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流化床反应器,研究了高含水抗生素菌渣直接燃烧的NOx、SO2排放特性。结果表明,增加过量空气系数,NOx排放浓度升高,SO2排放浓度降低;升高燃烧温度,NOx及SO2排放浓度均升高;随着燃料含水率的增加,NOx及SO2排放浓度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空气分级燃烧能有效降低NOx排放,二次风率增加,NOx排放浓度显著降低;当二次风率为3/7时,NOx排放浓度较传统燃烧降低50%。添加CaCO3进行炉内脱硫,实验结果显示:随钙硫摩尔比(Ca/S)增加,SO2排放浓度下降,当Ca/S 3时,SO2排放浓度降低到25 mg·m-3以下,脱硫效率超过99%。  相似文献   

2.
在6kWth鼓泡流化床实验台上进行了城市污泥的燃烧实验,研究了烟气再循环气氛和空气气氛下燃烧温度、过量氧气系数、二次风比率对气态污染物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燃烧温度升高,NO排放浓度明显升高,SO2排放浓度亦呈上升趋势;过量氧气系数提高,NO排放浓度呈显著上升趋势,SO2排放浓度则呈下降趋势;增大二次风比率,NO排放浓度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但总体减排效果并不明显,SO2排放浓度出现少量增长;烟气再循环工况下,NO排放浓度随燃烧温度和过量氧气系数变化的趋势与空气气氛燃烧时一致;烟气再循环率从0增加至1,NO排放浓度明显下降;烟气再循环率达到较高值后,NO排放浓度随之提高而降低的趋势减弱;烟气再循环率逐渐升高过程的前期,烟气中CO浓度出现显著升高;再循环率超过0.3后,CO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不再升高。  相似文献   

3.
刘谦冬 《大氮肥》2023,(6):384-388
某热电厂煤粉锅炉烟气超低排放改造后,粉尘指标测量值受烟气中SO3影响,在线粉尘仪测量值波动很大。针对烟气中SO3来源和SO3对粉尘检测数值影响的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对烟气中SO3含量的控制方法和SO3影响粉尘量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赵强  傅斌  金燕  周托 《煤炭转化》2022,(6):80-88
为探究循环流化床锅炉在燃用非设计煤种时脱硫脱硝系统的运行情况,并对其进行经济性分析,以某350 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CFB)为研究对象,采用炉内结合尾部半干法两级脱硫超低排放系统,通过实炉试验探究了在满足超低排放条件下,锅炉在燃用三种非设计煤种及三种不同负荷时炉内和尾部半干法脱硫系统的运行情况,并基于自行构建的经济性分析模型,从脱硫脱硝运行费用角度分析了不同条件下满足超低排放时机组的经济性。结果表明:在入炉煤硫含量远高于设计值的情况下,CFB锅炉采用炉内脱硫结合尾部半干法脱硫的超低SO2排放技术,仍可稳定满足超低排放要求,具有显著优势,通过合理控制炉内脱硫程度(即改变锅炉出口SO2质量浓度)存在最佳的系统运行经济性;煤种硫含量的变化直接影响着系统的经济运行方式,在硫质量分数分别为0.82%,1.21%,1.62%时,调整锅炉出口SO2质量浓度分别为1 016 mg/m3,1 158 mg/m3,1 259 mg/m3时,系统的运行经济性最好;锅炉燃用...  相似文献   

5.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设备可以有效脱除烟气污染物NOx,但也会催化生成SO3,从而危害设备安全和大气环境。本研究在模拟SCR实验台基础上考察了温度、烟气气氛和催化剂组分对SCR催化剂催化生成SO3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温度升高会提高SO3的生成率;O2含量对SO3的生成产生影响,但是O2含量超过2%后影响微小;增大SO2浓度会降低SO3生成率,但SO3总量仍不断提升;一定浓度的NH3显著抑制了SO3的生成,同时产生大量硫铵盐沉积物,而NOx中的氧化性气体NO2会提高催化剂中V5+的比例,促进SO3生成;实际反应过程中脱硝与SO2氧化存...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生物质掺烧下烟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特性,在58 MW循环流化床(CFB)机组开展烟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掺烧的生物质可显著降低VOCs以及NOx和SO2的排放。混合燃料燃烧特性的改变导致VOCs减排,VOCs减排效果最明显出现在生物质掺烧比从20%提升至30%时。生物质含有更少的S和N元素,是降低NOx和SO2排放的原因。生物质掺烧比为40%时VOCs等污染物排放最低。综合电厂实际运行情况,30%为最优掺烧比;分析表明,VOCs组分数量与燃料中生物质比例有很强的正相关性。生物质掺烧条件下VOCs的排放具有与燃煤锅炉和生物质锅炉不同的特征。在2种不同掺烧比下,VOCs排放占比最大的均为苯系物,分别达44.38%(20%)和33.75%(40%)。在20%掺烧比下其次是烷烃类(33.62%)、酯类(9.96%)等。在40%掺烧比下依次为酯类(22.75%)、烷烃类(16.16%)等。苯系物的排放以苯、甲苯等为主,烷烃的排放以正己烷为主,酯类则以乙酸乙酯为主;臭氧生成...  相似文献   

7.
甲乙酮装置热媒炉烟气中NOx的含量大约为130 mg/m3,从NOx生成机理出发,采用分级燃烧技术、助燃空气-烟气内循环技术、燃料-烟气内循环技术和二次风布置技术相结合的改造方案,可显著降低热媒炉烟气中NOx排放浓度。NOx排放浓度从改造前的130mg/m3下降至45 mg/m3以内,满足当地环保部门超低NOx排放限值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生物质与兰炭掺混燃烧被认为是解决大量碳排放、NOx和SO2 等空气污染相关问题的潜在途径。分别通过热重试验和滴管炉试验研究纯兰炭、兰炭与生物质混合物空气分级燃烧特性,分析掺混比对混合燃料着火温度、燃尽温度、结渣特性、沾污特性及燃烧特性指数的影响,确定适宜空气分级燃烧比例、最佳燃烧温度和最佳掺混比。结果表明,掺烧生物质可有效降低混合燃料着火点,其着火点由474℃降至300℃,掺烧生物质后燃尽温度略降低,兰炭掺混生物质燃烧未明显提高燃烧特性指数;兰炭粉掺混生物质燃烧有高灰分沉积倾向,结渣倾向小。相比掺烧前,不同温度掺烧生物质后出口NOx和SO2质量浓度均较低,1 200℃出口NOx和SO2质量浓度降幅均较高,分别达87.27%和80.2%。未空气分级时,综合出口NOx等参数得出,适宜生物质质量分数为30%~40%,最佳燃烧温度1 200~1 300℃。分级燃烧时,生物质质量分数30%的NOx初始排放随温度变化平缓,稳...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燃煤电厂烟气中SO3浓度迁移规律,以西南某660MW机组为例,在不同工况下、不同采样位置处对烟气中SO3浓度进行测量,试验结果表明:燃煤电厂烟气中SO3的整个迁移规律是先升后降的过程。在工况1条件下,SO3生成率为57.6%,SO3总脱除率为82.4%。在工况2条件下,SO3生成率为52.2%,SO3总脱除率为80.4%。该机组在超低排放改造后,其环境保护设施能够高效协同脱除烟气中S O3。在燃用高硫煤工况下,出现了总排口烟气中SO3浓度(36mg/m3)高于SO2浓度(27mg/m3)的现象,容易形成蓝色烟羽。建议针对我国燃用高硫煤电厂进一步开展高效协同脱除SO3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0.
富氧燃烧技术是目前最有可能大规模推广和商业应用的碳捕集与封存技术之一,其中,烟气压缩净化及CO2提纯对于整个富氧燃烧系统至关重要。然而,目前研究多聚焦于富氧燃烧后烟气压缩净化的工艺验证,而对烟气压缩纯化各单元运行特性的研究仍不深入,特别是烟气压缩净化过程杂质污染组分的迁移转化、系统运行参数与污染物脱除效率的关联仍不明确。且现有研究对净化后烟气的深度提纯及高浓度CO2制备的关注也相对较少,直接关系到富氧燃烧系统运行经济性。因此,针对富氧燃烧烟气净化及CO2提纯需求,系统探究了富氧燃烧烟气压缩纯化过程SO2、NOx吸收脱除以及CO2深度提纯等各子系统的运行特性,其中SO2与NOx脱除采用压缩-酸液吸收,CO2深度提纯采用低温精馏。结果表明:通过烟气净化可实现SO2脱除效率达100%,NO脱除效率达99%,同时实现纯度为99.99%的食品级液态CO2制备。烟气净化过程中,气相反应占据主导,提高压力可缩短反应时间;当SO2吸收塔运行压力超过0.8 MPa时,SO2脱除效率可达100%;当NO吸收塔运行压力超过3.0 MPa时,NO排放浓度可达超低排放标准。CO2提纯过程中,提高压力会降低液体CO2纯度。SO2吸收塔运行压力为1.6 MPa、NO吸收塔运行压力为3.0 MPa、CO2提纯塔运行压力为3.8 MPa时,系统整体功耗最低,为0.37 MJ/kg。  相似文献   

11.
在双立磨+煤磨运行的情况下,窑尾在线氧含量6.8%~7.0%。为降低窑尾氧含量对SO2和NOx排放浓度的影响,对现场漏风点进行系统的排查改造,改造后窑尾在线氧含量在4.8%~5.2%,使SO2和NOx的折算排放浓度达到了超低排放要求,减少了协同停窑时间,同时降低了电耗。  相似文献   

12.
采用低氮燃烧器、烟气外循环、分级分区燃烧多元耦合低氮燃烧技术,将两台75 t/h蒸汽锅炉进行技术改造措施。改造后烟气中NOx浓度由改造前的104.2 mg/m3降至40.6 mg/m3,烟尘浓度由改造前的5.6 mg/m3降至4.1 mg/m3,SO2浓度为9.6 mg/m3,年均减少NOx排放50.9 t/a,年均减少颗粒物排放0.7 t/a,烟气中SO2、NOx及颗粒物含量均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61/1226—2018)排放浓度限值。  相似文献   

13.
真空相变加热炉具有排烟温度低、热效率高等特点。针对某油田用300 kW真空相变加热炉内燃烧进行模拟研究,分析不同负荷下炉内温度场、NOx浓度场和速度场的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各负荷在截面高约1.7 m处平均温度均达到峰值,且排烟温度在148.2—177.1℃之间;额定负荷下出口NOx排放质量浓度为52.4 mg/m3;在120%负荷下炉内高温区域扩大,NOx排放增大为72.4 mg/m3;炉内高温烟气呈螺旋上升状,中心区域可引射烟气回流,从而降低中心火焰温度;该结构炉膛底部存在流体滞留区,通过模拟发现将炉膛底部和燃烧器改为12°倾斜结构,可消除底部滞留区,并在额定负荷下NOx排放质量浓度降低为45.7mg/m3,满足排放标准。为优化真空相变加热炉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一座0.5MWt循环流化床热态试验台上进行了石油焦与煤混合燃烧试验,研究了烟气中NO的排放特性,对于石油焦与煤不同燃料配比,不同锅炉运行参数,如一次风率、过量空气系数、床温和Ca/S比等对烟气中NO排放浓度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对纯焦而言,其NO排放浓度较其他混合燃料要高得多,当燃料中焦煤比增大时,NO的排放浓度降低,对不同焦煤比的燃料,随一次风率增大,NO的排放量增加;随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大,NO的排放浓度增大;随着运行床温的提高,NO排放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目前能源结构中,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炭资源占比很高,造成了极大的环境压力。抗生素发酵药渣为近年来产量迅速升高的固体废弃物,也是一种生物质燃料资源,但目前对药渣的能源化利用研究较少。以CH4等气体来模拟药渣可燃成分,利用Chemkin模拟软件中的PFR反应器构建了药渣在O2/CO2气氛下氧气分级燃烧及非分级燃烧模型,对2种情况下NOx生成特性进行了模拟研究,探求了氧气分级及非分级燃烧时各种因素的影响,并利用生成速率分析法和敏感性分析法对结果进行了反应机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氧气非分级条件下,NOx转化率随燃烧温度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在1500℃左右达到峰值;NOx转化率随过量氧气系数增加而升高,在过量氧气系数由0.9增至1.1时,增幅显著。在氧气分级条件下,主燃区燃烧温度对NOx转化率的影响较为复杂;NOx转化率随燃尽风率增加先降低后升高,随燃尽风位置推后降低。氧气分级条件下,还原气氛促进了NOx中N向其他组分转化,能够明显降低NOx生成。当燃烧温度低于1500℃,燃尽风率为0.35左右时,NOx转化率最低。首次对药渣在O2/CO2气氛下的燃烧进行了反应动力学模拟研究,探求了各种因素的影响,为实现药渣能源化利用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为响应“十九大”绿色环保精神,满足循环流化床机组超低排放需求,建立准确的NOx排放浓度机理控制模型对于设计循环流化床机组脱硝自动控制方法具有重大意义。从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机理切入,建立即燃碳模型,并将燃料氮分为挥发分氮与即燃碳氮2部分构建NOx炉内自生成模型;考虑CO和即燃碳对NOx的还原作用推导NOx自还原模型;构建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模型,综合以上模型建立了适应深度调峰的循环流化床NOx排放模型。探究了机组深度调峰下运行参数与NOx排放浓度的关系以及与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效率的影响因素。仿真验证试验表明建立的循环流化床NOx模型取得了较好仿真效果,稳态工况的模型计算值平均预测时间为114 s,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50%;深度调峰下的模型计算值平均预测时间为126 s,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5.42%。模型计算量较实测量提前2~3 min,具有一定预测效果。NOx排放浓度模型可为今后循环流化床机组适应...  相似文献   

17.
新型双流化床炉内NOx生成特性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弋  李建波  王泉海  卢啸风 《化工学报》2018,69(4):1703-1713
运用煤燃烧及NOx生成的详细化学反应机理,通过搭建一维化学反应器网络(1D-CRN),对一个新型双流化床(DCFB)内燃料型N转化为NOx的基元化学反应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并讨论了反应温度、过量空气系数以及一、二次风配比对燃料型NOx生成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相同条件下,循环流化床炉膛出口的NOx排放值为224.48 mg·m-3,而双流化床炉膛出口的NOx排放值为97.29 mg·m-3,双流化床对于燃料型NOx的减排幅度达到了56.66%。此外,促进NOx生成的基元反应主要有R398(NH2+O?HNO+H)、R1-N-1(N-Vol?NH3+HCN)、R569(NCO+O2?NO+CO2)、R17(H+O2?O+OH)等反应,而抑制NOx生成的反应包括R411(NH2+NO?N2+H2O)、R412(NH2+NO?NNH+OH)、R570(NCO+NO?N2O+CO)、R571(NCO+NO?N2+CO2)以及R5(Char+NO?Char+N2+O2)和R6(Soot+NO?n Soot+N2+CO)等反应。这说明反应区域氧气浓度是影响NOx生成的关键,低氧浓度可抑制燃料N向NOx转化。另外,NOx生成值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随着过量空气系数和一次风所占比例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8.
生物质是零碳可再生能源,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虽然被视为清洁能源,但生物质燃烧过程仍会排放NOx(NO、N2O)和温室气体(CH4、N2O、CO2),有必要对生物质直燃的NOx和温室气体排放特性进行研究。测量某15 MW生物质循环流化床的NOx和温室气体排放,并探究了改变床压、一二次风比、前后墙二次风比、废木料掺烧比例等因素对NOx和温室气体排放特性的影响。燃烧调整试验表明:升高床压有利于降低NO排放,但降幅很小,且会造成CO和CH4体积分数上升,CO2体积分数降低;随一二次风比增大,NO排放略降低,这意味着可适当降低二次风以降低NO排放量,CO和CH4体积分数降低,CO2体积分数升高;当前墙二次风开度/后墙二次风开度较小或较大时,均有利于降低NO,CO和CH4排放量也较低;高含氮废木...  相似文献   

19.
根据某石化延迟焦化装置流程,采取针对吸收稳定系统的调整以及加热炉内氧含量的控制来降低烟气中SO2含量的方法。调整前烟气中SO2排放浓度平均值为15 mg/m3和30 mg/m3,调整后烟气中SO2排放浓度平均值为5.1 mg/m3和6.7 mg/m3,均满足排放标准。有效降低了烟气中SO2的含量,并保证了延迟焦化装置的安全环保生产。  相似文献   

20.
在富氧富水蒸气条件下,研究了富含氮的燃料白酒糟在流化床中燃烧时NOx的排放特性。结果表明,在过量空气系数1.2条件下,水蒸气和O2对NOx的生成相互影响。当O2浓度低于约35%时,向燃烧气中加入水蒸气能抑制NOx生成,使烟气中NOx的排放浓度和燃料N转化为NOx的转化率降低;而当氧气浓度高于约35%时,加入水蒸气促进了NOx生成,表明提高氧气浓度使得氧化作用起到主导地位。NOx生成量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少,在较高氧气浓度下,NOx生成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转折点发生在较低的温度;燃烧气氛中添加水蒸气延迟了转折点的发生,使转折点发生在较高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