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管网漏损控制是供水企业进行产销差管理的最有效措施之一,针对不同的漏损影响因素,顺德供水有限公司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管网漏损控制,利用听音杆、Pamalog区域监测仪等设备进行主动探漏;采用分区供水方式实现漏损细化管理;利用SCADA系统以及远传大表监控系统提高管网漏损监测效率;建立供水管网水力模型以合理调控管网水压。实践表明,结合上述漏损控制技术,顺德供水公司所辖管网漏损控制效果明显,将漏损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2.
保定市供水管网漏失原因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保定市供水管网漏损的主要形式和保定市供水管网漏损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阐述了对保定市供水管网漏损过程中现行的控制手段,为城市节水防漏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沈军 《城镇供水》2009,(3):99-100
供水漏损率是反映供水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蕴藏着极大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通过对上海金山自来水公司降低漏损率的实践的描述,从管理、技术等方面积累、总结降低漏损率的措施和经验,并就应用管网管理、科学调度等技术控制管网漏损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马越凡  张哲 《城镇供水》2021,(5):35-40,47
本文结合相关工作人员的经验与实践,介绍了无锡市供水管网系统内漏损现状以及漏损控制的技术手段.分享了无锡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的方法与案例,为其他城市供水漏损控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漏损率是反映供水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有效地进行漏损控制一直以来都是供水企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绍兴柯桥供水有限公司通过对供水管网漏损原因及各种措施所产生的效果分析,介绍了管网漏损控制方面的经验,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是供水企业长期开展的一项工作,随着国家对管网漏损率要求的越来越高,供水单位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而同时,各种智能传感器、信息技术与计算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管网漏损控制的高效实施。本文以青浦自来水公司为例,解析了漏损控制的主要措施,针对性地对建立分区计量管理体系、搭建分区计量管理平台、基于分区计量管理建立绩效指标、抄表改革、压力优化管理、管网改造的实践进行探讨,并且面向未来提出DMA全覆盖、数据中台建设、建立供水管网风险评估模型、智慧化平台升级的规划。  相似文献   

7.
《门窗》2014,(6)
"随着我国城市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们的用水量也日渐增加,然而我国城市的供水管网却有着极为普遍的漏损现象,因此如何控制管网的漏损,节约水资源就成为了我国市政给水工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城市供水管网系统存在的问题以及管网漏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管网漏损的控制措施,这对我们节约水资源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供水管网漏损是供水企业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漏损控制的好坏体现了产、供、销全过程管理水平和资源使用效率。为了体现"节水优先"的治水方针,节水应从供水企业开始,有效降低供水环节的水资源损失。本文从DMA的建设与管理的角度出发,先介绍了DMA的概念及DMA管理对供水企业控制漏损起到的积极作用,再结合具体案例,深入探讨了基于DMA区域的最小夜间流量法,可用于确定管网真实漏失水平,为管网改造和管线检漏提供科学依据,以便优先选择漏损控制工作的重点区域;通过控制DMA区域供水压力,降低管网漏失;在DMA区域建设与基础管理中,逐步实现对供水管网的科学有效管理,提高供水管网漏失控制的工作效率;最终提出供水企业需要认识到DMA管理技术在管网管理和控制漏损方面的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认真做好管网改造和管网规划设计工作,积极开展DMA区域建设,努力提高供水管网科学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供水管网的漏损问题日益严重。DMA分区管理是指通过对管网进行合理分区,对各个子区域进行监控管理漏损的控制方法,能有效控制管网的漏损。开发基于Metis库的自动分区软件,通过此软件集合最短路径分区法、递归分区法和遗传算法,能够进行供水管网的DMA分区。将自动分区软件应用于MD镇的供水管网工程,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供水管网压力调控是减少管网漏损的重要技术手段,《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92-2016)在对漏损率提出明确控制要求的同时,也对管网压力调控提出了指导意见。本文从管网压力与漏损的关系、管网压力多级调控方法研究与应用方面阐述了管网压力控制的必要性,及其对漏损控制的有效性,以期为行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