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国内大规模风电汇集系统均配置了容量充足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但大部分装置实际运行性能并不理想,在风电脱网等故障期间无法充分发挥无功快速调节及稳定系统电压的作用。为解决风电场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存在的问题,研究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风电汇集地区无功电压控制能力至关重要。依据某大规模风电基地2011—2014年风电运行数据,对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在典型故障期间的响应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将风电场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存在的问题归纳为投运率低、运行可靠性低、动态响应速度慢、装置实际容量与额定容量不符、控制策略不当以及动态无功裕度不足等,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提升动态无功补偿装置技术性能及运行管理水平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使风电场并网点电压相对稳定,需通过对风电场进行无功控制以实现电压控制。结合某风电场无功补偿实例,从风电场无功补偿目的及要求、无功损耗计算、无功补偿装置方式比选、无功补偿装置工程方案方面分析了风电场无功补偿的方案设计。选用静止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作为风电厂无功补偿装置,能够很好地满足风电场对于无功补偿装置的性能需求,其装置容量应根据风电场实际情况进行无功损耗计算后再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有别于电容器固定补偿的动态无功补偿逐渐成为很多行业内专家推荐的无功补偿方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而我国无功补偿的现状和发展无疑反映了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发展的背景和前景,SVC作为重要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之一自然也包括其中.……  相似文献   

4.
祁忠永 《电气开关》2010,48(2):54-56
有载调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能够根据供电臂牵引负荷变化动态提供系统所需的无功补偿容量。对有载动态无功补偿进行经济效益分析,最终决定了采用有载调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达到了有效提高功率因数,减少运行成本的目的,并且具有回收投资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新能源送出电网往往面临着潮流变化频繁、电压波动大、动态无功不足等问题.传统的无功补偿装置应用新能源送出场合时需要频繁投切,严重缩短设备使用寿命.因此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应用在这类场合有着迫切的需求,但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在整体造价、使用寿命、响应速度、过载能力等参数方面均有较大差异,在动态无功补偿装置选择时面临困难.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针对相机、静止无功补偿器(SVC)、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这几类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指标进行规范化处理,结合新能源送出特性研究不同评价因子的指标权重.以经济性最优为评价体系的目标,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案例,得到提升了新能源送出能力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6.
风电基地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参数实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酒泉10 GW级风电基地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群涵盖了静止无功发生器(SVG)、晶闸管控制电抗器(TCR)、磁控电抗器(MCR)等多种补偿装置,类型全,数量多,但性能特点缺乏试验验证,不利于无功/电压管理及补偿装置效能的充分发挥。针对此现状,展开动态无功补偿装置性能集中测试。考虑电网接线结构、风电场实际运行情况等因素,参考相关国家标准选择测试项目,制定测试方法。实地测试了装设于不同风场的SVG、TCR及MCR等补偿装置的动态调节范围、有功损耗、动态响应时间和谐波电压水平。根据实测结果对3种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在风电场的应用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磁阀式静止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基本原理和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情况,并举例针对国内现有的几种先进补偿技术进行了性能比较,磁阀式静止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实现了稳定功率因素、动态调节无功补偿功率等功能。  相似文献   

8.
刘京波  崔正湃  吴宇辉  刘辉 《中国电力》2016,49(12):139-143
风电场配置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可以有效提升风电汇集地区无功电压控制水平,但实际运行中,无功补偿装置存在运行可靠性差、动态响应时间不满足要求等问题,未能有效发挥其动态无功支撑能力。通过开展无功补偿装置性能检测,针对检测中发现的运行可靠性差、动态响应时间不满足要求、电能质量不合格等问题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实践表明,通过开展无功补偿装置性能检测,可有效提升装置技术性能,保障风电汇集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升风电消纳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当前低压无功补偿现状的分析,指出了有触点开关补偿装置的弊病,论述了新型无功动态补偿装置──PGZ的工作原理及技术特点,表明PGZ无功动态补偿是接近理想的功率因数补偿方式,是无功补偿节电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动态无功补偿装置(STATCOM)的性能、运行方式和控制策略.在电力系统冲击性负荷较大的情况下,采用新型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进行动态无功补偿,能瞬时、快速地改变无功功率,有效稳定系统电压,提高电网电压合格率.现场应用情况证明了该装置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1.
基于MCR技术的新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基于MCR(磁控电抗器)技术的高精度无功补偿方式。叙述了MCR原理,MCR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构成、基本特点及参数,并与传统无功补偿产品及系统从设备原理、装置构成、应用场合等多方面进行了比较。介绍了该装置广泛的应用场合。从使用实例说明,该装置在突破了传统的响应速度、损耗、噪声、闭环控制等方面的技术关键问题后,现场使用效果良好。基于MCR技术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不仅可进行动态无功补偿,还有利于提高电能质量和节能降耗,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在220kV变电所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晓艳 《浙江电力》2009,28(4):60-62
介绍了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性能、运行方式及控制策略,采用新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进行动态无功补偿,能有效稳定系统电压,改善不平衡及谐波引起的电能质量,提高电网电压合格率,从而提高系统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目前对于风电场内无功不足进行补偿的主要方式是在异步风力发电机端并联电容器组,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这种补偿方式已经显现出明显弊端,提出将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应用到风电场中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给出了风电机组模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模型;建立了并网风电场的仿真模型;将两种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分别应用到风电场中并进行了仿真对比。  相似文献   

14.
刘轶  谢四喜 《电气传动》2012,42(12):39-43
一冷轧线的10 kV供电母线上,应用了先进的SVG-L10系列动态有源动态无功和谐波补偿装置.介绍了SVG有源动态无功和谐波补偿装置的原理、特点、系统的组成结构.实践表明,该装置运行稳定,可靠性高,补偿方式灵活,无功功率调节范围广、大大提高了电网功率因数和电压稳定性,是动态无功补偿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前对于并网型风电场内无功不足进行无功补偿普遍采用的方式是在异步风力发电机端并联电容器组.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该补偿方式已经显现出明显弊端,将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应用到风电场中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给出了风电机组模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模型;建立了并网风电场的仿真模型;将SVC和STATCOM这两种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分别应用到风电场中并进行了仿真对比.  相似文献   

16.
结合配电系统无功补偿方式的特点,简要介绍了几种目前国内供配电系统常用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各种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性能,并对各种装置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STATCOM在配电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17.
应用于风电场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主要有TCR型静止无功补偿装置(SVC)与静止无功发生器(SVG)两大类。基于山西省电力公司关于风电场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测试项目,从工作原理、性能指标以及实用特性三方面对SVC与SVG进行综合分析,对比得出结论:二者均能满足当前国标对动态无功补偿装置提出的要求,且各具利弊,SVG的发展前景更为乐观。  相似文献   

18.
王志永 《大众用电》2007,23(4):20-21
0 引言 随着无功补偿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越接近无功需求的位置进行越精确的无功补偿,全网的运行效率越高,整体投入越小。因此,无论是电力用户还是电力系统都对无功补偿装置的动态性能、补偿精度、设备可靠性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需要无功补偿的位置按照最佳控制要求进行精确、动态、可靠的补偿,是未来无功补偿装置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为了降低系统动态负荷尤其是电动机负荷比重越来越大带来的电网暂态电压失稳风险,提出了一种考虑降低暂态电压失稳风险的动态无功优化配置方法。综合考虑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安装地点和容量,使得系统暂态电压失稳的风险最小和动态无功补偿的成本最小。该方法首先通过暂态电压失稳风险指标和灵敏度指标确定关键故障集合、动态无功补偿的候选节点,然后将各个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容量作为变量引入烟花优化算法中求解。为了减少优化过程的时间,在优化算法中增加了一个火花筛选的环节。IEEE39节点算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仅考虑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地点的优化方法相比,在相同的无功补偿成本下能更好地降低暂态电压失稳风险。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供电系统特点及无功补偿原理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无功动态补偿的设计方法,利用图形化编程技术的优势,开发了无功动态补偿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