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讨论了应用瞬态瑞雷面波进行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的基本技术原理,通过分析剪切波速和标准贯入击数、桩间土变形模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瑞雷波速和桩土应力比之间的模型,进而建立瑞雷波和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之间的关系模型。与静载荷试验对比,两者一致性良好,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2.
碎石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及承载力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桩 土侧向变形及竖向变形协调条件 ,应用弹性理论导出了桩及桩周土的应力 应变关系 ,得出了桩体材料屈服时桩 土应力比的计算式。推出了桩周土处于极限平衡状态下 ,碎石桩极限承载力计算式。指出用碎石桩加固软土地基其效果比较明显 ,但加固土的变形模量大于 8MPa的地基 ,效果不很明显。并通过工程实例 ,将本文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3.
碎石桩复合地基中桩土应力比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碎石桩复合地基进行单桩复合地基静荷载试验 ,分析和探讨了碎石桩复合地基中桩土应力比n与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碎石桩复合基地中桩土应力比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龚文惠 《土工基础》2000,14(4):57-60
本文通过对碎石桩复合地基进行单桩单合地基静荷载试验,分析和探讨了碎石桩复合地基中桩土应力比n与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从碎石桩的荷载传递和破坏性状出发,建立碎石桩复合地基的计算模型。基于半空间轴对称弹性理论及基本假定,考虑散体材料桩在荷载传递过程中的径向膨胀变形,根据桩土变形协调及桩土界面上径向应力平衡条件,得到桩土应力比的表达式。应用莫尔-库仑破坏准则,给出了碎石桩复合地基临塑荷载和临界荷载的计算公式。最后,与碎石桩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经典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计算所得的临界荷载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刚性桩复合地基桩侧摩阻力在线性模式下中性面深度及桩土应力比的计算方法。根据刚性桩复合地基各组成部分的沉降变形关系,推导了垫层–桩–土的变形协调方程。考虑负摩阻力对桩土工作性状的影响,将桩侧摩阻力分布由试验曲线简化为线性模式,同时考虑桩顶刺入褥垫层,桩底刺入下卧层,结合桩土变形协调方程推导了中性面深度、桩顶平面桩土应力比、中性面桩土应力比的计算公式。分析了多种因素对中性面深度及桩土应力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刚性桩复合地基的中性面深度比在0.15~0.35之间,中性面桩土应力比相比桩顶平面桩土应力比增大10%~40%。最后应用于某工程现场载荷试验和某刚性桩复合地基模型试验,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粉喷桩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及变形特性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有限元法对粉喷桩单桩复合地基进行数值试验。对在整个加荷过程中单桩荷载传递特性、变形特性和该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了桩体及褥垫层的变形模量对桩土应力比和桩土变形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瑞雷波法对液化地基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采用瑞雷波法对碎石桩法加固液化地基的处理效果进行评价 ,瑞雷波法检测结果与标准贯入试验结果对比相一致 ,并建立了这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式 ,有利于瑞雷波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田松花 《山西建筑》2003,29(11):34-35
对碎石桩复合地基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桩、土应力比分布间的关系。对复合地基模型的计算值与现场实测值进行了比较,得出了几点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复合地基中桩体变形模量的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述了散体材料复合地基中桩体变形模量与综合应力(竖向应力与侧限阻力之差)及竖向应变的关系,指出桩周土对桩体的侧限阻力与桩周土的性质及应力状态相关并依据桩土共同作用关系,对群桩复合地基、单桩复合地基及单桩载荷试验3种情况分别作出分析,建立了相应的桩体变形模量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1.
土样回弹及再压缩变形特征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固结回弹试验对土体的回弹变形规律进行研究,提出回弹比率的概念,更为清晰地反映出了回弹变形随卸荷比变化的发展过程:当卸荷比小于0.4时,土样卸荷产生的回弹量不到总回弹量的10%;而当卸荷比在0.9~1.0之间时,土样卸荷产生的回弹量占到总回弹量的40%~60%。将原有的卸荷比—回弹模量分析方法中的R-Ec与R-lgEc方法相结合应用,得出土体回弹变形发展的3个阶段,为回弹变形的计算提供参考,同时通过对卸荷比—回弹模量关系曲线进行拟合分析,可得到在任一卸荷比下土体的回弹模量。试验结果表明:土体回弹率与固结压力、卸荷比密切相关,反映了土体回弹变形的基本特征;在土样的再压缩过程中,再压缩变形大于回弹变形。结合模型试验实测结果,对土样的再压缩变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凌华  傅华  蔡正银  米占宽  朱峰 《岩土工程学报》2009,31(12):1920-1924
在大型动力三轴仪上进行了坝料的动力变形特性试验研究,分析了围压和固结比对最大动模量、动模量衰减规律和阻尼比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随围压和固结应力比的提高,最大动模量增大;随应变的增大,动模量逐渐衰减;固结比对最大阻尼比影响不大,随固结比的提高最大阻尼比略有降低。基于沈珠江动力变形特性模型,提出了可以将固结比影响归一化的最大动模量和模量衰减的修正公式,该公式能很好地消除围压和固结比对模量衰减规律的影响。结合其它工程试验成果,通过小于5 mm粒径颗粒含量初步探讨了尺寸效应对动力变形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室内试验得出的最大动模量较工程原位土体的要低,而最大阻尼比要略高。  相似文献   

13.
堆石料等应力比路径三模量增量非线性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已有研究表明,土石坝内堆石料在填筑期的应力路径可近似为等应力比的路径。根据等应力比三轴排水剪切试验,介绍了一个三模量增量非线性模型,即模型除给出堆石体积模量K和剪切模量G的表达式外,对剪应力产生的体变和平均主应力产生的剪切应变也采用了交叉模量J表达。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通过全量本构关系曲线确定增量模型参数。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拟合发现,三模量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堆石料的应力与变形特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Duncan-Chang模型的地基沉降分层总和 分析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基沉降分析方法是土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该文在地基沉降变形力学机理研究基础上,首先考虑埋深或初始地应力即先期固结应力对地基土变形模量的影响,并将其区分为初始地应力的体积应力和偏应力影响两部分,引进分级加载思想,建立出不同埋深地基土变形模量的确定方法;其次,将地基沉降区分为附加体积应力和附加偏应力引起的沉降两部分,建立出地基沉降分析计算模型;然后,考虑地基变形的非线性变化特征,引进增量分析方法、虎克定律和Duncan-Chang模型,建立出附加体积应力和附加偏应力引起的地基压缩层变形的分析方法,并利用地基沉降分层总和法分析原理,建立出基于Duncan-Chang模型的地基沉降分析新方法。该方法不仅可以反映初始地应力和附加应力对地基土变形模量的影响,而且,可避免地基土压缩试验曲线和地基静载试验曲线的使用;最后,通过工程实例计算与分析,并与实测沉降值和现有分析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表明了该方法可以满足工程计算精度要求,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岩体软弱夹层的力学参数具有渐变性,假设软弱夹层的损伤度按照二次曲线规律变化,建立应力波在软弱夹层的传播模型,研究应力波的波形变化规律,提出软弱夹层弹性模量的动力测试方法。现场试验研究表明:当采用波形变化系数量化入射侧的计算波形和实测波形差异时,随着软弱夹层峰值损伤度增加,波形变化系数先减小后再增加,波形变化系数为最小值时,入射侧的计算波形和实测波形非常接近;随着子波主频增加,软弱夹层的动态弹性模量近似成线性增加,通过线性拟合求得了软弱夹层的静态峰值弹性模量为0.74 GPa;基于变形相等原则计算得本次试验的软弱夹层的等效动态弹性模量为4.24 GPa,采用波速法测试得夹层动态弹性模量为4.70 GPa,波速法测试结果与等效动态弹性模量相近,表明该方法测试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16.
Laboratory tests and design reliability are directly controlled by sample quality. The frozen sampling (FS) method is useful for dynamic strength and deformation tests of undisturbed clean sand. However, it is very expensive and requires considerable equipment. The sample quality of Toyoura sands obtained from 48 mm and 75 mm samplers are scrutinized based on void ratio, dynamic strength and deformation properties through model and cyclic undrained triaxial tests. A conventional method for estimating in-situ dynamic strength and deformation properties of sand samples utilizing density changes is examined and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s discussed for the samples obtained from Niigata sand deposits.The main conclusions obtained from this study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1) A conventional method for estimating in-situ void ratio (e0), Dr, stress ratio (RL20) in a 20 cyclic time frame and the initial modulus of rigidity (G0) of sand samples utilizing density changes is proposed.(2) The in-situ RL20 and G0 estimated from the proposed method for sand samples from tube samplers were similar to those of frozen sampling and the in-situ modulus of initial rigidity was calculated from the secondary wave velocity for Niigata sand deposits.Therefore, dynamic strength and deformation properties changes, caused by sampling, can be modified appropriately to an in-situ condition by this proposed method.  相似文献   

17.
不同卸荷路径下软土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秋娟 《工程勘察》2013,(10):17-22
本文通过不同的试验方式对软土进行了不同卸荷路径下的变形特性试验研究。一维压缩回弹试验成果表明,软土的回弹变形随着预压荷载的增大而增大,但与卸荷过程中的卸荷比无关;土样再加荷时的压缩模量小于回弹模量而大于初始压缩模量;得到回弹孔隙比、回弹模量的计算公式,从而计算基坑开挖引起的回弹变形量。三轴卸荷蠕变试验成果表明不同的卸荷路径得到不同性质的蠕变变形;卸荷变形模量随应力路径、时间、荷载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8.
 采用岩石声波、声发射一体化监测装置,系统地研究三轴多级循环荷载作用下盐岩超声波波速与声发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岩石的超声波波速和声发射活动与应力状态呈现出良好的一致性。加载阶段,超声波波速上升,声发射活跃,卸载阶段,超声波波速下降,声发射平静,应力级数越高,这一特征越显著。(2) 盐岩的声波、声发射特征与试验围压应力密切相关。围压水平越低,应力循环试验中岩石波速变化率越大,声发射事件数量越多;围压水平越高,岩石超声波波速变化率越小,声发射事件数量越少。五级应力荷载试验中,围压条件为5,10,15,20 MPa时盐岩的声发射事件数量分别为1 026,703,361和206个,显示了“围压致密效应”。(3) 分别应用卸载模量、裂隙密度和Felicity比表征盐岩的损伤演化。结论认为:盐岩的裂隙密度和Felicity比变化与岩体承载破坏特征较为一致,可以较好地反映盐岩的损伤破裂过程,而利用卸载模量表征盐岩损伤误差较大,这是由于盐岩特殊的黏塑性变形特征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以锦屏I级水电站坝址大理岩岩体原位变形试验和勘察结果为例,在分析岩体变形模量 、纵波波速 以及岩体质量指标Q值间的两两相关关系的基础上,利用Copula函数能够描述多变量相关性的优点,构造了拟合 , 和Q值间关系的最优Copula函数,并在岩体变形模量估值中进行运用。研究结果表明,三维Clayton Copula函数是拟合岩体波速 ,Q值和变形模量 间相关关系最优Copula函数。利用构造的 - -Q间关系的最优Copula函数求条件概率,可在已知岩体 和Q值条件下计算其他方法对变形模量估值的保证率,或者计算具有一定保证率的岩体变形模量估值,得到具有最优拟合的变形模量估值。该方法建立多因素间的相关关系,使现场试验和勘察的数据得到充分利用,为建立岩体变形模量与岩体参数间相关关系及估值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带帽桩复合地基复合桩土应力比的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分析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试验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复合桩土应力比的概念,以合理反映带帽桩复合地基的力学性状。以土力学和弹性理论为基础,基于合理假定,采用等沉面的思想,考虑复合桩体发生上、下刺入变形现象,推导出能够反映层状不均质地基和带帽桩复合地基空间三维沉降变形特征的复合桩土应力比隐式计算公式。通过工程算例,分析了桩体中心间距、桩长、桩帽尺寸、垫层变形模量、下卧层土体变形模量、桩帽间土体变形模量和静止侧压力系数等因素的影响,提出了利用复合桩土应力比进行带帽桩复合地基按桩帽间土体沉降量控制优化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