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麻花钻螺旋槽曲面加工刀触点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阳  苟向峰 《煤矿机械》2012,33(3):110-112
在分析国家通用标准麻花钻加工参数基础上,建立麻花钻螺旋槽曲面的数学模型。分析了麻花钻螺旋槽曲面由加工方法引起的加工误差,在满足加工要求范围内选取较大的走刀步长和较大的走刀行距,计算出了麻花钻螺旋槽的数控加工刀触点,并通过Matlab验证了其准确性。此种方法减少重复刀触点,提高了数控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2.
基于Matlab的麻花钻三维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麻花钻各组成面的数学模型。根据麻花钻的几何参数和刃磨参数,利用Matlab求得麻花钻各组成面上有限点的3D坐标,利用这些坐标值,选取合理的计算步长值,生成了麻花钻的3D模型。  相似文献   

3.
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是产品可信性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论述了FMEA的特点及实施步骤;应用实例详细介绍了基于使用过程的FMEA在麻花钻钻孔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对麻花钻几何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由麻花钻直线刃入手,建立前刀面数学模型。并利用Matlab软件求得径向截形的坐标,将所得数据导入Pro/E,绘制出刀具螺旋体,然后根据刃磨参数生成麻花钻精确的三维模型,为后续研究麻花钻结构性能及仿真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标准麻花钻直主切削刃刃磨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俊平  张义龙  武慧敏  黄伦 《煤矿机械》2014,35(10):147-149
通过对标准麻花钻刃磨参数的分析,建立标准麻花钻刃磨模型,为得到刃磨后主切削刃为直线刃,根据刃磨的空间几何关系,提出标准麻花钻的附加旋转刃磨参数,并依据优化的刃磨参数表得到相应的附件旋转角度刃磨参数表。  相似文献   

6.
《煤矿机械》2013,(12):220-222
在煤矿开采中,采煤层有时会显得非常坚硬,在煤矿业中多启用麻花站,这种钻的特点在于能够在较为艰难的环境下实现煤矿的开采,所以在煤矿机械系统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煤矿开采工作环境恶劣,对于麻花钻的性能以及稳定性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介绍了一种基于MATLAB和Pro/E的麻花钻三维建模的方法,通过Pro/E构建出麻花钻的三维模型,运用MATLAB进行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采用多传感器信息集成的方法来进行麻花钻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的思路并给出了模型。此模型中,信息集成所采用的传感器为:力传感器、声发射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故障诊断可采用的方法为:人工神经网络、模糊诊断和灰色关联度诊断。  相似文献   

8.
在加工机械零件上的一些较高精度的孔时,可以用麻花钻钻扩孔来替代扩铰孔,尤其在加工非标准精孔时,就显得操作更方便,能适应各种不同的金属材料的加工。  相似文献   

9.
采煤机在运行中是沿牵引轨道行走的,链轨的受力状态与强度,对其使用寿命决定性影响,本文着重对引进采煤机无链牵引机构的链轨截面轮廓进行分析,并对其受力进行较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分析了软煤层综放工作面端前冒落的原因、特征与危害,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晏显炜 《煤矿机械》2021,42(2):113-115
手持气动式凿岩机或煤电钻、风钻广泛应用于煤矿综采工作面断层的炮眼施工,但劳动强度大、机动性差、安全性低。结合具体工况需求,设计一款适用于炮眼钻机的小型履带车体,以提高钻机在综采工作面中的通过性和机动性,提升了施工作业效率。对履带车体进行结构设计,并分析履带底盘的设计过程,经验证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以Solidworks为开发平台,基于锥度球头立铣刀前刀面的磨削加工运动关系,开发出锥度球头立铣刀前刀面的磨削仿真加工系统,分析了砂轮姿态对锥度球头立铣刀前角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应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伪俯斜工作面悬跨的顶板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顶板的受力破坏情况,推导出判定悬跨的顶板破坏判定准则,有利于摸清该种情况下的顶板垮落情况,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十分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石玉波 《煤》2011,20(5)
为解决综采工作面下端头压力大、支护难度大的难题,研制了一种新型滑移梁支架,该滑移梁与转载机联接在一起,并随转载机自移,方便灵活,该支架的投入运用确保了矿井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15.
雁崖煤业基于三盘区8301工作面8少133"支架前方端面顶板出现破碎、冒落现象,导致工作面支架初撑力、工作阻力小,回采速度降低,通过分析端面破碎机理,结合生产实际情况,提出了“斜角超前钻孔卸压+组合梯形锚索棚支护+管棚超前支护”的联合支护方式,通过实际应用,控制住了端面破碎现象,移架后空顶距控制在0.3 m以下,支架初撑力、工作阻力提高至87%以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6.
采场端部底板破坏深度解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理顺采场端部底板岩体主应力场中3个主应力的力学逻辑关系,同时研究采场端部底板破坏深度,通过力学分析,确定了采场端部底板岩体主应力的具体形式,并以此为基础导出采场端部底板破坏深度的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主应力场在极坐标下是关于极径r与极角θ的函数,且3个主应力与采场底板岩体的泊松比μ有关,当采场底板岩体的泊松比μ与采场端部底板岩体中的单元体在极坐标下的极角θ满足不同数值关系时,3个主应力是有所不同的,与之对应的采场端部底板破坏深度计算公式也必然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