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欣 《数字通信》2007,(4):82-82
2006年,国产手机品牌重新在市场中活跃起来,除了自身产品品质越来越高之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产手机厂商纷纷找到适合自己的市场定位,推出具有很强针对性,同时非常符合中国国情的产品。夏新在国产手机品牌中可谓风头正劲,为迎接年终岁末的销售旺季,一口气推出了数款新品抢占市场。其中夏新F700采用了流行的滑盖式设计,功能配置全面,并且上市价格保持在1500元以内,性价比相当突出。  相似文献   

2.
2006年是国产手机比较沉寂的一年,无论是新闻宣传还是新品发布,国产手机厂商的声音都弱了许多.也许是竞争的激烈,使得国产手机厂商们开始理性的面对市场,务实多于做秀.不过,在这些低调的环境中,部分国产手机厂商却表现突出,夏新手机就是其中之一.夏新不仅在今年7月份高调推出低价智能手机,冲击智能手机市场,而且一改上一年亏损现象,连续3个季度实现盈利.  相似文献   

3.
苹果第一次进入手机市场,没想到产品一推出就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可沉浸在手机市场好几年的国产手机却不争气,遇到问题就关起门来怨声载道地找理由.  相似文献   

4.
《中国无线通信》2001,7(7):41-41
有资料显示,目前中国手机市场上低于2500元人民币的手机产品的市场份额为70%左右;高于2500元人民币以上的中高档手机产品市场份额为30%左右,且中高档手机有40%的换机率。众所周知,此前国产手机品牌推出的机型以中低档手机为主,而在中高档手机市场,则完全是洋品牌的天下。最近的一份调查表明,国产手机已经占领了国内手机市场20%的份额,但这都是在中低档手机市场获得的。目前,首信推出最新的中高档手机产品C6系列与洋品牌争高低。  相似文献   

5.
李志宇 《通信世界》2007,(18A):13-13
近日,得知某公司推出了可以使用光能为手机锂电池充电的手机,并且这家公司还是家本土企业,这让笔者在国产手机尚处于不利局面的今天稍感些许安慰,我们的国产手机厂商还在努力前行,并且不是盲目跟风,而是有了自己前进的方向。首先,这是国产手机厂商做出的创新举措。在终端市场纷纷被国外手机巨头瓜分的今天,  相似文献   

6.
2005年,中国手机市场竞争格局和阵营核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波导在新的市场形势下,依然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凭借对市场需求敏锐的把握,公司适时推出了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多媒体手机系列,抢占了市场发展先机.在国内市场上,波导销量稳定增长,继续保持国产手机国内销量第一的优势;在国际市场上,波导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渠道,对外手机出口再创佳绩,成为国产手机出口的佼佼者.2005年,波导以良好的市场表现,成为国产手机阵营稳健的领舞者.在2005年第六届CCID中国手机用户满意产品调查结果发布中,波导又摘得"用户满意品牌"、"用户满意娱乐手机"、"用户满意质量"、"年度海外市场开拓成就奖"等四项大奖.  相似文献   

7.
赵欣 《数字通信》2007,(7):87-87
国产手机在中低端市场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抛开国产手机往往配置齐全的因素,国产厂商的设计以及做工已经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同时能够针对 国内具体国情推出一些很有针对性的功能。联想作为国内实力雄厚的知名企业, 凭借深厚的技术力量以音乐做主 七喜H767[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周斌 《移动信息》2003,(3):79-79
从1995年开始,以厦华为首的国内厂商开始进军手机领域,历经“七年之痒”,在2002年终于取得辉煌成绩。国产手机的崛起不仅改变了市场的格局,也迫使洋品牌不得不拿出更多最新的产品投放中国市场,而在此之前,国内的消费者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国际手机巨头在榨干一款手机的全部利润之后,才肯推出其它新机。因此2002年对国产手机和手机消费者来说都是值得庆祝的一年,在逆境中起步的国产手机在这一年中所施展的各种出奇制胜的市场攻略更是令人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9.
郭海毅 《数字通信》2004,(14):56-57
凭借着OEM台湾CKWAP的经典之作I166,桑达这位国产手机的后起之秀迅速在市场冒起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其后推出的每一款产品也由人们所关注。最近推出市场的X505定位中低端,以1680元的上市零售价得到了不少用户的青睐。  相似文献   

10.
李玉斌 《移动通信》1999,23(5):12-16
面对强手林立的手机市场和国内潜在的巨大用户群, 我国移动通信厂家终于推出了自主品牌的手机。本文将介绍自主品牌手机开发的过程、现状及国人对国产手机的厚望  相似文献   

11.
三个层面渐渐拉开竞争档次 近期,诸如TCL、厦新、波导这样的知名国产品牌都推出了自己的手机新品,伴随着国产手机新机型发布的频率越来越迅速,国内厂商的产品线也逐渐由贫乏单一向丰富多样过渡,同时用户也正在改变着对国产手机“质次价低”的恶劣印象。现在,国产手机已经由过去的一味主打低端市场转而开始在高、中、低三个层次与洋品牌全面争锋。事实证明,国产手机也确实基本具备了挑战洋品牌的实力——根据一项对2002年第一季度手机销售情况的统计,厦新的一  相似文献   

12.
《数码》2005,(7):162-162
进入2005年,手机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各路厂商为了在市场上抢得先机,纷纷推出让人眼花缭乱的新产品。6月7日,国产手机领军品牌波导发动了夏季的新一轮攻势。一举推出了20款新品。其中不乏亮点之作。  相似文献   

13.
《新潮电子》2006,(10M):52-52
激烈的市场竞争已经让手机市场过往”一招鲜,吃遍天“的奇迹变得越来越难以发生,只有潜下心来,细分市场,极有针对性地推出产品,才能赢得更多利润。曾经的国产手机领军人物波导,在经过了一段难捱的日子之后,面向市场推出了一款针对性很强的机型:英语通D720手机。  相似文献   

14.
《数码》2007,(7):151-151
商务娱乐型的手机一向都是市场的焦点,而如何把玩乐元素完美注入到商务手机中,更是现在手机市场的焦点话题,为此,各大手机厂商纷纷出尽奇招,俗抢先争夺这一庞大的市场。而作为国产手机领先品牌之一的康佳自然也不例外,不仅在今年推出了多款商务娱乐型手机,还在日前推出了旗下的最新力作D319。  相似文献   

15.
三年前,当国产手机刚刚进入中国的手机市场时,很少有人敢断言国产手机能够像国产彩电那样完成在国内市场的绝地反攻,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因为那时国内手机市场基本上被诺基亚、摩托罗拉、西门子、爱立信等国际知名品牌垄断,而国产手机无论在品牌还是核心技术方面都无法与国际品牌抗衡.  相似文献   

16.
马卫 《电子科技》2000,(8):25-25
现在,让我从币场上选购一部手机,我不会选择国产手机。恕我直言,这一阶段的国产手机首先缺乏竞争所需要的“个性尽现”;第二,缺乏市场宣传;第三,市场定位不确定;第四,价格优势不明显。种种原因使得我们这些并非崇洋媚外的顾客对国产手机真是“想说爱你不容易”,所以更多的还是选择洋手机厂这是个标榜个性的时代。我会选择整天叫嚷着“新生代,真本色”的2088,或者在那部动人的偶像剧里入手一部的768,也许还会选择被减去天线、彩色外壳变来变去的3210。目前国产手机还太缺乏自己的个性。你看洋手机厂家每推出一种新型号,相应的…  相似文献   

17.
《电子测试》2003,(10):56-59
现在中国手机市场正在急剧变化之中,国产手机厂商凭借渠道的优势和大量新款手机的推出,在手机市场的竞争中市场份额获得了很大的提高,而国外手机厂商也在总结经验,进行手机渠道的改革。随着手机厂商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和手机销售利润的缩减,渠道的改革将不可避免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8.
国产手机在刚刚过去的2002年取得了国内手机市场30%的份额。有媒体称2002年为国产手机的“元年”,可见业界对国产手机的期望之高。但繁荣背后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始终令人无法释然,那就是多数国产手机企业仍将主要精力放在品牌与市场上,而缺乏在自主研发上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9.
近日,各大手机企业纷纷进军双卡双待机手机市场,国产手机几乎悉数涌进,而外资品牌三星、LG、摩托罗拉也推出多款双待机产品.此外,中国联通正全力依靠"双模双待机"占领高端市场,并取得了良好战绩;中国移动也不甘示弱,联合手机企业推出"双卡双待机"和"TD/GSM双待机"两类产品.  相似文献   

20.
1998年2月14日,江泽民主席使用广州通信研究所(当时的电子部七所)自主开发的我国第一部GSM手机的工程样机打通了从北京到广州的电话,标志着我国手机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5年过去了,国产手机阴霾的天空逐渐晴朗,稚嫩的双肩也已变得结实。在这5年的时间里,国产手机生产厂已达36家,产品涵盖高、中、低档,并形成了华北、华东和华南三大区域性国产手机制造中心。2002年底国产手机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已达到30%,手机精品也层出不穷,让人目不暇接。南方高科的SC系列、厦新的A8、东信的EG系列、TCL的3系列、波导的S系列等在市场上受到了热烈的追捧。 国产手机还没有从喜悦中回过神来,手机又将被推向无情的市场竞争中。国内家电设备厂商的大举进军和国外厂商的虎视眈眈,使得分食国内市场这块蛋糕的人越来越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那么最后谁将胜出,谁又将被淘汰呢?值此五周年之际,相信大家都会有许许多多的感悟。 本期推出“国产手机5周年”特别策划,从不同角度对国产手机的发展历程、成功原因、竞争态势、技术现状、困境和问题、发展对策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意在让读者对国产手机的发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也希望对国产手机未来的发展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移动通信》编辑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