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作为一名规划师,在实践中越来越深切的体会到,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城乡治理结构,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城镇化。十八大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多一些治理、少一些统治已经成为全球政治变革的主导方向。1中国城镇化的特征目前,我国现状城镇化速度趋缓,人口的聚集趋向于空间、层级多元化。特征一,从总体情况来看,当前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0%,在过去十年中,城镇化水平提高了14个百分点,户籍水平只提高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5)
在城镇化进程中,因失地农民离开了以土地作为依托的生存环境,进入城市后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可能诱发一系列的社会风险,且风险容易呈现蔓延的态势。能否治理好失地农民问题引发的社会风险直接关系到我国城镇化道路的发展前景。本文以分析当前城镇化中失地农民陷入的就业问题、生活问题、保障问题为出发点,结合风险社会理论着重探讨了失地农民问题背后可能诱发的三种社会风险,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失地农民问题的社会风险的治理对策,提高城镇化建设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1)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乡壁垒的消除,大量的农村青年涌入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老人留在农村,大量空巢家庭出现,这使农村养老问题更加突出。本文在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的背景下,针对目前陕西城乡养老制度差异化的问题,分析新型城镇进程中陕西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陕西社会养老保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3)
随着我国改革布局的不断深化,利益矛盾触角在不同领域逐渐显现,诱发的各种社会矛盾也纷繁复杂起来,社会治安形势更加严峻。我们从当前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现状和问题入手,逐步去寻迹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公安机关如何更好地发挥其自身优势,与其它职能部门一道构建起一座基层社会治理的护航桥。  相似文献   

5.
对于基层政府来说,创新社会治理是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任务。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社会治理工作,不断完善治理方式,于2013年12月18日成立了大连市第一家县域城市便民服务平台—123瓦房店市民服务中心,通过以它为例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以期对其他县级市社会治理模式的探索与创新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5)
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必使大量从事城镇灵活就业为主的农民工市民化,加剧中国灵活就业者的规模扩张,亟须能较好适应灵活就业者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模式。笔者通过我国灵活就业者258.55万条抽样调查的工资收入数据进行其达到现行缴费基数下限标准的比例测算及各地现行的灵活就业者参保模式的分类分析,得出我国70.99%的灵活就业者实际收入达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均工资40%的缴费基数下限标准;而大多数省市现行缴费基数下限都高于此标准,背离灵活就业者的实际缴费参保能力、适应性较差的结论。建议选择低基数的参保模式,切实促进灵活就业者参保,确保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人的城镇化,如何推进人的城镇化建设,是新型城镇化在理论与实践中需迫切解答的重大问题。西方社会质量理论有助于深入把握人的城镇化建设的内涵、实质及其面临的问题,有助于我们改变传统的以“经济”为导向的城镇化发展模式,确立“社会质量”取向,全面提升城镇化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正>城镇化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而言,实际上只有一次机会。因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结束,城镇和重大基础设施布局一旦确定后,就很难再改变。联合国的一份报告指出,虽然城市面积只占全世界土地总面积的2%,但却消耗着全球75%的资源和产生了更大比率的废弃物。正因为如此,联合国助理秘书长沃利·恩道曾经感叹道:"城市化极可能是无可比拟的未来光明前景之所  相似文献   

9.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已步入老龄社会,如今我国老龄化、高龄化不断加剧增长,未富先老的局势已逐渐呈现,且在城镇化的快速进程中,使得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面临的形势比城市更加严峻,尤其是针对农村老年人养老的建筑设施建设还基本处于初步的探索研究阶段,其研究的数量和建设质量远远不能满足已经在快速增长的农村老年人口数量对养老居住的需求。从农村养老建筑的设计原则、养老建筑选址、养老建筑空间布局等方面对农村养老建筑环境设计做探究性研究,以期能在今后的现实生活中满足农村老人的实际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10.
PPP模式具有缓解政府财政压力、促进建设运营风险合理分配的作用,是当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方向。在分析导致PPP模式在建筑业应用进程缓慢原因的基础上,从社会治理的视角,将政府和建筑企业作为平等主体,提出PPP模式的推进建议,为建筑业应用PPP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是河南省乃至全国的要事.城镇化过程是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提升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各级政府充分发挥综合职能。河南省建设厅政策法规与城建监察处处长林涵碧在文章中强调:城镇化推进需要政府充分发挥综合职能,包括主导、引导、指导、监管等职能。政府要确立城镇发展理念,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战略保障、动力支撑、组织保障,改革城建投融资体制,加强区域资源协调整合,促进城镇可持续发展,着力营造和优化软环境。政府还要发挥决策、服务、法治规范和宣传教育作用,切实为城镇化发展保驾  相似文献   

12.
西北高寒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与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影响全局。西北高寒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发展具有特殊性,准确把握西北高寒民族地区现阶段城镇化的客观现状,理性推断未来城镇化演进的趋势,进而制定切合实际的城镇化发展战略是促进西北高寒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基于对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个案研究,从实证调查分析切入,总结了甘南藏族自治州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与总体特征,并对甘南藏族自治州城镇化的发展道路与发展战略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西北高寒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总结2000年以来江苏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可以概括为以优先推进城镇化为抓手,以区域发展差别化为模式,以建设方式集约化为途径,以城乡发展一体化为目标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在对未来发展趋势判断及预测基础上,以期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庄肃茂 《中州建设》2010,(22):52-55
近年,各地不断发生暴力拆迁事件,不断有拆迁户遭到暴力侵害。人们似乎已经陷入了审丑疲劳,提起拆迁,就会不假思索地与“暴力”相连,原本中性的“拆迁”一词,如今已被演变为暴力、邪恶、政府不作为、乱作为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的社会效应及城镇化中后期的规划应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四五"时期我国全面进入城镇化发展新阶段——城镇化中后期,宏观发展条件和中微观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发展速度的转变使我国人口城镇化进程的不稳定性增加,人口城镇化将从"变局"转向"稳局"。本文提出,应争取有利时机,系统研究城镇化中后期的发展挑战和应对,提升人口城镇化质量,保持社会发展活力,实现增长向发展的转变。具体而言,在发展模式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要尽早完成人口城镇化的动能接续,强化城镇化的社会发展效应,继续带动社会流动。同时,要抓紧中高速增长的发展良机,解决人口城镇化的遗留问题,探索持续推进高质量人口城镇化的新道路。其中,在城镇化道路上,要超越城乡二元分立,建立从城市到乡村的现代化空间统一体,稳固城市发展道路,建设对城镇化支撑作用更强、更有效率的乡村空间。在人口治理上,探索促进社会流动的人口空间治理术,消解"存量"人口城镇化任务,更有效地响应人民生活和发展需要。在城镇化载体上,建构具有发展梯度的"城市群-都市圈-一般城市-县镇村"的多层级人口城镇化载体,创造更为公平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是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的基本途径和必由之路。河南省委、省政府对全省城镇化工作高度重视,分别于2003年、2005年制订下发了《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促进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去年还专门召开了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一系列加快城镇化进程、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要求和政策措施。笔者参与了河南省部分市县城市规划的评审工作,在审查规划成果和总结专家评委意见的过程中,发现并思考了关于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现归纳总结,以求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更期望得到同行们更深入广泛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警惕当前城镇化进程中的“大跃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城镇化发展的道路,形成了一股大力发展城镇化的热潮,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应当引起重视和反思的问题: 一、城市建设贵族化。改革开放前,城市建设档次低,缺少美感是一个通病,到处是很破旧清一色的火柴盒式建筑。现在老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济南市城镇化演变的特征,并从平稳上升、加速上升、波动上升三个时期作了论述,主要对济南市城镇化过程中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解决各问题的措施,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与小城镇发展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城镇化的涵义,介绍了学术上有关城镇化道路的不同观点,提出了重点发展多元化小城镇的建议,并概括了小城镇发展的几种不同模式。  相似文献   

20.
《门窗》2014,(9)
要有效的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就要了解引进水资源的渠道、计费的方式、供水的管理、农田水利参与方式等。这种些都决定农田水利工程治理制度与治理模式的合理性。本文对农田水利工程治理制度与治理模式的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