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分析了移频扩声系统的组成及主要特点,针对多媒体教室的扩声系统容易产生回声和啸叫等不足,提出了一种多媒体教室移频扩声系统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已经成功用于重庆工学院多媒体教室,有效地解决了声场产生声啸叫和多点拾音产生梳状频响失真问题。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演出中扩音系统啸叫产生的原因.从控制好厅堂的声学条件.减小传声器通路的传声增益.消除声反馈通道.利用频率均衡器技术、使用移频器.使用声反馈抑制器等方面介绍了消除声反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移频增音器在语言扩声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 前言 在现代室内扩声技术中,用以衡量语言扩声系统质量的最重要的参数是增益量、清晰度和频率特性。而影响这三者最主要的又是声反馈。抑制声反馈最常用的方法有移频法、移相法、陷波法和压幅法。实践证明,其中移频法是最简单、最经济实用的。自1959年M.R施罗德提出用移频法解决声反馈的方法后,国内外市场便相继出现了各种专业移频器,且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音响工程,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后来由于国内最主要的移频器生产厂家停止生产,国外一些比较先进的声反馈抑制器乘机进入国内市场,但却因价格昂贵和操作复杂而使大多数需求者望而…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剧场、会议厅、体育比赛场馆,还是舞台表演等各类扩声系统,都会遇到声反馈问题。啸叫造成系统音量开不大(系统增益或传声增益降低)。在临界声反馈时,音质急剧变坏,产生刺耳的“金属声”。  相似文献   

5.
出于抑制扬声系统中声反馈的目的,通过对已有方法的总结,本文提出基于新时频分析法——局部特征尺度分解法(Local characteristic-scale decomposition,LCD)的声反馈抑制新算法:通过一次分解,分离出局部特征最明显的内禀尺度分量(Intrinsic scale component,ISC)——啸叫单频分量,并以此算法为理论基础,给出了基于DSP的系统设计。对导入的语音信号叠加啸叫单音进行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此方法能有效分离语音与啸叫单音,并且可完好保留语音信息。  相似文献   

6.
啸叫是扩声系统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不正常现象,广大专业音响工作者为了消除它,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不可能将声反馈完全消除掉。笔者认为,消除声反馈应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从研究声反馈发生机理入手,探索消除声反馈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对声反馈的抑制水平。  相似文献   

7.
啸叫现象会严重影响扩声系统性能.采用自适应滤波算法辨识反馈路径的方式进行啸叫抑制,将成比例系数的无延时多带结构子带自适应滤波(Proportionate Delayless Multiband-structured Subband Adaptive Filtering,PDM-SAF)算法应用到啸叫抑制系统中.该算法继承了子带自适应滤波算法收敛速度快的优点,并考虑到反馈路径的稀疏特性和系统对实时性的要求,采用成比例系数的步长控制和无延时的误差计算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当扩声系统的反馈路径具有稀疏特性时,PDMSAF算法可以加快自适应滤波的收敛和跟踪速度.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2015,(8):1-5
针对多媒体教室扩音系统中啸叫的产生,设计了一种基于陷波方法的啸叫抑制与音频放大系统。该系统基于MAX262程控滤波芯片和TPA3112音频功率放大芯片,由拾音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啸叫检测电路和啸叫抑制电路四个部分组成。啸叫检测电路包括CPLD测啸叫频率和AD637测啸叫电压,当测量频率基本稳定,则断定产生啸叫。啸叫抑制电路由两片MAX262构成四级程控陷波器。硬件测试表明,设计的系统能快速、有效地抑制声反馈。  相似文献   

9.
声反馈现象是扩声系统中一个较为严重的现象,将自适应系统辨识理论应用到声反馈抑制系统中,采用Matlab/Simulink工具,通过LMS自适应滤波器搭建声反馈抑制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证明,在前置路径中加入适度延迟可以有效降低自适应滤波器对声反馈路径估计的系统参数估计偏差,系统参数的集总相对偏差可以降低10dB左右,系统扩声增益可提升17 dB左右。  相似文献   

10.
多媒体报告厅声反馈产生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声反馈产生原因及提高多媒体报告厅扩声系统传声增益的对策,提出使用反馈抑制器是已建多媒体报告厅抑制声反馈的最佳途径;提高音响调控人员的能力与水平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王蔻 《中国有线电视》2011,(9):1085-1087
声反馈直接影响扩音系统的音质,严重时会破坏整个系统的稳定,在现场使用扩音系统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抑制。从声反馈的产生和危害入手,剖析了声反馈产生的原因,并重点从改变振幅条件和相位条件方面论述了对声反馈的抑制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李文辰  代作晓  鲁湛  马贝 《半导体光电》2015,36(6):1014-1018
频率调制光谱稳频法利用参考气体对激光吸收量来反馈控制激光波长稳定,反馈信号的提取通过调节参考信号与吸收分量同相的方式实现.为免除移相的麻烦,提出利用吸收分量和色散分量的合成信号作为反馈信号,通过仿真证明可以利用合成信号作为反馈信号.该合成信号的提取利用两正交参考信号与合成信号耦合的方式实现,该方式方便了信号的提取,免除了调相的麻烦.最后还提出一种判定激光波长偏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岭南小镇文化中心扩声系统的项目概况,详细说明了声场设计过程和设备配置,指出了扩声系统设计之前,特别要重视建声设计的必要性.若建声未处理好,电声就很被动.该扩声工程设计是在紧盯建声处理合理的前提下来完成电声设计步骤的,该项目验收后,使用效果很好,因此值得工程技术人员借鉴.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体育馆实质上是一种多功能大厅。为满足其多功能的声学要求,采用短线阵列扬声器系统来提升体育馆内声音质量,并采用声学设计软件EASE对体育馆声学环境进行建模,调整和预测线阵列扬声器布置方案,并对设计方案进行声学特性分析,从而得出最优化电声系统布置方案,为指导厅堂扩声工程施工提供相应的技术数据。  相似文献   

15.
设计了一种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精度测频与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的高精度声表面波测量仪,该测量仪通过声表面波传感器采集声波并转化为电信号,通过AGC电路与施密特触发器对信号限幅、整形,将其转化为可测频率的方波,最后利用FPGA测频电路实现对频率的测量,并将结果传送至单片机显示。测试结果表明,该测量仪能测量频率100 Hz~100 kHz的信号,系统的最大测量误差为1.2%,测频范围广,精度高,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6.
激光多普勒振动计用于水下声光通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激光多普勒振动计(LDV)用于水下声光通信的应用背景,阐述了激光多普勒振动计的工作原理和两种相干检测方式。采用零差的相干探测方式,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光纤结构的激光多普勒振动计。为了证明系统能够应用于水下声光通信,进行了对水下声源发出的声波频率和强度的探测实验。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第一,系统能够检测出水下声源发出的声波频率,对7kHz附近的10个声波频率的测量标准偏差小于8Hz;第二,系统探测信号强度与水下声源发声的声压级成指数关系,对于水下目标通信所用的3.5kHz和7kHz声波频段的最小探测能力分别达到146.2dB和150.8dB声压级。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影剧院(场)舞台扩声系统中的声反馈现象,提出了必须首先考虑如何抑制系统的声反馈,然后再考虑对系统的传输响应如何进行均衡处理的观点。以便提高舞台扩声系统的声音质量。  相似文献   

18.
Reflex klystrons (type 2K25) were used as regenerative amplifiers for the X-band. Two 2K25 reflex klystron amplifiers were cascaded with a coupling circuit which contained a variable phase shifter. The effect of the phase adjustment was investigated in comparison with another coupling scheme which did not contain the phase shifter. The phase adjustment in the coupling circuit gave the amplifier system high gain (more than 50 db max.), and a reasonably low noise figure (8 db-17.5 db). High sensitivity was obtained. Proper phase adjustment of the two stage reflex klystron amplifier could give more than twice the gain in db of the single stage amplifier because of the regenerative feedback between stages. The linearity and dynamic range were considerably improved by the phase adjustment. But the frequency bandwidth became narrow (2 mc), and improvement in stability and directivity was not significant.  相似文献   

19.
唐俊林  岳光荣  曾媛  李少谦  李强 《信号处理》2017,33(9):1162-1168
在毫米波频段由于路径损耗较大,通常采用波束成形来提高链路增益以建立稳定的连接。通常在低频段采用的数字波束成形,由于每根天线配置一条射频链路,功耗和成本较高。采用相阵架构实现射频波束成形是一种折衷的选择。本文研究了毫米波信道下移相器有限的量化精度在平面相阵单流波束控制(beam steering)中带来的性能损失。首先推导了阵列增益损失与移相器误差方差之间的理论关系,然后通过蒙特卡洛仿真验证该理论结果。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平面相阵的增益损失可以通过增加移相器精度来减小。在通常应用中,4-bit移相器在实现平面相阵波束控制时提供了足够的增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