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牛乳与燕麦β-葡聚糖提取物混合,经发酵制成酸奶,对混合发酵液比例等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牛乳与1.5%的燕麦β-葡聚糖比例为2.5:1、接种量3%、CMC添加量为0.1%、在42℃发酵5h,可得到感官、组织状态良好的发酵型酸乳.  相似文献   

2.
燕麦β-葡聚糖体内外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燕麦β-葡聚糖在小鼠体内外发酵能力。方法:(1)体重为23—25g的健康昆明种小鼠90只分成5组(对照组和实验1-4组),实验组分别以高低剂量0.5g/kg bw·d和0.25g/kq bw·d灌胃给予燕麦β-葡聚糖OG2600及酶解组分OG5,对照组每日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饲养期28天。(2)分别称取 OG2600和OG550mg,接种健康小鼠粪便稀释液,体外发酵4—24小时。观察燕麦β-葡聚糖在小鼠体内外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的能力和对pH值的影响。结果:体内发酵实验2、3、4组小鼠结肠内容物的乙酸、丙酸、丁酸和总脂肪酸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体外发酵24h,对照组和OG2600组、OG5组产生的总脂肪酸分别为 0.33、9.20和10.80mmol/g,体内外发酵导致pH下降。结论:燕麦β-葡聚糖在体内外容易发酵,发酵能够产生较高比例的短链脂肪酸,发酵能力与β-葡聚糖的分子大小以及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赵城彬  吴非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8):162-166
采用乳酸菌发酵法对大豆分离蛋白/燕麦β-葡聚糖混合体系酸致凝胶的物理性质进行研究,将不同分子量燕麦β-葡聚糖添加到大豆分离蛋白中,探讨燕麦β-葡聚糖浓度和分子量对SPI凝胶的脱水收缩作用、质构特性和持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产酸速率较快,并且对混合凝胶性质的影响优于嗜热链球菌和嗜酸乳杆菌,为最佳发酵菌种。较高浓度或高分子量燕麦β-葡聚糖能降低SPI凝胶的脱水收缩作用,即减少乳清的析出;随着燕麦β-葡聚糖浓度的增加,SPI凝胶硬度和持水性呈下降趋势,而弹性和内聚性先增加后降低;高分子量的燕麦β-葡聚糖能够改善SPI凝胶的质构特性,并且增加凝胶的持水性。  相似文献   

4.
以牛乳和大豆乳为原料混合发酵酸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以牛乳和大豆乳为原料,以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为发酵剂混合发酵制造酸乳。结果表明,将豆乳与牛乳以3:l的质量比混合,加入12%的白砂糖、和0.3%的乳化稳定剂,l:l的菌种比例,5%的接种量,在42℃下发酵3.5h,可得到优质的复合酸奶。  相似文献   

5.
以燕麦麸皮为底物,加入红曲粉进行混合发酵,同时,以燕麦麸红曲混合物中的有效降脂成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发酵工艺条件(发酵时间、发酵用水pH以及红曲粉添加量)。结果表明:发酵时间为72 h、pH为6.7、红曲粉添加量为10 g时,发酵产物中莫纳可林K、红曲色素、β-葡聚糖的含量分别为3.76 mg/g、27.58和 3.31%,与优化前混合物相比,莫纳可林K和红曲色素分别增加了38.2%和23.0%,而β-葡聚糖仅降低41.2%。燕麦红曲发酵产物同时含有较高含量的三种降脂成分,是燕麦麸皮综合利用和降脂食品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燕麦β-葡聚糖在发酵酸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麦β-葡聚糖是一种黏性多糖,是燕麦麸皮胚乳细胞壁中的天然提取物。本文将燕麦β-葡聚糖应用于发酵酸奶,通过实验确定最佳的添加方式为用水溶胀后添加,最佳添加量为0.3%~0.5%。同时研究两种含量的燕麦β-葡聚糖对酸奶体系的发酵过程、口感特性和货架期品质的影响。通过酶解法测定葡聚糖在酸奶体系中含量稳定,说明其不被发酵剂所利用。综合研究发现,燕麦β-葡聚糖应用于酸奶中可以使其口感细腻,风味饱满,品质稳定。  相似文献   

7.
发酵法提取燕麦β-葡聚糖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发酵法对提取燕麦麸皮中的β-葡聚糖的影响,比较了发酵液中β-葡聚糖的含量。结果显示,4种酵母菌发酵后发酵液中β-葡聚糖含量都比未经过发酵的燕麦麸培养液中β-葡聚糖含量明显增加。采用酵母发酵的方法提取燕麦β-葡聚糖的最优发酵条件:发酵培养基在灭菌前加蛋白酶、淀粉酶和糖化酶共同处理,所用菌种为黄酒酵母,发酵时间控制在48h;摇床参数为170r/min,28℃。  相似文献   

8.
β-葡聚糖提取过程中果胶类物质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碱法提取β-葡聚糖过程中,酒精沉淀β-葡聚糖工艺中有大量果胶一同沉淀下来,降低β-葡聚糖纯度。该实验采用添加果胶酶方法除去果胶,实验以西藏青稞和燕麦为原料,经过碱法粗提β-葡聚糖,然后调节pH,加入果胶酶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一段时间,反应液浓缩后经酒精沉淀,沉淀物即为较纯β-葡聚糖。实验中研究不同pH、温度、酶加量及反应时间对酶解β-葡聚糖中果胶影响,确定酶解果胶最佳条件为:pH=3;温度为50℃;酶加量为120 U/g;反应时间为5 h;添加果胶酶使燕麦和青稞中β-葡聚糖提取率分别从0.1%和0.2%提高到1.9%和2.2%;利用粘度法测得青稞中提取β-葡聚糖分子量为1.8×10~4,燕麦中提取β-葡聚糖分子量为2.1×10~4。  相似文献   

9.
燕麦水溶性β-葡聚糖的凝胶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裸燕麦水溶性β-葡聚糖的凝胶特性。结果表明,燕麦β-葡聚糖的凝胶形成主要受分子量、粘度、浓度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低分子量、低粘度、高浓度和低温利于凝胶的形成。用DSC结果表明,5%燕麦β-葡聚糖凝胶的溶解温度为69℃;燕麦β-葡聚糖的凝胶强度随浓度增大而增大;Ca2 会影响凝胶强度。  相似文献   

10.
以裸燕麦和燕麦芽为原料,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为菌种,对发酵基质配方进行优化,以得到一种富含益生菌和β-葡聚糖的益生菌产品。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燕麦芽-燕麦粉浓度、燕麦芽粉与燕麦粉比例、脱脂乳粉浓度、蔗糖浓度对饮料中活菌数、滴定酸度、β-葡聚糖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以活菌数和β-葡聚糖含量为指标优化燕麦芽益生菌饮料。结果表明,蔗糖含量对饮料各指标没有显著影响,当燕麦芽-燕麦粉含量10%,燕麦芽粉与燕麦粉比例2∶1,脱脂脱脂乳粉质量分数1%时,燕麦芽益生菌饮料的活菌数为8.75 lg(CFU/m L),β-葡聚糖含量564.81 mg/L,与模型预测值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1.
灰树花功能性乳饮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发利用具有极高营养价值的灰树花资源,将灰树花菌汁与脱脂牛乳混合,经杀菌、冷却、接种双歧杆菌后单独发酵、再接种普通乳酸菌混合发酵、冷却、调配、均质、灌装和冷藏后熟等工序制成灰树花功能性乳饮料。通过试验确定灰树花茼汁与脱脂牛乳比例为2:1;单独发酵选择婴儿双歧杆菌为发酵菌种,发酵时间为20h;选用海藻酸钠、CMC和果胶为复合稳定剂,添加量分别为0.06‰、0.08‰和0.05‰。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混合发酵适宜条件中普通乳酸菌(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1:1)添加量为3%,发酵时间为3h,温度为41℃;饮料配方中蔗糖添加量为5%,混合发酵液添加量为40%,其余用水分补足,饮料pH值为4.2。  相似文献   

12.
从12种药用真菌中筛选出可增加燕麦β-葡聚糖含量的3种菌种--黄伞、大杯伞和灰树花,以我国的燕麦麸皮作为培养基,通过双向发酵法提取燕麦麸皮中的β-葡聚糖,进行工艺优化、分离纯化及理化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3种菌经双向发酵后提取燕麦β-葡聚糖,其得率较未经发酵的燕麦β-葡聚糖得率高,分子量更小。与未经发酵的燕麦水提液相比,发酵液的蛋白质及总糖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益生菌发酵乳制品多为混合菌种发酵动物源乳制品的研究现状,本研究以燕麦为主要原料,通过制备纯燕麦乳,酶解,添加20%牛乳和7%蔗糖以及适量乳化剂与稳定剂,组成发酵培养基,以发酵乳制品中选育出的生长繁殖力强,发酵活力高的干酪乳杆菌05-20为试验菌株,研究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等单因素对干酪乳杆菌纯种发酵燕麦乳...  相似文献   

14.
品种和环境效应对燕麦β-葡聚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分析了全国不同地区燕麦品种中β-葡聚糖的含量,并在北京与河北两地设置2个试验点,分析在不同年份、不同种植区多个燕麦品种的β-葡聚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β-葡聚糖含量在品种、地区以及年份间均存在差异,其中品种的差异最为显著。品种间含量变化范围为3.14%~7.43%,最大差异为4.29%;相同品种不同地区间的最大差异为2.46%;而年份间的最大差异为0.84%。  相似文献   

15.
燕麦西藏灵菇发酵乳的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β-葡聚糖含量、pH值和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出燕麦西藏灵菇发酵乳的最优工艺过程及条件为:将炒制后的燕麦粉碎,过160目筛,制成质量体积分数为5%的燕麦糊,经煮沸糊化后与与脱脂牛奶按体积比为1:1进行混合,再加入混合料0.06%CMC和0.06%黄原胶,灭菌后接入2%(m/v,质量体积分数)的西藏灵菇菌粒发酵剂,22℃恒温发酵26 h.所得产品含有202.03 mg/Lβ-葡聚糖,酸甜适口、质地均匀,感官评分可达87分.  相似文献   

16.
荧光素钠法测定β-葡聚糖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荧光素钠与β-葡聚糖、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等结合后荧光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发生的变化,探索在有多种糖存在的溶液中鉴别测定β-葡聚糖含量的一种方法,结果显示,荧光素钠与β-葡聚糖混合前后的紫外吸收分别为436.5nm和510.6nm,荧光素钠与β-葡聚糖结合后荧光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发生的变化,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由487.3nm,517.6nm变为475.9nm和510.6nm,而与其他糖类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结合后荧光性质不发生变化,荧光素钠与β-葡聚糖结合适合比例为6:1(百分含量比)、线性浓度范围在0.1μg/mL~0.25μg/mL,回归方程为Y=-2.014x+1.0757,回归系数为R^2=0.9978,用此工作曲线测定青稞粗品中β-葡聚糖粗提物的纯度为95%(标准酶法测定结果为96%)。  相似文献   

17.
影响酸牛乳质量的几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保加利亚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为混合发酵剂,对影响酸牛乳质量的几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加入7%的砂糖,43℃下进行发酵,2-6℃冷藏15小时的固定条件下,鲜牛乳全乳固体含量≥11.5%,保中利亚杆菌与嗜热链球菌的比例为1:1或1.5:1,混合发酵剂接种量为3%,发酵4小时,可得到优质酸牛乳。  相似文献   

18.
张晶  张美莉   《中国食品学报》2021,21(8):91-101
燕麦淀粉与β-葡聚糖的相互作用在燕麦面团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研究β-葡聚糖对燕麦淀粉的影响,将不同比例β-葡聚糖添加到燕麦淀粉中,测定复配体系的微观结构、流变学特性等,并探究β-葡聚糖对淀粉老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β-葡聚糖添加量的提高,复配体系颗粒粒径显著减小,形成致密、连续的类蜂窝状网络结构,糊化焓值升高,表明复配体系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红外分析表明复配体系并未形成新的基团,主要通过氢键作用形成网络结构。β-葡聚糖的添加可以显著降低复配体系凝胶的硬度,增加弹性,改善淀粉食品品质。β-葡聚糖提高了复配体系糊化温度和峰值时间,降低了崩解值和回生值,表现出更好的热稳定性和抗老化性。添加β-葡聚糖后,复配体系仍表现出弱凝胶动态流变学特性。与燕麦淀粉相比,β-葡聚糖添加量为5%~10%的复配体系黏弹性增强,稠度系数增大,剪切变稀现象更明显,其中添加量为10%的复配体系固体性质表现最明显;添加量为15%~20%的复配体系黏弹性降低,剪切稳定性提高;添加10%β-葡聚糖可以抑制燕麦淀粉的长期回生。本研究结果可为复配体系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以花生和鲜牛乳为原料,对花生酸奶的制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花生浆与鲜牛乳的比例1:2、发酵时间5h、接种量3.5%、蔗糖添加量8%、发酵温度42.5℃、0.20%的海藻酸钠及0.075%的CMC—Na作为稳定剂为最佳工艺条件。花生酸奶风味独特,营养丰富,酸甜适中。  相似文献   

20.
加工对燕麦β-葡聚糖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麦已被公认为具有保健功能的营养食品,不同的加工方法对燕麦的β-葡聚糖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影响其生物学功能。燕麦的加工方法主要包括热处理、挤压、均质、发酵等。热处理主要导致高分子量的β-葡聚糖发生降解;挤压和发酵可能会造成β-葡聚糖的分子结构和理化性质的改变;均质会使β-葡聚糖的流变学行为发生改变。总之,加工对燕麦的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