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利用面板向量自回归系统,分析中国大陆29个省、市、自治区1985年~2012年的面板数据,分析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之间的相互动态调整关系。主要结论:三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消费的作用大于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作用;在短期内,产业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变动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能源消费变动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大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一定的时滞期。  相似文献   

2.
应用投入产出技术,提出了测定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一种方法。在该方法中,从最终需求变动、价格变动、结构变动和技术进步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其对总产出增长的影响,提出了测定技术进步对总产出增长贡献的计算公式,并运用这一方法和四川省1987年及1990年投入产出表提供的数据,对四川省1987~1990年的技术进步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3.
产业结构及其调整会推动或制约经济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绩效是不一样的。本文选择江苏省1978-2009年三次产业生产总值的数据计算了不同时期Moore结构变化值,通过衡量产业结构变动的速度来考察江苏省产业结构变动的进程。另外,利用ADF单位根检验、E-G协整分析等计量经济理论对江苏省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4.
煤炭供需变动在对煤炭价格造成影响的同时,还会经价格路径间接影响我国宏观经济.基于2004年1月—2014年6月的时间序列数据,在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定量分析煤炭供需变动对煤炭价格影响的同时,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回归方程探讨了煤炭供需变动经价格路径对我国宏观经济的间接影响.结果表明:煤炭需求对煤炭价格有正向影响,而煤炭供给与煤炭价格之间则存在负相关关系,且前者对煤炭价格的正向影响效力要大于后者对煤炭价格的负向影响;煤炭需求的变化通过价格路径会对我国经济增长造成负向影响,而煤炭供给经由价格路径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则呈现正相关关系,且前者的负向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人口结构变动与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合理的人口结构.通过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人口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变动情况,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确定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0~14岁人口比例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而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第二、三产业就业人数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人口城乡就业比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提出通过调整我国人口发展战略、拓宽职业培训渠道、协调城市和农村发展以减少人口流动的阻碍来积极应对人口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变参数协整关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根据1952—2002年的统计数据,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对中国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变参数协整检验。研究发现,中国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种随时间变化的长期均衡关系。基于卡尔曼滤波算法得到的变参数估计结果较好地揭示了中国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的时变规律。  相似文献   

7.
以电子设备制造业为研究对象,使用了灰色相对关联度分析方法,以2003年到2009年的工业总产值、R&D人数和R&D经费支出数据为依据,分析了电子设备制造业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电子设备制造业的R&D人数和R&D经费支出均与其经济增长有正相关关系,R&D经费支出对其经济增长有着更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安徽省1990-2008年产业结构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考察产业结构的变动引起各产业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实证检验证明,安徽省这一时期的结构增长符合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渐降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逐渐增加,第二产业是推动安徽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9.
福州市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福州市1997-2007年统计数据,采用产业结构偏离度、产业结构变动度、区位熵、偏离-份额分析法,从产业结构效益、产业结构变化及在福建省所处地位、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三个方面衡量福州市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意味着世界各国国民经济融合的程度不断加剧,各国经济相互封闭状态趋于消融,任何一国经济发展状况都会作用于、影响于整体的世界经济增长。随着时空的变化,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济运行的环境、社会文化背景的变化使国与国之间仍存在着各自差异,国情的特殊决定其经济运行规律的特殊,为了解析不同主权国家经济运行过程的特殊要素,研究不同国家内部生产要素的配置、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模式、国别经济的变动对世界经济可能产生的作用与影响,从而进一步认识世界经济运行的规律,罗正英副教授的教育部人文…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协整检验、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从北京三次产业比值变动对GDP的动态冲击视角,分析北京产业结构演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系统研究北京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20多年来北京产业结构变动由"二三一"逐渐演变为"三二一"格局,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2.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直接服务于工业生产的现代服务业,对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已经证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已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形成机理、集聚的测度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论。  相似文献   

13.
试论企业经济发展与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探讨了企业经济发展与智力资源开发的关系,提出了企业智力资源开发离不开成人高等教育.为了适应企业经济发展和企业智力资源开发,成人高等教育必须进行调整和改革,以充分发挥智力资源开发的功能,不断提高企业生产力水平,促进企业经济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制造业结构形式的不断变革,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中间投入要素已越来越多地融入制造业;制造业企业活动的外置又带动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探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制,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绩效,以江苏省为例,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关联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以提出促进江苏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运用协整理论对沈阳市工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沈阳市工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短期关系,并对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沈阳工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长期存在稳定的关系,工业发展在短期内对全市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工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双向因果关系:工业发展可推动经济增长,经济的增长又进一步推动工业发展,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汽车行业销量不断下降,财务杠杆比率持续攀升。为提高汽车制造企业盈利能力,借助SPSS 26.0和EXCEL 2010工具,采集了汽车企业中145家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7—2019年的财务数据为样本,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企业财务杠杆比率与企业盈利能力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汽车上市公司财务杠杆水平与盈利能力呈负相关关系;企业成长能力与盈利能力呈正相关关系,且企业成长能力在影响盈利能力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中介效应;企业财务杠杆水平与成长能力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经济增长速度加快,旅游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同时,吉林省的旅游业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在客流量、旅游总收入等方面与其他省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本文通过2000年以来的数据,分析了旅游业总收入与吉林省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验证了旅游业对于吉林省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于推动吉林省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80年代末起,上海工业结构加快了战略调整,确定了汽车工业等六大支柱产业,本文在收集上海市及日本的有关丰富数据的基础上,根据12个经济指标,运用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得出了一系列评价结果。据此,本文进一步指出,应该把现代生物与医药工业等产业列为大力发展的新一代高新支柱产业,深化上海工业结构调整,以迎接21世纪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首先通过各产业生产总值及其构成、人均GDP、产业结构变动速度K值系数、比较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偏离度、区位熵、霍夫曼系数等经济指标,分析了武汉市产业结构的现状,接着建立数量经济模型并利用EViews软件研究了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平稳性关系,然后结合DEA模型及MATLAB软件分析了各种因素的相对有效性.最后根据灰色GM(1,1)模型理论,通过MATLAB软件对2004年-2009年的生产总值进行拟合并预测未来5年的生产总值情况,进而对整个武汉市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状况作了合理科学的分析,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及促进经济增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化之间的协调发展始终是一个中心话题.本文通过建立人口城市化率、非农业人口数量、产业非农化率、建成区面积关于产业结构的回归方程,分析了进入模型中的影响因素数量、主要影响因子及其影响系数,指出邯郸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