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城市面临着个性趋同的危机。历史街区承载着厚重的城市记忆,蕴含着独特的城市文化,成为发展城市个性的重要方面。然而,在街区开发中,城市特色与传统文化消失的现象普遍存在,街区逐渐走向"千街一面",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成为亟需解决的难题。该文以乌鲁木齐二道桥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在理清其发展脉络后,对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从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入手,分析街区建筑、街巷和文化等特征,探讨当前所面临的问题,阐述保护与更新的主要思路及策略,力求保护与恢复街区的功能与风貌,探索适合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城市的发展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往往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城市的发展是不断摒弃旧有事物的过程,而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要求限制发展。为平衡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和满足现代生产生活发展的必需性,我国大量历史文化街区被改造成基于现代体验式消费需求和满足城市社区生活需要的户外商业步行街区。本文总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的常见问题,归纳国内古今商业街特点,利用文献分析法和实地调研法,引入对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成果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历史文化街区蕴含着丰富的城市记忆,反映了城市发展的有机更新,同时体现了该城市街区的传统文化特色。以对历史文化街区现状的反思为切入点,论述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必要性,分析了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初期存在的诸如单纯静态保护、过度商业开发、"仿真更新"假文化蔓延等问题,并基此以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为例,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梳理、总结了其保护与更新经验,提出了当前解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面临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非历史保护街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组成部分,在承担现代城市功能的基础上,还起到延续城市文脉的作用.文章通过对朝阳门地区兴衰历史和文化记忆的梳理?对历史地段发展的探究,以及对使用人群对区域历史的认知地图进行整理,总结街区在更新过程中如何积极与历史文化融合以及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作为非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文化传承的发展要素及发展方向,探讨出此类区域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提出了在街区更新与复兴的背景下,历史名城中非保护区域的文脉保护思路.  相似文献   

5.
历史文化街区不仅记录着城市历史发展的进程,也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独特的地域特征和文化内涵。然而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加快,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均面临着重大挑战。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是长春市伪满建筑群的典型街区,同时是长春市当前留存较多历史遗产和文化内涵,能够体现长春伪满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然而近年来,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正面临着功能结构失衡,活力衰退的困境。本文从保护历史建筑、重塑空间格局肌理、打造公共活力空间以及特色文化基因植入等方面对该历史文化街区的的保护与更新提出了建议,使街区成为城市的活力地段。使得作为长春名片的伪满文化能够获得新的生命力,以不同的形式重新融入到城市中去。  相似文献   

6.
根据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实践,在古镇发展与保护所面临的核心问题上,为寻求理想与现实的契合点,提出几点思考:一是如何在保护历史文化街区风貌的同时,为历史文化街区提供协调、充足的发展空间;二是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中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坚持的哪些原则;三是如何从不同的层面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风貌;四是如何以城市控制性规划管理的手段保持街区风格。  相似文献   

7.
马浩腾  李晓琼 《山西建筑》2022,(5):38-40,65
城市文化传承与发展是当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针对目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面临的问题,以九江市庾亮南路历史文化街区为例,提出基于文化基因视角的"保护-传承-再生"的思路,从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做出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8.
历史街区,作为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目睹了时代的发展与变化,是一座城市文化的重要构成,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与科研价值。然而,在当今中国,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诸多历史街区面临着新一轮的威胁。本文基于近代南通城市设计与发展的角度,论述旧城与历史街区保护的意义及紧迫性,并提出保护城市历史延续性、保护城市天际线、保护重点历史地段和允许小规模改造等四点对策。  相似文献   

9.
陈沐歌 《福建建材》2023,(10):43-46
历史文化街区是重要的城市名片,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整治是对城市基因多样性的保护,也是延续历史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切入点之一。以永泰县登高山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通过对街区现状进行详实的调研,针对其历史记忆渐失、文脉断续、公共空间失活等问题,在结合新时代的城市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从整体格局保护、历史记忆重塑、街巷网络织补、公共空间赋活4个方面提出了街区保护与整治策略。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城市化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各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在大规模城市拆建活动中,如何保护我们积淀了数千年的城市文化,维护城市记忆与印记,保护好城市文化遗产,保持并塑造城市个性特征,是一项紧迫的任务,而历史街区作为城市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好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显得尤其重要。新近,这个被称为“全国留存至今最好的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被国家文化部、文物总局评为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保护和展示好这一街区成为福州城市塑造特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共生理论的视角对柳州市历史街区的景观文化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并结合城市意象中提出的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五个基本物质形态要素,在此基础上,以柳州市曙光西路历史文化街区和东门历史文化街区两个街区为例加以分析,提出针对性地历史街区景观文化传承与发展策略,为推动柳州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研究提供一定...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历史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怎样对历史街区进行保护与更新现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焦点问题。本文主要对厦门鼓浪屿历史街区的内涵进行分析与深入研究,通过保护鼓浪屿历史街区的独特物质形态与激发旅游经济,弘扬厦门的历史文化,为我国其他区域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亳州北关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保护与更新实践的研究,尝试在城市更新中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对历史街区的传统风貌进行保护和再创造,系统地提出了有关历史文化街区在改造设计、保护更新过程中应该遵循的方法和原则,从而达到把握历史文脉,在城市更新中实现城市空间与城市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程晨 《四川建材》2019,(4):41-43
湖北省荆州市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是荆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系统的重要组成结构。结合城市空间演化脉络,参照《湖北省历史文化街区划定标准》与《湖北省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办法》,进一步对规划区内潜在的历史文化街区对象再梳理,符合国家要求,也是城市发展中对历史遗产的再审视。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在城市从功能型向文化型转化的同时,历史街区的更新保护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本文从历史文化街区的特色分析与保护意义入手,通过对历史文化名城无锡的历史街区整体整治的思路与实践的分析,探讨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以提升城市吸引力、发展城市文化产业为目的的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建设的途径与现实意义.强调应从区域发展的角度出发,建立稳定的鼓励政策,增强居民的参与性,避免急功近利的开发,促进传统街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激活城市——城市建筑文化资本与城市历史街区复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建筑文化酱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积淀而成的宝贵历史文化财富,“城市传媒”与“城市织补”像城市发展的“催化剂”,能够带动和激发城市的建设与复兴并有效地解决城市历史街区的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本文在解读城市建筑文化资本的同去,将城市触媒理论与城市织补理论应用于其中,图图找出使城市建筑文化资本最大化的方法,并对哈尔滨历史街区的保护复兴实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发展是目前城市发展中普遍面临的问题,本文以"有机更新"理论为基础,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探讨泰州市城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的更新策略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8.
历史街区是一个城市文化的积淀区域,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是建设特色城市的重要内容,是当代城市规划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本文从街区空间的保护和更新的角度,探讨湘潭窑湾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的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
肖勇  李朝芬 《中外建筑》2009,(11):70-73
历史文化街区赋存的大量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是延续和发展城市历史和文化的骨骼,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立科学可行的保护体系,同时通过合理的产业置换和功能更新,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城市风貌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研究国内外有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理论和方法基础上,结合邵阳市历史文化街区现状特征分析,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针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更新规划进行实践探索,并提出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更新两大规划体系和相应的规划策略,以期为历史文化街区同类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打破以往保护工作的思路,以一种新的方法来重新审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对历史街区内的各种保护要素进行整合,主要就如何处理好新与旧的关系、历史保护与城市活力的关系展开探讨,以天津市海河历史文化街区为例,提出保护规划应在保存城市记忆、延续历史文脉、传承和发展城市文化的基础上,营造满足现代生活需要和市场机制要求的空间环境,引导城市空间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