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慧  韩新宁  韩惠丽  常莉红 《红外技术》2023,(12):1216-1222
为了降低多尺度分解融合算法的复杂性,并提高融合图像适应人类视觉特点,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引导滤波二尺度分解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的方法。首先利用引导滤波对可见光图像实施增强的图像预处理,然后利用引导滤波将源图像分解为基础层和细节层。在细节层的融合规则中我们采用能量保护和细节提取的方法,最后将融合后的细节层与基础层合成融合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所给方法在提高视觉感知、细节处理、边缘保护等方面都有良好的效果。本文最后还讨论了可见光图像增强对融合方法的影响:从实验数据可知,增强可以提升融合效果,但在图像融合中融合方法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2.
刘丹  朱鸿泰  程虎  桑贤侦 《激光与红外》2023,53(11):1778-1784
图像融合是将多幅图像中有用或互补信息整合成一幅图像的过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引导滤波多尺度分解的红外和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在传统的引导滤波图像融合算法的基础之上,利用双引导滤波器代替均值滤波器将源图像分解为小尺度纹理细节、大尺度边缘和基础图像;直接利用纹理细节及边缘层图像构建显著性映射图,用其代替额外的特征提取操作,可很好地突出源图像显著性信息的同时大大降低算法复杂度;利用显著性映射图、Sigmoid函数构造权重图,将源图像中具有视觉意义的信息注入到融合图像中;利用色彩模型转换融合方式,可更好保留图像的色彩信息。定性和定量实验结果证明,相比于传统的基于引导滤波的图像融合算法,本文算法的融合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3.
利用引导滤波的边缘保持特性及梯度保持特性,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引导滤波的子带分解多尺度Retinex红外图像增强算法.首先利用自适应引导滤波对光照分量进行精确估计,生成光谱不重叠的Retinex子带,然后对各个子带进行自适应增强,最后将各个增强后的子带加权融合.实验证明,该算法可有效消除光晕现象及凸显红外图像细节.  相似文献   

4.
针对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易发生热目标亮度损失、可见光图像细节信息丢失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图像增强和滚动引导滤波的多尺度融合算法。首先,提出一种自适应图像增强方法,提高可见光图像的整体亮度,并保持细节处的对比度。然后,根据特征的不同将源图像分解为三层,采用基于引导滤波的显著性提取方法得到亮度层;利用滚动引导滤波良好的尺度感知和边缘保持特性,并结合高斯滤波得到基础层和细节层。最后,对亮度层采用像素值取大的融合规则,提出一种新的最小二乘优化方案对基础层进行融合,使用修正拉普拉斯能量和作为清晰度的度量对细节层进行融合。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融合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在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上都有较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陈文艺  杨承勋  杨辉 《红外技术》2022,44(4):397-403
针对采用红外成像仪获取红外图像边缘模糊、对比度差等缺点造成图像视觉效果差、质量低等问题.以多尺度Retinex算法为框架,依据引导滤波保边和梯度保持性,提出引导滤波和对数变换算法融合的多尺度Retinex红外图像增强方法.首先,用引导滤波替换MSR算法中的高斯滤波来估计照度分量.其次,将照度分量经过对数变换处理,执行低...  相似文献   

6.
陈峰  李敏  马乐  邱晓华 《红外技术》2020,42(1):54-61
针对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时,易产生细节丢失、噪声抑制不佳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滚动引导滤波融合算法.该算法充分利用了滚动引导滤波边缘和局部亮度保持特性,在通过均值滤波将输入图像分解为基础层与细节层的基础上,结合滚动引导滤波与高斯滤波获取输入图像的显著图,利用不同尺度参数的引导滤波对显著图优化得到权重图,将权重图作为权重分别指导基础层与细节层的融合,最后联合融合后的子图重构得到融合图像.针对3类测试数据进行的融合实验表明,与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基于引导滤波、基于显著性检测的两个尺度的图像融合等经典方法相比,本文方法得到的融合图像不但从主观视觉效果上细节信息更丰富、目标对比度加强,并且在非线性相关信息熵、相位一致性等6项客观评价指标上均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8.
针对传统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中存在的目标模糊、细节丢失、算法不稳定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Fuzzy C-means, FCM)与引导滤波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原图像经过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Nonsubsampled Shearlet Transform, NSST)后对低频子带进行引导滤波增强,再利用FCM与双通道脉冲发放皮层模型(Dual Channel Spiking Cortical Model, DCSCM)结合对高低频子带进行融合,最后经NSST逆变换得到融合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稳定,主观评价上所得融合图像目标明确,细节保留较为完整,客观评价上在标准差、互信息、平均梯度、信息熵和边缘保留因子等评价标准中表现优良。  相似文献   

9.
基于变分多尺度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变换域融合法对强噪声抑制能力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变分多尺度分解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首先对待融合图像分别进行变分多尺度分解,获得纹理分量和结构分量.采用引导滤波的方法进行待融合图像的纹理分量融合,在结构分量融合上提出一种以相位一致性、清晰度、亮度综合信息来权衡融合权重的方法,最后将两幅图像融合后的纹理分量和结构分量相加获取最终融合图像.实验结果从主观观察和客观指标看,本文方法在清晰度和细节信息上比离散小波变换(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法、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non-subsampled contourlet transform)法、稀疏表示(sparse representation)法、剪切波变换(shearlet transform)法都要高.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可见光图像可视性差与如何精确控制可见光与红外图像输入量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结合图像自适应增强与独立性、聚焦度、对象性等显著性检测的可见光与红外图像融合算法。首先在可见光图像中引入自适应增强算法提高图像纹理细节的可见性,并对红外图像归一化处理,其次将处理后的图像利用引导滤波分解为细节层与基础层,利用显著性检测生成细节层的权重图,提高细节层中可见光图像背景信息与红外图像边缘信息的精确融合量,最终将依据权重值融合后的细节层与基础层组合得到最终的融合图像。为验证本文算法的优越性,选取图像熵、平均梯度、边缘强度、空间频率、视觉保真度、平均灰度等6种融合评价指标对融合图像定量分析,并利用YOLO v5(You Only Look Once)网络对各融合算法进行目标检测,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在融合定性评价、定量评价与目标检测评价指标平均精度中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红外图像增强算法中图像对比度低、细节信息丢失与过度增强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单尺度Retinex与引导滤波相联合的红外图像增强方法。首先根据Retinex算法,利用主特征提取法获取原始图像的照射分量和反射分量,对照射分量采用平台直方图增强其对比度;然后利用局部方差加权引导滤波将反射分量分解为基本层和细节层,对两层分量的图像分别进行对比度和细节增强操作;最后将各个层次的结果按照合适的权重因子进行融合得到增强红外图像。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增强算法,本文所提方法能更有效地提高红外图像的整体对比度,突出其细节特征,增强后的3组图像的信息熵和平均梯度平均值分别为9.7373和5.6922,相较于原图像分别提升了2.7499和3.8296。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多尺度导引滤波的图像融合方法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提出了 一种基于多尺度导引滤波的图像融合方法。首先,对源图像进行多尺度边缘保持分解,分别 得到一幅基本图像和一系列细节图像;然后,对基 本图像和不同尺度下的细节图像采用不同的融合策略,即基于导引滤波的融合策略;最后, 将融合 后的基本图像和融合后的细节图像相加,得到最后的融合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 融合方法 在保留光谱信息的同时,能较好地将源图像中的边缘细节信息保持到融合图像中,而且也取 得了较高的归一 化互信息(MI)值,相对于其他融合算法,MI值平均提升0.5;能更好地体现图 像细节特征,为融合图像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图像融合算法目标不突出、边缘及纹理细节不清晰或缺失、对比度降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引导滤波(GF)和双树复小波变换(DTCWT)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首先,根据红外与可见光图像的特点,在DTCWT分解前对可见光图像进行GF增强,同时对经DTCWT分解后的红外高频分量进行GF增强;然后,根据不同频带系数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显著性的自适应加权规则对红外与可见光低频子带分量进行融合,采用一种基于拉普拉斯能量和(SML)与梯度值向量的规则对不同尺度、方向下高频子带进行融合;最后,对融合后的高、低频系数进行DTCWT逆变换以得到最终重构图像。将所提算法与6种高效融合算法进行对比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所提融合算法在不同场景下具有显著的目标特征,同时背景纹理和边缘细节清晰,整体对比度适宜,并且在4类客观评价指标上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提升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的性能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局部极值分解与深度学习网络ResNet152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首先,利用多尺度局部极值分解 (multiscale local extrema decomposition,MLED)方法将源图像分解为近似图像和细节图 像,分离 出源图像中重叠的重要特征信息。然后采用残差网络ResNet152深度提取源图像的多维显著 特征, 以l1-范数作为活性测度生成显著特征图,对近似图像进行加权平均融合,以保持能量和残 留细节 信息不丢失。在细节图像中,利用“系数绝对值取大”规则获得初始决策图,源图像作为引 导图像, 初始决策图作为输入图像进行引导滤波处理,得到优化决策图,计算加权局部能量得到能量 显著 图,对细节图像进行加权平均融合,使融合图像具有丰富的纹理细节和良好的视觉边缘感知 。最 后,对近似融合图像和细节融合图像进行重构,得到融合图像。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的典 型融 合方法相比,本文所提出的融合方法在客观评价和视觉感受方面都取得了最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低照度环境下拍摄的可见光图像可视性较差,若将其与红外图像直接融合会导致融合结果清晰度不理想。针对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对比度增强与多尺度边缘保持分解的图像融合方法。首先,在融合之前采用基于导向滤波的自适应增强算法提高可见光图像中暗区内容的可视性。其次,通过一种尺度感知边缘保持滤波器对输入图像进行多尺度分解。再次,应用频率调谐滤波构造显著图。最后,利用由导向滤波生成的权重图重构融合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仅可以使细节信息更突出,而且还能够有效地抑制伪影。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低亮度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的视觉效果,提出了一种对比度增强的图像融合算法。使用双边滤波器对光照进行估计,提出了双边滤波子带分解多尺度Retinex变换,并在此基础上对原图像进行子带分解。使用基于局部空间频率的细节增强融合策略完成子带内系数融合,使用全局方差加权融合策略完成子带间系数融合。使用非线性拉伸法将融合结果由对数域映射到显示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消除光晕,提高融合图像清晰度,使细节信息更突出。  相似文献   

17.
刘佳  李登峰 《红外技术》2021,43(2):162-169
为使红外与可见光融合图像获得更好的分辨率和清晰度,提出基于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non-subsampled contourlet transform,NSCT)的马氏距离加权拉普拉斯能量和与引导滤波改进(frequency tuned,FT)结合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首先,对可见光图像进行对比度受限的自适应直方图...  相似文献   

18.
荣传振  贾永兴  杨宇  朱莹  王渊 《信号处理》2019,35(3):327-333
针对现有图像融合方法得到的融合图像对比度低,图像纹理细节信息保留不充分,图像视觉效果差等问题,论文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图像对比度增强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以有效提高融合图像的视觉效果。首先,为提高可见光图像低亮度细节的能见度,在融合之前,提出一种基于引导滤波器的动态范围压缩与线性变换相结合的自适应图像增强方法;其次,采用基于引导滤波器和高斯滤波器相结合的多尺度融合方法,将红外图像信息有效地注入可见光图像中;最后运用非局部均值滤波对融合后的图像进行后处理,以得到效果增强的融合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获得较好的图像融合效果,无论从主观视觉还是客观评价指标上,都要优于现有的常用图像融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张慧  韩新宁  韩惠丽 《红外技术》2022,44(6):598-603
为提高融合图像更加适应人类视觉感知,并解决可见光图像受光线、天气等影响而导致融合效果不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滚动引导滤波的可见光与红外图像融合方法。首先,利用引导滤波对可见光图像的内容进行增强,然后,利用滚动引导滤波将可见光和红外图像进行多尺度分解为小尺度层、大尺度层和基础层。在大尺度层的信息合成的过程中利用加权最小二乘法融合规则解决融合时可见光与红外图像不同特征带来的困扰,提高融合图像的视觉效果;在基础层的融合过程中采用优化的视觉显著图融合规则,减少对比度损失。最后,将大尺度层、小尺度层与基础层合并为融合后的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所给方法在提高视觉感知、细节处理、边缘保护等方面都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模型在跨模态下易产生光晕伪影、颜色失真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导向滤波和小波变换的红外可见光图像融合改进算法。将源图像经由小波变换获得二维低频及高频的子代系数,低频分量采用加权平均融合,高频分量提取权重图后经导向滤波获得细节增强;再将所处理的各分量经小波逆变换获得融合图像。该算法使用开源数据集TNO检验效果,经过主客观评估,得出该算法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算法,符合研究预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