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山苍子精油是一种纯天然植物精油,本文研究了其对黄曲霉生长、代谢和毒素产生的抑制作用,探讨了山苍子精油对黄曲霉菌的抑菌能力和作用机理。本研究将花生放置于自然环境染菌并分离纯化目标菌,采用形态学并结合ITS序列法进行菌株分类鉴定;结合抑菌圈、抑菌率和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探讨山苍子精油对黄曲霉菌的抑制能力;进行了山苍子精油影响黄曲霉孢子萌发率、生长曲线和黄曲霉毒素B1产生的实验研究;从细胞膜渗透性、细胞酶活性的变化探讨了山苍子精油抑制黄曲霉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从腐败花生中分离筛选出菌株HB2,经ITS序列法鉴定为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黄曲霉素测定结果显示其含有黄曲霉素B1(AFB1),质量浓度为3.4×103μg·kg-1(纯湿菌体);抑菌圈随精油浓度的增大明显变大,对黄曲霉的最低抑菌体积分数(MIC)为0.800μL·mL-1;孢子萌发率、牙管长度、黄曲霉菌体的生长量和AFB1的浓度随培养液中精油浓度的增大呈显著下降趋势,当山苍子精油浓度为0.100μL·mL  相似文献   

2.
探讨抗菌肽AMP-17对食源性微生物黄曲霉孢子萌发、菌丝生长、产毒等的影响。通过微量液体稀释法测定AMP-17对黄曲霉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并绘制生长曲线。血球计数板及干重法计算经AMP-17作用后,黄曲霉的孢子萌发率、菌丝生长抑制率。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AMP-17对黄曲霉毒素产量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AMP-17作用后黄曲霉孢子及菌丝体的形态结构变化。结果显示,AMP-17对黄曲霉的MIC为50μg/mL;生长曲线显示其能显著抑制黄曲霉的生长;50μg/mL AMP-17作用后黄曲霉孢子萌发率为8%,菌丝抑制率可达72.5%;低浓度的AMP-17即可显著降低黄曲霉毒素的合成;经AMP-17干预后,黄曲霉孢子及菌丝形态结构均遭到明显破坏。因此AMP-17对黄曲霉的生长及产毒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该研究结果为AMP-17应用于食品防腐提供了实验依据,可进一步丰富食物防腐剂种类。  相似文献   

3.
黄曲霉毒素是花生中重要的污染物,对人畜的健康具有极强的危害性。本研究筛选对黄曲霉毒素污染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有益微生物,为花生中黄曲霉毒素污染治理提供支持。本研究从河北省滦南县、滦县、玉田、丰南等主产区县的花生中分离有益微生物,通过室内外实验,获得对产毒黄曲霉较强拮抗菌株B25-5。经分子生物学及理化性鉴定,该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进一步开展了B25-5对黄曲霉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黄曲霉毒素的消减作用及黄曲霉毒素的分解作用等几个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拮抗菌可以显著的抑制产毒黄曲霉孢子的萌发、生长、菌丝的生长,降低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及消除黄曲霉毒素。  相似文献   

4.
不产毒黄曲霉菌对产毒黄曲霉菌产毒抑制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实验6株菌分离自广东、山东、辽宁和湖北四省的花生土壤中,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均为黄曲霉菌,HPLC测定其产毒能力,其中GZ-6为产毒菌,GZ-15、WF-5、WF-20、JZ-2和YC-8为不产毒菌。分别以花生和玉米为培养基,将不产毒黄曲霉菌和产毒菌(孢子浓度:104:105或105:105)进行混合培养,测定不产毒菌对产毒黄曲霉产毒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不产毒菌对产毒菌产毒的抑制率随着其孢子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加强,当孢子浓度比为105:105(不产毒菌:产毒菌)时,5株不产毒菌在玉米培养基上对产毒菌产毒的抑制率为34.55%~75.94%,在花生培养基上对产毒菌产毒的抑制率为38.03%~83.03%,其中WF-5、WF-20和GZ-15这三株不产毒菌对产毒黄曲霉产毒的抑制效果均达到75.00%以上,可以作为田间防治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5.
黄曲霉毒素具有诱导突变、抑制免疫和致癌作用。控制黄曲霉毒素污染一直是世界性难题,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实验研究了香菇纤维素衍生物GPX抑制黄曲霉菌产毒活性,初步探究了GPX抑制黄曲霉菌产毒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0、50μg/mL的GPX对黄曲霉菌产毒的抑制率分别达到70%、95%,而100、250、500、750、1000μg/mL的GPX对黄曲霉菌产毒的抑制率均可达到100%,抑制活性极其明显。GPX离体抗氧化能力很低,但是能够缓解黄曲霉菌丝的氧化胁迫。此外GPX促进了黄曲霉细胞内囊泡过早与大液泡的融合,该现象能够抑制黄曲霉毒素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石香薷提取物抑制黄曲霉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石香薷提取物抑制黄曲霉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杯碟法测抑菌圈,参考Victor方法测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平板法计数黄曲霉孢子萌发,显微镜观察石香薷提取物作用后的黄曲霉的形态.结果石香薷提取物抑制黄曲霉MIC为0.15 mg/mL,MBC为0.20 mg/mL;石香薷提取物对黄曲霉孢子萌发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使黄曲霉菌丝、足细胞、孢子梗的形态发生明显改变.结论石香薷提取物对黄曲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菌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其作用机制是药物首先破坏细胞壁、膜结构,影响细胞正常新陈代谢,从而影响孢子萌发、菌体形态的改变,进而抑制菌体生长.  相似文献   

7.
黄曲霉菌及其毒素严重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本文旨在探寻非脱羧勒克菌对黄曲霉菌及其毒素污染防控效果。从湖北黄陂分离筛选出一株非脱梭勒克菌wt16,将其与黄曲霉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共培养后测定非脱羧勒克菌wt16菌株对黄曲霉菌生长及产毒的抑制率。结果表明,在沙氏液体培养基中,非脱羧勒克菌wt16能明显抑制黄曲霉菌的生长及产毒,对其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77%~92%,对其产毒的抑制率为90%~96%。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非脱羧勒克菌wt16能改变黄曲霉菌丝的形态,使得黄曲霉菌丝体由规则的球体聚集成不规则形状,单个菌丝会由细长型断裂成小截形态,菌丝表面也变得更为光滑;并且发现wt16在花生粉及未受机械损伤的花生颗粒上对黄曲霉菌的生长及产毒均表现出很强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非脱羧勒克菌wt16菌株发酵上清液中含有能抑制黄曲霉毒素合成的有效成分,且该发酵上清液的制备以培养4 d以上为最佳,培养温度为15~40 ℃。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吲哚对黄曲霉的生长以及产毒的抑制作用。通过96孔板微量法发现吲哚能够抑制黄曲霉的生长,其最小抑制浓度(MIC)为100μg/m L;进而采用差量法测定了吲哚对黄曲霉菌丝生长量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200μg/m L的吲哚处理可以完全抑制黄曲霉的菌丝生长。此外,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发现吲哚浓度达到50μg/m L时,尽管对菌丝生长量没有明显影响,但是可以有效地抑制黄曲霉毒素B1的产生。这些结果说明吲哚抑制毒素产生并不是通过抑制生长来实现的。为了进一步了解吲哚对毒素产生的抑制机制,本研究通过RT-PCR分析了吲哚对黄曲霉产毒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吲哚对产毒调控基因afl R的影响与其对毒素的作用趋势相同,同时吲哚还能够下调其他一些产毒相关基因afl K和alf D的表达。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吲哚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应用于粮食和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普洱茶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组成十分复杂,尤其是黑曲霉等霉菌起到主要作用,因此一些消费者担心普洱茶在发酵过程中受到黄曲霉毒素(AFS)的污染。本文通过测定菌落直径、孢子萌发及菌丝体干重等方法研究云南大叶种茶提取物对产毒黄曲霉AS3.4408生长的影响;采用紫外荧光法和HPLC法研究云南大叶种茶提取物对产毒黄曲霉AFS生物合成的影响;并将产毒黄曲霉AS3.4408接种到云南大叶种茶叶中,检测茶叶中的AFS含量,以求对普洱茶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研究表明,云南大叶种茶提取物对产毒黄曲霉AS3.4408菌落的生长及产毒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存在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将产毒黄曲霉AS3.4408接种到云南大叶种茶叶中,菌株生长良好,但茶叶基质经HPLC检测,未检测到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表明云南大叶种茶中的某种(些)成分对黄曲霉毒素的生物合成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氧化应激与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的持续相关性,研究了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对黄曲霉生长及产毒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茶多酚对黄曲霉菌丝体形态的影响,旨在寻找一种安全、高效、环境友好型的抑菌剂来控制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结果表明:茶多酚对黄曲霉菌落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在10 mg/m L浓度下,抑制率达到48.41%,使黄曲霉菌落生长速率为(5.57±0.16)mm/d,延滞期为(1.32±0.13)d;而茶多酚对黄曲霉产毒抑制效果显著,在1,5和10 mg/m L浓度下,茶多酚对AFB1生物合成的抑制率分别达到了60.15%,87.12%和97.48%;且茶多酚可严重破坏黄曲霉菌丝体的超微结构。因此,茶多酚可作为天然抑菌剂应用于食品与饲料中,控制黄曲霉毒素的污染。  相似文献   

11.
张霞  王志勇  王维刚 《纺织器材》2021,(1):16-17,40
为保证转杯纺纱机给棉板和给棉罗拉对棉条具有一定的握持力,确保棉条被分梳辊匀速抓取并且不损伤棉纤维,介绍给棉板加压弹簧的结构、作用,分析影响其压力的因素并进行测试。指出:影响纺纱质量的主要因素是转杯、假捻盘、分梳辊以及给棉板与给棉罗拉对纱条产生的握持力;试验表明配置苏拉式纺纱器时,在加压片弹簧其他尺寸不能改变的条件下,厚度为A_0~(+0.2)mm的片弹簧对纱条产生最佳握持力,能保证纱条均匀输送给分梳辊抓取且分梳充分,从而消除因压力问题产生的条干不匀和粗细节,提高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12.
王志勇  张恒才 《纺织器材》2004,31(6):5-6,43
从理论和实验数据两方面分析讨论了弹性管材料及结构参数对其弹性的影响 ;同时讨论了加工工艺对弹性管弹性的影响 ,以及弹性管设计开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微胶囊抗氧化剂对油脂稳定性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油脂的稳定性是保证油脂及富含油脂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因素。研究了抗氧化剂BHA、TBHQ 和微胶囊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性能,证明后两者对油脂均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但只有微胶囊抗氧剂在高温油炸下仍有较满意的抗氧化效果,能使油脂的使用寿命延长4倍以上。微胶囊抗氧剂可提高产品的热稳定性,还可通过各抗氧剂单体之间以及与金属离子螯合剂之间的协同增效作用,使油脂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是应用于油脂及高温油炸食品的一种较安全、高效和成本较低的油脂抗氧剂。  相似文献   

14.
在低筋粉中分别添加不同比例的木瓜蛋白酶(PAP)、中性蛋白酶(NEP)、菠萝蛋白酶(BRP)制作饼干,以添加焦亚硫酸钠(SMS)和半胱氨酸(CYS)的饼干为对照,将比容、质构、色度作为评价指标,研究不同蛋白酶对饼干品质的改良作用及差异。试验结果表明,3种蛋白酶均能增大饼干比容、改良饼干质构,且PAP的效果最优。当添加量相同时,PAP对饼干品质的提升效果优于SMS与CYS,NEP与BRP效果弱于SMS对照组,但优于CYS对照组。面团流变、面粉溶剂保留率、面筋蛋白分子量分布研究表明蛋白酶添加改良饼干品质的主要原因是酶有效降低了面筋蛋白中谷蛋白大分子聚合体的含量,从而弱化了面筋,与SMS或CYS弱化面筋的方式存在本质差异。  相似文献   

15.
印刷滚筒采用斜齿轮传动是现代印刷机的基本要求,传动过程中必然在轴线方向产生一个分力,这个分力会使滚筒在轴向方向上产生一个较小的位移,即轴向串动。印刷过程中,滚筒的轴向位移量过大或过小,都会对印刷品产生不不良影响。同时,滚筒的轴向串动量是鉴定印刷机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现代高速印刷机,对机械性能和滚筒的轴向串动量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解决在高速运转情况下,有效地掌握和控制滚筒轴向串动量,采用了激光多普勒测振仪,测试并分析各滚筒轴向串动量。以某四色印刷机作为测试对象,通过合理地在滚筒上选定测点,采集了的橡皮滚筒、压印滚筒及传纸滚筒的轴向振动信号,并通过求积分,得到各滚筒的在不同速度下的轴向串动量,并进行了分析,说明印刷速度越高,同种滚筒的轴向串动量越大,表明串动量的大小跟印刷速度有关。在相同速度下,橡皮滚筒与压印滚筒、传纸滚筒的串动量差距较大,表明滚筒串动量大小跟滚筒的装配结构有关,测试结果与滚筒的实际结构和装配情况一致,可作为控制串动量大小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将Nisin按不同浓度的添加量添加到牛乳中制成酸奶,测定酸奶在发酵过程及4℃贮存过程中的酸度、粘度、pH、乳酸菌活菌数、霉菌以及酵母菌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添加Nisin可有效抑制酸奶的后酸化,酸奶在保质期内酸度变化在68~78°T之间,pH在4.33~4.53之间,乳酸菌活菌数在2.1×106~2.08×108CFU/mL之间。添加Nisin延长了酸奶的发酵时间,酸奶在保质期内粘度较低,在抑制霉菌和酵母方面无差别。Nisin含量为60IU/mL时对酸奶品质影响不明显,可有效抑制酸奶后酸化进程,延长酸奶保质期。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各种功能纤维的性能进行分析,结合不同鞋类代用革材料的应用,提出了鞋类功能纤维的应用规律和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18.
纤维素酶对大曲酒风味物质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固态发酵工艺中纤维素酶对大曲酒中醛、醇、有机酸、酯等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酒醅中纤维素酶添加量为10FPU/kg(糟)时,所产酒的醛类物质、杂醇油含量最低,而四大乙酯及丙酸乙酯含量较高,对应酸的含量也高.当纤维素酶添加量为30FPU/kg~50FPU/kg(糟)时,所产酒的风格突出、口感较好.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pH和离子强度条件下,壳聚糖对大豆球蛋白(11S)聚集情况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添加壳聚糖可以显著抑制大豆球蛋白(11S)在其等电点区域(pH5.0)的聚集情况,并且通过粒度与ζ-电位的测试发现壳聚糖与大豆球蛋白(11S)的作用方式是静电相互作用。在0.1wt%壳聚糖存在时,大豆球蛋白(11S)溶液的等电点从pH5.09改变为pH7.81。而NaCl的存在会屏蔽壳聚糖的正电荷,从而减弱静电相互作用,使体系的聚集情况增加。在一定的pH和离子强度下,壳聚糖对大豆球蛋白的热诱导聚集同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影响辣椒碱稳定性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调味料和不同温度处理对辣椒碱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盐度对辣椒碱破坏性较大,而高浓度的油则有利于辣椒碱的保存。在中性条件下辣椒素最稳定,偏酸或偏碱性越强,越不利于辣椒碱。温度越高对辣椒碱的破坏性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