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兰聚 《山东冶金》1996,18(2):11-14
在钢中稀土加入方法中,模内吊挂法和结晶器丝法使稀土完全避免了与浇注水口和其它耐火材料的接触,减少了稀土的再氧化机会,稀土回收率稳定在60%~90%以内。  相似文献   

2.
在实验室内模拟生产中在结晶器内喂丝的工艺,对16Mn钢进行稀土处理,。考察了稀土加入量对钢中氧含量,钢的晶粒度,钢中夹杂物状况,钢材冲击韧性的影响等;提出在结晶内喂稀土丝时稀土的合适加入量为0.10-0.12%。  相似文献   

3.
杜垣胜  郭英 《钢铁》1994,29(6):75-78
中心注管钢流中加稀土的试验生产表明,钢中稀土可腐蚀中注管和汤道的粘土质耐火材料,并随稀土加入量和加入时间的增加而加,剧腐蚀产物中SiO2、Al2O3逐渐减少或消失,REAlO3,RE-Al-Si-O,RE2SiO2等复合氧化物相依次出现,腐蚀层逐渐增厚。稀土与耐火材料反应对钢中夹杂物有一定影响,中注管部位出现大型外来RE-Al-Si-O复合夹杂,但能被汤道耐火材料及保护渣吸收,本稀土处理工艺可使钢  相似文献   

4.
稀土在低硫钢中的作用规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朱兴元  朱天佑  陈邦文 《炼钢》1999,15(6):27-30
研究了稀土对低硫(S〈0.005%)钢性能和组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稀土元素的加入可大大改善钢的冲击韧性,而不影响钢的组织类型,但可使钢中铁素体数量增加,珠洮体数量减少,晶粒度级别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5.
针对重轨钢“BOF→LF→VD→CC”生产工艺中不同时机添加稀土的效果进行工业试验研究,通过对不同工序加入稀土的重轨钢铸坯进行取样,对样品的稀土含量及夹杂物尺寸、数密度、形貌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VD后加稀土生产的铸坯中稀土收得率为11.73%,高于LF后加稀土生产的铸坯中稀土收得率2.83%。结合全流程氧含量分析结果,表明稀土加入钢中后就参与脱氧反应,反应产物上浮去除;稀土的加入可有效降低钢中夹杂物尺寸,相较于不加稀土的重轨钢,LF后加稀土和VD后加稀土生产的稀土重轨钢铸坯样品中,夹杂物长度平均值分别由9.28μm降低至7.91、1.42μm,平均宽度由5.71μm降低至4.81、2.27μm;稀土的加入可降低夹杂物评级,对A类、B类、D类夹杂物评级降低效果明显,其中VD后加稀土生产的重轨钢铸坯样品夹杂物评级更优。通过不同工序加入稀土试验对比发现,VD后加稀土的工艺更能提高重轨钢夹杂物变质的能力。SEM及EDS分析结果表明,稀土主要存在于硅钙镁铝系夹杂物中,并使硅钙镁铝系夹杂物由水滴形变为球形,表面发生硫的富集;对硫化锰夹杂分析结果表明,VD后加稀土工艺可使钢中硫化锰与硅钙镁铝系夹杂...  相似文献   

6.
喂稀土丝处理16Mn钢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世俊  乐可襄  王海川  金永铭 《炼钢》2000,16(1):27-29,55
在实验室内模拟生产在结晶器丝的工艺,对16nm钢进行稀土处理试验研究。检验了稀土加入量对钢中氧含量、钢的晶粒度、钢中夹杂物状况以及对钢材冲击韧性的影响。提出在结晶器内喂稀土丝的工艺及稀土的合适加入量为0.10%、1.12%。  相似文献   

7.
稀土合金采用何种加入方法对于生产稀土钢来讲是极为重要的,因为稀土元素能否与钢液充分作用是发挥稀土在钢中作用的关键因素。目前国内外采用稀土合金加入方法甚多,其中有稀土合金块的炉内加入法和钢包加入法,稀土金属丝的喂入法,稀土金属棒在锭模的吊挂法,稀土合金粉在钢包喷射法等等,各种加入方法各有特点,应因地制宜充分加以利用,以求获得最佳性能的稀土钢。  相似文献   

8.
稀土在钢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稀土是我国富有资源,在钢铁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钢中加入稀土可以改善钢的冷成型性,且具有脱氧,脱硫及微合金化的作用,介绍了稀土在钢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稀土在钢中的作用,提出了稀土微合金化钢的定义,对比研究了不同稀土加入工艺,研究表明结晶器喂丝是当前稀土微合金化钢生产的最为合理的稀土加入工艺。  相似文献   

10.
1.前言绳1A钢要求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在连续工作时不易磨损、不易产生脆断等性能。为达到这一要求,国内外很多钢厂采用了喷粉和真空处理等许多新的冶炼工艺。近年来,稀土在钢中的应用有较大的突破。稀土是一种表面活性元素,加入少量稀土后对钢的塑性具有较大的提高。同时,还能适当减少氧、硫、氢等杂质对钢的有害作用,提高钢材的质量。本文对电炉小型钢锭加入稀土工艺的可  相似文献   

11.
钢中稀土加入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钢中稀土加入难题,济钢开发了结晶器喂稀土金属丝工艺,即采用SLW2-4(A)多齿辊无级调速结晶器稀土喂丝机,通过严格控制原始钢水的脱氧程度,合理选择喂丝工艺参数,提高了钢中稀土成分的合格率.稀土回收率达80%以上,稀土在钢中的分布基本均匀。在09CuPTiRE和JCL355等部分钢种应用表明,稀土在钢中有净化、变质和微合金化的作用,钢中夹杂物总量评级平均只有5级,比正常生产钢降低2.2个级别以上。  相似文献   

12.
针对低碳低硅钢的生产工艺情况,在RH处理过程中添加稀土合金,研究稀土对夹杂物的影响。研究表明,当钢中稀土含量为0. 003 2%~0. 004 1%时,与加入稀土前相比钢中大颗粒夹杂物数量减少,小颗粒夹杂物比例增加,钢中的夹杂物的形貌由球形、团簇形、条形等变为球形,夹杂物类型由氧化物变化稀土硫氧复合夹杂物和稀土氧化物。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可以定量描述洁净稀土重轨钢凝固过程中成分偏析与夹杂物析出的耦合热力学模型,经文献验证,模型具有较高精度。通过模型分析了稀土加入量对洁净钢中夹杂物的析出规律与稀土存在状态的影响。得出在洁净重轨钢中加入稀土可以变质钢中MnS、Al2O3夹杂;钢中首先析出稀土氧硫化物(或稀土铝酸盐),其次是稀土硫化物,最后是稀土氮化物;在同一稀土加入量条件下,固溶La的量要大于固溶Ce的量。  相似文献   

14.
利用1%的N相当于30%的Ni的作用的原理,在钢中加入0.22加.28%的N,减少国标耐热钢ZG40Cr30Ni20中Ni的加入量,采用返回吹氧工艺,加入氮化铬铁、稀土等,提高了加热炉滑道梁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5.
我国稀土资源极为丰富,稀土元素在钢中应用可多方面改善钢的质量。鞍钢于1961年首先在汽车大梁用低合金16MnL 钢加入稀土元素,使连轧铜板冲废率由89%减少至1.75%,显示出良好效果后,相继研制了36个加稀土铜种,总计产钢量近六十万吨。近十年来的研究,弄清了一些稀土元素在钢中作用的机理,弄清了浇注水口结瘤机理,明确了 RE 加始%≥10S 的关系,试验成功了包内压入法向钢中加入稀土的新工艺,为稀土元素在钢中应用开创了新途径。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钢材质量,扩大了品种,增加了年产钢量。目前又开展了用喷吹法向铜中加入稀土新工艺的试验,预计将会有更大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钢液中Ce及其化合物的标准生产吉布斯自由能绝对值的对比,获得Ce加入到钢液后的稳定化合物类型及其变化规律;阐述了采用KR+BOF+LF+RH+CCM工艺路线生产稀土钢时,未加入稀土炉次与加入稀土Ce炉次,稀土含量在钢液中的变化情况及其对钢液中w[S]、钢水洁净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铈在16锰钢中的脱氧脱硫作用。实验结果说明,稀土的加入量越高或溶解在钢中的稀土量越高,钢中氧的活度越小。当稀土加入量小于0.07%时,稀土完全以夹杂物形态存在于钢中。钢中原始硫含量较低时,铈在16锰钢中没有明显的脱硫作用。当钢中原始硫含量大于或等于0.036%时,钢中硫含量随稀土加入量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8.
钢中加入稀土能够起到净化钢液、夹杂物变性和微合金化作用,能减小夹杂物对钢质的有害影响,从而提高钢材的塑性、韧性、耐低温冲击性。为了研究钢中不同稀土含量对钢材性能影响,利用25 kg真空中频感应炉,使用真空加入方法,进行不同稀土加入量及未加入稀土的锰系低合金高强度钢冶炼,并模拟现场生产工艺进行轧制。通过对轧材化学成分、力学性能、断口、金相组织分析,结果表明,钢中加入稀土时,稀土元素可细化钢材组织晶粒度;随着钢中稀土含量增加,细化的组织晶粒度增加了晶界之间抵抗裂纹形成与扩展的能力,从而提高了钢的塑性和冲击韧性,提高钢材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9.
《稀土》1980,(2)
在生产条件下,用石墨渣保护浇注,在钢锭模内吊挂加入稀土棒,钢中氧含量比炉内或包中加入法大幅度下降;低倍稀土夹杂物孔洞得以消除;稀土回收率高而且稳定,钢中稀土残余量易于控制;用0.01%Al对浇注钢流作补充脱氧,能提高稀土对夹杂物的球化效果。大批量生产证实,吊挂法加入稀土的工艺可俈,钢的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20.
稀土对冷轧深冲薄板成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涛  朱兴元  石勤  邹洋 《河南冶金》2006,14(Z2):97-99
在工业性生产的试验条件下,研究了稀土加入对冷轧深冲钢成形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稀土处理钢的冷轧板卷具有良好的成形性能,其r值比不含稀土的钢明显要高,而n值相当;稀土能明显改善钢在成形过程中的拉胀性能和翻边性能;试验钢的组织为铁索体 游离渗碳体,稀土加入可球化钢中的夹杂物,改善钢的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