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书林  夏俊芳 《石材》1998,(10):22-22
石材杂志社转来王振祥同志的一篇文章,该文章对我们于1997年8月在石材杂志上发表的文章《VRG-60双向组合花岗石锯机工艺参数的研究》提出不同的意见。现就王振祥同志新提意见作如下答复。 原文中的受力分析图在绘制时,F_3应为直线,由于笔误,我们绘成了曲线,应予纠正。 金刚石锯片在切削石材时与金属切削刀具切削金属是完全不同的方式。金刚石锯片的基体厚度与直径相比是很小的,因此,  相似文献   

2.
夏俊芳  张书林 《石材》1997,(4):19-21
本文结合实际对VRG-60双向花岗石锯板机的工艺参数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青白颗粒的花岗石锯切工具及锯切工艺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在分析花岗石基本成分的基础上,合理设计刀头配方,并严格控制烧结工艺制造金刚石锯片。通过锯切试验,得到了锯切某花岗石较佳的工艺参数及使用条件,以此来指导企业高效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对刀具锯切效率和寿命所造成的影响因素中锯切设备的工艺参数及使用条件超过了刀头本身质量。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芙蓉绿花岗石石材细磨、精磨、抛光的实验研究,找出了适合于芙蓉绿花岗石石材加工的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楼屋盖结构中,大多数采用双向板。结合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前研究的深度,分析探讨了双向板内力计算方法的选用,通过工程中双向板典型实例,利用图表来形象直观地阐释规范中方法的优劣。剖析了混凝土双向板挠度计算中遇到的问题,当前实际工程中存在的简化不合理现象以及弹性法计算挠度值的偏低。依据铁摩辛柯经典弹性理论和工程中的实际要求,探讨了单向板与双向板的划界,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工艺设计出发,讨论了SBR法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工艺计算中如:系统泥龄,产泥量,NH4+ -N的硝化,NO3- -N的反硝化,容积负荷及运行工序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衣荣成 《建筑电气》1990,9(1):43-43
本刊1987年第1期刊登了《浅析住宅电气设计中的几个问题》(以下简称《问题》),其中谈到“对接零保护的评价”时,当设备绝缘电阻r_1降低至2000欧,人触及设备外壳,通过人体电流f_r为:  相似文献   

8.
《市政技术》2016,(2):144-148
采用3种不同的超滤组合工艺,对某自来水厂微污染原水进行净水效果的中试研究。结果表明:沸石粉+超滤工艺有助于提高超滤工艺对氨氮的去除率,但并不能强化超滤对有机物的去除,该组合工艺能够保证出水浊度0.1 NTU;对于沸石粉+粉末活性炭+超滤工艺,先投加沸石粉再投加粉末活性炭对氨氮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比单独进行超滤提高了18.2%,但此时沸石粉对粉末活性炭有一定的掩蔽作用;对于沸石粉+粉末活性炭超滤预涂层工艺,沸石粉涂层对氨氮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比单独进行超滤提高了22.2%;粉末活性炭在外层的组合工艺由于沸石粉的掩蔽作用最弱,因此提高了对CODMn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9.
以石墨尾矿为主要原料,水泥、石灰、粉煤灰、矿渣粉、脱硫石膏等固废物为胶凝材料制备低温陶瓷透水材料。考察了胶凝材料、水、成型压力、养护条件等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利用XRD和SEM对材料进行微观分析,表明材料水化产物呈针状分布在未水化的石墨尾矿周围,水化产物之间及水化产物与石墨尾矿颗粒之间结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朱小明 《建筑机械》2007,(11S):88-89,95
《建筑机械》2007年第7期上半月刊刊登的《平衡阀和双向液压锁的正确选用》一文,提到“平衡阀也称限速锁,是一种外控内泄式单向顺序阀,由1个单向阀和1个顺序阀合并在一起使用。”笔者认为这是一种不严谨的说法,其实两者是不能等同的,本文通过两种阀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来说明单向顺序阀和平衡阀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建筑工程部西北工业建筑设计院对本刊去年第10期所载《焦化厂设备及管道涂漆的经验》一文,提出了若干技术问题,要求作者解答。现将作者石岩同志的意见发表在这里,供有关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利用电石渣取代生石灰作为钙质原料生产蒸压加气混凝土,对其发气过程作了系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整相关的工艺参数,可以获得预先设计的发气量及发气进程.当m(水泥):m(砂):m(电石渣)=15:60:30,水料比为0.56,铝粉用量为干基物料的0.07%,砂子粒径为0.08~0.15mm,经60℃的初养后,其发气量能够达到60%以上,加气混凝土密度在0.6 g/cm3左右.  相似文献   

13.
2010年及2011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11-2010(以下简称《抗规》)及《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以下简称《高规》),在一年多的学习应用中,体会到新标准体现了以下特点: 1.总结了国内外震害经验教训,通过专题研究吸收、采纳了最新成熟的研究成果. 2.增加...  相似文献   

14.
孟庆安  马宪军 《砖瓦》2006,(4):45-47
在空心砖生产中,除原料性能及原料处理对成型有重要影响外,在装备上影响成型的还有两个很重要的因素:一是挤出机的性能,主要指标包括挤出压力、真空度、最终压缩长度、转速及绞刀的结构参数;二是挤出成型的模具,包括机头、机口、芯具等。有关挤出机性能参数的影响,《砖瓦》杂志已有很多文章介绍,在此不再赘述。对于定型的挤出机,成型模具设计的合理与否,对空心砖裂纹及变形、外观尺寸、产量等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内商品化住宅的发展和城市用地限制,各地住宅高度不断提高,高层住宅已经成为主要的住宅形式,甚至在某些大城市超高层住宅也已经出现,由于日照问题造成的采光权纠纷也屡屡发生,日照问题成为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需要重点突出考虑的一个问题。本文结合《建筑日照计算参数标准》报批稿的相关条文,对日照分析中比较关注的日照建模、日照参数设置、日照计算结果和误差等问题进行了解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考古发掘出土的实物从来都是最可靠、也是最可信的直接叙述者。中国烧结砖瓦的早期历史同样也必须按照考古发现的实物作为直接依据来判断。考古中新发现的烧结砖瓦实物样品不能以要满足考古中发现的古代建筑中应用的群体性和规范性特征而予以否定。古人制作的这些实体器物,总是要有它的目的,也肯定有着它的特定用途。目前考古发掘出土的实物证明,与现代形体概念上的烧结砖本质属性相同的烧土材料用于居住建筑的历史可追溯到距今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意义上的砖);在仰韶文化晚期(距今5000~5500年)就出现了现代形体概念上的烧结红砖(文明意义上的砖);在西周早期就出现了使用还原气氛烧成的青灰色大型空心砖、长度达1m的实心砖以及小型板砖。在陕西龙山文化时期(距今4000~4300年)以及甘肃齐家文化时期(距今3600~4200年)就已经出现了制作精美的、在氧化气氛中焙烧的红色屋面瓦;在距今3900~4500年的山西陶寺遗址出土的使用还原气氛焙烧的青灰色陶板类建筑材料(非砖即瓦),证明早在4000年左右我国先民就已经掌握了还原法焙烧砖瓦的技术;距今3600年左右的郑州商城遗址出土的大量青灰色板瓦以及河南汤阴县南故城遗址中的商代晚期的青灰色粗绳纹筒瓦,都可以证明烧结屋面瓦出现于距今4000多年的夏代早期,这也与古籍中的记载相吻合,并很好地传承到了西周。这些考古发掘出土的实物证明:现代形体概念上的烧结砖根本不是出现在战国晚期,也根本不是先有瓦而后有砖,同时也证明了现代形体概念上的烧结砖比屋面瓦出现的时间要早得多。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有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碳源不足的问题,根据厌氧释磷和反硝化脱氮对碳源的不同需求,采用分段进水A20/MBR组合工艺,研究分段进水对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分段进水优化了进水碳源在厌氧池和缺氧池中的分布,对TN的去除率随分配到缺氧池流量的增加而增大.当缺氧池分配流量增加到0.35Q时,对总氮的平均去除率达到56.8%,较单点进水工况提高了14.0%.分段进水对去除COD的影响不大,对COD的去除率稳定在82.3%~85.7%.由于进水中溶解性磷浓度较低,磷主要以胶体态和悬浮态形式存在,通过超滤膜的截留作用,组合工艺对TP的平均去除率稳定在90%以上;不过采用分段进水后,组合工艺对TP的平均去除率会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8.
《暖通空调》1991年第1期发表的《一种新型热水采暖系统自动补水加压方式》(以下简称《补水加压方式》一文,介绍了一种用水射器代替热水采暖系统补给水泵补水加压的方式。该方式引系统循环水泵部分出水为水射器工作水,抽引补给水箱中的  相似文献   

19.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尚未明确的条文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在低层建筑耐火等级的确定、中庭防火设计、钢结构屋面的防火设计、上人平屋面的防火设计、楼梯间的防火设计、大空间安全疏散的防火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钢结构》2011,(9):83-84
F.N.Leitao等在《钢-混凝土组合高铁桥疲劳研究》中讨论了不考虑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剪力连接件的有限元模型。但对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其他可变荷载的影响、由于路面不规则引起的车辆荷载的动力影响、疲劳临界位置等还需做进一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