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露天采矿机开采新工艺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岩基细裂隙灌浆处理问题,并结合我国目前水泥灌浆工艺和设备的现状及今后发展趋势,研制了GSM-I型高效水泥湿磨机,水泥颗料被粉碎的细度取决于湿磨机磨头两磨盘的相对角度和齿形设计,以及两磨盘间隙的控制,采用化学复合热处理工艺对磨头进行热处理,解决了磨头的耐磨性问题,满足了水泥灌浆施工现场应用的要求。研究结果表明,GSM-I型高效水泥湿磨机具有结构简单、构思新颖、能耗低、产量高、 相似文献
2.
3.
4.
露天采矿机开采工艺应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使露天采矿机开采工艺能在我国相关露天煤矿中得到应用,对露天采矿机做了简要介绍,论述了露天采矿机的技术性能和适用条件以及露天采矿机开采工艺存在的问题,由于该工艺有许多优点,希望适合应用条件的露天矿能够应用。 相似文献
5.
6.
平朔东露天煤矿首采区主要采掘4#煤、9#煤、11#煤,而首采区范围内2012-2018年间5#煤大于1 m厚赋存较为稳定,煤厚为1~3 m,近水平分布,具备露天采矿机进行选采的条件。随着5#煤采掘结束,露天采矿机可以作为矿坑11#煤的主要采掘设备,以提高回采率、选采率,达到增加经济效益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露天采矿机煤层选采厚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露天采矿机结构特点独特,可对煤层及夹矸精确开采,从而减小煤损和混矸.为了确定采矿机合理的选采厚度,基于采矿机切削滚筒的实际轨迹,建立了煤损与混矸模型,并给出了选采效果关键评价指标一含矸率和毛煤热值的计算公式,得出露天采矿机选采效果与煤层的煤层总厚度正相关,与大夹矸总层数及小夹矸总厚度成负相关.通过对选采厚度的影响因素分... 相似文献
8.
9.
石灰石矿露天采矿机开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石灰石矿山的开采现状分析,结合露天采矿机的技术性能和其在国外中硬岩矿山的应用,对露天采矿机在石灰石等中硬岩矿山的应用及其开采工艺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不同硬度的石灰石矿开采方式及设备选型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11.
某铁矿露天采场的上下部剥采比相差悬殊,3个主矿体矿量分布很不均衡。设计中通过开采程序研究,选择了适合该矿特点的开采程序方案。文中着重论述了储量最大、开采条件最复杂的西矿体5个开采程序方案的比较与确定。 相似文献
12.
经过半个多世纪开采,某大型露天矿山境界内资源迅速衰减,采场面临闭坑停产压力。根据地质资料,该采场境界外尚赋存着丰富的挂帮矿资源。为了能够使这部分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结合矿体赋存条件、已经形成的生产系统等实际情况,从技术、安全和经济方面对挂帮矿体资源开采方法进行了选择分析。 相似文献
13.
14.
聂兴信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08,60(1):1-3
本文阐述了灰色决策理论和灰色聚类决策的基本原理。针对露天采矿分期境界设计中用参数化函数法搜索所得的多个分期境界方案,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定权聚类和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聚类决策方法,实现了露天采矿分期境界设计的灰色聚类决策,得出了分期开采的最优境界方案和可行境界方案。应用证明,该方法在露天采矿分期境界优选设计中是切实可行的,为确定矿山的合理开采境界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5.
多目标模糊决策的露天矿采剥进度计划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铜绿山铜矿工程实例, 建立了Fuzzy Topsis 模型(向理想解接近的排序技术), 并用于露天矿剥离与采矿工程进度编制的多目标模糊优选决策, 实际应用表明该模型及算法可靠、有效。 相似文献
16.
17.
析地下转露天开采适用的资源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露天开采具有的优势,分析了地下转露天开采适用的资源条件。与地下开采相比,露天开采具有资源回收率高,生产能力大,成本低,作业安全,环境好等优势。资源回采率要求、安全条件要求、经济效益要求和资源复采是实施地下转露天开采的原因;其中产量规模扩大、露天开采成本降低、矿石价格提高和边界品位下降带来的剥采比降低是促使地下转露天开采经济效益提升的主要原因;而采用露天方式对已经开采过的资源进行复采可充分回收地下开采剩余的资源价值,主要包括矿柱回收、充填物回采和破坏资源的露天开发3种形式。 相似文献
18.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等方法,研究了露天矿矿坑几何尺寸特点和逆温现象对露天矿粉尘聚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逆温现象阻碍了露天矿矿坑内产生的粉尘向外扩散,是露天矿粉尘污染高发的重要原因;逆温现象的形成机理能较好地解释露天矿粉尘浓度冬春季高而夏秋季低的现象;利用Froude数评价逆温现象对露天矿粉尘扩散的影响,通过敏感性分析可以得出逆温强度是决定露天矿粉尘聚集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当逆温现象多发导致矿坑内粉尘扩散不出去时,仅降低某作业环节的粉尘排放量不能避免矿坑粉尘污染的发生。治理露天矿粉尘污染需要从全矿角度出发,结合逆温现象的特点来重新安排矿区整体的降尘抑尘作业,才能控制粉尘浓度的升高。 相似文献
19.
露天转地下过渡期协同开采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冶金矿山露天转地下的过渡期,由于露天与地下开采相互干扰,造成过渡期安全生产条件差和产量衔接困难,这一问题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针对过渡期露天开采境界内底部矿量、地下开采挂帮矿量的常用开采模式,提出了挂帮矿地下诱导冒落法开采方案,并从扩展露天地下同时开采时间与空间的需要出发,研究了露天境界细部优化方法以及露天地下协同生产技术,由此研发出露天地下协同开采方法。理论分析与海南铁矿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可显著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和有效提高露天转地下过渡期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20.
露天矿首采区以及拉沟位置的选择对露天矿的初期经济效益以及与后续采区的生产接续等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是露天矿生产设计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由于影响首采区以及拉沟位置确定的因素众多,使用现有的单指标评价方法很难得到最优的结论。以我国某露天矿为例,选取8个指标建立评价体系,采用逼近理想点法建立起综合评价模型,并最终确定出露天矿首采区以及开段沟的最合理位置。评价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单一指标评价方法相比,采用逼近理想点法所构造的首采区以及拉沟位置选择的多指标评价模型具有更加简单、更加科学、更加可靠等优点。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对其他露天矿的首采区以及拉沟位置的合理确定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