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4-硝基邻苯二甲腈为主要原料,合成两种席夫碱锌酞菁:2(3),9(10),16(17),23(24)-四(4-苯亚胺苯氧基)锌酞菁(C84H52N12O4Zn)(APc)和2(3)-[(2-甲基-8-羟基喹啉基]-9(10),16(17),23(24)-三(4-苯亚胺苯氧基)锌酞菁(C81H50N12O4Zn)(BPc)。通过核磁、红外、紫外、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浓度在1.499×10-5~2.407×10-5 mol/L时,APc有J聚集存在,而BPc在所测浓度范围内不发生聚集;APc和BPc的Q带的最大吸收峰分别在672nm和676nm,与无取代的酞菁锌669nm相比,明显红移。采用循环伏安法对其电化学性质和能级结构进行研究,这两种锌酞菁的LUMO(-5.411 eV,-5.384 eV)和HOMO(-4.214 eV,-4.210 eV)与纳米TiO2 导带能级匹配。  相似文献   

2.
以AlCl3/Et3N为催化剂,4-氨基邻苯二甲腈、4-甲基苯甲醛和4-甲氧基苯甲醛为主要原料,制得两种苯基席夫碱取代邻苯二甲腈,经四聚反应生成2(3), 9(10), 16(17), 23(24)-四-(4-甲基-苯亚胺基)锌酞菁(SPc)和2(3), 9(10), 16(17), 23(24)-四-(4-甲氧基-苯亚胺基)锌酞菁(SOPc)。利用IR、1HNMR、13CNMR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UV-Vis光谱、循环伏安法检测其性能。结果表明:SPc和SOPc的Q带相比于无取代酞菁分别红移了35 nm和43 nm,在450~600 nm范围内具有较弱吸收。SPc 和SOPc在0.002~0.010 mmol/L DMF溶液中,主要以单体形式存在,无聚集。用循环伏安法研究合成酞菁的氧化还原性质,结果表明:SPc和SOPc的ELUMO值分别为-3.24 eV、 -3.29eV,EHOMO值分别为-4.88eV、-4.71eV,且SPc和SOPc的能级结构与纳米TiO2的导带能级结构相匹配。  相似文献   

3.
以Al Cl3/Et3N为催化剂,4-氨基邻苯二甲腈、4-甲基苯甲醛和4-甲氧基苯甲醛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两种苯基席夫碱取代邻苯二甲腈,经四聚反应生成2(3),9(10),16(17),23(24)-四(4-甲基-苯甲亚胺基)锌酞菁(SPc)和2(3),9(10),16(17),23(24)-四(4-甲氧基-苯甲亚胺基)锌酞菁(SOPc)。利用FTIR、~1HNMR、~(13)CNMR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UV-Vis考察了其性能。结果表明:SPc和SOPc的Q带相比于无取代酞菁分别红移了35 nm和43 nm,在450~600 nm范围内有吸收。SPc和SOPc在0.002~0.010 mmol/L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中,主要以单体形式存在,无聚集。用循环伏安法考察了产品的氧化还原性能,结果表明:SPc和SOPc的ELUMO值分别为-3.24、-3.29 e V,EHOMO值分别为-4.88、-4.71 e V,且SPc和SOPc的能级结构与纳米Ti O2的导带能级结构相匹配,实现了染料的再生。  相似文献   

4.
以乳酸、对硝基苯甲醛和吡咯为主要原料,硝基苯为溶剂合成meso-四(4-硝基)苯基卟啉化合物,通过浓盐酸和氯化亚锡还原得到对应的氨基卟啉,与锌配位后,在四氢呋喃为溶剂,冰醋酸为催化剂的作用下,与3种醛反应合成3种标题化合物。利用核磁共振氢谱,IR,UV-Vis,荧光,循环伏安法等方法确定了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光谱特征和电化学性能。讨论了不同给电子基团的引入对光谱性能及氧化还原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喹啉-8-甲醛和苯甲酰肼为原料,合成了具有席夫碱结构的Zn~(2+)荧光探针N-(喹啉-8-亚甲基)苯甲酰肼(L),用FTIR、NMR对探针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检测Zn~(2+)的机理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化合物L对Zn~(2+)有优良的选择性,最大荧光波长为523 nm,对Zn~(2+)检测限为4.1×10-8mol/L。化合物L与Zn~(2+)形成了物质的量比为1∶1的配合物(L-Zn),其机理为三齿的配体通过喹啉氮原子、席夫碱亚胺氮原子和酰胺羰基氧原子与Zn~(2+)配位,形成稳定的稠环配合物。  相似文献   

6.
通过4-硝基邻苯二甲腈先成环,后修饰的合成步骤,得到对咪唑苯甲醛与酞菁环通过希夫碱基团直接桥连的β-四(4-咪唑基苯基)亚氨酞菁锌(SPc)。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表征了其结构,进行了紫外可见光和荧光光谱测试。研究发现SPc在吡啶中溶解性最好,在一定的浓度范围之内,SPc分子间没有聚集行为,摩尔吸光系数与浓度成正比。SPc在DMF溶液中紫外-可见光吸收峰Q带位于693 nm,与无取代酞菁锌相比,Q带红移了26 nm。445 nm激发波长下,荧光发射波长为560 nm。  相似文献   

7.
本文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两亲性酞菁分子,研究了它在不同溶剂中的聚集行为,考察了酞菁及酞菁与正十六烷混俣的成膜性能,制备了混合的多层LB膜,并利用紫外光谱研究LB膜内的分子聚集状况,用分子激子理论对实验结果和以分析,还应用偏振紫外的方法对LB膜内酞菁分子大环的取向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烷氧基锌酞菁的二聚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烷氧基锌酞菁的二聚性质研究*丁西明熊国祥许慧君**(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北京100101)关键词酞菁,聚集,聚集数,聚集平衡常数四吡咯环的金属络合物(如叶绿素、脱镁叶绿素等)是植物中构成光合作用反应中心的重要化合物,它们通过光诱导电子转移过程产...  相似文献   

9.
以邻苯二腈、硫酸锌为原料,采用微波固相法合成了锌酞菁。将锌酞菁磺化所得的磺酸基锌酞菁溶液与牛白蛋白作用将导致共振瑞利散射显著增强。在470nm处存在一共振散射强峰,牛白蛋白在0.25~20μg/mL的浓度范围内与散射强度(ΔI)呈线性关系,磺酸基锌酞菁溶液对牛白蛋白的检测限为0.17μg/mL,并且方法有较好的选择性。由此建立一种用共振散射光谱测定牛白蛋白的简便、快速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徐康  周雪飞  王秀秀  张学俊 《现代化工》2020,(5):117-121+127
以1,5-二羟基蒽醌、4-硝基邻苯二甲腈、3,5-二甲基苯酚、β-萘酚为主要原料,合成了3种不同的邻苯二甲腈衍生物前驱体,再经1,8-二氮杂双环[5. 4. 0]十一碳-7-烯催化聚合成9(10),16(17),23(24)-三[3,5-二甲基苯氧基]-2(3)-(1,5-二氧基蒽醌)双核锌酞菁(D-CPc)和9(10),16(17),23(24)-三[β-萘氧基]-2(3)-(1,5-二氧基蒽醌)双核锌酞菁(β-CPc)。利用FT-IR、UV-Vis、1H-NMR、元素分析、循环伏安法对2种化合物的特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D-CPc和β-CPc的Q带分别发生11、10 nm的红移,在400~600 nm范围内表现出明显的紫外光谱吸收,弥补了无取代酞菁在400~600 nm范围内无吸收的缺陷,并且在0. 1×10-5~1. 0×10-5mol/L的DMF溶液中表现出良好溶解性。循环伏安法研究表明,D-CPc和β-CPc的ELUMO值分别为-3. 17、-3. 26 e V,EHOMO值分别为-5. 16、-5. 10 ...  相似文献   

11.
以4-硝基邻苯二甲腈、叔丁醇、对苯二甲醛等为原料,合成不对称胺基锌酞菁(2(3)-胺基-9(10),16(17),23(24)-(叔丁氧基)锌酞菁(APC))和一种新型平面双核酞菁(9(10),9'(10'),16(17),16'(17'),23(24),23'(24')-叔丁氧基-2(3),2'(3')-(对苯甲亚胺基)锌酞菁(bi-TPC))。通过FT-IR、UV-Vis、1HNMR、元素分析、循环伏安等手段对APC和biTPC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无取代酞菁相比,APC和bi-TPC Q带的最大吸收峰具有明显红移;能级与纳米Ti O2薄膜匹配,适用于制备太阳能电池。  相似文献   

12.
以9,10-菲醌、对苯二甲醛、对氟苯甲醛、对甲氧基苯甲醛、对硝基苯甲醛及吡咯等为主要原料,设计合成了双核卟啉(P2-PPI).通过FT-IR光谱、1HNMR和13CNMR表征了其结构,利用UV-Vis光谱、荧光光谱测试了其光谱特征.UV-Vis光谱测试表明,双核卟啉(P2-PPI)Soret带的摩尔消光系数是对应单核卟啉(P1)的2.85倍,光谱吸收范围显著变宽;在浓度测试范围内,双核卟啉(P2-PPI)的聚集形态未改变.同浓度下,荧光光谱测试表明,双核卟啉(P2-PPI)中菲并咪唑部分的荧光强度仅为菲并咪唑前驱体的1/3,卟啉单元的荧光强度是单体卟啉的2倍.通过循环伏安法测试并比较了P2-PPI和P1的电化学性质,并结合光化学带隙计算了ELUMO和EHOMO值,分别与TiO2和I-/I3-氧化还原电对能级匹配.  相似文献   

13.
14.
以苯甲醛、A胺为原料合成一种席夫碱酸化缓蚀剂,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出最佳合成条件如下:n(胺):n(醛)=0.8,反应时间8h,反应温度60℃,催化剂加量为0.5%。用失重法评价了席夫碱在盐酸溶液中的缓蚀性能。在15%盐酸中,当缓蚀剂加量为1.0%时,N80钢片的腐蚀速率为0.9534 g·(m2·h)-1,低于SY/T 5405-1996《酸化用缓蚀剂性能试验方法及评价指标》中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5.
林伟忠 《广东化工》2006,33(7):26-27
由对羟基苯乙酮与氯乙酸甲酯反应,得到一种酮,这种酮再与乙醇胺反应得到一种新的希夫碱。根据这种新希夫碱结构特点,对它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以硫酸羟胺和氯磺酸为原料,合成了N-氨基喹啉碘化物。在乙醇溶剂中N-氨基喹啉碘化物与间硝基苯甲醛反应,形成了新的N-氨基喹啉席夫碱盐。采用元素分析,FT-IR,1HNMR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以取代水杨醛、间(对)羧基苯胺和氨基脲为原料,用冰浴法合成了4-(二乙基氨基)水杨醛-3-羧基苯胺(DSMA)、4-(二乙基氨基)水杨醛-4-羧基苯胺(DSPA)和水杨醛-3-羧基苯胺(SMA),固相法合成了4-(二乙基氨基)水杨醛-氨基甲酰肼(DSA),共4种席夫碱类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MS和IR进行表征。水杨醛类席夫碱具有光致变色、热致变色的特点,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其对光、热的变色性能。  相似文献   

18.
以棉酚和氨鲁米特为原料,经一步缩合反应生成相应的希夫碱,产率可到90%以上,题头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R、13C-NMR、元素分析和高分辨质谱确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