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4,(14)
目的:对儿童肺炎的支原体感染进行检测并对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对在吉林省白城中心医院检查的儿童肺炎患者分别采用肺炎支原体培养检测法、支原体抗体的被动凝聚法以及支原体金标免疫斑点法进行检测,对比检测结果。结果:使用肺炎支原体培养检测法的802例检测中,阳性205例(25.6%);使用支原体抗体的被动凝聚法的747例检测中,阳性135例(18.1%);使用支原体金标免疫斑点法进行Mp-IgM检测的603例患者中,阳性126例(20.9%);三中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检测结果为3岁及以下儿童的支原体阳性率为18.1%;4至7岁儿童的支原体阳性率为26.2%;8岁及以上儿童的支原体阳性率为27.6%;三个年龄段儿童的支原体阳性检测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需要根据患儿病情选取适当的检测方式,儿童肺炎的感染率与年龄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25):64-67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快速、简便、有效的临床实验室诊断方法。方法:对2016年12月收集的200例临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咽拭子和静脉血样本进行肺炎支原体快速鉴定培养镜检、抗体检测、抗原检测及荧光定量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分析。以快速培养鉴定镜检法为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金标准,比较抗体检测、抗原检测及荧光定量PCR三种诊断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和Youden指数(正确诊断指数)。结果:抗体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Youden指数分别为76.3%、77.9%、54.2%;抗原检测为37.7%、89.5%、27.2%;荧光定量PCR为93.0%、96.5%、89.5%。荧光定量PCR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和Youden指数均高于抗体检测和抗原检测法(P<0.05),三者Youden指数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荧光定量PCR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Youden指数,可以在未来替代快速鉴定培养镜检、抗体检测和抗原检测法,作为临床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快速、简便而有效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9):30-32
目的:探究儿童支气管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在本院进行支气管哮喘疾病治疗的8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的8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MP-Ig M,以MP-Ig M滴度大于1∶40为阳性,表示近期有肺炎支原体感染,在Bio-Rad450型酶标仪上运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的s IL-2R和IL-4的水平,对两组患儿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阳性率为42.50%(34/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25%(1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总Ig E和外周血EOS绝对值分别为(389.42±210.22)U/m L和(519.35±45.70)×10~6/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0.12±58.30)U/m L和(350.46±35.47)×10~6/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s IL-2R及IL-4分别为(483.5±43.8)ng/L和(33.6±3.1)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6.8±18.9)ng/L和(8.9±0.5)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支气管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之间一定存在十分紧密的关系,所以在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患儿时,医生应该要考虑到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可能性,以便尽快找到诊断依据,同时应该尽早尽快地诊断并治疗支气管哮喘患儿。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4):27-36
目的:通过观察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探讨其在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治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4月接诊的支原体肺炎患儿3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3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60例儿童血清C-反应蛋白(CRP)、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降钙素原(PCT)及运用生化比色法测定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水平,比较两组儿童血清炎性因子含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中CRP、PCT及TSGF三种炎性因子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儿血清CRP、PCT和TSGF炎性因子含量增高可为MPP的诊治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具有较广泛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6):50-51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实时荧光定量DNA检测的临床研究。方法:将2017年8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98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此次研究检测对象,均行MP-DNA和肺炎支原体血清学抗体检测,观察两种检测方法的最终阳性检出率与不同时间点的检测情况,并观察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重症病例发生情况、肺外并发症、后遗症、住院天数等情况。结果:本组98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确诊为MP感染者共36例,占比36.73%,其中MP-DNA阳性检出35例,MP-IgM阳性检出33例,两种方法最终MP感染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有MP感染患儿中,入院当日确诊为MP感染者共29例,入院后1周确诊者33例,入院后2周确诊者36例,MP-DNA检测在入院当日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MP-Ig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方法检测后并接受一段时间治疗显示MP-DNA检测者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天数均短于MP-IgM检测,且MP-DNA检测并接受治疗者重症病例、肺外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率均少于MP-IgM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荧光定量DNA检测对MP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积极的意义,在临床上可以早期干预,对预防重症病例的发生及减少因MP感染引起的并发症及后遗症。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1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儿童哮喘的主要临床特征,以及与免疫蛋白E(Ig E)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哮喘患儿47例作为观察组,将同期非感染性哮喘患儿53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儿童的MP抗体阳性率、Ig E水平以及临床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的Mp抗体阳性率、Ig 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本组患儿中发热、心肌酶异常与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哮喘患儿通常具有明显临床特征,检测Mp抗体与Ig E水平可辅助临床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7):945-946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两组患儿均应用阿奇霉素治疗,试验组另辅以自拟中药汤剂治疗。结果:试验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及肺啰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5.6%,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80.0%(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汤剂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5)
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择45例进行支原体肺炎治疗的患儿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20例,治疗组25例,对对照组患儿行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对治疗组患儿行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对照组9例患儿治疗显效,7例患儿治疗有效,4例患儿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15例患儿治疗显效,9例患儿治疗有效,1例患儿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6%,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行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4)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支原体肺炎患儿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红霉素治疗,治疗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68%;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6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20)
目的:分析阿奇霉素联合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94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7例,其中对照组患儿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研究组患儿在阿奇霉素治疗基础上加用沐舒坦雾化吸入联合治疗,分析两组患儿在两种方案下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期各项指标平均值均少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8,(2)
滑液囊支原体病是鸡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性疾病,主要损坏关节的滑液囊膜及腱鞘,引起渗出性滑膜炎、腱鞘滑膜炎或黏液囊炎。近两年,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辽宁省等蛋鸡养殖集中地区发病率较高,一旦发病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给养殖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文章对鸡滑液囊支原体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措施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3,(3)
目的研究穿透支原体(Mpe)P35蛋白的细胞粘附活性。方法 IPTG诱导pQE31/p35原核表达载体在E.coli中表达,用Ni-NTA Spin亲和纯化,Western blot鉴定表达产物。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竞争抑制试验研究rP35对HeLa细胞的粘附活性。结果 pQE31/p35在E.coli中表达出分子量约35 kDa的蛋白质,Western blot鉴定其为特异性rP35蛋白。IFA发现rP35对HeLa细胞无明显的粘附活性;竞争抑制试验表明rP35不能抑制Mpe粘附HeLa细胞。结论 P35可能不是Mpe的主要粘附分子。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10):136-137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咽拭子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血清间接免疫荧光法(IIFA)两种检测方法的不同。方法:将198例疑似MP感染的患儿根据年龄分为两组:A组(03岁,n=75)、B组(33岁,n=75)、B组(312岁,n=123),分别取咽拭子用PCR法测MP-DNA,取血清用IIFA法测MP-IgM,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率。结果:MPDNA检测阳性率为57.07%,MP-IgM检测阳性率为47.4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MPDNA阳性率48.00%明显高于同组MP-IgM阳性率2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MP-DNA和MPIgM阳性率分别为62.60%、60.9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R与IIFA联合检测可以提高MP感染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7,(12):145-146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MP感染一般具有自限性,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后多数预后良好。但近年来临床中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发病率有所上升,部分患儿病情重,进展快,甚至出现一些严重的后遗症,该文就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6,(3)
目的探讨匹多莫得辅助治疗对婴幼儿支原体肺炎患儿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的影响及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选取100例婴幼儿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红霉素治疗,观察组采用红霉素联合匹多莫德治疗,比较两组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细胞因子、血清免疫球蛋白及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外周血中CD3+、CD4+和CD4+/CD8+细胞数显著升高,而CD8+细胞数则显著下降,两组间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2、IFN-γ的水平显著升高,而IL-6和IL-8的水平则明显下降(P<0.05);此外,观察组患儿血清Ig M、Ig G和Ig A的水平较对照组增高(P<0.05),并且观察组的临床疗效要优于对照组(92.0%vs 66.0%,P<0.05)。结论匹多莫得佐治婴幼儿支原体肺炎,可显著改善患儿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2)
目的了解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的感染情况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为临床提供最新流行病学资料和用药指导。方法采用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盒对1 464例疑似支原体感染送检标本进行支原体培养和药敏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地区就诊疑似支原体感染患者送检1 464例样本中,阳性数为726例,阳性率为49.6%(726/1 464),支原体感染以单独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为主占90.91%。支原体阳性患者年龄主要分布在21~40岁之间。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检出率54.6%(570/1044)显著高于男性检出率37.14%(156/420)。分离出的支原体对强力霉素、美满霉素敏感率大于95.0%,对四环素和红霉素的敏感性低于50.0%,对环丙沙星敏感性最差(1.65%)。结论本地区支原体感染以解脲支原体为主,女性感染多于男性,分离出支原体具有高耐药和多重耐药,因此临床应根据药物敏感实验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5,(18):140-142
目的:通过分析儿童大叶性肺炎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征,为疾病诊治提供依据。方法:以本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12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支气管肺炎55例,设为对照组,大叶性肺炎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65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年龄、肺炎表现、并发症、治疗及转归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病年龄集中在5~12岁,发热(38.5℃以上)、胃肠症状、精神症状、肝及心肌损害、胸腔积液及肺不张并发症分别为84.62%、24.62%、20.00%、52.31%、27.69%,与对照组的54.55%、9.09%、3.64%、23.64%、7.2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周胸片吸收率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另外两组平均住院时间[(18.20±3.58)d vs(12.08±1.85)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叶性肺炎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以学龄期儿童为主,易合并肺外并发症,疗程长且胸片吸收相对慢。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7,(12):94-96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与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本院接收的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2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儿的临床表现,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25例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n=62)和干预组(n=63)。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各症状明显改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小儿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以高热和咳嗽为主,常并胸痛,经肺部听诊部分可见湿啰音、呼吸急促等。干预组患儿的高热、咳嗽、呼吸急促改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多样,在临床治疗中加强护理干预,有利于各症状表现尽快好转,预防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10):88-89
目的:了解襄阳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情况及其对12种抗生素药敏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一体化试剂盒对986例患者标本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培养出支原体阳性标本490例,检出率为49.7%,其中解脲支原体(Uu)阳性451例,检出率为45.7%,人型支原体5例,检出率为0.5%,解脲支原体合并人型支原体阳性34例,检出率为3.4%;女性患者阳性检出率为46.6%(460/986),男性患者阳性检出率为3.0%(30/986);对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分别为交沙霉素91.0%、强力霉素91.0%、美满霉素91.6%、四环素70.5%、左氧沙星10.7%、环丙沙星2.0%、红霉素8.8%、氧氟沙星18.6%、罗红霉素33.4%、阿齐霉素24.1%、克拉霉素39.0%、司巴沙星27.6%。结论:襄阳地区支原体感染率较高,以女性为主,病原体以Uu感染为主,混合感染也不能忽视,并且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以控制耐药率的进一步上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