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丹江口水库消落带植被群落恢复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培  王超 《人民长江》2018,49(2):11-14
为充分利用丹江口水库库区消落带的土地资源,根据丹江口水库消落带形成时间短、地形差异大、人地矛盾突出的基本特征,提出消落带植被群落恢复的基本思路,包括库滨植物群落现状调查,消落带适生植物种质资源筛选,以及陡坡和缓坡群落配置。丹江口水库库滨有维管植物72科208属285种,共划分7种植物群落类型。通过筛选得到各类耐淹耐旱草本植物、灌木适生植物资源40多种。库区湖北境内消落带地形普遍较陡,可分高中低区位构建植被群落配置模式12种;河南境内地形较缓,可在高区位配置经济苗木,在中低区位构建植物群落配置模式12种。通过上述措施,有望恢复库滨生态屏障功能,促进库周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3年金沙江干流8个典型断面的植被生态现场考察资料,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对金沙江干流的植被空间异质性及其对生态恢复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干流植被空间异质性特征明显,表现为上、中、下游植被景观格局、群落结构与物种组成均存在明显的差异;2金沙江干流自然植被群落的结构完整性不高、组分单一、多以灌木和草本为主,生长型和生活型上具有多旱生、寒生植物的特点;3自然植被及其空间分异对干流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指示意义,建议在金沙江干流的生态恢复实践中,充分尊重植被空间异质性的自然规律,分区域、分类型地制定生态恢复策略,同时利用好本土植物种子资源,以旱生灌、草类植物作为先锋物种,分步骤、分阶段地开展生态恢复工作。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植被耗水特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土高原植被耗水特征是确定植物空间配置及植被恢复目标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有关研究成果的分析认为,黄土高原植被耗水特征主要有:①干旱区植被耗水量明显低于其他区域,其他区域间植被耗水量差异不明显;②供水量是影响植被耗水量的重要因素,干旱区丰水年植被耗水量可达欠水年的3倍以上;③黄土区林地总耗水量与植被生物量无关,蒸腾耗水量与植被生物量呈正相关关系;④植被建设应以降雨量为主要依据,以植被蒸腾耗水量达到降雨量的68%以上为宜。  相似文献   

4.
祝立忠  李刚 《人民长江》2008,39(7):27-28
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土质边坡植被恢复不仅是适应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需要.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作为西部水电开发的典范工程,在土质边坡开挖后的防护中采用了TBS植被防护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结合场内交通8号和10号公路工程土质开挖边坡的植被防护,简要介绍TBS植被防护的施工工艺、植物选择及生长过程.实践表明,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科学合理地选择植物,植被经历生长与自然选择,能与当地物种交互生长和谐共生,最终可以形成健康稳定的植被生态群落.达到了快速稳定边坡、保护和美化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恢复坡地生态平衡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以郑西客运专线DK297+183至DK298+420的黄土路堑高边坡为试验段,探讨了采用工程防护与植被防护相结合的方法对黄土路堑高边坡进行防护的可行性,从边坡稳定和坡面植被根系特性两个方面分析了黄土路堑高边坡的适宜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植被防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合理坡型,在坡面形成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并进行植物的合理配置,该植被防护技术可应用于黄土路堑高边坡的防护且有利于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6.
长江三峡库区属湿润亚热带季风区,植物种类丰富,是华中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份。现存森林植被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山地和偏辟沟谷,三峡工程不同蓄水位方案都不会淹没大面积森林植被。库区分布的古老、孑遗植物和珍贵树种大多在海拔300米以上,只有个别珍稀植物位于高程150米或180米左右,因此水库淹没不会造成大量珍稀植物灭绝。水库淹没主要是对人工栽培植被、特别是柑桔林有影响。但库区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水库对局地气候的调节作用,对柑桔生长有利,因此可将柑桔林等有计划地向高处发展。为合理利用库区植被资源,改善自然生态,应根据值物群落特点和演替规律合理种植和采伐,采取综合措施,全面规划,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7.
柳梦阳  槐文信 《水利学报》2021,52(11):1324-1331
水生植被对维持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而绕有限尺寸淹没植被群落的流动又对物质输移和植被演化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将淹没植被群落概化为圆形刚性圆柱阵列,并基于实验室水槽实验,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不同密度植被群落的尾流时均流场进行测量,以探究植被密度变化对其尾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斑内的顺流向出流强度随植被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同时植被斑直径的大小也对出流强度有影响;当植被密度大于0.1时,植被斑的群体行为变得十分明显,在时均流场中植被斑下游会产生类似于淹没实心圆柱的三维“拱”形回流涡,其与植被斑之间的距离随植被密度的增大而减小;稳定尾流区长度与拱形涡到植被斑后缘的距离成近似正线性相关关系。研究成果对深入理解植被群落的绕流结构具有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8.
辽西沙化地区主要植被类型土壤抗剪强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辽河流域辽西沙化地区受风水侵蚀的5种不同植被类型与裸地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植被类型和裸地土壤抗剪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乔灌混栽林、灌木林、草地、乔木林、裸地、农田。乔灌混栽林较灌木林土壤抗剪强度提高了6%,较裸地土壤抗剪强度提高了29.31%。由于频繁耕作等原因,农田土壤抗剪强度较乔灌混栽林降低了31.6%,较草地土壤抗剪强度降低了26.03%。乔灌混栽林土壤抗剪强度最高,是土壤有机质、植物根系和土壤团聚体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植物的选择是植被恢复成功的关键,本文在对河道植物作用探讨的基础上,结合涪江河道大流量、多泥沙特点,以豫江大堤综合整治工程为例,开展植物选择及植被配置研究,为豫江大堤生态修复工程提供技术支持,实践结果表明:生态修复区植物配置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果和景观效果,为河道生态修复提供了更好的实践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10.
东江中游河边植被多样性调查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被多样性作为河流健康评价体系的指标之一,反映了植被稳定性对河流健康程度的影响。通过对东江惠州段泗湄洲的植被进行调查分析,采用夏侬-威纳(Shannon-Weiner)多样性和均匀度评价法,对河边植被多样性进行了评价,分析得出了不同高程植被群落的物种组成。亚热带地域河边植被发育较快,植被演替主要决定于淹没频率与高程。从低滩到高滩,植被类型从草本向灌木、最后向木本过渡。植被的多样性也随着高程的增加而提高,高滩植被相对完整、稳定,其生物多样性指数比温带地区的指数高。水位的变化对低滩植被多样性的影响很大。低水位时,低滩散布多种草本植物;而高水位时,部分物种淹没死亡,余下以禾本科和沙草科植物为优势种草本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11.
靖德兵  洪剑明  尹炜 《人民长江》2008,39(16):22-24
系统分析了国内外常用的人工湿地植物种类及相应多种类复合湿地植被的生态特征与净化功能,指出复合植被有利于处理多种类物质形成的复合污染、丰富湿地微生物种群和提升湿地的景观娱乐价值.在复合植被系统中,植物个体间通过对光等环境因素的竞争以及根系分泌物、枯落物释放化感物质来影响植被群落的稳定性,普遍地进一步提高了人工湿地系统的污水净化效率.因此,建设多种类复合湿地植被不仅是提升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效率和生物多样性、游憩品质效果的重要途径,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湿地占地面积大的缺陷,促进了湿地在人口密集区域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沉水植被在水流作用下状态会发生改变,进而会对河流生态系统产生一定影响。通过室内水槽模型实验观测了均匀流下沉水植被群落内部各植株的状态,并分析了沉水植被群落状态以及内部植株相对间距对植被群落水流阻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沉水植被群落内部,各个植株的相对刚度各不相同,并且其状态随来流条件变化而改变,对于不同种群的沉水植被群落,在相同水流条件下也可能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当沉水植被群落的植被处于非直立状态时,随着植被从弯曲状态向直立状态转换,水流阻力也在不断增大;植被处于完全刚性状态时,阻力系数则与植被相对刚度无关,仅与水流条件有关,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减小;沉水植被群落内部植被相对间距不同,其阻水效果也不同,在相同植被状态下,植被相对间距越大,也就是植被带越长,植被阻力越大。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气温与降水机制对植物的生长和分布影响作用显著,植被覆盖时空演变规律分析对揭示植物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意义重大。本文基于2000—2015年山西省NDVI的遥感影像资料,运用趋势分析、空间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植被生长时空演变规律,并探讨植被覆盖变化与气象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省内年际、四季及年内月尺度NDVI均呈上升趋势,年际、四季转折点均处于2005年;年内月变化呈先增后降的趋势;省内植被覆盖度西北部较差,东南部良好;夏季植被覆盖程度最佳,春季较差;年际间和年内月NDVI与气温、降水呈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可为其他相关性分析提供参考,尤其是区域植被覆盖率与地下水水资源存储量的研究,同时也可为高效实施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及合理控制植被生长过程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选取内蒙古达拉特旗合同沟小流域不同坡度(5°、10°和15°)、不同植被配置模式的18个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运用野外试验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坡度的土壤水分特征变化规律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梁伟 《陕西水利》2017,(Z1):169-170
风能是洁净可再生能源,因此风电场建设有利于电力行业的长远发展。但是由于风电场建设中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若不采取适宜的保护措施会影响生态系统发展。为此,可从植被恢复入手开展环保建设。本文结合大顶山风电场工程的相关情况对植被恢复进行分析。首先对风电场的气候和土壤、植被特征进行分析,然后从植被恢复的施工技术进行阐述,并且主要从植被的选择和优化配置进行研究,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闫芊  蒋海涛  陆健健 《人民长江》2008,39(23):75-76
对比研究了崇明东滩围垦区和潮滩湿地环境因子、植被多样性以及生活型等生态特征。围垦区土壤环境因子与潮滩区相比差异性显著,更接近陆生生态系统。围垦区植被生物多样性高于潮滩湿地,潮滩湿地植被以莎草科和禾本科植物为主,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为2.251,围垦区植被以菊科和禾本科为主,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为3.177。潮滩湿地植物主要以隐芽植物为主,占66.7%。围垦区域内植物主要以1 a生植物为主,占58.8%,并且出现了地面芽植物和地上芽植物。潮滩湿地中水生植物占较大比例,围垦区水生植物的比例减少,陆生植物的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17.
鄱阳湖沙地植物调查及植被恢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明浩  杨洁  段剑  张杰  宋月君 《人民长江》2012,43(20):70-74
为恢复鄱阳湖沙地的植被状况,在实验区内混合配种各种当地草本植物、引进外来植物、乔灌木等,从植被覆盖度、养分含量、草被生物量、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进行了调查。试验结果表明,在鄱阳湖沙地配置狼尾草、棕叶狗尾草、狗牙根草坪和宽叶雀稗等草本植物与湿地松、刺槐、枫香、胡枝子等乔灌木,能够起到一定的增加植被覆盖度、改良土壤、增加物种多样性的作用。研究结果为鄱阳湖沙地植被恢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水资源承载力核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黄土高原的水资源短缺、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根据黄土高原62个气象站1980—2008年气象数据,运用Penman-Monteith模型和分段单值平均作物系数法,通过构建适合黄土高原植被蒸散量与需水量的模型,研究该地区不同植被类型需水量及其时空变化规律,估算在自然降水条件下的植被理论覆盖率,提出了在黄土高原区域植被恢复重建过程中可参考的水资源承载力。计算结果表明:黄土高原主要植被类型全生育期多年平均需水量分别为:刺槐林450~800 mm,油松林500~900 mm,紫花苜蓿300~600mm,苹果400~700 mm。在有效的自然降水条件下,黄土高原各研究站点的林草植被理论覆盖率分别为:阔叶14%~65%,针叶13%~60%,草地7%~51%,经济林16%~64%。  相似文献   

19.
为挽救黑河下游额济纳地区严重退化的生态环境,本世纪初开始向下游实施生态输水工程。本文通过对2000-2009年的MODIS/NDVI序列分析,揭示了生态输水以来额济纳地区植被时空变化格局;基于不同时空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和实地考察资料,分析了植被变化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1)研究区内80.4 %的绿洲区植被和91.5 %的荒漠区植被呈恢复趋势。绿洲区内年累积植被指数序列趋势度大于0.14 a-1 的区域都存在农田开垦或弃耕地复播现象;荒漠植被的显著恢复主要发生在西河中、下游和东河下游地区。(2)研究区内19.6 %的绿洲区植被和5.1 %的荒漠区植被进一步退化,退化区主要分布在衬砌渠系两侧和一些干涸或径流减少的自然河流两岸,植被退化主要是乔木林的退化。(3)大范围的植被恢复主要原因在于地下水环境的整体好转,以及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地下水环境的整体好转取决于黑河中游来水量的增加和下游输水方案的实施。(4)研究区植被退化的直接原因在于目前输水方案实施引起的局部地表水环境恶化。基于植被动态监测和局部植被对全局生态的重要性评价,确定合理的输水方案,对于区域生态环境演变进入良性循环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滨河植被对河湾横向迁移的作用,以及河湾迁移对滨河植被群落分布的影响,对黄河源区兰木错曲弯曲河段崩塌块、凹岸植被生物量和凸岸植被多样性进行现场调查统计,给出了河湾迁移速率的估算方法。结果表明:其迁移速率与凹岸植被生物量呈指数关系;河湾凸岸边滩的泥沙沉积在不同重现期洪水作用下,形成不同的植被条带,对应于5种典型的植被群落;河湾的横向迁移对滨河植被生态系统具有调节作用,形成一种牧草先增多后减少再增多的草场更新机制,原生演替不断循环进行,以维持草场的长期可持续放牧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