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建  王皖 《马钢技术》2001,(1):3-7,11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碳素钢板为母带,以08Al低碳钢为新相层材料,对反向凝固连铸薄带工艺过程中新相层在母带表面上凝固生长的规律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表明,母带在钢液中的浸渍时间、母带厚度、钢液过热度对新相层厚度有显著影响,各个工艺参数间存在交互作用;新相层的变化经历“快速生长”、“平衡相持”和“迅速回熔”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在新相层厚度-浸渍时间图上显示出“∩”形特征曲线;较低的钢液温度和较厚的母带可促使新相层厚度增加。  相似文献   

2.
反向凝固法凝固层厚度的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讨论了反向凝固钢带凝固层厚度的变化规律,分析了一些因素对凝固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母带厚度,钢液过热度及浸入时间对凝固层厚度均有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3.
反向凝固复合不锈钢带界面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红亮  郝新江 《钢铁》2000,35(11):56-58
借助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分析了反向凝固轧制后的不锈钢带的熔合区及碳的扩散,并研究了铬元素和铁元素沿横截面的分布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母带和凝固层靠相互扩散形成固溶体而实现良好的冶金结合。  相似文献   

4.
采用1.2mm厚的15F热轧板为母带,以奥氏体不锈钢1Cr18Ni9作为覆层材料,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反向凝固法生产复合奥氏体不锈钢带的可行性。实验表明,随着母带在钢液中浸渍时间的增加,新相层的生长经历“快速生长”、“平衡相持”和“迅速回熔”三个阶段;新相层厚度则随着钢液过热度的增加而近似线性地减少。此外,母带表面状态、母带在钢液中的浸渍时间及钢液过热度对铸带质量均有显著的影响,但通过控制合格的工  相似文献   

5.
反向凝固法生产复合奥氏体不锈钢薄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1.2mm厚的15F热轧板为母带,以奥氏体不锈钢1Cr18Ni9作为覆层材料,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反向凝固法生产复合奥氏体不锈钢薄带的可行性。实验表明,随着母带在钢液中浸渍时间的增加,新相层的生长经历“快速生长”、“平衡相持”和“迅速回熔”阶段,新相层厚度着钢液过热度的增加而近似线笥地减少。此外,线带表面状态、母带在钢液中的浸渍时间及过热度对铸带质量有显著影响,控制合适的工艺参数可以获得质量优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述了反向凝固薄带连铸技术的工艺原理,定义了几个反向凝固工艺中的常用概念,阐述了反向凝固技术的特点、竞争力,介绍了其研究现状,讨论了反向凝固技术所涉及的若干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建  王皖 《马钢技术》2001,(2):3-7,12
在实验室条件下,按照反向凝固工艺原理并控制合适的工艺参数制成了0Cr13/15不锈钢复合铸带。对不同工艺条件下获得的复合铸带进行了界面剪切强度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复合铸带获得了良好的界面结合质量。试样断口的X射线衍射和SEM分析证实,剪切断口发生在母带区内,0Cr13复合层内的断口表现为韧窝断裂,而母带区由于过热晶粒长大而发生脆性解理断裂。  相似文献   

8.
张建  王皖 《马钢技术》2000,(B05):63-67
采用反向凝固法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奥氏体不锈钢复合带的工敢过程,获得了奥氏体不锈钢复合铸带,通过对复合铸带试样进行金相和扫描电镜分析表明,复合铸带由具有不同微观组织特征的三个区域组成,即碳素钢毒带区、不锈钢新相层和界面过渡区。此外,复合铸带界面剪切强度试验的结果表明,反向凝固奥氏体不锈钢复合铸带的界面结合性能完全达到了国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反向凝固工艺参数对钢带厚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志远  许中波  王万军 《钢铁》2000,35(4):17-19
通过实验,研究了反向凝固的工艺参数对复合不锈钢带厚度的影响。比较各个工艺参数的影响,提出了适用于反向凝固工艺的过熔度概念和反向凝固工艺参数的控制范围。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由反向凝固工艺得到的复合不锈钢带的组成情况,以及钢带中元素的偏析,并对不锈钢凝固层的实际晶粒度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不锈钢凝固层组织为铁素体和碳化物;母带组织为铁素体和马氏体;过渡区为铁素体和珠光体,过渡区的宽度为50μm.不锈钢凝固层的实际晶粒度为5.8~6.3.  相似文献   

11.
反向凝固复合不锈钢带厚度数值计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建立一维变物性参数凝固传热模型计算了用反向凝固工艺生产复合不锈钢带时钢带的厚度变化,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且很好地说明了钢带厚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了反向凝固过程中的性能预测模型,实现了对铸带厚度和新相层晶粒度的全面预测;探讨了凝固过程中的主要工艺参数对上述性能的综合影响,为反向凝固性能的综合预测提供了简便的新手段.研究表明,新生相晶粒度随钢水过热度、母带厚度、浸入时间变化对其影响不显著,而钢水过热度、母带厚度、浸入时间变化对铸带厚度的影响较大.该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测的结果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反向凝固钢带母带与凝固层之间的焊合,分析了反向凝固钢带的组成,焊合的条件及影响焊合的因素。结果表明:母带与凝固层可以实现良好的焊合,焊合的条件是母带表面产生部分熔化;钢难过热度对焊合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15.
以冷轧薄包覆层(100μm)4A60铝/08Al钢复合带材的变形区为研究对象,借助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硬度计等实验手段,对铝/钢轧制复合变形区的金属变形行为和结合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铝/钢轧制复合过程中从入口到出口可分为3个变形区,即铝和钢变形但未复合区、铝和钢变形且复合区和钢变形而铝不变形的稳定复合区;从复合比变化的角度并参考界面结合行为确定薄包覆层4A60铝/08Al钢复合带材的临界复合压下量为15%左右,最小复合压下量为35%左右。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用磁性测厚仪对双面复铝铁带的铝层厚度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测量时,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以便找出最佳的测量方法,得到较准确的铝层厚度值。  相似文献   

17.
The variation law of cladding thickness as well as the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 H90-steel clad strip produced by inversion solidification was studied. The interface bonding mechanisms were approached. It is found that the thickness of H90 cladding goes sequentially through the solidification growth stage, holding stage, and remelting stage, with an increase in immersion time. The higher the preheating temperature of the steel coil, the thicker is the maximum cladding thickness. Observation by using optical microscopy (OM) and the 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zer (EPMA) shows that the microstructure of H90 cladding is composed of equiaxed grains, and that interdiffusion between Cu and Fe at interface occurs but obvious diffusion of Zn and the intermetallic layer are not observed. The diffusion layer is thin and about 4 μm. Multipass small reduction cold rolling and repeated bending tests show that the interface is firmly bonded. Tensile test shows that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as-clad strips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GB5213-2001 for the F-grade deep-drawing steel plate though there is a slight difference i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mong the clad strips with different cladding thickness.  相似文献   

18.
反向凝固复合不锈钢带的轧制工艺及界面结合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针对用反向凝固法生产不锈钢复合带的工艺,研究了轧制温度、轧制速度及轧制变形率对母带与凝固层间结合的影响。结果表明:轧制温度为1250℃、两道次的轧制变形率为50%时,界面结合较好,轧制速度对界面结合的影响不明显。经分析得知 喧与凝固层的界面结合是靠元素相互扩散形成过渡区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董方  张捷宇  贺友多 《炼钢》2000,16(2):12-14
建立了单辊法薄带连铸铸口包内钢液流动的数学模型 ,通过模拟计算 ,分析了不同结构的铸口包内钢液流动状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