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霉能灵和烯唑醇防治梨黑星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崇建  顾明洁  陈琳 《农药》2000,39(7):27-28
试验结果表明:5%霉能灵WP和12.5%烯唑醇WP对梨黑星病效果显著,防效分别为88.39%~88.85%和83.05%~84.02%,持效期均为10天,适宜浓度分别为800~1200倍液和2000~3000倍液。  相似文献   

2.
双苯三唑醇防治花生叶斑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延茂  徐秀娟 《农药》1993,(1):52-53,55
花生叶斑病为花生叶部常发性及普发性病害。花生叶斑病主要包括花生网斑病、褐斑病、黑斑病、焦斑病四种,一般年份减产10~15%,严重年份减产20%左右。 双苯三唑醇是江苏建湖农药厂最近合成的三唑类杀菌剂,经两年在5个县(市)8个基点对花生叶斑病进行田间防治试验,25%粉剂800倍液喷雾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最佳,是防治花生叶斑病的理想药剂。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4.
叶敏 《农药》1996,35(3):23-24
本文介绍用10%PEG-20M,长度为2米的不锈钢填充柱,以正十六烷为内标物,在200℃的柱温下,用FID检测器对三唑类杀菌剂双苯三唑醇进行定量分析。该法的变异系数为0.352%;回收率为99.97%;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8。  相似文献   

5.
几种不同药剂防治梨黑星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春喜  马小锋  李恩才 《农药》2003,42(12):34-35
梨黑星病 (VenturiapyrinaAderh)是梨树上的重要病害。近几年来在我省的广大梨产区发生和危害严重 ,严重影响了我省梨产业的发展 ,给广大梨农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 ,为筛选防治该病的新型高效、低毒杀菌剂 ,控制梨黑星病的危害 ,我们进行了 10 %世高WG、30 %特富灵WP、12 .5 %腈菌唑EC、10 %农抗 12 0WP等国内外几种不同杀菌剂防治梨黑星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为果树生产上科学合理地使用杀菌剂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药剂10 %世高WG (有效成分 :醚唑 ,先正达 (中国 )投资有限公司提供 ) ;12 .5 %腈菌唑EC(沈阳化工研…  相似文献   

6.
梨树黑星病的发生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间试验调查结果表明,梨树黑星病在江苏省长江流域普遍发生,枝、叶、果发病率达2.16%~19.3%;在防治上,2000倍12.5%烯唑醇和5000倍25%腈菌唑对梨树黑星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达76.2%~84.2%。  相似文献   

7.
防治梨黑星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筛选出防治梨黑星病的有效药剂,2002年以宝珠梨为对象,对梨黑星病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0%恶醚唑3000倍液、40%氟硅唑3000倍液和50%醚菌酯4000倍液对梨黑星病防效分别为88%、83%和81%。生产上建议于梨树花前、花后及进入雨季后施药进行防冶。  相似文献   

8.
8种药剂防治梨黑星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顺建 《农药》2001,40(10):29-30
试验表明 :5 0 %多·福WP40 0倍、5 0 %腈·锰锌WP80 0~ 10 0 0倍、4%己唑醇EC10 0 0~15 0 0倍、12 5 %烯唑醇WP2 5 0 0倍、12 5 %腈菌唑EC2 5 0 0倍对梨黑星病防治效果显著 ,叶病和果病防效分别为 75 4%~ 83 9%和 82 8%~ 88 2 %。施用适期在每次雨后 7d内 ,每次间隔 15天左右。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苯唑醇的合成路线,选择特殊的催化剂,以低含量的硫酸苯肼为原料,同尿素、甲酸反应,得到高纯度的苯唑醇,含量达到98%,收率达到89%以上,并适合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0.
烯唑醇、三唑醇和腈菌唑的GC和HPLC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两种分析方法分别对烯唑醇、三唑醇和腈菌唑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气相色谱法中分别以二十烷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内标物,色谱柱都采用3%OV-101chromosorbAWDMCS150–177μm,1m×3mm玻璃柱,柱温为195℃,汽化温和检测温均为230℃,烯唑醇、三唑醇和腈菌唑的回收率分别为99.5%~101.0%,99.5%~101.2%和98.9%~99.7%,方法变异系数分别为0.44%,0.32%和0.21%。高效液相色谱法中使用Nova-PaKC18250mm×4.6mm色谱柱,以甲醇–水(体积比8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2nm、223nm和223nm。烯唑醇、三唑醇和腈菌唑的回收率分别为98.9%~100.4%,99.4%~100.9%和99.5%~101.2%,方法变异系数分别为0.65%,0.41%和0.47%。  相似文献   

11.
夏亦秋  华丘林 《农药》2001,40(3):23-24
试验结果表明,78%科博可湿性粉剂对柑桔疮闸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喷施400-600倍,防效为58.56%-81.83%,柑桔幼果感病期较长,应用500倍喷施二次,防治效果可提高到94.43%.  相似文献   

12.
不同杀菌剂对小麦叶锈病和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出对小麦叶锈病和赤霉病有效的防治药剂。[方法]在小麦扬花初期进行田间喷雾处理,测定不同杀菌剂及组合物对小麦叶锈病和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17%吡唑·氟环唑SE、75%肟菌·戊唑醇WG、430 g/L戊唑醇SC+50%多菌灵WP和430 g/L戊唑醇SC+25%氰烯菌酯SC喷雾处理对小麦叶锈病防效分别为88.52%、76.01%、71.68%和67.20%;430 g/L戊唑醇SC+25%氰烯菌酯SC和430 g/L戊唑醇SC+50%多菌灵WP喷雾处理对小麦赤霉病防效分别为82.80%和79.07%。[结论]430 g/L戊唑醇SC+25%氰烯菌酯SC以及430 g/L戊唑醇SC+50%多菌灵WP的处理对小麦叶锈病和赤霉病的防效均较好。  相似文献   

13.
50%多·福·硫WP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峰  孙瑞  臧新运 《现代农药》2003,2(4):41-42
在田间进行了50%多·福·硫WP防治小麦赤霉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使用该剂100 g以上,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在75%以上,且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4.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剂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高效、经济、安全的药剂,进行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扬花期施药,25%氰烯菌酯悬浮剂1500 g/hm2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最佳,发病率为23.13%,病指防效达78.01%;59.7%咪锰.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50 g/hm2的防效次之,发病率为29.93%,病指防效为70.18%;而对照药剂40%多.酮可湿性粉剂1500 g/hm2的发病率高达46.71%,病指防效仅为54.27%。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高效药剂,对25%氰烯菌酯SC、42%咪鲜·甲硫灵WP、50%咪鲜胺WP、400 g/L戊唑·咪鲜胺EW和25%多·酮WP进行筛选试验。试验证明:25%氰烯菌酯SC、42%咪鲜·甲硫灵WP和25%多·酮WP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其用药适期为小麦齐穗扬花期,最佳用药量为25%氰烯菌酯SC 1500 mL/hm2、42%咪鲜·甲硫灵WP 1200 g/hm2和25%多·酮WP 1800 g/hm2,最终防治效果均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16.
2010年小麦赤霉病发生与抗性调查研究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分析了2010年江苏省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及原因,研究了赤霉病菌菌株对多菌灵抗药性的群体分布与发展动态,并提出了今后防治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六种杀菌剂防治苹果黑星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防治苹果黑星病,采用40%氟硅唑EC、10%苯醚甲环唑WG、50%多菌灵WP、12.5%烯唑醇WP、40%腈菌唑WP和43%戊唑醇WP 6种药剂9种处理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WG 1 500倍液和43%戊唑醇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对苹果黑星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2次施药后10 d的平均防效分别可达64.56%和62.62%,显著优于其它药剂处理,建议生产上使用10%苯醚甲环唑WG 1500倍液和43%戊唑醇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  相似文献   

18.
几种新型药剂防控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高效、安全药剂,选用7种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扬花初期(扬花率10%)和第1次药后5 d分别用药,48%甲硫·戊唑醇SC 1500 mL/hm~2、25%吡唑醚菌酯SC 900 mL/hm~2、17%唑醚·氟环唑SE 750 mL/hm~2、75%肟菌·戊唑醇WG 225 g/hm~2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高,且促生长、防早衰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明确98%棉隆对马铃薯原原种疮痂病的防治效果,为棉隆在马铃薯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2年的田间试验,分别对土壤和二次用蛭石进行处理,测定了棉隆在马铃薯原原种生产中对疮痂病的防治效果。[结果]98%棉隆对马铃薯疮痂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45 g/m^2的棉隆可用于土壤或二次用蛭石处理,其防效可达80%以上。[结论]98%棉隆可以作为马铃薯原原种生产土壤或基质消毒剂使用,可有效防除马铃薯疮痂病,推荐使用剂量为45 g/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