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归纳分析及力学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我国古建筑木结构工程中普遍采用的铁件加固技术.基于对数座占建筑的实际勘查及分析结果,研究了古建筑木结构采用铁件加固技术的分类及特点,客观地评价了加固效果,对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建议.结果表明:铁件加同技术可有效提高占建筑木结构的承载能力及刚度,但也存在加吲件易锈蚀、不易更换且破坏...  相似文献   

2.
古建筑榫卯节点抗震加固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古建筑木结构榫卯节点的抗震加固方法研究,是保护古建筑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该文以遭受汶川地震的四川省剑阁县觉苑寺大雄宝殿为例,根据宝殿的典型震害症状,采用铁件加固榫卯节点的思路,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结构加固前后的动力特性及地震反应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节点在x、y向的位移及加速度反应均有所减小,结构的变形响应明显减小,数值模拟的结果与结构震害症状基本吻合。采用该方法进行古建筑木结构榫卯节点加固,结构具有更稳定的振动形式。  相似文献   

3.
斗拱属我国古建筑的典型构造特征,其力学性能影响结构安全。为保护古建筑,基于文献检索方法,研究了古建筑木结构斗拱的力学性能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对已取得的成果及不足之处进行了合理评价,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二十多年来,国内外已从理论及试验角度充分开展斗拱的力学性能研究,对斗拱在静动力作用下的力-变形特征、破坏形式及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耗能机理进行了较为深入探讨,剖析了斗拱受力机制,建立了斗拱力学简化模型。但现有研究也存在斗拱选取范围有限、斗拱的协同作用、残损机制及加固方法研究不足等问题。随着科技发展和研究水平的提高,斗拱力学性能将逐步得到全面揭示,研究成果也将逐步在古建筑保护过程中得以体现。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4.
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侧穿金天观保护区,鉴于列车运营引起的振动会对保护区中老子殿木结构产生潜在的影响,通过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对其进行动态综合研究,以确定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确保地铁运营过程中老子殿的安全。结果表明:列车轨道采用普通短枕式整体道床,列车速度为60 km/h时,满足控制标准要求,可不采取减振措施;老子殿木结构顶层水平振动较柱基础水平振动有所放大,且木结构的水平振动速度在X(沿隧道轴线)与Y(垂直于隧道轴线)两个方向的差别较大。最后提出建议控制列车最大速度不大于60 km/h,并采取中等减振措施。  相似文献   

5.
6.
木结构广泛应用于房屋、桥梁、水利、水运、交通等众多建筑工程中。文章回顾简述了中国木结构的辉煌建筑历史,概述其木结构的优缺点及设计技术。  相似文献   

7.
8.
盾构机的穿越施工会对地表建筑物造成扰动,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对于历史悠久的古建筑物,盾构施工整个过程更需严格控制.为减少盾构隧道掘进对古建筑物——清晖园的影响,需对清晖园在不同工况下进行实时监测并反馈指导施工,确保清晖园在侧穿过程中的安全.实测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开挖面处有大量地下水会引起周围建筑物的显著沉降;气压辅助...  相似文献   

9.
勘查发现,故宫英华殿某檩三件(檩、垫板、枋组成的叠合梁)存在糟朽问题。为有效保护该檩三件叠合梁,采取数值模拟研究方法,研究了其糟朽后的弯曲受力性能。根据檩、枋构件的糟朽现状,建立了剩余构件的有限元模型,并考虑叠合梁边界条件为榫卯连接。通过静力分析,获得了檩、枋糟朽条件下檩三件剩余部分的内力和变形,评价了其抗弯性能,提出了可行性加固方案。结果表明:檩、枋糟朽一定的尺寸后,檩三件叠合梁剩余部分仍能满足变形及抗弯承载力要求。此外,枋剩余截面仍能满足抗剪承载力要求,檩则因剩余截面尺寸过小而导致抗剪承载力不足。因此,对于檩和枋,应采取不同的加固措施,以减小叠合梁的破坏。  相似文献   

10.
利用ABAQUS建立桥墩模型,探究了0.05%、0.10%、0.15%、0.20%、0.25%、0.30%六种不同耗 能钢筋配筋率下自复位桥墩抗震性能。结果表明:耗能钢筋配筋率对桥墩的耗能能力有显著影响,随着 耗能钢筋配筋率的提高桥墩的耗能能力逐渐提高,但当耗能钢筋配筋率高于0.20%时桥墩的耗能能力 提高的幅度降低;耗能钢筋对桥墩延性性能有一定的影响,耗能钢筋配筋率小于0.10%时随耗能钢筋配 筋率的提高,桥墩延性性能下降幅度较大,耗能钢筋超过0.10%时随着耗能钢筋配筋率的提高桥墩的延 性性能下降幅度基本趋于一致;同时随着耗能钢筋配筋率的提高,桥墩的屈服荷载和抗侧力也有一定的 提高。  相似文献   

11.
木结构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具特色的结构形式,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结构材料与结构形式的分析,总结中国传统建筑单体木结构美学特征。对其美学特征的挖掘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2.
提出利用钟摆原理模拟漂木撞击漂木道的过程 ,从而直接测定撞击力的方法 .介绍研制的应变式撞击力传感器的构造及其主要技术性能 ,将其应用于太平驿漂木道模型漂木撞击力的测试 .根据实测资料 ,分析了斜向撞击力与撞击角、门顶潜没深度以及库水位的变化关系 ,得出单位体积内单位速度漂木撞击力只与撞击角有关 ,并给出其与撞击角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3.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高水头明流泄水建筑采用侧墙突扩和底部突跌联合掺气掺气形式时,侧空腔的影响因素和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得出:水流经过掺气坎后,在侧墙上的落水位置主要取决于水舌的横向扩散能力和底部的压力分布,底板上的冲击压力对水舌的横向扩散能力有显著影响,冲击压力是影响侧空腔形成的内因.对侧墙突扩掺气坎形式而言,影响侧空腔长度的主要因素有跌坎高度、突扩宽度和来流佛氏数.  相似文献   

14.
以山区坡体上的建筑为研究对象,利用动力时程分析法,输入3条实测地震波和1条人工合成地震波,研究坡体建筑同水平地面建筑动力响应规律的区别和联系。计算结果表明,由于坡体土体对结构的延缓作用而使得坡体建筑动力响应没有水平地面建筑强烈,但由于坡体建筑中桩既抗滑又承重,内力比水平地面建筑要大。研究成果有助于边坡体建筑的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15.
大底盘层间隔震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已屡见不鲜,而大底盘塔式结构最为常见.由于大底盘和塔楼之间刚度和质量的突变,使其抗震性能明显降低,如何提高这类结构的抗震性能成为工程界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工程中普遍使用的方法是使用变形缝将塔楼与附属建筑分开,但这种做法不仅构造麻烦,而且也给结构的正常使用带来不便.本文研究通过...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高层建筑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工作研究的发展状况、发展阶段,并对高层建筑结构共同工作的分析方法、分析理论进行了详尽的描述,揭示了高层建筑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以新疆东天山公路隧道为例,利用三维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软件FLAC3D,通过快速应力边界法生成符合实际工况的初始地应力场,结合实际侧压力系数λ的分布,分析λ取0.8、1.0、1.2、1.4、1.6时隧道内部变形规律。结果表明,λ从0.8增至1.6,拱顶竖向变形值减小约16%,拱底竖向变形值减小约14%,拱脚水平变形值增大3倍;在λ较低区段,注意拱顶和拱底处变形,及时安装衬砌系统,建议采取钢支撑挂网喷锚支护,对不稳定块体及时进行锚固;在λ较高区段,注意拱脚处变形,施工时要提高支护强度;在水平方向上一定范围内,由于应力状态的不同,不同沉降值出现逆向增长。  相似文献   

18.
掺气减蚀措施可以减免高速泄水建筑物的空蚀破坏。采用突扩突跌掺气设施,会同时形成底空腔及侧空腔,获得较好的掺气减蚀效果,对建筑物底板及侧墙均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在有压出流条件下,通过对突扩突跌掺气设施水工模型进行不同突扩宽度、跌坎高度、下游坡度、来流条件下的模型试验,初步确定了跌坎高度、突扩宽度、下游坡度对空腔长度的作用方式。结果表明,有压出流条件下,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底空腔长度与突扩宽度、跌坎高度均呈正相关关系,与下游坡度呈反相关关系;侧空腔长度与突扩宽度呈正相关关系,与跌坎高度及下游坡度均成反相关关系。最后通过量纲分析拟合出有压出流条件下,相对侧空腔长度与综合水力参数X的关系,得到在X<8时计算侧空腔长度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9.
以某地下立体交叉隧道结构为例,探讨了不同方向相同地震波分别激励下衬砌厚度对该类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依据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理论,针对切片的二维计算模型对地下隧道结构进行抗震分析不能完整体现结构地震响应规律的不足,应用有限元软件ADINA建立了土-地下立体交叉隧道群三维整体有限元计算模型,对该地下结构进行了地震时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衬砌厚度增加,结构位移与应力响应有所减小,加速度响应有所增加,且影响程度不一。计算结果可为类似结构抗震设计提供必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了交错桁架结构体系的基本组成和主要特点,并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对交错桁架结构体系和框架结构体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交错桁架结构体系是一种灵活的大空间建筑体系和受力性能优良的新型结构体系,综合经济效益显著,适应我国建筑业发展的需要,应得到深人的研究和广泛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