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选择7种生物杀虫剂,于草原蝗虫2~3龄蝗蝻期喷雾,评价田间防治效果,以期为草原蝗虫防控提供高效的生物杀虫剂。结果表明:7种供试杀虫剂对草原蝗虫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药剂种类和处理时间对防效的影响较大。10%多杀菌素悬浮剂对草原蝗虫的防效最好,0.3%印楝素乳油次之,药后5 d的防效分别为85.19%和74.23%。10%多杀菌素悬浮剂、1.5%苦参碱可溶液剂、0.3%印楝素乳油和3%苦参碱水乳剂对草原蝗虫的持效性较好,药后20 d的防效分别为72.02%、70.71%、69.09%和68.06%。建议蝗虫密度大时可优先选择10%多杀菌素悬浮剂进行防治,蝗虫密度低时可选用0.3%印楝素乳油和3%苦参碱水乳剂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2.
溶剂法萃取印楝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化学农药由于其污染环境、杀伤天敌、残留物对人畜有害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而生物源农药因其安全性越来越被看好。印楝素就是一种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杀虫活性物质。溶剂法萃取印楝素工艺分为4类:①先去油,再用极性有机溶剂萃取;②直接用极性有机溶剂萃取;③用烃类溶剂和极性溶剂协同萃取;④用水萃取。4种工艺各有特点,今后溶剂法萃取印楝素工艺应向操作简便、收率高、成本低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印楝种仁中印楝素含量的快速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宗乾收  林军  武永昆  曾文  苏鹏娟 《农药》2003,42(4):23-24
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微波辐射萃取种仁中的印楝素,对种仁中的印楝素含量进行快速定量测定,该方法的标准偏差为0.13,变异系数为0.13%,平均回收率为100.02%。  相似文献   

4.
生物农药印楝的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楝在害物综合管理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 ,而在效益方面没有负面影响 ,其主要缺点是对昆虫控制缓慢。印楝已在茶种植园、园艺上应用 ,也正在英国进行云杉树防治线虫的森林实验。一些印楝产品已经在德国和斯洛文尼亚获准登记。印楝产品在生物农药市场上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5.
几种生物农药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了几种生物农药对黄瓜霜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0亿活孢子/g枯草芽孢杆菌WP使用浓度在(3.3 ̄1.25)×106cfu/mL范围内,相对防治效果达到71.78% ̄82.75%,0.3%苦参碱AS使用浓度在22.5 ̄50.0ga.i./hm2范围内,相对防效66.83% ̄77.04%,且对有益生物无害。  相似文献   

6.
0.3%印楝素乳油对水稻褐飞虱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系统研究了印楝素对褐飞虱的生物活性。试验结果表明,0.3%印楝素乳油对褐飞虱具有拒食、内吸、抑制生长发育等作用。3.00mg/L和6.00mg/L印楝素溶液处理稻茎,对褐飞虱的拒食率分别为67.91%和77.65%,拒食中浓度AFC50为0.6126mg/L。3.00mg/L的印楝素溶液经根内吸传导12h和24h后,褐飞虱若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1.63%和88.47%,LC50值分别为1.4028mg/L和1.1115mg/L。印楝素经根内吸传导的速度较快,3.00mg/L和1.50mg/L浓度下,LT50值分别为4.1812h和23.0409h。亚致死剂量处理后,褐飞虱若虫的体重和蜜露分泌量都显著降低,1.00mg/L处理后3d、7d,体重减轻比率分别为52.49%和48.08%,蜜露分泌量减少比率分别为58.01%和62.60%。田间试验结果也表明,0.3%印楝素乳油对褐飞虱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7.
印楝油对作物病虫害的生物活性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永红  杨光伟 《现代农药》2002,1(6):21-23,20
印楝油对农作物害虫具有防治作用,而且具有抗菌、抗病毒的能力,还可用于线虫的防治。所以印楝油应用于杀虫剂、杀菌剂等植物源生物农药的制备。本文对印楝油在作物病虫害防治上的研究及应用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生物农药2%苦参碱水剂对菜青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索了生物农药2%苦参碱水剂不同剂量对十字花科蔬菜害虫菜青虫的防治效果,统计出虫口减退率及校正防效,结果表明生物农药2%苦参碱水剂对菜青虫防效良好,适宜使用剂量(商品量)为15-20g/667m2。  相似文献   

9.
周青  霍中洋  袁玉林  高平  朱忠阳  高定如 《农药》2004,43(10):472-473
研究结果表明:0.3%印楝素与20%三唑磷混配剂-楝唑乳油对稻纵卷叶螟、三化螟具有防效高、速效性持效性好的特点;印楝素和阿维菌素混合有一定的防效和持效性,但速效性差;印楝素单用速效性差、防效低,但持效性较好;在水稻露穗5%时喷施楝唑乳油2625ml/hm^2,15d后对四代稻纵卷叶螟的防效达95%、20d后对三代三化螟的防效达100%。  相似文献   

10.
有机膨润土对印楝素的缓释和稳定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有机膨润土做载体以延缓印楝素的释放,提高其在水中和光照下的稳定性。印楝素A(Aza-A)的水解和光降解过程可以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描述,其半衰期分别为67.5、5.35h。有机膨润土能够降低印楝素A在水中的释放速率,且膨润土改性时有机阳离子用量越多,印楝素A释放越慢。有机膨润土做载体可以提高印楝素A在水中的稳定性,并可将其光降解半衰期延长到6.94h。  相似文献   

11.
O.5%阿维菌素颗粒剂防治胡椒根结线虫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嘉诚  冯玉红  喻少帆 《农药》2005,44(9):427-428
田间药效试验表明,0.5%阿维菌素颗粒剂对胡淑根结线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用量75kg/hm^2(制剂含量,下同)时,药后60d,防效能保持在95%以上,显示了该药剂具有较好的持效期及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现代农药》2013,(5):47-48
为筛选出高效、低毒、安全的防治地下害虫药剂,参照农业部田间药效试验准则,对8%阿维·毒死蜱颗粒剂防治草坪蛴螬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药后310 d,8%阿维·毒死蜱颗粒剂有效成分用量为162510 d,8%阿维·毒死蜱颗粒剂有效成分用量为16251950 g/hm2时,对草坪蛴螬防治效果为81.43%1950 g/hm2时,对草坪蛴螬防治效果为81.43%90.46%,速效性与持效性均达到理想水平,且对草坪安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33%阿维.抑食肼WP等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0~15 d,33%阿维.抑食肼WP 750~900 g/hm2(制剂用量)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为91.5%~96.8%,保叶效果为93.1%~96.9%。同等有效成分用量下,1.8%阿维菌素EC的防效高于3%阿维菌素WP 2~5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邢华  蒋伟雁  许乾  窦兴海 《现代农药》2011,10(4):53-54,56
湖南和江苏两地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低龄若虫发生期,25%吡蚜.噻嗪酮悬浮剂用量300~600 g/hm2,对水稻灰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有较好的控制作用,持效期长达16 d,且对水稻生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阿维菌素防治堤坝白蚁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室内测定了阿雏菌素、毒死蜱和氰戊菊酯等三种杀虫剂制成的毒饵对黄肢散白蚁[Reticulitermes fluviceps(Oshima)]的口服毒性,结果表明,20mg a.i./kg阿维菌素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另外,用l00mg a.i./kg阿维菌素配制的毒饵在水库堤坝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白蚁出现频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6.
室内测定了生物农药阿维菌素与苏云金杆菌对水稻纵卷叶螟的联合作用,增效明显,共毒系数为147.73,据此研制成0.1%阿维·100亿活芽孢/g苏可湿性粉剂。2000年和2001年作田间药效试验,每667m2用120g、100g、80g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杀虫效果分别为94.74%和95.08%、87.50%和91.80%、84.58%和86.88%;防治二化螟的保苗效果分别为84.61%和86.40%、79.71%和82.06%、73.50%和74.44%。该剂对高等动物毒性低,稻田使用有利于环境和生产无公害稻米。  相似文献   

17.
绿僵菌防治铜绿丽金龟蛴螬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金龟子绿僵菌M105–32对铜绿丽金龟子幼虫进行的室内毒力及田间应用试验,结果表明,绿僵菌对蛴螬有较强的致病性,适宜在土壤中施用,如果在土壤中施入足够绿僵菌剂量,可以有效控制蛴螬的为害。  相似文献   

18.
禾本科杂草是我县棉田的主要杂草,严重威胁棉苗生长。为了有效防除棉田禾本科杂草,笔者受日本曹达株式会社上海代表处委托,对快捕净在不同草龄下进行不同剂量防除棉田禾本科杂草药效试验,旨在掌握最佳使用剂量和最佳施药时间,现将试验过程和结果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选取新烟碱类和三嗪酮类杀虫剂,通过对桃粉大尾蚜Hyalopterus arundinis的药效试验,明确3种药剂的防治效果、适宜质量浓度、持效期。[方法]采用"DMRT"法进行方差分析,并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检验差异显著性。[结果]5%啶虫脒EC、5%吡虫啉EC 16.7、25 mg a.i./L,防治桃粉大尾蚜效果均较好,药后21 d的防治效果为99.78%~100%,明显高于50%吡蚜酮WG 166.7、250 mg a.i./L的防效。并且5%啶虫脒EC及5%吡虫啉EC各药剂处理间校正防效无显著差异。[结论]在实际应用中建议交替使用啶虫脒和吡虫啉,防止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雷玲  徐汉虹  邓业成  胡林 《农药》2006,45(12):818-820
制备出苏云金芽孢杆菌(B.t.)β-环糊精包合物,并对包合物进行了差热分析,证明B.t.原粉被β-环糊精包合。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当B.t.原粉与β-环糊精质量比为0.5:2时,包合物对棉铃虫2龄幼虫的杀虫活性最高,确定包合物中B.t.原粉与肛环糊精的最佳质量比为0.5:2。盆栽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当B.t.原粉制成环糊精包合物后,与B.t.原粉和B.t.制剂相比,对小菜蛾的防效明显提高。药剂处理后1、3、7d,B.t.环糊精包合物对小菜蛾的防效分别为41.67%、61.54%和60.00%,而B.t.原粉和制剂的防效分别为23.61%、38.46%、32.00%和31.94%、52.31%、46.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