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聚(3-羟基丁酸酯)的共混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聚(3-羟基丁酸酯)(PHB)的共混改性是目前研究的一个重要,本文主要从热行为,结晶行为等方面论述了研究较多的PHB与热塑性高聚物,橡胶及多糖类的共混行为及其结果。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植物纤维与4种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可降解塑料——聚3羟基丁酸酯(PHB)、聚(3羟基丁酸酯3羟基戊酸酯)(PHBV)、聚(3羟基丁酸酯4羟基丁酸酯)[P(3,4)HB]和聚(3羟基丁酸酯3羟基己酸酯)(PHBHHx)制备生物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植物纤维(木纤维、麻纤维和秸秆纤维等)的改性及界面处理方法对PHB和PHBV复合材料的力学、热稳定性和结晶行为等综合性能的影响。最后展望了植物纤维增强PHAs生物可降解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通过物理共混改性和化学结构改性2种不同方式来改善聚羟基丁酸酯(PHB)的材料性能,包括与天然原料、无机填料和生物降解树脂共混以及嵌段/接枝化学结构改性制备增强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PHB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聚羟基丁酸酯的物理和化学改性的研究进展。评述了改性方法和产物的性能,认为反应性共混是改善非相容PHB共混体系相容性的较好方法;大单体反应改性、反应性共混、互穿网络等领域的研究代表了PHB改性工作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王铁柱  赵强  成国祥 《塑料》2004,33(1):48-53
评述了降解塑料聚(3 羟基丁酸酯)(PHB)近年来在化学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特别就PHB化学改性的方法和产物的性能进行了总结和评述。PHB化学改性的方法包括辐射聚合、大单体反应改性、反应性共混等。PHB化学改性可通过分子设计合成特定结构的PHB共聚物,具有物理共混无法比拟的优势,特别是在组织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李梅 《增塑剂》2004,(2):34-37
采用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对聚3-羟基丁酸酯(PHB)进行共混改性,并对共混物的流变行为、结晶行为和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OP与PHB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能降低PHB的结晶行为,降低熔融温度,加宽熔融温区,改善加工条件,提高韧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了聚β-羟基丁酸酯(PHB)/活化石墨烯微片(GONPs)复合材料,并研究了GONPs对PHB晶体结构、非等温结晶性能、热分解温度和热加工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GONPs加快了PHB的非等温结晶,但不会改变PHB的晶体结构;PHB的结晶度和热分解温度均随GONPs用量的增加而提高;GONPs对PHB热加工稳定性的影响不显著,但PHB自热解发生后,PHB/GONPs复合材料的热降解程度较纯PHB变缓。  相似文献   

8.
聚羟基丁酸酯共混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近年来生物塑料聚卢.羟基丁酸酯(PHB)共混改性的研究进展;介绍了PHB生物合成、化学改性和物理共混3种改性手段;分别探讨了PHB与非生物降解聚合物、可生物降解聚合物之间的共混情况,特别就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晶性及机械性能进行了总结和评述;并展望了PHB材料的改性方向。  相似文献   

9.
刘工 《塑料科技》2007,35(2):38-38
巴斯夫目前已开发出使用基于氧化硅、钴和氮的特制催化剂系统,从环氧丙烷和一氧化碳制取聚羟基丁酸酯(PHB)生物聚合物的新方法。这项技术与以前的实验室制取PHB途径相比,有更好的经济性,以前的实验室途径采用酶将葡葡糖转化为羟基丁酸酯,然后将羟基丁酸酯再聚合。研究人员称,新技术可克服利用酶法途径生产PHB的一些缺陷,生产出的聚合物与PP性质相近。采用不同催化剂,可得到劲硬不同的PHB,可用于购物袋甚至是汽车部件等领域。德国大众汽车公司表示,PHB在汽车应用领域如仪表板、中心支柱、侧面防护板、电池箱和空气导管等具有替代PP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对聚β-羟基丁酸酯/聚乳酸(PHB/PLLA)及聚β-羟基丁酸酯/聚乳酸/聚氧乙烯(PHB/PLLA/PEO)膜状样品在37 ℃磷酸缓冲溶液(PBS)/溶菌酶中的降解行为进行了研究,通过定期观察质量损失、降解过程中的热力学性质及样品表面形态变化,发现PHB/PLLA共混未能提高PHB的降解速度,而PEO加入到PHB/PLLA体系中显著提高了PHB、PLLA的降解速度,进而提高了PHB/PLLA共混体系的降解速度。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聚羟基丁酸酯(PHB)和聚羟基丁酸酯-co-羟基戊酸酯共聚物(PHBV)在增韧和增塑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应力-应变行为和冲击强度等性能指标,对弹性体、酚类化合物、反应性增韧、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二醇、淀粉、羟基烷酸酯、热处理等增韧改性方法和效果、改性产物进行了评述;通过熔点、玻璃化转变温度、冷结晶温度等性能指标,对共聚改性、中小相对分子质量聚乙二醇、环氧大豆油等增塑剂增塑改性方法、效果以及改性产物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对PHB和PHBV生物降解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以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BHET)和对羟基苯甲酸(PHB)为原料,采用熔融缩聚法合成了BHET-PHB热致液晶共聚酯。合成的共聚酯化学结构通过红外和核磁来验证,并用DSC、偏光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研究了其液晶行为,证明BHET-PHB共聚酯为典型的向列型液晶。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目前聚3-羟基丁酸酯(poly-3-hydroxybutyrate,PHB)的几种主要降解技术,包括热裂解、水解、溶剂降解和酶解等。重点介绍了各种降解技术的产物分布和反应机理,并对影响PHB热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总结和讨论。各种技术的所需反应温度总体趋势为:热裂解>水解≥溶剂降解>酶解。PHB热解工艺简单,通常情况下PHB主要降解为巴豆酸和其低聚物,过高反应温度(>500℃)则使PHB分解为二氧化碳和丙烯。水解和溶剂降解都是以针对性地断开PHB酯键为出发点,以获得高产率的PHB单体(3-羟基丁酸、巴豆酸)或其酯类化合物(如巴豆酸甲酯)。与热解、水解和溶剂降解技术相比,酶解法限制因素较多且工艺成本高,需要新的技术突破。提出了两个需进一步重点研究的方向:①PHB催化热解脱羧制备高品位液体燃料;②直接转化富含PHB的微生物为高价值化学品。  相似文献   

14.
生物可降解塑料——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的生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超额完成了可生物降解塑料专题的攻关任务,该专题包括用废糖蜜为原料生产可生物降解塑料聚羟基丁酸酯(PHB)、基因工程菌生产可生物降解塑料PHB、用水解淀粉为原料生产可生物降解塑料PHB及其共聚物PH-BV、可生物降解塑料PHB的改性和应用研究等4个子专题。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世界上首次规模化生产第三代PHA——羟基丁酸共聚羟基己酸酯(PHBHHx),为我国的生物可降解塑料工业化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新型生物降解塑料的开发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介绍了新型生物降解塑料聚乳酸(PLA),聚羟基烷基酸酯(PHA),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目前这3种生物降解塑料发展较快,且均将在近几年内得到进一步扩产,此外还简要介绍了聚硫酯、聚羟丁酸酯(PHB)等刚研制出的生物降解塑料,诠释了生物降解塑料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6.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与PHB共混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对聚3-羟基丁酸酯(PHB)进行共混改性,并对共混物的流变行为、结晶行为和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OP与PHB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能降低PHB的结晶行为,降低熔融温度,加宽熔融温区,改善加工条件,提高韧性。  相似文献   

17.
将2 %(质量分数,下同)聚(甲基)硅氧烷(PMSQ)添加到不同比例的聚羟基丁酸酯(PHB)/聚己内酯(PCL)体系(25∶75、50∶50、75∶25)中,并以溶液浇铸法制备薄膜,研究PMSQ对PHB/PCL薄膜力学及理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MSQ对PHB25/PCL75的改善效果最好,其断裂伸长率从22.45 %提升至70.83 %,提升了3.15倍;FTIR光谱显示PMSQ的甲基(—CH3)吸收峰消失,PHB/PCL体系中C=O吸收峰增强,表明PHB和PCL接枝到PMSQ微球上;PMSQ的加入降低了PHB和PCL颗粒的粒径尺寸,同时PHB和PCL相分离现象得到改善,相容性提高;PMSQ的加入限制了PHB和PCL分子链的运动,破坏了PHB和PCL在空间上的规整性,结晶度降低;PMSQ的加入提高了所有比例的PHB/PCL体系的起始降解温度,同时提高了PHB和PCL的热稳定性,改善程度与两种组分比例相关。  相似文献   

18.
孙义  马沛生 《天津化工》2006,20(4):40-42
简要介绍了生物可降解聚合物聚羟基丁酸酯的合成、改性技术及PHB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采用纤维素、淀粉、聚羟基丁酸酯(Polyhydroxybutyrate.PHB)、聚羟基丁酸/戊酸酯[polyhydroxybutyrateco—hydroxyvalerate),PHBV]、聚乙烯/淀粉共混物和聚乙烯等6种试验材料,在可控堆肥条件下通过测定释放的二氧化碳的方法,以及在水性培养液中需氧条件下分别通过测定氧气消耗量和释放的二氧化碳的方法,测定材料的生物分解能力。结果表明3种方法测得的材料生物降解百分率(%)分别依次为:纤维素(76.9)〉淀粉(74.3)〉PHB(73.3)〉PHBV(7 0.5)〉〉聚乙烯/淀粉共混物(20.3)〉〉聚乙烯(0.3):PHB(78.7)〉PHBV(71.2)〉纤维素(70.7)〉〉聚乙烯/淀粉共混物(24.4)〉〉聚乙烯(0.3):PHB(73.6)〉PHBV(72.4)〉纤维素(71.9)〉〉聚乙烯/淀粉共混物(26.2)〉〉聚乙烯(0.2),在评价聚合物生物降解能力上基本具有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工业催化》2006,14(10):35-35
巴斯夫已开发基于氧化硅、钴和氮的特制催化剂系统,从环氧丙烷和一氧化碳制取聚羟基丁酸酯(PHB)生物聚合物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