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从源头控制家用电器与电子产品的废弃量,控制其在回收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国家环保总局、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商务部最近联合发布了《废弃家用电器与电子产品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简称《技术政策》)。其主要内容是: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务院《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发改委会同环保部和工信部组织制定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第一批)》(以下简称《目录》)和《制定和调整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经国务院批准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目录》包括电视机、电、水箱、洗衣机、房间空调器及微型计算机五类产品。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工信部组成《目录》管理委员会,按照《规定》相关原则和程序负责对列入目录产品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3.
《电子质量》2009,(4):49-49
2009年2月25日,中国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制造商、进口商、零售商、售后服务商和回收公司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应负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由信息产业部联合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联合制定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简称《管理办法》)已于今年3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管理办法》规定国内所有进入市场的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电子信息产品,必须采用贴标识或写在产品说明书里的方式,明示产品中所含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的名称、含量、环保使用期限和在废弃时可否回收利用等信息。作为电子信息产品中最主要的门类——消费电子产品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成为受《管理办法》影响最大的对象。消费电子产品中影音产品又是最大的一个门类,这些产品的环保现状如何,能否满足《管理办法》的要求?这是我们关心的。  相似文献   

5.
《电子质量》2013,(1):48-48
近日,商务部起草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管理办法(片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向社会征求意见,鼓励电器电子产品回收主体多元化,支持生产者、销售者、维修机构、售后服务机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主体、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等从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加收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6.
欧盟《关于在电气电子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RoHS指令)和我国《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管理办法》)均要求在电子产品中限制使用铅等六种有害物质。本文从出台背景、适用范围、管理方式以及法律责任四个方面对二者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管理办法》应当在适用范围上做适当的扩大,在管理方式上注意效率和透明度问题,在法律责任方面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7.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为控制并减少电子信息产品废弃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促进生产和销售低污染电子信息产品,实现产品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以下简称《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简称《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以下简称《产品质量法》)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8.
电子垃圾:由科技而来,随科技而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7月1日,欧盟开始对所有在欧盟范围内销售、生产的电子、电气产品强制执行《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ROHS),它是继2006年1月1日,欧盟在实施《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WEEE)之后的又一个环保指令.8月14日,国家环保总局等四部委也发布了《废弃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该政策和今后即将出台的配套法规将使从生产者到消费者都要高度重视各自的电子环保义务.此外,由信息产业部等七部委颁布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也将于2007年3月1日实施,使电子企业必须考虑从源头开始防治电子污染.这一系列法规的出台和实施不仅使电子产品制造商需要对现有的生产线进行环保升级,而且相关产业链的设计公司、半导体厂商、OEM厂商、EMS供应商以及下游分销商,也都要同时面对此次的"环保大考",引入电子产业链的"绿色"新概念,我国电子制造企业将引发一场环保的革命.  相似文献   

9.
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电子商情》2006,(1):25-27
第一条 为控制并减少电子信息产品废弃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促进生产和销售低污染电子信息产品,实现产品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以下简称《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简称《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以下简称《产品质量法》)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电子商情》2005,(6):60-62
第一条 为控制并减少电子信息产品废弃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促进生产和销售低污染电子信息产品,实现产品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以下简称《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简称《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以下简称《产品质量法》)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1.
显示     
《中国数字电视》2010,(9):20-22
电视机等废旧家电处理将规范化 日前,国家发改委联合环保部和工信部公布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第一批)》,正式将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房间空调器和微型计算机5种产品列入目录。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为控制和减少电子产品废弃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中国信息产品部环保总局制定了“中国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China RoHS),并于2007年3月1日起生效。该公司即为国家认可的唯一一家香港实验室。  相似文献   

13.
《电子电路与贴装》2007,(1):103-103,102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从源头加强电子信息产品污染防治管理,减少电子信息产品废弃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其他公害,实现产品清洁生产和行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类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以下简称《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简称《固体废物防治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4.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从源头加强电子信息产品污染防治管理.减少电子信息产品废弃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其它公害、实现产品清洁生产和行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类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提高资源利用效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以下简称《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简称《固体废物防治法》)以及其它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5.
电子信息产品的污染防治,核心内容是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控制。废弃电子信息产品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是由于许多产品出于功能和性能的需要,在其所选用的材料中添加了铅、汞、镉、六价铬等重金属物质,采用了如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等溴化阻燃剂。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实际上从产品“诞生”时就已经潜伏。针对电子产品污染防治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于去年2月28日颁布,今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通信》2010,(14):64-68
近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以下简称《回收条例》)将提前接棒“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成为未来“后家电以旧换新时代”政府眼中最完美的衔接政策——由以旧换新“先卖再收”变成“收来再卖”。  相似文献   

17.
随着欧盟《关于在电气电子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RoHS指令)正式开始执行(2006年7月1日),电子产品供应链中许多公司需要表明自己的产品符合欧盟RoHS指令,不含有镉、汞、铅、六价铬和PBB、PBDE六种有害物质,及其它禁用的有害物质。现在美国IPC已制定发布或正在制定有关电子产品材料与零部件成份的申报规范,有IPC-1750系列标准。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1月13日,SGS通标公司电气与电子产品部和中国电子质量管理协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了“2008年电子污染防治英雄会”。在此会议上,共同编辑发布了刚出版的《电子电器产品污染控制法规、论文汇编暨中周绿色电子电器产品生产企业名珊(以下简称《名莉》)。  相似文献   

19.
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环保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公布了《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管理办法》(第32号令,以下简称《办法》)。《办法》的前身是于2007年3月1日起实施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修订后适用范围从"电子信息产品"扩大到"电器电子产品",此外还扩大了这些产品中有害物质的范围,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电子产品更新换代步伐的加快让“电子垃圾”日益泛滥,如果处理不当将演变成污染环境的潜在威胁。随着上月一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的出台,国家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将实行资格许可制度,提出建立电子废弃物多元化回收和集中处理体系,处理企业将享受税收优惠和国家处理基金补贴。该条例将于2011年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