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考察了Filcore七孔超滤膜深度处理黄河水的效能。结果表明,经过3个月的中试,膜组件运行稳定,在产水量为4.2 m3/h、进水浊度约为4 NTU的条件下,七孔超滤膜的出水浊度基本在0.2 NTU以下,出水SDI值基本在1.2以下,跨膜压差保持在0.02 MPa左右,膜通量为84 L/(m2.h),产水率达91.7%以上,且电耗和药耗都较低(电耗仅为0.103 kW.h/m3),膜组件未出现气泡、断丝等现象。由此可知,Filcore七孔超滤膜具有良好的抗污染性和透水性,且膜丝的机械强度较高,出水水质满足反渗透的进水要求,用于黄河水的深度处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东江水源水为研究对象,对浸没式超滤膜长期运行的操作条件进行优化研究。长期的中试研究表明,在通常水质状态下,过滤周期为4h,EFM周期为72h,反洗5min.气洗强度45m3/m2·h,水洗强度80L/(m2·h)条件下,膜系统可维持在40L/(m2·h)的稳定运行。在雨期或高藻期,可以通过低通量运行或调整膜清洗强度与频率来维持膜系统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3.
采用电解气浮/过滤一体化试验装置处理油田回注水,考察了对回注水中油和SS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当进水含油量为180~210 mg/L、SS为170~200 mg/L时,在电流强度为1.2A、气浮时间为18 min、极板间距为20 mm、滤速为4 m/h的条件下连续运行,在26 h内出水中的油和SS含量均能达到《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及分析方法》(SY/T5329—94)中的C3级注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4.
采用超滤膜和粉末活性炭联用深度处理长江水.结果表明在20℃下超滤膜可保持较高通量的稳定运行,通量>130 L/(m2·h);在粉末活性炭总投量为10 mg/L左右时,采用脉冲澄清池的常规工艺+超滤膜和粉末活性炭组合系统,对CODMn总去除率约60%,对UV总去除率为70%以上,出水CODMn<1 mg/L;PAC不能明显改善和稳定膜的渗透性,投量过高(20 mg/L以上)会导致膜穿透压力上升,渗透性快速下降;在砂滤池高滤速运行时,没有对膜的过滤性能产生负面影响,但没有砂滤工艺,膜的渗透性在4~5 d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
东营南郊超滤膜水厂五年运行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营南郊超滤膜水厂主要处理引黄水库低温低浊、高温高藻、嗅味、微污染源水,水厂自2009年9月投入生产,到2014年9月将达到运行五年(即超滤膜的设计使用寿命)。目前,超滤膜组运行平稳,水厂生产出水水质稳定。作为国内第一家10×104m3/d级超滤膜水厂,有必要对水厂运行的经验及工艺出水情况进行总结,为其他相似水厂的改造提供可靠的实践经验和技术支持。总结了四年来东营南郊水厂出水水质及膜组的化学清洗相关情况,分析了工艺的运行成本,并对超滤膜处理引黄水库源水的工艺进行了整体评价。  相似文献   

6.
针对闽江水质特征,开发了混凝/沉淀/超滤一体化装置,并通过中试考察其在低温水质期对闽江水的净水效能。试验结果显示:在水温为9~15℃的低温水质期,一体化装置运行稳定之后,出水浊度平均为0.085 NTU,远低于水厂传统工艺出水浊度;出水COD_(Mn)平均为1.34 mg/L,对CODMn的平均去除率为58.8%;超滤对细菌的去除率可达99%以上,出水菌落总数最大不超过3 CFU/m L。低温水质时期系统的平均产水率为95.9%;恢复性化学清洗(CIP)能够有效缓解膜污染,提高超滤膜的过滤性能,CIP之后的出水浊度显著改善,膜通量提高了11.9%。水温会影响超滤膜的过滤性能,11.0℃时的膜比通量为14.4℃时的88%左右,水温越低,超滤系统的膜比通量就越小;通过缩短过滤时间或增加反冲洗时间可以提高超滤膜通量,增加系统的反冲洗时间对提高系统通量的效果更好,且耗电量的增加量也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7.
采用工程规模(240 m3/d)的膜生物反应器(MBR)/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对陕西某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进行处理并回用作景观及杂用水。运行结果表明,在膜生物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为6~8 h、有机负荷为0.85~1.29 kgBOD5/(m3·d)、人工湿地水力停留时间为18~24 h、水力负荷为0.13 m3/(m2·d)时,对主要污染物的去除率均可达到90%以上,出水水质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 18921—2002)标准。该组合处理工艺在分散型污水资源化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在低温条件下PVC合金超滤膜处理北方地区微污染水的净水效能。试验结果表明,传统预处理工艺与超滤技术结合使用,能有效改善出水水质。试验期间,膜出水平均浊度为0.047 NTU,超滤膜系统对CODMn的平均去除率为33.1%,对TOC的平均去除率为23.9%。同时,超滤膜出水细菌总数基本未检出,大肠杆菌从未检出,有效提高了饮用水的微生物安全性。针对该试验水质条件,当通量为40 L/(m2·h),过滤周期为30~35 min,维护性清洗周期为3 d时,能保证超滤膜系统的良好运行。  相似文献   

9.
采用中试规模的内压式超滤膜系统处理水厂沉淀池出水,考察超滤膜系统长期运行的出水水质情况。结果表明,超滤膜系统在处理不同水质期沉淀池出水时具有较高的除浊率,平均除浊率达到93.4%,且99.4%的出水浊度<0.1 NTU,去除效果明显优于同期传统的滤池工艺。超滤膜系统对沉淀池出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有限,对CODMn和UV254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7.2%和8.2%,出水CODMn≤2.0 mg/L的保证率在98%以上,膜出水CODMn浓度受进水水质和运行条件的影响不大。膜进水中以小分子质量有机物为主,在MW<1 ku区间内的DOC和UV254占到整体有机物含量的57.3%和53.5%。超滤膜系统对微生物的去除效果良好,膜出水水质大部分时间无需经过消毒就能保证卫生要求,可降低后续消毒的加氯量,从而减少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  相似文献   

10.
当源水水质恶化时,由于受技术、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分散式净水工程的出水水质往往难以达标.研究了单一超滤膜、人工湿地/超滤膜、生物接触氧化/超滤膜及人工湿地/生物接触氧化/超滤膜工艺(分别记作系统I~Ⅳ)对太湖高藻源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与其他3个系统相比,人工湿地/生物接触氧化/超滤膜组合工艺对COD<,Mn>TN、NH<'+><,4>-N、TP、TMC-LR(总藻毒素)及EMC-LR(胞外藻毒素)的去除效果最佳,对浊度、叶绿素a及IMC-LR(胞内藻毒素)的去除率则无显著差异(P>0.05),在出水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同时还能有效解决超滤膜污染的问题,降低了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11.
为考察啤酒厂污水处理站的脱水污泥(简称啤酒污泥)用作城市污水厂接种污泥的可行性,摸索污泥的培养与驯化规律,采用连续操作、全流量同步培养和驯化方法,在处理能力为500m^2/d的UNITANK池中对啤酒污泥进行了培养和驯化。试验结果表明,啤酒污泥完全可以作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接种污泥使用,而且培养时间短,出水水质好。曝气0.5h、厌氧搅拌1h时,活性污泥增长最快。将DO控制在2mg/L左右有利于活性污泥的增长;当DO长时间在7mg/L以上时,污泥浓度下降趋势明显。污泥浓度达到2000mg/L所需的培养驯化时间仅为5d;使出水水质达到一级B标准所需的培养时间约为6d。这种培养、驯化方法和经验可为其他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某工业园区光伏电池厂废水处理工程设计规模为1.5×10^4 m^3/d,其中光伏电池厂预处理废水为1.2×10^4 m^3/d,生活污水为0.3×10^4 m^3/d,出水要求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该工程采用A/O+MBR+臭氧催化氧化处理工艺,对工艺流程、工艺特点和工程设计参数进行了介绍。自2018年8月正式运行以来,处理效果良好,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13.
多点交替进水五箱一体化活性污泥法脱氮除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获得较高的氮、磷去除效率,在UNITANK工艺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城市污水脱氮除磷工艺——多点交替进水五箱一体化活性污泥法,并在南京某污水处理厂开展了中试研究。连续一年的稳定运行表明,在进水COD、BOD5、TP、NH3-N、TN分别为110~430、52~130、2.2-6.1、15~41、17-50mg/L的情况下,出水水质可稳定地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除磷率和脱氧率分别可达90%和70%以上.  相似文献   

14.
污泥调理废水的特性及其处理工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离子色谱法及化学分析法分析了污泥调理废水的水质特性,在氨吹脱及混凝试验的基础上开展了氨吹脱—厌氧—SBR工艺处理该废水的研究。结果表明,污泥调理废水是一种高浓度含氮有机废水,其中有机污染物主要以溶解态存在,不宜采用混凝处理。该废水具有较好的生物可降解性能,当HRT为24h、进水COD为8658.7~9650.3mg/L时,厌氧对COD的去除率可达62.1%,厌氧/好氧交替运行的SBR对COD、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2.1%、88.4%。动态运行结果显示,氨吹脱—厌氧—SBR工艺对该废水水质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处理出水水质能稳定地达到GB8978—1996的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15.
兴平市污水处理厂VT深井曝气工艺的设计与运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陕西省兴平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在国内首次引进加拿大VERTREATTM(简称VT)深井曝气工艺。该厂规模为5×104m3/d,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二级标准,实际出水水质达到一级B标准。VT工艺的主体反应器由两口直径为3.2 m、深为92 m的深井组成。整个VT生化系统的占地面积为4 400 m2。深井反应器内的氧气利用率为65%~86%,并实现"一气多用":曝气除满足微生物新陈代谢需要外,还用于混合液搅拌、气提、后续气浮泥水分离等,大大节省了运行成本,处理电耗约0.8 kW.h/kgBOD5。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废塑料拆解综合污水,设计能力为2000 m3/d,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COD、BOD,、SS、NH3-N和石油类的总去除率分别达到87.84%、94.75%、93.93%、72.82%、99.74%,出水水质已达到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44/26-2001)的一级标准,污水处理成本为0.60元/m3.  相似文献   

17.
悬浮填料SBBR处理生活污水的运行工况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自行设计的悬浮填料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对生活污水进行了脱氮除磷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常温下该反应器的最优运行工况为:瞬时进水、厌氧3h、曝气5h、沉淀20min、出水10min。当反应器在此工况下运行时,对COD、NH3-N、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5.00%、95.76%、72.16%、97.45%,出水COD、NH3-N、TN、TP均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18.
采用厌氧/缺氧/好氧/混凝沉淀工艺处理合成革废水,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处理效果稳定可靠,运行费用低,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9.
The effects that wastewater quality and mode of operation have on the performance of an asymmetric, hollow fiber, polysulfone, ultrafiltration (UF) membrane with a molecular weight cutoff of 100,000 Daltons were investigated. Performance was assessed through monitoring membrane flux, transmembrane pressure, effluent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and operational cost of the experimental system while treating filtered secondary, secondary, and filtered primary effluents. Fluxes achieved for filtered secondary (129-173 l/m2 h), secondary (101-158 l/m2 h), and filtered primary (20-41 l/m2 h) effluents were compared to those obtained at three other locations where similar UF systems were operated. A conceptual model of the impact of an insufficient backwash and of operating the UF system at constant flux on membrane performance is presented to explain the differences in fluxes. Employing pre-membrane granular filtration to remove a portion of the problematic particles in secondary effluent prior to UF led to optimal operational conditions. The costs associated with the operation of pre-membrane granular filtration were offset by the increase in production achieved. Although the use of recirculation could increase maintainable flux when treating a concentrated feed (e.g., filtered primary effluent), the associated costs were high. Improved UF performance was found to result from allowing flux to decline naturally, rather than using a constant flux mode of operation. The effluents produced when filtered secondary and secondary effluents were the feeds would be equivalent to an oxidized, coagulated, clarified, and filtered wastewater as per Title 22 California Wastewater Reclamation Criteria.  相似文献   

20.
以脱水蔬菜加工废水处理工程为例,介绍了SBR工艺的设计及运行情况.结果表明,该工艺运行稳定,对COD、BOD5、SS的去除率分别为93.07%、95.69%和89.11%,出水各项指标均优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