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鑫  钟萍  易翔 《腐蚀与防护》2007,28(9):467-469
为了提高锌镀层的耐蚀性能,必须对其进行钝化处理。采用钼酸铵和磷酸钠组合,加入适量的添加剂XZ-03B,确定了一种新的镀锌层无铬钝化工艺,探讨了其主要成分和工艺条件对钝化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形成的钝化膜为彩虹色,色泽鲜艳、均匀,钝化膜性能接近铬酸盐钝化膜的性能,耐腐蚀性较好,且钝化液不含铬酸盐,对环境污染极小,因此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热镀Zn层钼酸盐钝化工艺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研究了用低毒性钼酸盐取代剧毒的重铬酸盐对热镀 Zn层进行钝化的工艺,探讨了钝化液组成、pH值、钝化处理温度及时间对钝化成膜及膜层耐 蚀性的影响.中性盐雾腐蚀(NSS)试验表明,采用该工艺可获得耐蚀性与低Cr钝化相当的具有 较为均匀的淡黄或浅蓝色钝化膜.  相似文献   

3.
介绍的钝化工艺,无铬酸盐和硫酸根,从根本上消除了三酸钝化旧工艺所存在的缺点。获得的钝化膜耐腐蚀性好,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4.
锡锌合金镀层钼酸盐钝化及耐蚀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保佳  杨哲龙 《表面技术》1993,22(3):108-111
锡锌合金是良好的防护性镀层,典型的合金组成为含锌25%左右。本文采用钼酸盐钝化处理,可进一步提高合金的耐蚀性;用AES和XPS方法对钝化膜进行了分析,并对钝化膜的性质和耐磨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镀锌层三价铬彩色钝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镀锌层三价铬彩色钝化的工艺,研究表明,镀锌层经过钝化处理后,其耐蚀性接近铬酸钝化的结果,但对环境的污染大大降低,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表面工程资讯》2011,(3):21-21
众所周知,目前几乎所有碱性无氰碱性镀锌层在其后续的出光及光亮钝化处理时往往会变暗变黄,造成白钝偏黄,蓝白钝化膜偏暗,达不到氰化镀锌层钝化后的鲜艳程度,这也是尽管碱性镀锌工艺更环保却难以全面替代氰化镀锌工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镀锌层无铬钝化新工艺—硅酸盐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全保 《腐蚀与防护》1991,12(1):33-35,21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锌铝镁镀层不同表面处理体系的成分,考察表面处理膜层的耐蚀性,明晰不同表面处理方式的防腐机制。方法 通过白光干涉仪和扫描电镜(SEM)对3种表面处理方式下锌铝镁钢板不同表面微观形貌进行观察,通过辉光光谱(GDS)、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以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反射吸收光谱(FTIR)对表面处理膜膜层厚度及成分结构等进行表征,并结合家电板实际使用条件,考察不同钝化膜层的耐蚀性。结果 涂油样品表面存在约10 nm厚、以烃类基础油和钙盐缓蚀剂等成分为主的油膜。三价铬钝化膜为厚度约50 nm,以Cr2O3、Cr(OH)3及ZnO为主的致密不溶性氧化物膜层,无铬钝化膜为厚度约3 μm、以氨基硅烷-树脂为主成膜物质的有机钝化膜。XPS及FTIR结果表明,硅烷-树脂在钢板表面发生了交联反应,形成了三维立体网状结构,同时钝化膜与镀层Zn之间形成了强化学键作用。电化学试验结果表明,三价铬钝化以及无铬钝化样品具有更小的自腐蚀电流密度及更大的电化学阻抗。在中性盐雾环境中,三价铬钝化膜具有更好的平面耐蚀性。无铬钝化膜具有更优异的划叉耐蚀性。结论 三价铬钝化处理以及无铬钝化处理锌铝镁板的腐蚀倾向均小于涂油处理锌铝镁板的,相关研究可为锌铝镁镀层材料在家电板市场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锌酸盐镀锌层的三价铬溶液钝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电化学方法、扫描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了锌酸盐镀锌层的三价铬钝化膜的电化学性能、表面结构与成膜机理。结果表明:锌酸盐镀锌层的三价铬钝化膜表面结构致密、无明显裂纹,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这种钝化膜表层与里层的组成不同,表层的组成为Cr2O3-Cr(OH)3-ZnO共混物;里层(离表层10-30nm处)的主要组成为Cr2O3-ZnO-Zn共混物;钝化膜的成膜过程可能包括镀锌层的溶解、碱性薄层的形成、胶状膜的形成和胶状膜转化成钝化膜4个步骤。  相似文献   

10.
过去,采用钼酸盐对电解锰材钝化防腐蚀的应用报道较少。将钼酸铵与2种配位剂组合对金属锰材进行钝化,在其表面形成了保护膜,以防止金属锰材在空气中被氧化。采用BX51型OLYMPUS金相显微镜观察了钝化膜表面的形貌;以硝酸-高锰酸钾溶液点滴,5%NaCl溶液浸泡进行腐蚀;以Tafel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谱表征了钝化膜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钼酸盐钝化膜明显提高了电解锰材的自腐蚀电位和极化电阻,降低了其腐蚀电流密度,抑制了腐蚀过程;随着钝化时间的延长,钝化膜厚度增加,但会产生裂纹,进而影响膜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镀锌产品无铬钝化技术的发展状况。无铬钝化分为无机物钝化和有机物钝化两个体系,大部分工艺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介绍了ZECCOAT无铬钝化工艺的应用。该工艺采用了高科技纳米技术,钝化溶液无毒,钝化膜薄,具有自修复性,耐腐蚀性高。生产实践表明,ZECCOAT无铬钝化满足汽车零配件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2.
采用正交试验法筛选了一种以植酸、钼酸钠和缓蚀添加剂为基本组成的无铬钝化液。通过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确定了最佳成膜时间;通过5%CusO4。点滴试验、10%NaCl浸泡试验和极化曲线测试,对电沉积镀镍层无铬钝化后的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本无铬钝化工艺后,镀镍层耐蚀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3.
机械镀锌和锌铝镀层的形貌及耐蚀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球状锌粉、片状锌粉和片状锌铝合金粉分别制备出3种机械镀锌层,借助扫描电镜(SEM)比较了各种镀层的表面及断口形貌,并对镀层表面进行了钝化处理及耐腐蚀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片状锌粉形成的机械镀层的综合性能好于传统的球状锌粉形成的机械镀层,且片状锌-铝(10wt%)合金粉形成的机械镀层的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4.
采用弱酸性氯化物镀液在钕铁硼基体上制备了高耐蚀性的锌铁合金镀层,讨论主要工艺参数对镀层铁含量的影响,优化工艺条件。采用盐雾试验(NSS)、SEM和电化学方法研究镀层的耐蚀性能和耐蚀机理。结果表明,优化工艺条件后合金镀层含铁质量分数为0.92%,钝化后在质量分数3.5%的Na Cl溶液中出白锈时间达到196 h。合金镀层对钕铁硼基体起到阳极保护的作用,镀层结晶致密,填补了钕铁硼基体的固有缺陷,同时又为获得致密的钝化膜创造了条件,减少了镀层表面的缺陷,使镀层整体具有极高的电阻,提高了其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5.
Ni-Zn-P 合金镀层在人工模拟海水中腐蚀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丹  徐旭仲  徐博 《表面技术》2016,45(4):169-174
目的 提高金属材料在海洋环境中的耐腐蚀性和使用寿命.方法 采用碱式化学镀方法 在Q235碳钢表面施镀Ni-P镀层和Ni-Zn-P合金镀层,镀液配方NiSO4·6H2 O 20~25 g/L,C6 H5 O7 Na3·2H2 O 50~70 g/L,NH4Cl 25~30 g/L,NaH2PO2·H2O 15~25 g/L.制备Ni-Zn-P合金镀层时,在以上配方中加入0.4~0.8 g/L ZnSO4·7H2 O.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镀层在人工模拟海水中腐蚀前后的组织形貌,用能谱分析仪(EDS)分析镀层腐蚀前后表面成分.结果 Ni-P镀层和Ni-Zn-P合金镀层中的P质量分数分别为11.26%和9.97%.从P含量和镀层组织形貌,可以确定得到的两种镀层是连续致密的非晶镀层.Ni-Zn-P合金镀层比Ni-P镀层的胞状组织更加均匀平滑,胞与胞的边界结合更加连续致密.在人工模拟海水中腐蚀144 h后,Ni-P镀层出现明显的点蚀坑,Ni-Zn-P合金镀层仍然连续完整.Ni-Zn-P合金镀层腐蚀后,Zn含量明显下降,并出现少量的Fe和O,表明合金镀层腐蚀过程是Zn优先被腐蚀,然后镀层逐渐被腐蚀破坏,最后基体发生腐蚀.Ni-Zn-P合金镀层的腐蚀速率明显低于Ni-P镀层的.结论 Ni-Zn-P合金镀层的胞状组织比Ni-P镀层的更加均匀平滑,胞与胞的边界结合更加连续致密,Ni-Zn-P合金镀层腐蚀速率明显低于Ni-P镀层.  相似文献   

16.
A set of fracture device was designed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scratching-electrode tech-nology and used to study the passivation process of two magnetron-sputtered stainless steelcoatings (amorphous and crystalline struture). The results of fracture tests in 3.5% NaClaqueous solution show that the amorphous alloy hus a high hare surface reactivity and ahigh passive rate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rystalline alloy.The effect of structure on corro-sion resistance is also discussed. The excellent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amorphous alloy isconsidered to be partly attributed to its great passivation ability.  相似文献   

17.
Ni-Fe-P 化学镀层抗 CO2 腐蚀性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Ni-Fe-P化学镀层抗CO2腐蚀性机理。方法通过SEM,EDS,XRD以及EIS等技术对经化学镀Ni-Fe-P处理后的35Cr Mo钢表面进行表征,分析其抗CO2的腐蚀性能。结果处理后的35Cr Mo钢表面为非晶态组织,硬度高达570.12HV。Ni-Fe-P镀层钢腐蚀倾向减小,极化电阻增大,镀层对基体形成了较好保护。镀层的腐蚀过程受溶液双电层和钝化膜的影响。结论 Ni-Fe-P镀层在CO2水溶液中具有极强的钝化倾向,可显著提高材料的抗CO2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8.
杜宝帅  闫芝成  张忠文  张都清  索帅  李新梅 《表面技术》2024,53(4):110-116, 183
目的 采用电刷镀技术制备Ag-Bi合金镀层,揭示镀层的微观结构特征与耐腐蚀性能.方法 基于酸性硫代硫酸钠无氰镀液体系,利用电刷镀技术在铜基体上制备了纯银以及Ag-Bi合金镀层.利用XRD和SEM分析了镀层的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采用显微硬度计测试了镀层的硬度,通过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对镀层的耐腐蚀能力进行了表征.结果 电刷镀制备的合金镀层均由面心立方结构Ag(Bi)过饱和固溶体组成,在Ag-15.64Bi合金镀层中还形成了六方结构 α-Bi相.所制备的镀层具有纳米级晶粒尺寸,范围为13.5~21 nm.与纯Ag镀层相比,电刷镀Ag-Bi合金镀层的致密性和平整度明显提高.合金镀层的硬度随着Bi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最高为220.7HV.镀层的自腐蚀电位和电荷转移电阻随着Bi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腐蚀电流密度呈现相反趋势,Ag-4.52Bi镀层具有最佳的耐腐蚀能力,其自腐蚀电位为-0.189 V,腐蚀电流密度为1.76×10-2 mA·cm-2,电荷转移电阻为1635?·cm2.结论 通过在酸性硫代硫酸钠镀液中加入硝酸铋,可以电刷镀制备Ag-Bi合金镀层.Bi元素含量对镀层的显微硬度和耐腐蚀能力均具有显著影响.随着镀层中Bi元素的增加,固溶强化、细晶强化效应使镀层的硬度明显增加.合金镀层中孔隙和缝隙等结构缺陷的减少阻碍了腐蚀介质的渗入,Bi元素对镀层钝化膜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最终使镀层的耐腐蚀性能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9.
取代铬酸盐钝化处理工艺的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价铬对人体、特别是对皮肤会造成伤害而成为环境问题,现在铬酸钝化膜,特别是镀锌层的铬酸盐钝化膜在欧洲已经受到限制。本文对铬酸盐钝化膜的性能以及所进行的以三价铬盐或无铬盐取代铬盐钝化的开发状况加以解说。  相似文献   

20.
刘类翔  任潞  简玮  王海楠 《表面技术》2025,54(10):32-46
化学镀镍基镀层因其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在电子信息、能源石化及航空航天等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传统二元合金镀层受限于成分单一性,其耐蚀性难以满足复杂工况需求。近年来,通过引入多元合金元素与微纳米颗粒构建新型复合镀层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系统梳理了镍基化学镀复合镀层的耐蚀性优化策略及其防护机制。研究表明,合金元素的引入通过各合金元素间的相互作用细化晶粒尺寸及调控钝化行为来提升耐蚀性;微纳米颗粒则基于孔隙填充效应与腐蚀路径延展机制增强耐腐蚀性能。此外,多元颗粒的协同作用可优化界面结合强度与应力分布等,从而突破单一增强相的性能局限,延长使用寿命。在工艺革新层面,微波退火与超声辅助镀覆通过抑制晶界缺陷形成,提高镀层致密性,而响应面法等数据处理技术为工艺参数精准调控提供了新思路。上述研究进展为耐腐蚀镍基镀层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