断层带孔隙率和含水层水压值等参数均呈现出线性正相关关系。提出选用断层类别、突水量、是否切割寒武系灰岩含水层、含水层水压值等水文地质特征作为判别因子,将断层突水危险性分为四类,并对中平能化两翼矿区12条主要影响断层进行突水危险性分类,其中判别为一类危险的断层有4条,二类危险的有3条。最后提出断层突水防治措施,为现场防治水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查明张集矿A组煤层底板灰岩含水层突水通道及含水层水力联系,向奥陶系灰岩含水层投放NH4Cl、KI 2种示踪剂,同时向寒武系灰岩含水层投放食用胭脂红示踪剂,并在在突水点处按一定间隔采集样品,分析离子浓度及分光度随时间变化关系曲线,研究表明:奥陶系灰岩含水层中存在4条岩溶通道,寒武系灰岩含水层存在3条岩溶通道,且不同含水层水力存在一定的水力联系,突水水源为多种水源混合。  相似文献   

16.
利用工作面底板注浆钻孔成果数据分析二2煤层底板太原组上段3层灰岩含水层充水裂隙与耗浆量的规律,反演工作面底板灰岩含水层富水特征,通过绘制钻孔涌水量等值线图,圈定太原组上段灰岩富水异常区和构造控水区域,对工作面底板注浆改造工程设计、施工和注浆效果评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平煤十矿矿井主要充水含水层——太原组灰岩含水层和寒武系灰岩含水层的岩溶裂隙发育特征、补给、径流及排泄条件及其地下水动态特征的分析,将平煤十矿灰岩含水层划分为浅部与深部两个水文地质单元,并对矿井深部防治水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祝金峰  宁超 《中州煤炭》2008,(1):23-24,42
分析了新安煤田正村井田地下水赋存特征,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承压水含水层为强富水性含水层,太原组灰岩裂隙岩溶水承压水含水层为中等富水性含水层,山西组砂岩裂隙承压水含水层为弱富水性含水层。矿井开采过程中,充水来源主要是煤层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的地下水及底板水,即太原组灰岩中的地下水。遇断层时,应防止奥陶系灰岩水突入矿井。介绍了用狭长地沟法及富水系数法计算矿井涌水量。  相似文献   

19.
矿井水文观测是矿井防治水工作的基础工作,利用水文观测孔对威胁矿井安全回采的含水层进行水量、水压观测,是矿井水害预测预报、并进行针对性治理的依据。云盖山井田二1煤深部回采同时受石炭系太原组下段灰岩及寒武系灰岩2层含水层突水威胁,矿井利用多级套管及分段注浆的施工技术,实现了1个钻孔同时观测2层含水层,取得了较好的安全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西坡煤矿5号煤层开采受太原组灰岩含水层的影响,存在突水危险性。文章通过分析矿井水文地质特征,在5111综采工作面施工放水孔,建立水文观测系统,查明了太原组灰岩含水层富水性。经过疏水降压,确定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建立了疏放水量与水位降深之间的关系,实现了工作面安全带压开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