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系列论文基于《多边矩阵理论》,受东方整体性思维所启迪,试图提供并完善一套从整体到局部处理复杂系统多指标问题、非均匀性问题、非线性问题的强有力的数学工具,并对其进行严格的理论推导和证明。作为系列论文的第五篇,本文利用群论的相关知识提出对称框架及其分解定理,并利用分解定理得到一种构造对称框架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系列论文基于《多边矩阵理论》,由东方整体性思维所启迪,试图提供并完善一套从整体到局部处理复杂系统多指标问题、非均匀性问题、非线性问题的强有力的数学工具,并对其进行严格的理论推导和证明。作为系列论文的第十篇,研究了对称框架与框架的笛卡尔积运算和并列运算之间的关系,给出了强度t的对称设计的定义,并得到了对称框架的几种构造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系列论文基于《多边矩阵理论》,由东方整体性思维所启迪,试图提供并完善一套从整体到局部处理复杂系统多指标问题、非均匀性问题、非线性问题的强有力的数学工具,并对其进行严格的理论推导和证明。本研究用群表示框架和轨道,讨论了对称框架的计算和组合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4.
本系列论文基于《多边矩阵理论》,由东方整体性思维所启迪,试图提供并完善一套从整体到局部处理复杂系统多指标问题、非均匀性问题、非线性问题的强有力的数学工具,并对其进行严格的理论推导和证明。对称性或对称分析方法,是众多学科关注的问题之一,我们认为构造对称框架是研究对称性问题的基础。本文利用框架的特征来构造稳定子群,再利用稳定子群得到商集,从而得到对称框架;并提出对称框架同构类的个数的计算公式;这种方法对对称分析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系列论文基于《多边矩阵理论》,由东方整体性思维所启迪,试图提供并完善一套从整体到局部处理复杂系统多指标问题、非均匀性问题、非线性问题的强有力的数学工具,并对其进行严格的理论推导和证明。作为系列论文的第六篇,本文介绍了对称框架轨道特征的定义和性质,给出了对称框架轨道同构的定义,并应用轨道的特征来判定对称框架轨道是否同构。对称框架的同构是对称框架分类的理论依据,同构的框架可认为是等价的,这样可大大简化对称框架的分类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形置换在对称密码的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对正形置换的构造计数和性质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探讨,首先指出并纠正了戴宗铎等关于线性正形置换结构的结论中存在的问题,接着基于修改后的结论,得到了最大线性正形置换的结构形式,进而实现了最大线性正形置换的完全无重复构造,而原先的构造方法会产生重复的结果;然后通过分析正形置换的补置换和仿射正形置换的关系,得到了正形置换的个数为2的(n+1)次方的倍数,比原来为2的n次方的倍数的结论更进了一步;最后给出了一种代数免疫度的定义,证明了这样定义的代数免疫度是Carlet-Charpin-Zinoviev等价不变量,进而得到非仿射正形置换与它的补置换的差分均匀度、非线性度、代数次数和代数免疫度均相等。  相似文献   

7.
分组密码具有速度快、易于标准化和便于软硬件实现等特点,是信息与网络安全中实现数据加密和认证的核心体制。分组密码算法的思想是通过混淆和扩散来克服统计分析,由此引入了两个关键部件:S盒与P置换。S盒的安全指标主要有差分均匀度、非线性度、代数次数与代数项数、扩散性、严格雪崩性、代数免疫度,P置换的安全指标主要以矩阵分支数为主。针对S盒与P置换的安全指标,本文提出P置换新的评估算法,并与已有的评估算法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现行的多种S盒与P置换方案进行评估和比较分析,得出在安全性和实现效率最具优势的S盒和P置换方案。  相似文献   

8.
本系列论文基于《多边矩阵理论》,由东方整体性思维所启迪,试图提供并完善一套从整体到局部处理复杂系统多指标问题、非均匀性问题、非线性问题的强有力的数学工具,并对其进行严格的理论推导和证明。提出了框架的二种基本运算:并列和笛卡尔积,给出了张量框架和混合强度正交表的定义,探讨了框架本身及其并列运算和笛卡尔积运算的序指标的问题,推出了框架经这二种基本运算后和正交表、张量框架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系列论文基于《多边矩阵理论》,由东方整体性思维所启迪,试图提供并完善一套从整体到局部处理复杂系统多指标问题、非均匀性问题、非线性问题的强有力的数学工具,并对其进行严格的理论推导和证明。作为系列论文的第二篇,本文将框架的相关概念和传统的正交表的定义相结合,给出了强度s的正交表(或者正交框架)和平衡表的等价定义和若干条性质,并按其性质对矩阵是否为正交表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
本系列论文基于《多边矩阵理论》,由东方整体性思维所启迪,试图提供并完善一套从整体到局部处理复杂系统多指标问题、非均匀性问题、非线性问题的强有力的数学工具,并对其进行严格的理论推导和证明。作为系列论文的第二十篇,介绍了四指标问题的框架定义,并用多边矩阵对解决四指标问题所要用到的矩阵基本运算、求迹运算与拉长运算作了阐述与实例说明。  相似文献   

11.
本系列论文基于《多边矩阵理论》,由东方整体性思维所启迪,试图提供并完善一套从整体到局部处理复杂系统多指标问题、非均匀性问题、非线性问题的强有力的数学工具,并对其进行严格的理论推导和证明。本文给出了框架、交接点、横断面、截痕的定义,并证明了两个框架剖分定理。  相似文献   

12.
<正>形置换在对称密码的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对正形置换的构造计数和性质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探讨,首先指出戴宗铎等关于线性正形置换结构的结论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修改后的结论,得到了最大线性正形置换的结构形式,进而实现了最大线性正形置换的完全无重复构造,而原先的构造方法会产生重复的结果;通过分析正形置换的补置换和仿射正形置换的关系,得到了正形置换的个数为2的(n+1)次方的倍数,比原来为2的n次方的倍数的结论更进了一步;给出了一种代数免疫度的定义,证明了这样定义的代数免疫度是Carlet-Charpin-Zinoviev等价不变量,并得到非仿射正形置换与它的补置换的差分均匀度、非线性度、代数次数和代数免疫度均相等。  相似文献   

13.
线性置换与正形置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论述了线性置换与正形置换的关系,研究了线性置换对正形置换的构造问题,并获得了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置换通风空调系统能耗因素的理论分析和实例计算。证明置换通风空调系统的节能优势,方法以置换通风空调系统的节能性为研究重点,对冷负荷、送风量、送风温度及新风量进行理论探讨。并通过实例,与传统空调系统比较,量化其节能效果.结果理论探讨和实例计算表明,与传统空调系统比较,该系统具有节能降耗的效果,同时,得到新风量、换气次数、制冷量和节能率之间的变化规律,证明在较高空气品质条件下,仍能达到节能效果.结论与传统空调系统相比,置换通风空调系统送风量节省55.29%;同时.制冷量减少56.16%.当换气次数增至2.6次/h时,仍可节约制冷量19.84%.  相似文献   

15.
中框架是转台的核心部件,其设计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转台的回转精度和动态指标.本文针对二维转台的中框架的结构设计,在结构分析的数学理论基础上,通过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该中框架在实际工控下进行了静动态特性分析,最终结果表明中框架设计合理、能够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6.
地板供冷与置换通风相结合在国内外的工程中常采用.置换通风不但可以提供满足房间卫生要求的新风,还可以防止地板供冷系统地面结露.本文通过对置换通风与地板供冷结合的理论与实验分析,认为置换通风系统不能解决地板的结露问题,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结露的严重程度.对置换通风的新风进行干燥处理,其处理状态与室内外的湿环境状态相关,对其进行实时监控和调节才能做到防止地面结露.  相似文献   

17.
菲尔摩(CharlesC.Fillmore)在其语言理论中提出了包括格框架、语言框架以及认知框架在内的多个框架概念。通过分析梳理菲尔摩对这些框架概念的论述,并阐明这些框架概念中的不同内涵及特征,发现这些在不同时期提出的框架概念集中反映了菲尔摩语言理论从格语法到框架语义学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8.
对称变维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剪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平面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对称变维错层框架 ,并和习惯采用的杆系简化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 ,针对不同错层高度建议了对称变维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梁柱剪力的简化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对采用高性能灌浆料置换加固的混凝土框架柱的轴压受力性能进行了全过程分析,讨论了灌浆料强度和峰值应变、约束指标λt、置换层厚度等参数对灌浆料强度发挥程度和柱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若保持峰值应变不变,提高灌浆料的强度,对高性能灌浆料强度发挥程度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柱的承载能力;若保持灌浆料的强度不变,减小灌浆料的峰值应变,则可以明显提高高性能灌浆料强度发挥程度,但对柱的承载能力的影响效果并不明显。灌浆料的置换厚度越大,高性能灌浆料强度发挥程度越低,柱的承载能力反而越高。随着约束指标λt的增加,高性能灌浆料强度发挥程度不断提高,柱的承载能力也不断提高。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0.
从理论、实务、历史3个方面入手,初步探讨了国际旅游公共关系学基本理论框架的构建问题,指出国际旅游公共关系学作为公共关系学的分支学科,构建其学科基本理论框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