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液膜离子选择性电极最早的结构是用液态电活性物质浸渍于微孔膜孔隙内构成敏感膜。膜的内侧与浸有内参比电极的内参比溶液接触。但这一结构的电极易受微孔膜的性质、试液搅拌速度、电极插入试液深度等因素影响。结构改为电活性物质与溶剂介体分散于高聚物 PVC 中作敏感膜,膜的内侧同样与内参比溶液接触后,在许多方面改善了电极的性能,成为新研制的液膜电极中最主要结构形式。后来发展的石墨棒作为内接触元件的石墨棒内导全固态 PVC 膜电极,因省去了内参比溶液具有结构简便,易于保存和运  相似文献   

2.
四十年前,Kolthoff 首先用熔融 AgCl 制成了一个球状电极,研究了这种电极在电解质溶液中的性质。1961年,Pungor 等人研究了 AgI—石蜡固态膜电极,被认为是现代固态膜电极的(刍鸟)形。在离了选择性电极发展的十多年间,基本上采用压制法及胶结法(如硅橡胶电极等)来研制固态膜电极,对熔铸固态膜电极却鲜有研究,特别  相似文献   

3.
全固态控制电位电解型①SO2 气体传感器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电极结构,Naifion-117膜为中间固态电解质,研制一种新颖的全固态控制电位电解型SO2气体传感器。研究表明:其响应时间、底电流、结构性能等均优于Au-Naifion膜作为中间电解质的半固态控制电位电解型SO2气体传感器与全液态SO2气体传感器。在SO2气体间断监测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溶液接触型氟电极存在技术要求高,装配麻烦和使用不便等缺点,因此,研制装配简便、性能好的全固态氟电极一直是分析工作者努力的方向.文献[3]中曾以真空镀膜术装配全固态氟电极.仍较复杂、困难,且镀层又易脱落,因而未能投入生产.现试用碳纤维内导体系装置全固态氟电极和Ag2S电极,经测试表明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5.
固态膜电极前面我们已讨论了三种类型的离子电极,现在还剩下一种固态的离子电极要谈。我们开始研究固态膜电极的时间大概和研究液膜电极的时间是差不多的。我们查一下文献,就会发现早在40年代柯尔蜀夫(Koltoff)就曾经用熔融的卤化物去测定Ag~ 。进  相似文献   

6.
新型全固态尼古丁选择电极的研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俊  孙觅 《化学传感器》1997,17(3):227-230
报道了聚苯胺修饰尼古丁选择电极的研制和应用。以聚苯胺薄膜修饰铂丝电极为基体电极,将含有尼古丁-硅钨酸的聚氯乙烯敏感膜涂布于基体电极上,制成全固态膜尼古丁电极。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一种全固态复合试氧化还原指示电极,这种复合电极是由以脲醛树脂为框架,KCl粉末为活性组分的固态Ag/AgCl参比电极与铂电极组合而成,它结构简单,制作容易,使用方便,性能稳定,可用作实验室分析和工业生产控制的指示电极。  相似文献   

8.
以全固态离子选择性电极为工作电极,活性炭电极为对电极,搭建了一个基于脉冲计时电流法的两电极体系离子检测系统。使用不同的离子选择性工作电极,施加连续脉冲电压信号,通过采集响应电流,可实现待测溶液中相应离子的定量检测。将其应用于pH,钙离子与氯离子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检测系统具有精确度高、选择性好等优点,相比于传统电位分析方法,不易受电荷积累的影响。加之采用全固态两电极体系,使检测系统易于维护及小型化,在水质的实时在线监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硫氰酸根离子选择电极一般是以Ag_2S/AgSCN混晶为膜材料而制成固态膜电极,也有人以甲基兰或季铵盐等大阳离子与SCN~-形成缔合物作为离子交换材料而制成液态或PVC膜电极。我们以7402季铵盐[(C_nH_(2n+1))_3CH_3NCl]为缔合物中的阳离子,研制了一种PVC膜的硫氰酸根离子选择电极。  相似文献   

10.
<正> 日本东京农工大学工学部小山升助教授研究小组研制成功一种新型有机膜叠层式电流式酶传感器。 这种全固态式葡萄糖传感器是通过涂覆电解聚合树脂(卟啉钴)薄膜/葡萄糖氧化酶(GOD)膜的双重膜,或者涂覆卟啉钴和葡萄糖氧化酶的混合膜构成的。测量和考察此传感器的特性,结果发现,它在2秒内就可以检测出葡萄糖的浊度。  相似文献   

11.
在电分析化学、离子敏传感技术等领域中,广泛应用ISE、ISFET电极作传感器的探头.但在使用ISE、ISFET电极的测量中,需要一个与之比较的参考电极,目前普遍采用的是甘汞电极或银氯化银电极.甘汞电极系由玻璃材质和氯化钾溶液构成.因玻璃易破碎,氯化钾溶液又有沿器壁爬行而外溢、高温极易挥发等缺点,故在高温或有撞击的现场,甘汞电极尚不是理想的参考电极.对非氯离子体系,如用银氯化银电极为参考电极也有困难.因此,探索一种既克服甘汞电极、银氯化银等参考电极的弱点,又能和ISE,ISFET配套使用的全固态参考电极—碳化硅电极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固态膜碘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制及应用较多,曹月如等用PVC膜—乙基紫—I_3离子电极测定了化学试剂中的碘含量。本文以十六烷基三辛基碘化铵作电活性物质,用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酯作增塑剂,研制成功PVC膜碘离子选择电极。用此电极作指示电极,采用氧瓶燃烧—自动电位滴定法,对一些含碘药物的含碘量进行测定,终点附近约有100mV以上的突跃。测定方法简便、可靠。  相似文献   

13.
最近S.S.M.Hassan等以Ag—DDC涂层电极指示银量法滴定磺胺的终点。M.IONESCN等以液膜汞电极为指示电极,间接测定某些磺胺药物。我们基于苯巴比妥等药物与Hg(NO_3)_2能生成难溶汞化合物,进一步探讨使用汞、银离子固态膜选择电极为指示电极,以硝酸汞为滴定剂对苯巴比妥、磺胺等进行微量滴定。并对滴定条件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14.
用高分子材料为母体的离子选择电极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人们把活性材料混合在惰性高分子材料中做成膜,活性材料有固态的,也有液态的。若把液体离子交换树脂制成电极膜(例如,PVC膜的钙电极,钾电极等),常有活性材料流失,离子选择电极性能变差的情况发生。为克服这种缺点,化学家们试用化学方法把活性基团键合到高分子母体上,然后制成离子选择电极。这一途径很可能发展出一系列新的电极,但目前还处在萌芽阶段,虽有少数应用实例,还没有这类商品电极。本文拟将这类离子选择电极作一简略介绍。  相似文献   

15.
由于科学的不断发展,技术不断进步,全固态PDM发射机,采用了新型的固态放大器件,因而取代了能耗高、效率低的大功率电子管。本文论述PDM 1KW全固态中波广播发射机的安装与维护。  相似文献   

16.
《现代计算机》2007,(10):101-101
固态电容具有更优秀的电气性能,但凡超频玩家大多对全固态电容设计的板卡产品情有独钟,今天评测室给大家带来的是国内首款全固态电容设计的电源产品——鑫谷劲翔550至尊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本世纪70年代,多孔素瓷膜固态沉淀盐、取代磷酸盐铊(Ⅰ) 离子选择电极相继制成,文献还报导了对钾离子响应的冠醚载体PVC膜铊(Ⅰ)离子选择电极的研制,文献[7]报导了一系列用途广泛的15—冠—5的黄酮类取代基衍生物.本工作以其中的两种——冠醚Ⅰ和冠醚Ⅱ作为载体,分别制成了一价铊离子选择电极Ⅰ和一价铊离子选择电极Ⅱ(分别简称“电极Ⅰ”和“电极Ⅱ”),并测试了它们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由电聚合法将聚苯胺修饰的钨丝作为PH敏感电极,把Ag-AgCl体系填入针型塑料管内构成参比电极,把经聚苯胺修饰的钨丝电极安置入该型电极内构成复合针型微PH传感器。该传感器在PH2-12范围内呈现Nernst响应,响应时间小于1min。该传感器在测定番茄微区内PH值时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液膜和PVC膜电极一般都采用含一定浓度主要响应离子的溶液作内充液,在膜内侧以离子导电方式建立一个恒定的电位。因此,每一种电极都需要它自己的内充液。若对于某一类电极能有通用的内参比体系,对于生产与使用都将带来方便。离子缔合型电极的活性材料是“广谱”性的,即能对多种离子产生能斯特响应。可以设想,这些离子中的任一种只要在内充液中达到一定浓度,均会有足够大的交换电流,从而得到恒定的电位而不致影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一种用羊肠膜为基质膜,其上固定从葡萄糖氧化酶,再把此酶膜附着在氧化电极表面上构成的酶-葡萄糖电极。此电极的特点是酶膜的制备方法简便,膜的机械性能好,坚固耐用。所制成的电极经用57份血样试验,结果可靠,特异性好,操作简便,可代替目前通用的邻甲苯胺法在临检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