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正明 《华中建筑》1997,15(1):18-19
魂兮归来———当代中国建筑门外谈张正明当代的中国建筑可谓猗欤盛哉,每天都有难以数计的旧建筑消失,每天都有为数更多的新建筑落成。假如只讲技术,无疑在突飞猛进中。但建筑还要讲艺术,而艺术是有民族性和地方性的。当代的中国建筑,在规划和设计上,大半只追求现代...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建筑装饰业得到了飞速发展,现已成为国家重点发展行业。建筑装饰作为一个古老的建筑命题,已在当代建筑中焕发出强盛的生命力,前景无比广阔。现在人们的装饰观念在不断更新变化,装饰的技艺在不断提高。建筑装饰是艺术与技术的综合体,它是以美学原理为依据,以各种装饰材料及工艺为基础,运用创新的设计及施工技巧来实现。建筑装饰艺术作为学科的专业门类是由其本质所确定的,创造性的装饰方法是一种艺术;艺术表现手法成功地运用于建筑装饰,可以提升建筑美的等级。建筑材料是建筑装饰工程的物质基础,装饰工程的总体效果、功能…  相似文献   

3.
“我们希望设计出一种当代风格的马戏艺术建筑。这门传统的艺术有着深厚的艺术内涵,它的建筑应该具备一种纯粹,理性同时又是充满力量和变化的艺术特质。同时由于用地环境,它还应该如同一座地标,标志这一区域的入口。”  相似文献   

4.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它的高低错落,就是历史的抑扬顿挫;建筑是时代的语言,它的曲直起伏,就是文明的诗词歌赋。 金茂大厦以其独特的东方塔形建筑风格,当代建筑科技的完美融合,中国第一、亚洲第二、世界第三的摩天高度,而成为上海、乃至中国的跨世纪标志。金茂大厦作为20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盖里新作EMP中的技术与艺术问题,其中技术问题包括功能分区,材料运用,结构方法和设计过程中的计算机应用,艺术问题包括形象来源,形式的象征意义和EMP在当代建筑艺术实践中的创新之处,某些对于建筑这一职业有基础意义的问题,如当代建筑师的合法职责,也在文中有所涉及,本文认为EMP从不同方面综合反映了当代美国的社会现状,其高度发达的技术被用来实现一个建筑中的原始形象服务。  相似文献   

6.
自然光一直是建筑空间艺术表达的一个重要手段,建筑师通过自然光向人们表达着他们的设计理念。建筑不仅仅通过自然光显示形与色,而且,人们在审视和触摸它的同时,也经受着心理环境的不断塑造。本文选取各类不同建筑形式中优秀建筑师的建筑作品,从中看出他们是如何运用自然光,从而体现建筑空间的艺术力。  相似文献   

7.
构成主义建筑在苏俄的出现是现代设计革命中的一件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然而,它本身在苏俄的夭折却又是一个历史性的遗事。 今天我们回过头再来看20年代在苏俄的构成主义,它只不过是一种设计观念上的、有一点探索性的设计思潮,甚至它只是一种现代艺术活动,既谈不上“主义”。也没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它仅仅是一群建筑师和艺术家面向工业革命的技术进步。怀着理想上义者的激情,用他们的技术与艺术语言表达了他们的审美理想。他们的这种表达往往是非常戏剧化的,虽说很有感染力,大多数却是纸上谈兵的,至多是些绘画、模型或者建筑构想方案,真能兑现的却寥寥无几。 抽象艺术家K·马列维奇(KASIMIR MALEVICH 1878~1935)1913年提出了“至上主义”,与巴黎的立体派(CUBISM)遥相呼应;雕塑家N·加博(NAUM GABO 1890-1977)等,正视当代机械技术与材料科学的发展,熔未来派与立体派为一炉,发展成为所谓构成主义,这是一种艺术作风,它淡化了作品的主题性,试图打破艺术门类之间的界限,强调对于技术的表达,或者说对于技术的表现。作为一种艺术作风,它有其非理性的一方面。它的非现实性,或者说“超前性”,在苏俄革命初期有其激动人心的地方。然而,斯大林的集权作风和长期笼罩苏俄的民族主义情结是不能与这种过于有想象力  相似文献   

8.
4月9日-10日,作为当代中国建筑艺术实践及文化观念最重要的讲坛,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主办的“中国建筑艺术与文化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庄惟敏博士在论坛上做了精彩演讲,对如何继承发扬传统建筑艺术、建筑文化,结合实践作了精辟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设计界总是那么热闹,岁末将至,仍好戏连连,许多极具观赏性和启发性的展览和论坛相继举办——威尼期建筑双年展、上海设计双年展、中国室内设计艺术观摩展、第十二届亚洲建筑师大会、2006(第二届)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等。9月10日开幕的威尼期建筑双年展无疑是本年度建筑界的大戏之一,在展览上来自世界各地的建筑师和艺术家用各自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城市、建筑与社会”这一主题的理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城市化问题得到很多国家建筑师的关注。而在11月份即将举办的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2006广州年会也将是室内设计界的一大传统盛事,作为会刊我们当然要关注它。威尼期建筑双年展和我们为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2006广州年会特别呈现的专辑在同一期中的戏剧性的相遇启发了我们,所以就有了本期的主题:年度大戏。  相似文献   

10.
集群建筑设计论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条滨江绿化带,一个城市公园,它的基本功能是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的场所。但我们也在想,如果同时再赋予它一些文化内涵,使人们在休闲的时候,也可以有种文化感受,甚至在这个公园当中,能够进行文化阅读,这样的公园会更有意义。因此,我们请了来自7个国家的21位设计师设计了17个建筑,把它们建在一个公园中,叫建筑艺术公园,这就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一种建筑艺术文化。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古今中外建筑与装饰艺术密切关联的分析,探讨当代建筑与装饰艺术的关系,阐明建筑需要装饰艺术,装饰艺术使建筑形象更加完美。  相似文献   

12.
"白"不仅是一种色彩,它在日本文化中具有多重含义。该文通过对日本"白"文化的探究,分别从颜色、空间、时间等角度分析了日本当代建筑作品中有关"白"的设计思想,从而了解日本当代建筑艺术中关于"白"的日本特色形成之由来。"白"之于日本当代建筑,是传统审美理念的提炼升华,也是其本土文化在当代建筑上的延续与再生。  相似文献   

13.
简讯     
文西 《世界建筑》2006,(1):14-17
中国建筑艺术论坛暨《2004中国建筑艺术年鉴》首发式在京举行 2005年11月16日,“中国建筑艺术论坛暨《2004中国建筑艺术年鉴》首发式”在京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和《中国建筑艺术年鉴》编委会主办。在中国建筑艺术论坛上,专家们就“中国当代建筑艺术发展方向”, “当代建筑与城市记忆”,“规划设计的  相似文献   

14.
陈智敏 《山西建筑》2003,29(17):5-6
阐述现代设计与艺术、科学的关系,并从现代设计的发展,结合建筑艺术,叙述了建筑审美的心理特征及形象。提出一个成功的建筑创作,必是设计和审美默契合作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南京太阳宫广场建筑艺术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建筑艺术角度对南京太阳宫广场作了比较概括的分析,着重描述了如何把以戏水娱乐为主的,有多功能活动内容的,并具有不同空间特殊要求的文化健身活动中心,组合在一个直径为115m的圆形平面建筑中,用空间组合艺术和设计技巧合理地解决上联系、交通组织、环境美化等一系列建筑难点。文章在设计构思、总体布局、建筑造型、外墙线型、平面设计、第五立面和材质、色彩等方面作了简明的叙述,说明整个设计体现了功能和艺术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建筑与艺术文化与美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曹诺 《华中建筑》1997,15(3):24-25
建筑与艺术文化与美学曹诺1建筑与艺术的关系在一般人看来,“建筑”与“艺术”一个是工程学科,一个是艺术学科,似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是由于“建筑学”这个学科的内容和专业特点,又产生了“建筑艺术”“建筑美学”“建筑文化”等等这些学科交叉融合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李行 《南方建筑》1998,(3):13-14
最近,一个纯粹的巧遇,见报上有同志提出(创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艺术),读后颇觉兴味,并引发思索。因涉及建筑艺术的有关问题,亦拟在此约略一谈,以为参与研讨之。“创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艺术”,题目是好的。这里仅研讨其中个别的认识和理论。应当说,就认识和理论,在思考建筑艺术问题时,弄清其艺术的性质,确属首要。说“建筑艺术同其他艺术门类相比,既有相同的性质,又有不同的性质”。这表明我们是将建筑艺术归于一种门类,来同其他的艺术门类相对比而言的。何种艺术门类呢?需要指明。否则所谓相同的性质和不同的性质,概念…  相似文献   

18.
四星级的亚洲锦江大酒店,位于北京东四十条立交桥旁,是一座外观平淡的建筑。此次改造之前,酒店的室内设计也与建筑外表一样,很难给人留有太多的印象。去年,亚洲锦江大酒店重新进行了内部设计与改造,改造后,内部空间焕然一新。 从设计上来看,设计师采取的手法十分丰富,细腻而含蓄,这似乎与主要设计师是女性有关。对于这个工程,设计师的设计主旨是:追求现代气息但要避免冷漠僵硬;借用传统艺术元素,但不能翻版、重复。 功能区域的重新划分 改造工程的设计首先从重新进行功能分区入手。作为四星级酒店,亚洲锦江大酒店的大堂面积…  相似文献   

19.
窗的小史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马欣 《华中建筑》2003,21(2):96-98,106
窗的历史不仅仅体现了窗形式与材料的发展变化历程,更重要的是它体现着建筑技术以及社会审美倾向的变化。文章从窗的起源谈起,对中国古代建筑中窗的样式及其所体现的审美特征进行了分析;继而论述了中国现代建筑中窗的发展、变化,揭示了蕴于其中的建筑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审美风尚的变迁。全文以未来窗的发展趋势作结,分析指出在先进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背景的影响下,窗的设计已经进入理性的阶段,技术与艺术的协调将成为未来窗的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苏男初 《华中建筑》1994,12(1):11-12
本文试图从建筑与功能,建筑的反映,建筑与环境,建筑艺术与技术等四个方面阐述建筑艺术的个性,为当代建筑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