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20,(4):31-37
文化过程与人的发展过程存在一种"生动的循环"关系,文化对于人发展的意义在于"以文化人",即引导主体获得人类和民族文化的同一性,发展人的文化素养,建立主体的文化自信,实现人的文化本质。知识的文化属性和教学的文化品格决定课堂教学是文化育人的根本途径。课堂教学中的文化育人,本质上是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一种特殊的文化实践过程,其基本方式是文化理解与认同、文化反思与批判、文化觉醒与自信。挖掘课程知识的文化元素,增强课堂教学的文化敏感性;促进学生与文化的相遇,引导文化回应性学习;聚焦于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学生课堂文化实践,是课堂教学中文化育人的根本策略。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4)
班级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管理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的效果,最终需要通过班级文化建设体现出来,而学校的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就更需要借助于班级文化建设来落实。农村小学在经济地域性和文化地缘性方面,都处在一个相对劣势的状态,学校文化建设的效能得到发挥就要依靠班级文化建设来实现。因此,班级文化建设在农村学校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25)
学校文化是各种社会文化总和中最重要的文化之一,学校文化呈现的形态一般可化分为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或者说成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等,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特质的反映,学校文化对师生的成长乃至整个学校的管理与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2):52-54
大学文化建设是提高学校办学软实力的需要。老区高校的文化建设,必须提高对红色文化的认识,以红色文化自觉推动大学文化建设;必须提高对红色文化的认同,以红色文化自信推动大学文化建设;必须在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外延上下功夫,积极探索文化建设的自强之路。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2)
从小培养幼儿对中华文化的积极认同是我国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一般认为,通过日常的文化实践,幼儿掌握文化的意义,建构文化的认同。然而,值得研究的是,怎样的文化实践有助于幼儿建构积极的文化认同。依据文化认同的理论,幼儿文化认同的逻辑是:文化经验影响幼儿的文化认知,文化自信奠定幼儿文化认同的社会心理基础,教育互动则是幼儿文化认同的基本路径。然而,教育实践中,忽视幼儿游戏经验的文化意义,以二元对立的方式理解与处理幼儿的文化经验,已然导致幼儿文化认同的困境。应对这些困境,需要建构幼儿教育的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Z1):163-166
民族音乐是国家独有的文化特色,其能够反映民族的背景文化,以及民族的风土人情。本文针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进行研究,论述了民族音乐文化,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以及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6)
论证社会主义文化信仰的理论基础与思维方式,是社会主义文化信仰研究的理论前提。社会主义文化信仰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多种理论的组合,包括文化民族主义、文化革命思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论、中国文化中的"人民观"、文化符号学理论、开放文化思想、马克思文化结构思想等。基于此,社会主义文化信仰研究的思维特征可归纳为文化民族主义视角、文化革命思想视角、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论视角、中国文化中的"人民观"视角、文化符号学理论视角、开放文化思想视角和马克思文化结构思想视角。  相似文献   

8.
城市文化消费政策面临公共投入增加而社会效益下降的问题,特别是在促进消费公平和扩大消费群体方面收效甚微。已有研究较少从文化消费的社会不均衡性以及文化消费机制角度讨论文化政策的社会效益。文章根据布尔迪厄实践理论和文化区隔理论构建城市政策与文化区隔相互作用的理论模型,研究城市文化消费政策对居民的文化区隔的增强或减缓作用以检验城市文化消费政策的社会效益。以南京市文化消费补贴政策为例,基于对南京市典型社区的居民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和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南京市文化消费补贴政策加深了文化区隔。文化消费实践受惯习影响,南京市主要面向高雅文化的补贴政策,强化了高雅文化消费主体的消费实践,即促进原本文化杂食性较高的群体进行高雅文化消费,没能有效引导文化消费弱势群体参与高雅文化消费,未能显著改变这类群体文化杂食性低的状况。基于该研究结果,文章认为通过调节文化消费补贴的活动类型使之面向更广的文化受众有助于缓解文化区隔,扩大文化消费政策的受益面,促进文化消费的公平。  相似文献   

9.
城市文化的空间解读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王承旭 《规划师》2006,22(4):69-72
城市文化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组成.物质文化作为文化的表层,体现在城市的文化空间层面上.城市文化空间由城市居民、文化活动及文化场所三要素构成,在空间尺度上表现为整体文化意象、文化分区、文化片区及文化设施四种尺度,在需求层次上划分为区域型、提升型及基础型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3)
剖析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基于对我国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对比,总结我国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内容包括信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领导人文化、信贷文化、风险管理文化、营销文化和服务文化等。我国商业银行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应提高认识,从战略发展高度来研究和实施企业文化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实施"以人为本"的人才战略,将文化建设与激励机制相结合,培育优秀的"银行家"群体,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商业银行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1.
1大学物质空间文化价值认知大学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名校云集的大都市,大学文化特色更是成为城市的文化名片。大学作为一个功能独特的文化组织,是一个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层面综合而成的复杂系统。  相似文献   

12.
在校园建筑的建筑设计中,本问从地域文化、历史文化、教育文化、校本文化、人本文化、建筑文化、园林文化和色彩文化出发,引发出了一系列的文化性思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文化空间的研究视角,运用网络文本内容分析法研究传统聚落的文化感知及其文化空间规划实践。选取前童古镇作为案例地,通过网络文本爬取、内容分析编码及归纳汇总等研究步骤,构建前童古镇文化感知维度及内容要素,其中感知维度包括文化载体感知和文化内涵感知。在此基础上,分析前童古镇文化载体、文化内涵及文化空间之间的关系,提出以文化内涵可感性提升为目标的文化空间规划策略,探索传统聚落文化空间规划技术方法,从而提升传统聚落文化可感性,促进传统聚落及其文化的活态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4.
王正  龚楚杰  杨大东 《园林》2022,(9):98-105
自然生态安全与文化特色彰显,是城镇化进程中城市追求的价值体现。公园城市规划突出生态价值与人文关怀,文化生态学理论的引入有助于对公园城市文化资源及其文化生态环境的动态保护。以公园城市的文化动态保护为核心问题,提出文化生态学在公园城市文化保护中的适用性应用。分析城市文化物种及其生存环境的作用机制,形成文化丛、文化簇等要素构成的文化生态系统。依据文化资源与景观空间的作用联系与影响机制,总结区域、城镇、社区层面的城市文化动态保护策略:文化生态系统构建、文化生态系统协调、文化活动社会开展。最后以重庆市大足区为例,基于文化生态系统的要素识别与文化物种的生态演绎历程实现对大足石刻文化、五金文化、海棠香国文化等主要文化物种的动态保护,实现“以文化人、以文兴城、以文生境”的城市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5.
以印章文化和赤峰本土文化的整合与拓展为依托,深入剖析城市文化的内涵,把握城市文化的主要发展脉络,寻找核心的城市文化理念,通过规划设计手段构建文化城市的新模式,对文化城市建设进行指导,营造出具有特色城市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开始热衷于城市内在文化品质的培育,文化建筑逐渐成为弘扬历史或者人文资源、满足现代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载体,以及城市公共建筑建设的热点,也成为城市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文化建筑体现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它是以文化活动为主要功能,理应体现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较高层次的文化品位,其体现的建筑文化应属于高雅文化的范畴。近几年来,许多建筑师在一些文化建筑的创作实践中对如何体现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为此,本论坛邀请该领域建筑师以"文化建筑与建筑文化"为论题展开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17.
刘国清  邹径纬 《建筑》2011,(20):35-36
确立理念文化,提炼内涵文化,规范行为文化,完善制度文化,重视表形文化—近年来,中铁十二局集团一公司结合自身特点,探索构建以理念文化为指导,以内涵文化为"根",以制度文化为"干",以行为文化为"枝",以表形文化为"果"的"五位一体"企业文化,成效明显,推进了企业快速稳健发展。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列同行业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12)
本文分析了旅游和文化的关系,指出文化是旅游的本质属性,文化是旅游业的核心旅游资源,旅游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阐述了旅游和文化相互作用和影响,文化提高了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旅游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旅游对文化的消极影响。应该深入了解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全面建立"吃、住、行、游、购、娱"为核心的旅游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5,(4)
庐陵文化的形成、演变及内涵特质一直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试图从文化地理的角度探讨庐陵文化的起源与变迁。庐陵文化的形成既与庐陵三面环山、赣水中分、水系向心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同时,又与行政区域的长期稳定有关,区划的稳定有利于文化的沉淀和文化认同感的形成。西晋以来的多次移民,使得庐陵文化得以吸纳中原文化的养分而形成自身独特的文化体系。发展至今,庐陵文化逐渐形成了"崇文重教,耕读传世,尚武节义,宽厚包容"的文化特质,它既体现了平原文化的儒家色彩,又显示了山区文化的土著风格。庐陵文化是农耕经济中具有典型代表性意义的地域文化。加强该地区的文化生态保护建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20,(3)
会计文化是会计管理的重要内容。为准确把握中国目前会计文化研究的整体状况,文章运用归纳法与统计法将中国会计文化研究现状分为引入期、探索期、发展期,并进行了归纳;认为中国目前会计文化研究存在的问题包括会计文化基础理论研究有待深化,会计文化实际操作路径亟需加强;提出破解这些问题的思路包括科学界定会计文化概念,适时厘清会计文化的构成要素,准确把握会计文化的本质,科学界定会计文化及相关概念之间的内涵,加强会计文化实证研究,彰显会计文化建设的主体与载体,发掘会计文化有效实施的条件,揭示高效会计文化表征形式的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