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无论是讲“否定之否定”也好,讲“轮回”也好,历史的确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当然,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我们前进的,呈螺旋状运动时,与历史的放射轴在某处的交汇而已。建筑史上著名的“芝加哥学派”从鼎盛到而今,差不多整整一百年,而悍然宣布现代建筑已经于某月某日死亡的后现代主义(Post Mdernism),从在北美火热至今,也超过30年了。100年周而复始,30年河东,40年河西“现代建筑运动”百年来的风风雨雨确实有许多令人感叹之处,后现代主 相似文献
2.
3.
1909年计划亦称芝加哥计划,是芝加哥在20世纪初为消除社会弊病而制订的一项综合规划方案,推行了长达半个世纪.本文评析了该方案产生的时代背景、具体内容及实施结果,揭示了它对芝加哥及美国社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全球城市芝加哥》的专家论述为基础,探索了芝加哥由制造业基地向全球性城市转型的成功经验,同时也指出了它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5.
“1909年计划”亦称“芝加哥计划”,是芝加哥在20世纪初为消除社会弊病而制订的一项综合规划方案,推行了长达半个世纪。本文评析了该方案产生的时代背景、具体内容及实施结果,揭示了它对芝加哥及美国社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6.
流动地景:大尺度城市景观的生态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近几年有关景观城市主义的争论,并提出流动地景作为生态设计的另一种命题及其局限性,探讨大尺度城市景观的生态设计方法。比较加拿大多伦多Downsview公园设计及高雄2009世运会场地规划,总结出生态设计的3种可能方法:形象地景、流动地景及时间地景等。生态设计的有效介入,有赖于地景生态网络的策略性位置,可影响植被变迁、生物多样性与水文过程。生态设计非固定的地景形式创造,而是一种策略规划以及机制与过程的设计。大尺度的城市地景空间可以经由精细的及渐进的改造计划,重建城市肌理与自然系统的连结网络。 相似文献
7.
芝加哥是美国第三大城市。1871年一场大火把芝加哥烧成了灰烬,现在的芝加哥是全新的。今天的芝加哥聚集了世界上最多的摩天大楼,全世界最高的5幢摩天大楼有3幢在芝加哥。著名的西尔斯大厦是美国第一高楼,共110层,高443米。从103层的观光大厅鸟瞰芝加哥,各种形式的高层建筑鳞次栉比,十分壮观。向东眺望世界第一大湖密歇根湖, 相似文献
8.
芝加哥学派创新的建筑结构与外立面风格在19—20世纪建筑史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论文通过对美国芝加哥学派产生的背景及其特点,以及广州南方大厦、中山纪念堂建筑风格中的芝加哥学派特点的分析,尝试探究芝加哥学派在民国时期广州建筑的实践与嬗变. 相似文献
9.
新的现代馆建于密歇根大街与哥伦布大道之间,位于芝加哥艺术学院所在街区的东北角。增建部分将完善博物馆的文化、城市园区。新的街道层入口位于门罗街上,通过新格里芬庭院将千禧公园与现有博物馆中心相连接。在第一层,这个日光院的两侧是新的教育机构、公共设施、画廊及一个花园,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活跃艺术学院的城市生活。第二、三层专用于艺术和艺术品观赏。第三层将采用完全自然照明。街道层之下是机械系统、艺术品存放,以及整个艺术学院的辅助设施。 相似文献
10.
芝加哥的发展经验对我国中部城市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芝加哥城市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阐述芝加哥在制定"百年规划"、打造区域竞争优势、适时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恢复中心区活力以及建设滨水城市特色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对比提出我国中部城市在把握"中部崛起"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制造业和物流会展业、发挥教育科研优势、提升中部整体竞争力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英国利物浦艺术学校“现代建筑实验”倡导技术与艺术融合,重视建筑与时代性的融合,强调建筑的技术性和功能性,掀开了现代建筑教育的序幕。它的现代性成果对欧美国家产生了直接的作用。在该谱系中,中国也通过折曲的方式受到影响,最终在其远程影响下走上了现代建筑教育的路途。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中国全面城市化的时期。目前,城市建设翻天覆地,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可城市形象千遍一律,缺乏特色,如何营造一个舒适的、有特色的城市,是我们城市决策者、设计者与建设者的责任。本文从城市标志性建筑的概念出发,阐述了标志性建筑的起源、发展过程,指出当前城市标志性建筑的误区,并探讨了今后城市标志性建筑的发展方向,为城市特色形象形成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上海圣约翰大学建筑系是中国近代时期最早全面引进现代建筑思想的教学机构。文章研究了该系师生设计的一组早期校舍作品——原山东省中等技术学校校舍(1951年建成),分析建筑所蕴藏的现代特点,指出设计者在注重功能、结构等现代建筑的基本特征之外,采用流动空间的处理、风格派的造型、多种材质的精心搭配等多重现代设计方法。文章进一步揭示了这些手法源自于西方现代建筑运动中的多条探索路线,包括密斯的空间处理、风格派的建筑形态操作方式、格罗比乌斯和包豪斯的教育中对材质的关注等。同时文章分析了中国传统园林空间对该系师生探索现代建筑的重要影响,阐述了他们在建筑创作中融合传统文化的独特方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解读格瓦思梅德梅尼尔住宅,剖析建筑设计中的形式逻辑及美学特性.引发对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方法的再思索. 相似文献
15.
空间转型和经济转型——二战后芝加哥中心区再开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芝加哥在战后成功地实现了从传统制造业为中心向现代服务业为中心的经济转型,被认为是美国多元化城市经济的典范。本文从公共政策和城市规划的角度,对芝加哥中心区在战后50年的空间和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回顾和分析,反映了中心区的复兴过程和城市的经济转型过程,并介绍了2020年芝加哥中心区规划。笔者认为,在芝加哥战后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体现了城市政府对不同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经济发展的长期目标是创造就业和提高全体居民的生活质量;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城市规划应在土地利用、空间资源分配、社会公平和公正方面发挥作用,为多元化的经济结构创造多样化、高质量的城市空间,而不仅仅关注于物质建设领域。 相似文献
16.
虽然从1990年代以来在中国大地上已经建造了数以千万计的新建筑,提供了史无前例的实践机会,中国建筑师和城市设计师们却仍然跋涉于创造具有现代特点的中国建筑风格的漫漫途中。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这个任务显得格外艰辛。文童从设计理论的角度提出二个命题参与讨论。(1)建筑设计理论的划分。依照美国建筑理论教授A.拉普卜特的“感知-认识-评价”的理论框架,文章提出建筑研究中三个可能的领域.以及当前研究的缺失之处。(2)建筑的形式和灵魂。通过对鲁道夫、卡拉特拉瓦,迈耶,谷口吉生和库哈斯等建筑师作品的讨论,文章提倡在建筑形式的创新和建筑精神的提升之间建立平衡。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当代建筑和建筑教育在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发展成长,同济大学建筑系在中国现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同济学派”。这个学派一贯注重跨学科的发展,坚持现代建筑的理性精神和现代教育思想,创导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学术精神。最早建立中国的城市规划专业,在理工类大学中最早建立风景园林、室内设计和工业设计专业,这些专业与建筑历史与理论、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建筑技术等专业一起,使今天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成为国内该学科领域中专业最为齐全的学院。同济学派荟萃了众多富于大学精神,集建筑师、建筑教育家和学者身份于一身的大师。他们提倡跨学科和多学科发展,为培养建筑师、规划师、设计师和学者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成为中国实验性建筑的先驱,倡导“建筑空间组合设计原理”教学体系,为中国现代建筑理论提出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拟向上追溯<管子>营城思想的实践来源.在大致列举<管子>营城思想中涉及的方面之后,以先后的顺序研究史前聚落遗址、史前城址及夏商西周三代城址.在这样一个序列中,通过详细列表、分析总结其中规律,得出<管子>营城思想源自实践、取自经验的实用性及实践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