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复合压裂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新仿 《河南石油》2001,15(3):39-41
复合压裂技术是将高能气体压裂和水力压裂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增产增注技术。通过对几种不同压裂方法的比较,阐述了复合压裂技术的增产机理和设计原则,现场统计表明,复合压裂工艺增产效果明显好于单纯的水力压裂和高能气体压裂,且不会对套管和水泥环造成破坏。  相似文献   

2.
复合压裂技术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复合压裂技术是将高能气体压裂和水力压裂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增产增注技术。文中通过对复合压裂的技术特点和增产机理的分析,讨论了各自的优点,有效地降低了地层的破裂压力,增加了裂缝的渗流面积。根据复合压裂工艺的设计原则,研究了压裂施工中影响施工质量和压裂效果的几个关键因素(压力上升时间、压力峰值和压力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3.
复合压裂技术是将高能气体压裂和水力压裂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增产增注技术。通过对几种不同压裂方法的比较,阐述了复合压裂技术的增产机理和设计原则,现场统计表明,复合压裂工艺增产效果明显好于单纯的水力压裂或高能气体压裂工艺,且不会对套管和水泥环造成破坏。  相似文献   

4.
白庙、桥口凝析气田适应性压裂工艺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白庙、桥口气田储层物性差和敏感性强的特点,研究出适合这两个气田的压裂改造工艺:复合压裂、CO2泡沫压裂、CO2增能压裂,这三种工艺在应用中均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分析小眼井压裂对压裂工艺、支撑剂、压裂液的技术要求,及压裂工艺和压裂液技术面临的难题,提出了解决小眼井压裂技术难题的方法,从技术上论证了眼井压裂的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6.
辽河油田阜新煤层气井压裂工艺以前置液降滤失和大排量、低砂比工艺技术为主,阶段加砂工艺、复合支撑压裂工艺配合应用,压后效果明显。不加砂压裂工艺技术是在煤层气井中的新尝试新探索,其效果评价将在今后的煤层气压裂中进一步证实,该项技术对了解煤层的裂缝延伸规律,对正确认识煤层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粘土矿物在各类储集层中普遍存在。由于粘土矿物本身的化学结构特性造成储集层的敏感性,常规压裂中稳定粘土矿物的做法作用有限,压裂过程中粘土矿物仍旧对储集层有较大程度的伤害。采用复合压裂工艺,对地层粘土矿物进行专门处理.最大程度地削弱由于粘土矿物敏感性而对低渗透储集层造成的伤害,改善压裂工艺,大幅度提高低渗储集层的压裂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不同状态二氧化碳压裂裂缝扩展机制及二氧化碳压裂最优模式研究欠缺的问题,设计并开展了不同状态二氧化碳压裂物理模拟实验,同时进行了相关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状态二氧化碳对裂缝起裂及扩展的影响,对比分析了不同工艺下的压裂效果,并对二氧化碳压裂相关工艺的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碳作为压裂介质可降低破裂压力,提高裂缝复杂度;破裂压力由小到大排序为:超临界二氧化碳 <液态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泡沫滑溜水 <滑溜水;二氧化碳复合压裂方式有利于增产、稳产,前置液 +后半程伴注液态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泡沫复合压裂工艺有助于提高改造效果;二氧化碳复合压裂工艺中起泡基液黏度应控制在3~6 mPa·s,泡沫质量应大于 75%,施工后半程泵入泡沫段塞更有利于提高改造体积。  相似文献   

9.
针对重复压裂井效果不理想,研究了一种将水击原理与普通水力压裂相结合的压裂工艺技术-即振动压裂工艺技术。介绍了振动压裂工艺技术增产机理、工艺设计、施工方法和效果分析。在11口井的现场试验中,工艺成功率100%,压裂正常井有效率100%,单井增油与普通水力压裂井相比最少提高30个百分点,取得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分层压裂合采工艺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于多层系复合气藏,为提高单井产能,可采用分层压裂合采工艺。通过对该工艺的管柱结构及有关技术参数的详细介绍,提供了对于同压力系统的相邻气层采用一次管柱进行分层压裂合采工艺。应用实例说明该工艺工具简单、通用性好,克服了以往工艺技术存在的施工次数多、试油周期长及作业成本高的缺点。  相似文献   

11.
复合压裂不同粒径支撑剂组合长期导流能力实验研究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5  
为了优选复合压裂时不同粒径支撑剂的比例,文章运用FCES-100长期裂缝导流仪,对不同粒径支撑剂及其组合的导流能力进行测试,掌握了支撑剂的导流能力随闭合压力的变化规律并找到了不同支撑剂组合的最佳比例,研究结果对现场复合压裂施工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实验结果表明,每种支撑剂及不同支撑剂组合的导流能力随闭合压力的增加都有很大程度的下降,在低闭合压力时每种支撑剂及其组合的导流能力差别较大,当闭合压力增高后其差距变小;10/20目、20/40目和30/60目3种支撑剂组合时其比例为1∶3∶1时导流能力最大,20/40目、30/60目和100目3种支撑剂组合的导流能力要明显的小于10/20目、20/40目和30/60目3种支撑剂组合时的导流能力。  相似文献   

12.
����͸����ˮ��ѹ���о�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大量的天然气储存于低渗透、特低渗透地层中,大力压裂是实现其经济开发的必要手段,气藏的水力压裂面临着较油藏更多的不利因素,因此大量的水力压裂实践未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针对这种现状,分析了影响低渗稼气藏压裂效果的因素及其作用机理,主要包括:地层务害的来主机理;支撑剂导流的影响因素、作用机理及影响程度;压裂设计中容易出现的技术缺陷;气井压裂后管理运动支持裂缝的影响。由上氏渗透气藏水力压裂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  相似文献   

13.
油藏整体压裂开发是低渗透油藏改造技术的新发展,油藏整体压裂数值模拟为低渗透油藏压裂开发提供决策依据;为有效地进行油藏整体压裂开发方案的编制,基于目前普遍采用的开发井网模式(反九点、矩形、反五点井网),考虑压裂裂缝方位处于有利和不利方位的情况,研制了整体压裂模拟设计软件;油田实际应用表明该软件能较好地用于油藏整体压裂方案的编制.  相似文献   

14.
对于低渗油田,压裂是其投产开发的主要措施,压后形成高导流能力的支撑裂缝是获高产的必要条件。然而大量室内和现场资料表明,诸多因素如支撑剂破裂、压裂液中水不溶物、压裂液残渣、地层粘土的运移、地层流体中垢类等,尤其是压后排液不畅,使地层渗透率受到伤害,裂缝导流能力大大降低。通过大量的研究和实验,应用相关处理液对水力裂缝进行处理,可以较好地解除污染恢复裂缝导流能力,提高压后增油幅度,对于改善压裂效果具有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应用水力压裂技术改善聚合物驱油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喇嘛甸油田聚合物驱采油井压裂实践的总结,提出压裂可以作为改善聚合物驱油效果的配套技术,但必须注意选井、压裂时机及压裂方式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致密砂砾岩气藏储层由于岩性复杂、非均质性强,加砂压裂时面临易产生多裂缝及施工难度大等难题,以新场须四下亚段砂砾岩储层为例,通过对产生这些难点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可采取减小井斜度、优化射孔及段塞技术来控制多裂缝的产生,从而减少施工过程中压裂液的滤失量;针对不同特征的储层,优化了压裂施工的...  相似文献   

17.
�л�������DY2-1�ĸ����о���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川西致密碎屑岩气藏整体压裂开发中,有机硼交联压裂液体系获得了广泛应用,但原有的有机硼交联剂DY2-1性能不很稳定,易出现低温结晶或沉淀物,影响了压裂液交联效果。文章从有机硼交联剂改性的理论分析入手,详细分析了硼砂、硼酸的水解反应特性和络合性质,并以提高有机硼交联剂合成反应的彻底性和性能稳定性为目标,对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改进,改变了传统的“在同一合成反应中不能既加酸又加碱作助剂”的思维定式,在合成的不同反应阶段分别加入酸、碱助剂,最后得到改进的有机硼交联剂DY2—1。改性后的DY2—1凝固点为-10 ℃,其低温稳定性得到显著改善。现场应用表明这种交联剂性能优良,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ˮ���ѷ��¶ȳ�ģ�����Ŀ�����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压裂液交联/破胶性能敏感取决于温度,而压裂液与地层的温度往往相差较大,使得压裂液进入裂缝后温度逐渐变化.压裂液地面温度与地层温度相差越大,压裂液在缝中的温度分布越不平衡,对压裂液流变性的影响越大。文章从非稳定井筒传热的数值计算和水力裂缝温度场的数值计算入手,详细介绍了水力裂缝温度场模拟计算的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开发了压裂施工温度场模拟程序,并以CX115井为例进行了计算。该程序采用模块化设计,操作简便,能实时模拟裂缝温度场的分布,可为压裂液动态优化提供基础数据。该程序在现场施工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以镧系金属氯化物、EDTA·2Na、DTPA、氢氧化钠等为原料,合成了16种示踪剂产品。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对各元素检出限、元素间干扰性等进行测试,得出16种示踪剂检出限在10~80 mg/m3之间,且互相之间无干扰。该技术成功应用于苏里格地区水平井压后分析中,通过返排液中的示踪剂返排时间-浓度关系、引入校正因子及各层段返排液量半定量计算,完成该井各层段产液情况分析,经分析该井第7段返排液量最大,经拟合计算返排出该层段所用示踪剂元素约49.875 g,返出液体约145.16 m3。   相似文献   

20.
对于天然微裂缝比较发育,液体漏失严惩的低渗透碳酸盐岩储层,酸液有效作用有效距离主要是受酸液滤失控制,但是由于酸的反应特性,酸液滤失相对于压裂液来说复杂得多,迄今为止尚未建立完善的酸液滤失模型,使得在制定施工方案时,难以科学确定酸压施工酸液用量。文章介绍了一种酸液动态滤失实验研究方法,分析了酸液滤失特征,通过对滤失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确定出“酸蚀蚓孔”形成时间,将其作为酸压施工注酸时间的参考值,从而避开复杂的酸液滤失计算,合理确定实施酸压作业的用酸量。将实验研究结果与现场酸压施工分析对比,结果证明具有较好的吻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