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精矿固砷固硫焙烧提金工艺设计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张敏 《矿冶工程》2002,22(4):58-60,63
为了从某低硫含砷含汞微细粒金精矿中提取金,工程设计中采用了固砷固硫一段流态化焙烧提金新工艺,经负荷试机表明该提金工艺方案可行。系统介绍了该工艺流程,特别是含砷的液相,固相和高硫烟气的环保治理措施,对于类似金精矿焙烧提金工艺方案的选择具有借鉴性。  相似文献   

2.
青海某含砷金精矿焙烧浸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某金矿石为难处理含砷硫化金矿石,其浮选精矿直接氰化浸出的金浸出率只有41%左右。为此,对该浮选金精矿进行了焙烧预处理-氰化浸出试验研究。试验考察了焙烧段数、焙烧温度对焙烧效果的影响,以及磨矿细度、氰化钠用量、保护碱种类及用量、矿浆液固比、浸出时间对氰化浸出效果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条件,使浮选金精矿的金浸出率达到了90.54%。  相似文献   

3.
采用常规方法对高砷金精矿进行氰化浸出时,金很难被浸出,因此,加入固化剂Na2CO3对某含砷金精矿进行焙烧预处理,将砷和硫转化成砷酸盐和硫酸盐留在焙砂中,减少了酸化焙烧过程中砷对制酸系统的危害,避免形成二次包裹,提高了金的浸出效率。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某金矿氰化尾矿的摇床重选精矿的物质组成研究和多种提金工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利于金的直接氰化浸出的原因是硫化物包裹金占有率高,浸出的有害杂质As、Cu、Bi、Sb含量较高,与Au关系密切,相互胶结和共生,沸腾炉焙烧后,焙砂As、Se脱除率高,金属硫化物基本上完全转化为疏松多孔状的铁氧化物,提高了金的浸出率,金的浸出率达96.95%,认为是适合于处理某金矿氰化尾矿的摇床重选精矿的提金工艺。  相似文献   

5.
含砷金精矿细菌氧化预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用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T-3菌株对十多个含砷金(银)矿山精矿氧化除去砷、硫、铁及对其中4个矿山氧化处理后精矿氰化浸金试验结果。结果表明,该菌株能强烈氧化毒砂,但来源不同,氧化速度和程度不同。细菌氧化含砷硫化物的程度,受生物学和矿物学两方面因素的影响。经细菌氧化处理后的金精矿,氰化浸金均可获得≥90%的浸金率。达此浸金率,对有的金矿含砷硫化物需充分氧化,有的只要求局部氧化即可。然而,存在着氰化物消耗多的问题,必须在氰化前对氧化后金精矿加碱充气预处理,才能使氰化物用量降至8kg/t 精矿以下。  相似文献   

6.
姜晓萍 《矿业快报》2002,(12):12-13
针对高砷金精砂外销价位低,又无法直接用氰化浸出法提取黄金的现状,论述用预焙烧工艺或生物(细菌)氧化工艺脱砷,以便再使用氰化浸出就地产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某含砷金精矿的焙烧氰化浸出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采用化学物相分析法定量地研究了含砷金精矿及其焙砂中金的化学物相及其含量的变化,并对该精矿的焙烧及其氰化浸出过程进行了研究。介绍了焙烧温度和停留时间对该矿精的脱砷率和脱硫率以及浸出时间、氰化钠浓度、氧化钙浓度、液固比等对焙涛中氰化浸金率的影响。在最佳浸出条件下,其氰化浸金率可达到82%以上。  相似文献   

8.
9.
李云  张立征  靳冉功  刘洪晓  王云 《矿冶》2016,25(4):29-32
采用循环流态化固硫固砷焙烧金矿的结果表明,对低硫精矿在650℃焙烧条件下,添加氧化钙达到精矿中硫砷反应的计量点,即ω(Ca O/精矿)=0.12时,固硫率达到75.5%、固砷率达到95.3%;同样,对碱性脉石含量较高的原生金矿,在700℃焙烧条件下,固硫率达到59.4%,固砷率达到82.3%;相应的焙砂进行氰化浸出,其金的浸出率达到最大。循环流态化焙烧强化了焙烧固硫固砷反应,在精矿与原生金矿的焙烧过程中较好地实现了自洁生产。  相似文献   

10.
难浸金矿选择性固砷焙烧预处理新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难浸金矿加熟石灰固砷、固硫焙烧预处理工艺的基础上,提出了选择性固砷焙烧新工艺。热力学分析表明,加入钙盐选择性固砷焙烧是可行的,钙盐的加入可减少甚至避免Fe2(SO4)3和FeAsO4的形成,而且3CaO·As2O5比CaSO4更稳定,即3CaO·As2O5比CaSO4更易形成。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含砷121%,硫2099%、锑134%、碳326%的金精矿,经选择性固砷焙烧预处理,砷的固定率可达到92%,而78%~84%的硫则以SO2气体挥发,金浸出率为92%左右。  相似文献   

11.
高砷难处理金精矿焙烧-氰化浸出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肃某高砷高硫难处理金精矿进行了氧化焙烧预处理—氰化浸出试验研究,取得了砷、硫脱除率分别达92.63%、99.81%,金的浸出率达85.23%的较好技术指标,可为有效利用高砷微细浸染型金矿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高砷、高硫金精矿固化焙烧-氰化新工艺。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环境污染小、易操作,具有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高砷高硫金精矿提金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高砷高硫金精矿两段焙烧和常压催化氧化预处理联合工艺提取金的新工艺,该工艺具有投资少,原料适应性强,生产成本低,操作简单,金回收率高等特点,可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高砷金精矿,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碱预浸、常规浸出、助浸剂强化浸出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浸出60 h,金浸出率为86.83%,加重金属盐强化浸出48 h,金浸出率达到92.95%,重金属盐强化浸出不仅能提高金浸出率,而且能加快金的浸出速度,强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硫铁精矿氧化焙烧释放SO2气体的问题, 进行了固硫焙烧实验及其反应动力学研究。通过XRD、SEM和EDS等检测手段考察了高硫铁精矿固硫氧化焙烧过程的矿相变化规律。根据热重曲线, 采用Coats-Redfern积分法和Achar-Brindley-Sharp-Wendworth微分法进行动力学计算, 确定了不同温度段高硫铁精矿固硫焙烧的反应机制。结果表明, 在理论配碱量、保温时间30 min、温度550 ℃条件下, 固硫剂Na2CO3的固硫率为93.3%, 焙烧产物为Fe2O3和水溶性Na2SO4。动力学分析表明, 在300~550 ℃范围内, 高硫铁精矿固硫氧化焙烧分为3个阶段: 在前两个阶段, 脱硫反应机理均符合Avrami-Erofeev方程, 为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的化学反应控制, 只是反应级数和表观活化能有所不同; 在第3阶段, 固硫反应属于三维扩散控制的Z-L-T模型, 反应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42.73 kJ/mol和150.66 kJ/mol。  相似文献   

16.
郁强  周传华 《有色金属》1997,49(2):72-76
用TG-DTA热分析法研究了黄铁矿在不同升温速度和不同2下的焙烧过程。砷黄铁矿在较慢的升温速率和较高氧气浓度的焙烧气氛中将导致生成较多的FeAsO4。金精矿的焙烧起始温度介于黄铁矿和砷黄铁矿的起始温度之间,DTA曲线的峰顶温度随气氛中氧气的浓度增大而变高。  相似文献   

17.
某高硫砷难浸金精矿的细菌氧化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取广西某高硫砷难浸金精矿中的金,利用氧化亚铁硫杆菌,通过鼓泡搅拌槽浸试验对该金精矿进行细菌氧化预处理,浸出铁和砷,分解黄铁矿和砷黄铁矿,使金得以暴露以便氰化浸出.研究了pH、细菌接种量、矿浆浓度、通气量以及矿石粒度等因素对细菌氧化预处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菌氧化预处理该高硫砷难浸金精矿的适宜条件为pH=2.0、接种量10%(体积分数)、矿浆质量浓度100 kg/m3、通气量0.1 L/(L·min),在此条件下,细菌作用10 d后,Fe和As的浸出率分别可达到50%和90%以上;矿石的粒度越小越有利于细菌预处理;细菌预处理过程中砷酸铁沉淀的生成对铁和砷的浸出均不利,有待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8.
沸腾焙烧高砷含铜金精矿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BGRIMM-DN150型沸腾焙烧装置对高砷含铜金精矿进行焙烧预处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弱氧化气氛条件下沸腾焙烧,脱砷率为85%,脱硫率为87%,铜的浸出率为83.1%,金的浸出率为94.96%。  相似文献   

19.
过氧化氢氧化预处理高硫高砷难选金精矿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在酸性条件下采用过氧化氢对高硫高砷难选金精矿进行预处理。试验表明, 该方法可有效浸出包裹在难处理金精矿中金表面的含铁硫化矿物, 在矿浆浓度为20 g/L时, 铁的浸出率和失重率可分别达到99.58%和53.94%。该预处理方法氧化条件温和, 对环境友好, 氧化时间短, 为同类高硫高砷难选金精矿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某含砷金精矿中金矿物嵌布粒度较细,金主要以硫化物(黄铁矿、毒砂)包裹金形式存在。采用焙烧预处理-氰化浸出工艺,研究了一段焙烧、两段焙烧和添加剂焙烧对氰化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常规一段、两段焙烧方式,金浸出率均未达到90%,银浸出率低于50%;添加剂焙烧效果显著,在焙烧温度650℃、时间1.0 h、添加剂用量NaXY 100 kg/t+YC-1 20 kg/t的条件下,金浸出率达到93.56%,银浸出率达62.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