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藻毒素给传统净水工艺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增加了水处理难度。通过对国内外饮用水源藻毒素去除技术的分析,揭示了各种技术去除效果、局限性,对藻毒素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综合控制办法:水污染综合治理、采用臭氧活性炭工艺和生物调控法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水源水中藻类及藻毒素控制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氯、高锰酸钾、臭氧等单独预氧化及与混凝沉淀联合作用时,水源水中藻类及藻毒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发现预氧化对藻类的去除作用有限,混凝沉淀对藻毒素的去除作用也有限,而两者的联合作用可提高对藻类和藻毒素的去除效果;在合适的投加量下,藻类去除率在80%以上,藻毒素的去除率近90%,可有效减轻后续处理工艺的负荷,保障饮用水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压力强化混凝沉淀过滤除藻工艺中藻毒素的去除效果,试验对比研究了预加压和预氧化后的含藻水,经混凝沉淀、粉末活性炭吸附后的藻毒素去除效果,考察了不同粉末活性炭投加点及投加量对藻毒素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含藻水加压后混凝沉淀,藻类和浊度物质去除效果最优,蓝藻去除率达到96.2%,浊度降至0.49NTU。含藻水在加压和高锰酸钾预氧化后,水中藻毒素浓度未增加,而次氯酸钠预氧化后水中藻毒素浓度最大增幅为215.78%;对于加压水样,在混凝剂投加前30min或投加后7min投加粉末活性炭效果较好,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为5~20 mg/L时,沉淀水藻毒素平均去除率分别达54.13%和53.57%,而与混凝剂同时投加则效果不佳。对次氯酸钠预氧化的水样,粉末活性炭与混凝剂同时投加时效果最好,沉淀水藻毒素平均去除率15.84%。  相似文献   

4.
富营养化水体中蓝藻毒素的危害及其控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水体中藻毒素的种类、特性及其危害。按毒素的靶器官分类,可分为肝脏毒素、神经毒素和皮肤、肠胃刺激性毒素3种,其中已解明藻毒素分子结构的有70余种。本文还介绍了关于藻毒素净化研究的主要成果。为防范和减少藻毒素的危害,同时还提出了藻毒素危险管理对策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蓝藻水华污染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藻毒素对水生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生物降解技术尤其是生物滤池由于运行维护费用低并且不产生有毒副产物,已广泛应用于去除藻毒素。然而,水处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生物降解多种藻毒素效果的信息少有收集,这在越来越多不同种类的藻毒素能同时在水源地中检测出来的情况下更加重要。综述了目前所有藻毒素生物降解性的相关研究进展,分析了影响藻毒素生物降解的因素,并探讨了目前藻毒素生物降解技术如何在水处理过程中应用优化去除藻毒素效果,为运用生物降解方法控制或去除各种藻毒素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湘江长沙段水源水藻类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了常规处理、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组合;臭氧氧化、常规混凝沉淀处理及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组合;陶粒滤池生物预处理、常规处理及活性炭深度处理组合三种组合除藻工艺对某自来水厂的藻类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7.
水处理工艺中真空系统控制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水处理工艺中,真空系统是一种行之有效且简便易行的方法,但是如果不能很好使用,将使基于此系统的其它系统如自控系统无法正常使用。本文作者在分析了常规真空系统运行异常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实践证明该方法可以克服常规真空系统出现的运行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8.
应用水质数学模型定量分析了永州市城市饮用水源区水污染物现状量,允许排污量及现状削减量。对该水域水质目标的实现和水资源保护管理提出相应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研究以生物接触氧化作为预处理工序的富营养化原水的实用处理方法 ,以有效去除蓝藻及其藻毒素。考察了生物反应器内流态、构型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确定了最佳的工艺参数和处理效率 ,并初步探讨了藻类和藻毒素的降解机理。同时与传统自来水厂常规工艺处理富营养化原水中藻类及其藻毒素的处理效果相比较 ,讨论了生物预处理工艺保障水厂供水水质的积极作用。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对水厂常规工艺出水取样检测发现 ,NH3 -N ,NO2 --N ,CODMn等常规指标的去除效率普遍不高 ,藻类和藻毒素的去除效率也不理想。(2 )三阶生物接触氧…  相似文献   

10.
桂林漓江某河段水质数据表明,该段水源已劣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通过对该水质进行的可生化性试验,可生化降解部分达到34.9%.粉末活性炭吸附与高锰酸钾氧化预处理试验其CODCr去除率分别达52%、45%,生物接触法CODCr去除率45%,粉末活性炭吸附和高锰酸钾氧化在现有给水处理工艺基础上稍加改造即可实施,生物接触氧化需新建接触氧化反应池.  相似文献   

11.
膜技术处理饮用水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2 1世纪的今天 ,饮用水水质标准愈加严格 ,而水源污染日趋恶化 ,常规饮用水处理工艺出水安全性难以保证 ,已无法与现有的水质标准相适应 ,必须开发新的水处理技术。膜技术作为饮用水处理的一个独立工艺 ,是水处理领域最重要的技术突破 ,现已得到愈来愈多水处理工作者的关注。在综合研究国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主要介绍了膜技术在国外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下游的引黄水库普遍存在原水中藻类过量繁殖、藻毒素的释放和胞内有机物释放等问题.鹊山引黄水库的水质连续检测表明,叶绿素α值随着气温升高持续增长,7-8月份叶绿素a值达到20μg/L,受藻污染比较严重.针对引黄水库高藻问题,分别对混凝沉淀法、化学法、物理法、生物法等除藻方法以及藻类监测方法进行综述,以期对高藻水库水体的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膜法水处理技术已经成为西部缺水地区进行苦咸水淡化、解决生活饮用水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讨论了在农村饮用水处理中的几种膜工艺流程,分析了农村饮水处理中8套反渗透或纳滤膜苦咸水淡化系统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膜法淡化高含盐量苦咸水,出水水质均可达到或优于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可以解决缺水地区的生活饮用水问题。  相似文献   

14.
呼市自备井生活供水系统水质污染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代表性自备井供水单位的水质抽样化验结果及自来水公司供水系统的水质监测数据 ,对比分析了呼和浩特市自备井生活供水系统的水质污染现状和主要原因 ,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水源地突发污染事件应急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水源地突发污染事件应急监测,可为事故处理决策部门提供污染物质类别、浓度分布、影响范围及发展态势等信息.分析了水源地污染事故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一般水源地突发污染事件应急监测分类、应急监测指标、应急监测方法,以及应急监测方案.  相似文献   

16.
董铺、大房郢水库作为合肥市最重要的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水源地,关系国计民生,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为加强两库水源保护,对两库保护区范围内的工业、城镇生活服务业、农业畜禽养殖和农田径流等污染源进行了详细调查与分析计算,对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调整保护区范围、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措施、创新管理体制与机制等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对策建议,成果可为同类地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与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通过确定玉绣河水环境目标,建立污水处理费用模型,利用MATLAB优化工具箱中的linprog函效作为求解工具,计算出在费用最低的情况下,拟建中水站的出水水质及处理效率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饮用水在蓄贮过程中二次污染水质变化动力学模式 ,提出水中污染物最大生成潜能概念Cmax,并将CODMn作为饮用水二次污染水质评价和控制指标 ,且通过试验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了估计。应用模型确定了水在水池 (箱 )中的极限停留时间Tlim可作为防治二次污染水池 (箱 )设计和选型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人民黄河》2016,(3):68-71
为了确定短流程浸没式超滤膜运行的最佳条件及清洗参数,通过试验考察操作条件的变化对浸没式超滤膜污染程度的影响。试验根据黄河水的水质特点,通过考察运行过程中跨膜压差的变化,分析了混凝剂投加量、膜通量、排污周期及膜清洗等操作条件对膜污染控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超滤膜污染速率最低时的最佳混凝剂投加量为6 mg/L,最佳通量为30~40 L/(m2·h),最佳排污周期为5 h/次;同时,为了恢复正常的膜通量,需60 min进行1次物理性清洗,7 d进行1次维护性清洗,当物理性及维护性清洗难以恢复膜原有的处理能力时,需要采用化学药剂清洗消除膜表面的不可逆污染物。  相似文献   

20.
饮用水在蓄贮过程中二次污染数学模拟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饮用水在蓄贮过程中二次污染水质变化动力学模式,提出水中污染物最大生成潜能概念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