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盐酸强化还原钛铁矿中金属铁的锈蚀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盐酸对攀枝花还原钛铁矿中金属铁锈蚀反应速率和锈蚀法铁钛分离效果的影响,并对还原钛铁矿中金属铁的锈蚀反应动力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盐酸显著提高还原钛铁矿中金属铁的锈蚀反应速率及锈蚀法钛铁分离的效果;当盐酸用量由0增加到4%时,还原钛铁矿中金属铁的锈蚀率由43%提高到90%以上,锈蚀法钛铁分离后富钛料中TiO2的品位由64.92%提高到81.21%,总铁含量(FeT)由18.25%降到5.06%;还原钛铁矿中金属铁的锈蚀反应受内扩散控制,添加4%的盐酸,锈蚀反应的表观活化能由59.26kJ/mol降低到38.65kJ/mol,其作用机理是盐酸促进金属铁锈蚀过程的阴极反应,从而加快Fe2+的生成和扩散速率。  相似文献   

2.
用Mossbauer谱法研究了预氧化钛铁矿的氢还原反应过程。结果表明,在反应过程中,不仅铁的价态在改变,还生成一系列中间相,这些中间相的转变顺序与热力学分析结果基本吻合,但其组成偏离热力学平衡值,表明还原过程中的气一固反应比中间相之间的固-固反应容易进行。  相似文献   

3.
采用直接气相还原法制备了金属铱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金属铱的物相组成,采用循环伏安(CV)和线性电势扫描(LSV)等电化学手段评价了金属铱的电化学性能。XRD分析结果表明在氨气气氛中,氧化铱经400℃还原3h能完全转化为金属铱单质。CV和LSV结果表明金属铱具有良好的氧还原电催化活性,且其氧还原起始电压可以达到0.51V(vs.SCE)。从原子状态角度考虑,金属铱的d带空穴多于金属铂,最终导致金属铱的氧还原电催化活性低于金属铂,但金属铱具有与金属铂相似的氧还原电催化路径。  相似文献   

4.
研究机械活化和氧化-还原处理对攀西钛铁矿精矿盐酸浸出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活化和氧化-还原处理均可明显提高钛铁矿精矿中铁、钙和镁的浸出;氧化-还原处理的钛铁矿经盐酸浸出后得到的人造金红石,其钙镁含量过高,不能满足沸腾氯化法的要求;经机械活化处理的氧化-还原钛铁矿,能进一步降低盐酸浸出渣的钙镁含量,所得到的人造金红石含TiO290.50%、全铁1.37%、钙镁总量1.00%,完全满足沸腾氯化法的生产要求。最佳的氧化还原处理条件为:在900℃氧气气氛中氧化15min,在750℃氢气气氛中还原30min。  相似文献   

5.
球磨和催化反应球磨制备的镁基复合贮氢材料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ZrFe1.4 Cr0.6或TiO2作为催化相,利用球磨和催化反应球磨的方法制备了Mg基复合贮氢材料,研究了其吸放氢动力学特征、循环性能和抗氧化性能.即使在较低的温度下,该复合材料也具有优良的动力学性能.利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对该复合材料吸放氢前后的变化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覆盖在Mg颗粒表面的细小的ZrFe1.4 Cr0.6或TiO2粒子起到快速通过的作用,球磨引入了大量缺陷,并使部分合金粉末进入Mg基体内部,这都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吸放氢速率.  相似文献   

6.
铜渣中铁组分的直接还原与磁选回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褐煤为还原剂,采用直接还原-磁选方法对含铁39.96%(质量分数)的水淬铜渣进行回收铁的研究.在原料分析和机理探讨基础上,提出影响铜渣中铁回收效果的主要工艺参数,并进行试验确定.结果表明:在铜渣、褐煤和CaO质量比为100:30:10,还原温度为1 250℃,焙烧时间为50 min,再磨细至85%的焙烧产物粒径小于43μm的最佳条件下,可获得铁品位为92.05%、回收率为81.01%的直接还原铁粉;经直接还原后,铜渣中的铁橄榄石及磁铁矿已转变成金属铁,所得金属铁颗粒的粒度多数在30 μm以上,且与渣相呈现物理镶嵌关系,易于通过磨矿实现金属铁的单体解离,从而用磁选方法回收其中的金属铁.  相似文献   

7.
刘中华  刘纯鹏 《金属学报》1991,27(5):136-140
在873—973K的温度范围内研究了方铅矿的氢还原反应·结果表明,反应比较彻底,其规律可用在化学控制区的收缩核模型描述.还原反应为氢浓度的一级反应,活化能为79.0kJ/mol.试样的SEM二次电子图象表明,因液态 Pb与固态方铅矿间的界面张力很大,反应过程中在方铅矿表面难以形成Pb的液膜。  相似文献   

8.
考察了搅拌强度、铱的初始浓度、氢分压、盐酸浓度、氯离子浓度、温度及晶种对氢还原铱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表明,氢还原过程是多阶段多步骤联合控制的复杂多相反应,已还原的铱起着自催化作用.同时根据动力学实验结果探讨了反应机理,指出前人未用氢将铱配离子还原为金属乃系其实验温度过低所致.  相似文献   

9.
硅热法炼镁还原反应条件的梯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硅热法炼镁过程的还原反应为缩核反应,球团在加热时,传热与内部化学反应构成了联合机制。各反应条件是重要因素.为了获得最佳的镁的产出率与硅的利用率,那么还原反应的条件的梯度就是关键中的关键,通过试验研究,我们确立了这些参数的梯度。  相似文献   

10.
目前,Kroll法仍是金属钛生产的唯一工业化方法,新开发的电解法和金属热还原法均处于研究阶段。本文针对多级还原制备钛粉进行了初级还原阶段还原机制与配镁量作用规律的研究。通过分析及结果验证,提高配镁量可促进反应进行的动力学,有利于TiO2还原程度的提升并抑制镁杂质残留,镁在初级还原过程中多以流体形式包裹在二氧化钛颗粒表面进行传质形成多相微球,钛氧化物则受高温作用发生烧结形成孔隙网络结构的产物形貌。在考虑镁的利用率及实际深度还原产物品质的基础上,实验确定化学计量比为最佳配料比。该配比的初级还原产物氧含量可达16.04wt%,比表面积和中位粒度分别为1.76m2/g和 34.39μm,制备的钛粉O、Mg含量分别为0.274wt%和0.010wt%。  相似文献   

11.
镁基复合贮氢合金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机械合金化法合成了NiB粉末,并将其与MgNi非晶态合金进行机械复合,研究了复合对MgNi贮氢合金电极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XRD结构分析表明MgNi—NiB通过机械复合后形成了均一的非晶相。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NiB的复合虽然使得MgNi合金电极的初始放电容量有所降低,但是大幅度地提高了电极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在明确反应条件的热平衡中M003氢气还原成Mo的两个阶段,并从这两个阶段中大小不同的晶粒和团粒着手详细研究了一组参数(如温度、局部水蒸汽压力、气体流量等)时反应程度和最终结果的影响。通过这些发现了诸如伪晶变化或化学气相迁移的不同反应机理=考虑到晶粒和团粒与球形和限定的晶粒尺寸有偏差,利用标准的气一固反应理论模型,比如缩核模型和裂核模型,对反应程度进行适当的描述:以上研究运用了热重力分析(TGA)、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测定(BET法)和激光衍射:在任何条件下,第一阶段的还原还原反应为M0O3-Mo4O111-MoO2,方式是化学气相迁移:这个反应过程按照裂核模式进行:根据反应过程中局部水蒸汽压力的不同,生成物Mo4O11和MoO:的粒度分布和晶粒形状也各不相同第二阶段反应进程是按照缩核模式进行的:根据局部露点的不同,有两条不同的反应途径:在低露点时的伪晶转变,和在高露点时的化学气相迁移。  相似文献   

13.
聂小武  邹灿 《铸造工程》2010,(6):15-18,22
综述了镁基复合材料常用的基体合金和增强相,介绍了镁基复合材料传统与现代制备方法,以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对该材料性能的影响,并指出了研究镁基复合材料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以高锰酸钾、草酸锰、石墨烯为原料,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MnO_2@graphene复合材料,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扫描电镜、比表面测定等对其进行表征。以MnO_2@graphene为MFC阴极氧还原反应催化剂,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阻抗法研究MnO_2@graphene催化电极对氧还原反应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粒度为400 nm左右的MnO_2颗粒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均匀而牢固地分散在纸片状graphene表面,形成MnO_2@graphene复合材料。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当扫描速率为5 m V/s时,虽然MnO_2@graphene催化电极在p H为7.0的磷酸盐缓冲体系(PBS)的氧还原反应起峰电位比Pt/C催化电极负0.048V,但其峰电位(-0.440 V)与Pt/C催化电极的起峰电位(-0.434 V)接近。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MnO_2@graphene催化电极的起峰电位稍有下降,但峰电流密度下降很小,表明MnO_2@graphene催化剂具有更好的氧还原催化活性和更优秀的循环稳定性。电化学阻抗实验发现:MnO_2@graphene催化电极的电荷转移阻抗为12.6?,比同条件下Pt/C催化电极和MnO_2催化电极的低,表明由于graphene增加MnO_2的导电性,降低催化电极电荷转移阻抗,加快电子的转移速率,促进阴极氧还原反应。  相似文献   

15.
电解电容器用钽粉的工业生产方法是用金属Na还原K2TaF7的金属热还原法(MR法)。该法属炉批式生产,耗时耗电,生产率低,且K2TaF,和Na在反应容器内直接接触,反应位置难以控制,Ta在容器壁上附着,使Ta的回收率低。因此,为了提高高纯Ta粉的产量,需进行析出物的形态、反应位置的控制以及连续生产方式等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电化学实验及SEM和EDS分析技术,研究了B10合金分别在无菌和接种了远青弧菌、硫酸盐还原菌(SRB)以及二者混合菌种的海水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不同海洋微生物条件下B10合金的腐蚀行为及机制有所不同.远青弧菌通过阻滞氧去极化阴极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抑制B10合金腐蚀;SRB则通过氢去极化使阳极溶解加速,而生成的粗大颗粒状腐蚀产物Cu2S对基体的保护性不佳,促进了B10合金的腐蚀;而在混合菌种条件下,B10合金腐蚀的阴极过程与仅接种SRB时相似,但阳极溶解形成的腐蚀产物比后者细小且致密均匀,使其阳极极化显著增大,阻滞了试样的进一步腐蚀,其腐蚀电流密度介于2种单一菌种之间.因此在工程实践中,根据实验室单一菌种条件下材料的腐蚀行为来估计和预测在实际微生物环境中材料的腐蚀行为时宜慎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